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獎勵工作管理規則是什麼時候實施的
關於印發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獎勵工作管理規則的通知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印發版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獎權勵工作管理規則的通知
安監總科技[2007]2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為加強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獎勵工作管理,促進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研究和推廣應用,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制定了《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獎勵工作管理規則》,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原國家安全監管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開展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勵工作的意見》同時廢止。
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獎勵工作管理規則
『貳』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序號項目名稱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獲獎情況1. MG500/1130-WD型交流電牽引採煤機 西安煤礦機械廠 王增強,白西訓,吳海雁,高新榮,張串聯,楊蕊麗,施 平,李楊芳,杜成林,石珍草,車萬里 2006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 煤礦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鑽孔施工裝備及工藝技術開發 陝西彬長大佛寺礦業有限公司(3) 石智軍、董書寧、趙慶民、嚴廣勞、姚寧平、田宏亮、田東庄、張 群、趙永哲、葉根飛、叢婉平 2009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3. MG900/2210-WD型交流電牽引採煤機 西安煤礦機械有限公司(1) 劉 鵬,馬宏偉,楊潤全,惠萬里,王設計,郭 衛,施 平,許秀芳,趙友軍,郭利錄,封平安 2010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4. 極薄煤層上保護層瓦斯抽采及安全高效開采技術研究 陝西陝煤韓城礦業有限公司(1) 徐冉忠、林柏泉、師永貴、翟 成、屈永安、楊 威、李建民、郝志勇、孫輝合、趙武強、姜永明 2011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5. 陝西省系列瓦斯地質圖、礦井瓦斯賦存規律及應用 陝西省地質調查院,陝西陝煤韓城礦業有限公司(3)、陝西陝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陳家山煤礦(4) 范立民、王 英、陳永昌、張曉團、屈永安、趙慶民、何萬盈、師同民、錢建峰、孫相斌、於峰 2011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6. 井筒基岩凍結法施工解凍水害治理技術研究及應用 陝西彬長礦業集團有限公司(1) 嚴廣勞、王 蓬、段王拴、王聯合、趙 強、劉沛林、武光輝、徐栓海、朱明誠、任建喜、張聯隊 2012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7. 煤礦致災隱患監測辨識預警平台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陝煤集團神木張家峁礦業有限公司(1) 方 剛、董立紅、龔尚福、郭佐寧、張建安、迪 明、李占利、王碧清、厙向陽、李文俊、劉韓勇 2013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8黃土溝壑區煤油氣共生礦井耦合災害防治關鍵技術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等王雙明、閔龍、王蘇健、虎維岳、鄧軍、謝文兵、鄧增社、原德勝、師同民、唐恩賢、程建遠2014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9智能礦山建設關鍵技術與示範工程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2014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10黃隴侏羅紀煤田煤油氣共生礦井耦合災害防控關鍵技術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等王雙明,閔龍,王蘇健,范立民,鄧軍,虎維岳,等2014年度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1黃隴侏羅紀煤田煤油氣共生礦井耦合災害防控關鍵技術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學、彬長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銅川礦業公司、黃陵礦業有限公司王雙明、閔龍、王蘇健、范立民、鄧軍、虎維岳、鄧增社、原德勝、師同民、唐恩賢、程建遠、宋飛、陳通、司俊鴻、李濤國家安監總局第六屆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獎一等獎12煤礦岩層柔模支護控制高效開采成套技術研發及應用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2015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叄』 什麼是安全發展如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安全發展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
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
略。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是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安全科
學技術是實現安全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勢下,安全科技如
何實現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安全發展,引領安全生產的
未來是首要任務,也是極其艱巨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要
以修訂好、編制好《「十一五」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為
切入點,謀劃好「十一五」及中長期安全科技工作,發動全社
會安全科技力量大力開展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充分發揮安
全科技對安全發展的保障作用。
一、保障安全發展是「十一五」安全科技的目標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
劃的建議》從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出發,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
的總體布局,提出了要安全發展,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產的地
位作用、奮斗目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安全生產既是落實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進安全科技進步,實施「科技
興安」戰略,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科技問題,是推進安全
生產「五要素」落實到位,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促進安全
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的根本保證。
在工業化進程中,生產安全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在工業
化初、中期,生產安全事故呈上升趨勢,當進入到工業化的
中、後期時,生產安全事故呈下降趨勢。我國目前正處在快速
工業化進程中,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任務是
非常艱巨的。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與科
學技術貢獻率和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大批
礦山進入深部開采,地壓、水壓、地溫、瓦斯壓力都相應增
加,自然條件不斷惡化,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等災害的治理難
度加大;重點工業領域超大型、高參數、長周期、高風險的生
產裝置、儲存裝置日益增多,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各類汽車數
量快速增長,城市輸送易燃、易爆介質的運輸工具和長輸管
道大幅度增加,電梯、大型游樂設施大量增加;電力供應由區
域電網向全國電網過渡,高電壓、遠距離和交直流混合輸變
電技術在推廣使用;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水上交通步入高速
發展時期。此外,隨著城鎮化程度的不斷增加和工業化進程
的不斷加快,新企業、新工人數量倍增,都對安全科技工作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技術創新,
是建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工作
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技術創新,建立技術保障支撐體系,
是建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工作。把科學技術廣泛應用到
安全生產當中去,保障安全生產,這是安全生產科技工作必須
牢牢把握的重點。只有做到這一點,安全生產科技的效力才能
體現出來。就我國安全生產的現狀而言,當前要注重抓好安全
科技的以下6個環節。
1.要及時了解新技術的發展動態,注重安全生產新技術
的推廣應用。要加強對安全生產領域前沿技術的調研工作,了
解國內外安全生產科技發展動態,掌握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的最
新成果,以及這些科技成果的應用效果和應用前景。對成熟的
新技術要及時引進推廣,縮短高新技術的研發時間,降低研發
費用,迎頭趕上在安全生產領域的國際先進水平。
2.要下大力氣研究解決安全生產中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對一些長期制約安全生產的技術難題,要組織人力、物力和財
力,特別是要集中優秀人才進行攻關,消除影響安全生產的層
層障礙,不斷把安全生產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3.認真做好安全技術集成與技術推廣。根據安全生產
工作的實際需要,將目前相關領域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和成
熟的安全生產技術進行必要的整理和集成,進行技術示範、
推廣和應用,是當前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經濟、有效的重要
技術手段之一。例如,2005年科技部會同國家安全生產監管
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啟動的「煤礦生產安全科技行動」專
項中,在「十五」科技攻關計劃中應急增設了「煤礦瓦斯治
理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就是根據專家對我國高瓦斯礦區
進行技術診斷的結果。開展國內外
現有煤礦瓦斯治理成熟技術的篩選、
優化,對不同災害類型礦區瓦斯治
理技術進行系統集成和技術完善,
並選擇有區域代表性的礦井,開展
瓦斯災害治理技術示範工作,以提
高我國煤礦瓦斯治理工作的實效。
4.加強企業的技術改造,用高
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工藝和系統。我們
講的「技術升級」,實際上就是對傳統
的技術進行改造,使之成為先進的技
術,這一點非常重要。當今世界科技
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必須加強技術更
新換代的步伐。
5.加強技術引進工作,趕超世
界一流水平。對世界領先的安全生產
高新技術要及時引進,這是快速提高
安全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引
進後要消化吸收,同時還要積極對引
進技術進行再創新,逐步形成具有自
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
6.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科學管
理水平。管理是一門科學,安全管理
更是一門科學。再好的技術裝備,再好的職工隊伍,如果沒有
科學的管理,也不可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抓技術進步的
同時,要更加重視管理科技水平的提高。
三、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
全面實施「科技興安」戰略
在安全生產科技工作中,要自覺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科學
發展觀指導下,實施「科技興安」戰略,推動安全科技進步。
「科技興安」戰略提出和實施以來,特別是在「十五」後
期和「十一五」規劃戰略研究階段,安全生產科技領域在以下
幾個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1.安全科技成為國家科技事業的組成部分
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已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重大產
業技術開發專項;安全生產領域重點研究方向,已被科技部列
入社會公益研究專項指南;「改善煤礦安全狀況綜合配套和關
鍵技術」「煤礦安全數字化網路監控技術」「HAN阻隔防爆技
術的推廣應用」和「危險品道路運輸車輛運行安全監控管理應
用系統」等,已列入了國家重點科技成果推廣計劃。在《國家
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中,作為獨立的專題,我國
首次對公共安全領域中的科技發展問題進行了戰略規劃。
國家安監總局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推動安全科技的工作,得
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通過第一屆和第二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
獎,共對226項科技成果進行了獎勵。列入國家總局2005年度
科技發展指導性計劃項目達638項,比上年增長42%。
2.編制了《「十一五」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
《「十一五」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對安全生產科技
發展做出了戰略性部署,明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安全生產
科學技術發展的指導思想、思路和目標,研究確定了安全生產
領域的重點任務,即8個安全生產基礎理論研究重點領域、60
個優先發展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方向、100項重點推廣技術、8
項安全技術示範工程、10個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平台。《規劃》的
編制對指導政府安全生產科技工作和全社會安全生產科技研
發、技術推廣活動,全面提升我國安全生產水平,促進國民經
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下一步,將按照黨的十
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
總局黨組確定的中心工作,結合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需求,組
織有關專家對《「十一五」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進行編
制和修訂。
3.加快安全生產技術保障體系建設
技術保障體系是總局黨組提出的安全生產「六個支撐體
系」之一。該體系涉及的內容較多,需要分步實施、逐步完善。
當前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通過支撐體系建設抓好安全科技資源的
整合。目前,總局已批准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建立工業安全工
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成立礦山安全科學
技術研究院;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建立安全科學技術
學院;依託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建立安全工程技術學院;依託
中石化集團安全工程研究院,建立石油和化工安全技術研究
院;依託長沙礦山研究院,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等。這些單位的建立,標志著安全生產科學技術保障
體系已初步形成。
4.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
精神,積極配合科技部,迅速啟動了「煤礦生產安全科技行動」
專項。其中包括3方面的內容:一是作為應急技術措施的「煤
礦瓦斯治理技術集成與示範」科技攻關項目,該項目已得到科
技部的批復,並全面啟動開展研究工作;二是「預防煤礦瓦斯
動力災害的基礎研究」項目已獲得2005年度的「國家重點基礎
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的資金支持,現已正式啟動;三是
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在「十一五」科技規劃中加大對煤礦安全科
技的投入和研究力度。
5.組織實施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滾動項目,並進行
「十一五」安全生產領域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遴選、儲備。總局
作為「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重大工業事故與大城市火災
防範及應急技術」的組織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的「城市公共安
全規劃與應急預案編制及其關鍵技術研究」「礦山重大瓦斯煤
塵爆炸預防與監控技術」課題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課題驗
收,並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繼續申請,得到了科技部的滾動資
金支持。
6.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計劃的編制工作
總局編制了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計劃,鼓勵和引導企業技
術進步工作。對企業和其它單位自籌資金開發的安全生產領
域高水平的科研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均列入國家總局指導
性計劃項目,並對這些項目取得的優秀技術成果重點予以推
廣。
7.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
台建設。總局作為牽頭部門,會同國家環保總局和農業部,組
織了「公益與行業共性技術轉化平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
告的編制工作,該項目是「十一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
43個建設項目之一。目前,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科
技部組織的專家評審。
8.開展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推廣工作
加大安全生產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力度,是實現「科技興
安」的重要環節。2004年以來,國家總局圍繞5項戰略起步
工程和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以抓好瓦斯防治技術和運輸
車輛安裝安全儀為重點,開展了技術推廣與示範工作。選擇
了瓦斯災害嚴重、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淮南礦區作為「十五」
國家科技攻關「礦山重大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預防與監控技術」
課題的示範基地,通過集中攻關,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該課
題的實施,對提高煤礦安全技術水平,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具
有重要作用。
組織召開了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技術成果交流會,為
產、學、研相結合提供了技術交流平台。經我們引導、培育
和組織,被列入國家重點推廣計劃的「煤礦安全數字化監測
監控網路」項目的推廣和實施,提高了煤礦安全監測技術水
平和政府安全監管的技術含量,目前已在山西、黑龍江、江
蘇、安徽、新疆、陝西、貴州等省推廣。組織了危險運輸車
輛安全監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天泰雷
茲公司開發的「危險品運輸車輛安全監控系統」,在中石化集
團北京石油公司示範應用,對危險品運輸車輛實施動態監控。
危化品HAN隔阻防爆技術、BF快速堵漏技術等,在各地得
到推廣應用。同時,還對獲得第一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的
83項成果,有重點地在中央電視台等媒體上進行宣傳。今後,
我們將加大這方面工作的力度,對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
劃提出的100項重點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和應用。
我國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安全生產科技事業任重道
遠。安全科技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求真務實,真抓
實干,不斷創新,為促進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做出新的、更
大的貢獻.
『肆』 哪個石化公司3月底獲得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第六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三等獎
3月22日,從中原油田固井公司QHSE管理科傳來消息,固井公司完成的《高含硫化氫/二氧化碳氣田超深氣井固井技術》獲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第六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三等獎。
該成果在普光氣田的應用,可使有毒有害氣體被良好封固,杜絕硫化氫泄漏事故的發生,滿足現場安全施工和防腐、防竄的需要,從而保護氣田周邊生態環境和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
『伍』 王雙明的獲獎
199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證書編號:04-2-002-01;項目名稱:鄂爾多斯盆地聚煤規律及煤炭資源評價);煤炭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證書編號:96-1-04-01;項目名稱:鄂爾多斯盆地聚煤規律及煤炭資源評價)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雙明、呂道生、艾樹勛、佟英梅、李鋒莉、張永霖、張玉平、趙鳳桐、李篤行
2005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證書編號:05-1-020-R1;項目名稱:煤田綜合勘探技術及陝北榆神礦區詳查與勘探),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雙明、范立民、王國柱、王中鋒、姚建明、張忠喜、劉清泉、蔣澤泉、王永岩、雷少毅、楊永群。
2004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證書編號:04-2-025-R1;項目名稱:陝北煤炭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思路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雙明、范立民、楊宏科。
2006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證書編號:06-3-044-R2;項目名稱:韓城礦區煤層氣資源評價及開采試驗),課題組主要成員:強玉俠、王雙明、許勝利、劉一志、俱養社。
200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證書編號:08-3-53-R1;項目名稱:榆神礦區保水採煤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雙明、范立民、楊宏科、王國柱、蔣澤泉、馮勤科、陳培成。
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名稱:中國煤炭地質綜合勘查技術及工程運用,課題組主要成員:徐水師、王佟、孫升林、曹代勇、李增學、孫玉壯、王雙明、譚克龍、唐勝利、馬國東、范立民、張軍、武旭仁、袁同星、李新安(後5人無證)。
2010年度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項目名稱:榆神府礦區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水位保護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雙明,黃慶享,范立民,王文科,石平五,白 宏,郝 君,楊澤元,侯恩科,申 濤,馬雄德,王懷賢,邵小平,張曉團,白如鴻,賈志華,曹省民,康 勇。
2010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項目名稱:陝北生態脆弱礦區煤水地質特徵及科學開采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雙明、黃慶享、范立民、王文科、余學義、王國柱、楊澤元、侯恩科、馮勤科、申濤、苗霖田
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項目名稱:鄂爾多斯盆地生態脆弱區煤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雙明、范立民、黃慶享、王文科、石平五、王佟、王建利、馬立強、王懷賢、楊澤元、申濤、邵小平、鄧廣哲、傅耀軍。(後5人無證書)
2014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項目名稱:黃隴侏羅紀煤田煤油氣共生礦井耦合災害防控關鍵技術,項目組成員:王雙明、閔龍、王蘇建、范立民、鄧軍、虎維岳,鄧增社,原德勝,師同民,唐恩賢,程建遠,宋飛,陳通,司俊鴻,李濤,黃克軍,徐文全。
2014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名稱:《黃土溝壑區煤油氣共生礦井耦合災害防治關鍵技術》,項目組成員:王雙明、閔龍(陝煤集團)、王蘇健(陝煤集團技術研究院)、虎維岳(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鄧軍(西安科技大學)、謝文兵(中國礦業大學)、鄧增社(陝煤集團技術研究院)、原德勝(陝煤集團彬長礦業公司)、師同民(陝煤集團銅川礦業公司)、唐恩賢(陝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程建遠(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等 。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六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項目名稱:黃隴侏羅紀煤田煤油氣共生礦井耦合災害防控關鍵技術,獲獎人員:王雙明、閔龍、王蘇健、范立民(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鄧軍、虎維岳、鄧增社、原德勝、師同民(銅川礦業)、唐恩賢(黃陵礦業)、程建遠(中煤科工西安院)、宋飛(陝煤化技術研究院)、陳通(陝煤化技術研究院)、司俊鴻(陝煤化技術研究院)、李濤(陝煤化技術研究院) 。
『陸』 李成武的科研成就
1、「立井提升安全保護技術與裝備」,2006年煤炭工業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立井提升安全保護技術與裝備」,第三屆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一等獎(2007)
3、「徐州張集礦電磁輻射突出預測技術研究」第二屆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二等獎(2005)
『柒』 南華大學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的2002年以來獲得的科研獎勵
序號
項目名稱
完成人
獲獎名稱與等級
獲獎時間
1
XX礦床地浸采鈾工業試驗
王西文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5年
2
XX礦床地浸采鈾工業試驗
王西文
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4年
3
低滲透性X礦酸法制粒堆浸技術
曾毅君
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2年
4
XX礦原地破碎浸出采鈾礦工業性試驗研究
全愛國
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2年
5
硝酸鹽作為地浸采鈾氧化劑的應用研究
闕為民
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2年
6
彈塑性位移反分析的智能化方法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
丁德馨(1)
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2年
7
復雜采空區上大型露天礦安全開采技術研究
丁德馨(7)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6年
8
煤型鈾礦井安全防護技術和工程管理的研究
丁德馨(2)
國家安監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2006年
9
覆岩下厚大礦柱回採技術與地下大爆破災害控制
丁德馨(6)
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6年
10
充分發揮合並高校的學科資源優勢,優化鈾礦開采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
丁德馨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4年
『捌』 國家安監總局的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屬於省部級獎項嗎
國家安監總局也是部級,所以國家安監總局的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完全屬於部級獎項。
『玖』 今年2月份,中國石化鎮海煉化一成果獲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獎一等獎,具體是什麼成果
"鎮海煉化與浙江理工大學聯合完成的科研成果「原油劣質化煉化系統流動腐蝕失效內事故預測容防控成套技術及應用」榮獲一等獎,成為46項一等獎成果之一。
該項目揭示復雜環境下關鍵煉化設備系統的流動腐蝕機理,研發了煉化系統流動腐蝕失效的工藝防控成套技術及裝備,提高了石化企業耐流動腐蝕防護水平。該項目擁有國家8項發明專利授權和3項實用新型專利,在鎮海煉化、揚子石化等大型企業進行示範應用。
"
『拾』 楊維好的學術成就
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國家技術創新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70餘項課題的研究,研究經費約1億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合作專著1部;作為第一發明(設計)人,獲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
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情況(按年份)
1)豎井模擬試驗台,獲1992年能源部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五名;
2)淮北祁南礦井井壁受力模擬試驗研究,獲1994年煤炭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名;
3)特殊地層條件下井壁破裂機理與防治技術的研究,獲1995年煤炭工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第十四名;
4)地層加固法治理井壁破裂災害技術——鮑店煤礦主副井井壁破裂災害治理,獲1999年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項目負責人,第二名;
5)深厚表土層中的凍結壁和井壁(著作),獲1999年新聞出版署主辦的「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獎(科技著作)」二等獎,第二名;
6)深厚表土層、含水層注漿加固參數與井壁豎直附加力變化規律的研究,獲1999年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九名;
7)特厚表土中凍結法鑿井技術研究,獲2006年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負責人,第二名;
8)厚沖積層立井井筒安全狀況評價及破裂災害防治技術研究,獲2006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項目負責人,第三名;
9)702m深井凍結關鍵技術研究,獲2006年煤炭工業十大科學技術成果,項目負責人,第二名;
10)702m深井凍結關鍵技術研究,獲2007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負責人,第二名;
11)復雜地層條件下深井井筒建設技術研究,獲2008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項目負責人,第二名;
12)復雜地層條件下凍結法鑿井設計理論與施工關鍵技術,獲2008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負責人,第一名;
13)600m特厚表土層凍結法鑿井關鍵技術,獲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負責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