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三題成果

三題成果

發布時間:2021-04-24 21:06:30

A. 什麼是三次檔案編研成果

三次檔案編研成果是在一、二次檔案編研成果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而編寫出來的文獻,人們常把這類文獻稱為「情報研究」的成果,如綜述、專題述評、學科年度總結、進展報告、數據手冊等。

B. 成果總結的三個方面有:展現事實,分析道理和什麼

一、會議總結的概念
總結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對自身某一階段或某一項工作進行總的回回顧,找出內在規律答,以指導未來實踐而使用的公文。

總結的目的,是通過對自身工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的回顧分析,吸取經驗教訓,並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以便做好今後的工作。因此,總結在整個工作流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思想、學習和生活進行回顧而寫成的總結,不是公文,屬於一般應用文。

二、會議總結的特點
(一)經驗性。總結和計劃相反,是在事後進行的。總結的材料必須是真實的,是自身經歷過的,包括典型材料和數據,這樣才有實踐意義。經驗過的事情,在寫作上往往更多地採用敘述方式。總結還應據實議事,運用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提出主題,寫明層義。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主要的,議論是必要的。在寫法上,以敘述說明為主。敘述不是詳敘,是概敘;說明要平實准確,不能旁徵博引。

C. 小學三年級發展的標志性成果應該填什麼

寫作點撥:首先寫一些上小學的感觸,比如收獲了些什麼,哪些方面得到了成長,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來寫。然後謝謝關於學習自己學到了什麼最後進行一個小總結即可,例文如下:

我自上一年級以來,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諄諄教導下,無論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進步。

本學年我曾被評為xx縣「優秀共青團員」和縣的「三好學生」。

下面就是我一年來的具體表現。

在德育方面。

三年來,我嚴格、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和學校的規章制度,按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

認真學習《思想政治》課,在學習《思想政治》課中,懂得了真善美,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系集體;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自覺抵禦封建迷信和黃賭毒活動的影響;認真參加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項政治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向團支部靠攏,並加入了中國共青團。

在智育方面。

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在學習過程中,勤奮刻苦、自強進取,努力學好各門功課,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有惜時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全面地學習了本學年各學科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中,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

還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積極參加學校及各學科所舉辦的各項科研活動。

因此,各學科的成績有了一定的進步,去年第一學期期末統考中,我獲得了整體綜合分第二名;本學期中段考整體成績一等獎。

在體、美、勞方面。

我十分重視體育課和勞動課,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運動和勞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身體健康水平,鍛煉了自己的堅強意志,懂得了勞動能創造一切的道理,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但我也有好些不足的地方。

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有時向我提出一些疑難的問題時,我覺得還不夠耐心地向他們講解,態度也不夠熱情。

有時看到某些同學做壞事、結群斗毆也不敢大膽揭發等。

這些都是我在過去的三年裡表現不夠的地方。

以後我決心把這些不足的缺點糾正過來,做一名品學兼優的中學生。

(3)三題成果擴展閱讀:

學生對自己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描述:

本人性格開朗,喜歡游泳,籃球,羽毛球等諸多體育運動。熱愛閱讀,鍾愛歷史。尤其喜歡中國古詩詞的閱讀,喜歡音樂,經常聽一些鋼琴,古箏,葫蘆絲曲子陶冶情操。

發展的標志性成果:

1、小學多次獲得「三好學生」,「體育特長生」等榮譽。

2、在三年級上冊語文知識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3、在音樂方面,榮獲國家級鋼琴證書

D. 梁樹發的代表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與趙家祥合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西方馬克思主義辭典(主編之一) 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
3.馬克思主義史 第3卷(主編)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唯物史觀的堅持與發展(執行主編之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
6.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光明日報 1999年2月26日
7.談談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研究 1999年第6期
8.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0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0期
9.盧卡奇方法至上的馬克思主義觀評析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年第3期
10.柯爾施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觀及其啟示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3年第4期
11.葛蘭西的實踐哲學體系——一種關於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的觀察視角 浙江學刊 2004年第6期
12.梅洛-龐蒂的「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4年第1期
13.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題的幾點思考 教學與研究 2002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10期
14.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體的若干思考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7期
15.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實質 教學與研究 2005年第8期
16.世界歷史、全球化的社會形態意義——兼論世界社會形態概念的合理性哲學研究 2005年第12期
17.科學發展觀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哲學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8.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科內涵及建設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7年第3期
19.西方馬克思學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建設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年第1期
20.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8期
21.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路徑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12期
22. 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從劃清馬克思主義具體化民族化與馬克思主義「多元論」界限談起 解放軍理論學習 2009年第2期
23.「以人為本」何以是一個唯物史觀的科學命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爾濱) 2009年第2期
24.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的發展——從「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的認識談起(第一作者,合作者黃剛) 學術研究 200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16期
25.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的變化與發展——從馬克思恩格斯關系的認識談起 (第一作者,合作者李娉)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9年第4期
26. 理論提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形式與可能 理論視野 2009年第12期
27. 學科化——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展的互動 黨政幹部學刊 2010年第2期
28. 馬克思恩格斯關系研究方法辨析(第一作者,合作者李慧) 江西社會科學 2010年第2期
29 .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形成的科學基礎(第一作者,合作者黃剛)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0年第3期
30.梁樹發,於樂軍. 關於「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J]. 理論視野,2010,(8).
31.梁樹發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潮研究三題[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2-02(004).
32.梁樹發,彭冰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關系的認識發展[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1).
33.梁樹發. 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路徑問題[J]. 理論視野,2011,(2).
34.梁樹發. 共產黨人要做馬克思主義者——寫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35.梁樹發. 科學「馬克思學」的意義[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
36.梁樹發.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基礎理論[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7).
37.梁樹發. 具體化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 理論視野,2012,(9).
38.梁樹發.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幾個方法問題[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12).
39.梁樹發. 中國經驗、中國式表達中的哲學解讀與哲學發現[J]. 理論視野,2013,(10).
40.梁樹發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推進三個結合,拓展兩個視野[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0-28(B02).
41.梁樹發. 試論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系統[J]. 教學與研究,2014,(1).
42.梁樹發. 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書寫中的三個關系問題[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1).
43.梁樹發.強化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問題意識[J].河北學刊,2007,(4).《新華文摘》2007年第27期。
獲獎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1991年獲光明杯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二等獎;
2.《馬克思主義史》1997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3.《新技術革命與社會革命》、《評肢解馬克思主義的幾種形式》、《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分別獲中國人民大學論文一等獎。
4.《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題的幾點思考》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論文獎
5.《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體的若干思考》 原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6期 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09年9月4日
6.《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0.

E. 什麼是理論成果

指人們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成果。

理論是指人們關於事物知識的理解和專論述。成屬果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在某一活動領域中通過概念作家的聯系進行邏輯思維,管理,聯系客觀實際,推演出正確的概念,形成原理,經過對眾多事物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實踐觀察和大腦思維的總結,對某一事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的提取而形成的一套簡化的描述事物演變過程的模型,稱理論成果。

(5)三題成果擴展閱讀:

理論成果示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使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F. apec三大議題取得了什麼成果

世界經濟復甦仍面臨許多不可預知的和不穩定的因素,我們需要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並促進一個開放環境的形成,以有利於區域經濟和世界經濟長期發展。顯然,中國已經試圖利用這次會議來說服世界,各國也已經看到,中國准備提供相關解決方案,解決該區域經濟發展問題。
相關專家學者表示,為了迎接世界經濟復甦的共同挑戰,加強世界各經濟體間的合作一直是重點,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對於國際經濟合作的呼聲更為強烈。TP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定(TTIP)、全球服務貿易協定(TISA)、信息技術協定(ITA)、政府采購協議(GPA)和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通過的「巴厘一攬子協定」等,都是世界各經濟體加強合作的結果。此外,有關國家在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問題上也達成了一致意見,成為全球治理中的新亮點。

G.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哪三個成果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它正確的回答了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的領導階級和同盟軍、中國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問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3、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時間過程中,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科學地把握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這一理論的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三個論論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新成果,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黨的十七大報告,高屋建瓴,氣勢磅礴,站在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深刻地分析和破解當今中國的發展現狀,為未來直到2020年前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乃至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指出了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H.  主要成果

1.利用現有地震資料對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層(從寒武系至第三系)進行了系統、細致的層序劃分,共劃分出70個地震層序。並通過層序界面性質及規模的詳細分析,將其組合為三級(四分),從而建立起系統的地震層序地層格架。

2.對沙32井和沙11井進行了系統的層序地層分析,根據基準面升降變化旋迴和層序疊置關系,將其分為4級,建立起塔北地區鑽井層序地層方案。

3.建立了三個典型露頭層序地層剖面,詳細分析了各個層序的體系域特徵。

4.根據地震和測井層序內部的體系域構成、三級層序疊置形式及平面展布特點,歸納出塔北地區的層序地層學特徵。

5.根據地震剖面上上超點的遷移方向,編制出塔北地區上超點變化曲線。

6.探索出一套利用測井資料研究沉積基準面變化的技術思路和方法,並形成系統軟體應用於塔北地區,根據測井曲線編制出反映海(湖)平面變化的可容納空間變化曲線,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7.研製開發出一套層序地層發育演化動態模擬系統,應用於塔北三疊系與石炭系的層序地層演化模擬,模擬剖面合理地解釋了有關地質問題。

8.研究了三疊系、石炭系和奧陶系層序的體系域特徵,建立起相應的沉積體系。

9.分析、探討了如何從層序地層學的角度研究油氣成藏條件和評價有利區帶。並對三疊系、石炭系有利成藏區帶和新的有利勘探區作出了預測。

閱讀全文

與三題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