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起的成就遠不如吳起,為何名聲卻遠大於他
白起的成就雖然比不上吳起,但是勝在有一顆很善良忠誠的心,不會拿自己的良心去換取功名利祿。我們知道白起和吳起兩個人都是非常有名的軍事大師,但是白起的名氣卻遠遠要大於吳起的,這是為什麼呢。
相反白起在這個方面做的就是不吳起不知道好了多少,在道德上起到了一個榜樣和模範的作用,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名聲上自然也就起到了宣揚的作用吧,起到了在社會上教育下一代人這樣的一個做法也是很好的,所以說他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至少在做人的方面就能夠成為是一個君子的榜樣。
『貳』 白起的成名之戰,是哪一次呢有著怎樣的成就
公元前279年,白起揮師數萬,攻入楚國。
從雙方兵力上看,白起不足十萬人,兵力甚至比伊闕之戰還要少,而楚國號稱有百萬軍隊,雖然不可能全部出動,但動員二三十萬還是行的。從楚懷王到楚頃襄王,楚國並未展現軍事大國的風采,反倒屢屢遭到鯨吞蠶食的命運。這次,冷酷的白起來了,等待楚國的,將是怎麼樣的命運?
這一戰,“楚人震恐,東徙而不敢西向”,楚國的力量進一步被削弱。白起以寡擊眾,大膽深入,秦國設南郡,楚舊都郢城並入秦國。白起如一陣旋風席捲東方,韓、魏、趙、楚各國無不敗在他手下,他是秦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位將軍。伐楚之後,秦昭王封白起為“武安君”。
『叄』 是商鞅還是白起成就大秦帝業進來就見分曉勒
商鞅是奠基者,白起是推助者
『肆』 戰國名將白起一生究竟打了多少勝仗他有何成就
白起一生著名戰役打了有十二場,大小戰役共有七十次,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開疆擴土、保家衛國之功。說起白起,大家應該都知道,他與王翦、李牧、廉頗一同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善於用兵、熟知兵法,輔佐的是秦國時期的秦昭襄王,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而且在死後,與韓信、諸葛亮、樂毅等人被列為武廟十哲。那麼白起一生到底有何成就呢?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白起一生戰功顯赫、無人能敵,被評價為四大名將之首,可惜最後君臣失和,被賜死在杜郵,秦人憐之。
『伍』 的白起有多厲害,帶領一萬人就打下一座城
歷史上真實的白起有多厲害,帶領一萬人就打下一座城?
煮酒君談史
春秋戰國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無數的名人,無數的將軍在和這個舞台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戰國的中後期,商鞅變法的成果出現,秦國稱霸諸侯,韓魏成了門口的攔路虎,此時白起出現了,開始了自己的悲壯故事。
左庶長白起出征
那時候的白起,只是一個做左庶長,獲得了推薦。白起主動前往請戰,由此開啟了白起的傳奇一生。
各種評價
對於白起,史書上的白起,用兵如神,是戰國時代的四大名將。"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一生征戰的37年,白起從未失敗過,算是對的戰神這個稱呼了。六國之內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他是歷史上繼孫武,吳起的又一個軍事家。
三家分晉
東周末年,韓趙魏三家打敗晉國的智氏。由此,戰國時代開啟了。他們三國拱手相依,攻守聯防,對秦國形成了威脅,影響了秦國的統一野心。
魏冉的建議下,秦昭襄王派兵攻打了魏國,而魏韓兩國並沒有各自為政,他們的聯手反擊,將秦軍阻隔在襄陽等地。
戰事已經如此緊張,左庶長白起得到了啟用,他原本是貴族出身,自從秦國商鞅變法,他們不再過的世襲的日子。 出身於落魄的貴族,按照軍功算功勞。他一步步的陞官,引起了丞相魏冉的注意,加上魏冉有了培植黨羽的需要,白起也有了這個機會。
奔襲韓國新城
奔襲韓國新城,白起帶領了3萬大軍前往。得知秦軍來犯,大家十分緊張,可是當秦軍走到城下,守城的士兵震驚了,眼前只有1萬士兵和一個小將白起。韓軍主動開門迎敵,就在韓軍追打窪地時候,2萬秦軍包圍。韓軍3萬人被截斷,因此逐漸被滅,剩下人基本都逃跑了,新城直接被拿下。白起因此聲威大震。
伊闕之戰出威名
韓魏聯合二十四萬之眾,准備一起拿下新城。此時白起用性命擔保,拿到10萬兵權,與韓魏聯軍決戰。此時對手是韓魏聯軍的魏將公孫喜和韓將暴鴛,他們久經戰場,赫赫威名傳揚在外。說是聯合,他們誰都不想損失自己的兵力,其實是貌合神離。
他們在伊闕山谷准備伏擊秦軍,二十四萬大軍再次准備就緒了。 幾天後白起來到了伊闕。但是,他們並沒有要進谷的意思,而是在外面修建起了城寨。因為聯軍人數眾多,糧草堆積在一起,一旦被秦軍偷襲,糧草物資很難保存。他們分開看護自己的谷口和谷中。
可公孫喜沒有支持韓國軍隊的想法,他想的是漁翁得利的想法。此時的谷口只有2萬人,另外的8萬人直插谷中,偷襲公孫喜。一夜之間魏韓聯軍首尾受敵人,二十四萬魏韓聯軍,直接被擊垮。
常平之戰震天下
後期戰國之剩下了,趙國和秦國。放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了廉頗後。 白起,順利擊垮趙國軍隊,坑殺大約20萬多人,其餘餓死的,病死的也有20多萬。
之後的六國抱團取暖,白起拒絕出戰,功高蓋主,不僅得醉了丞相范睢,還違抗了君主的命令,被賜死了。
『陸』 有關於白起的身份,歷史背景,人生經歷和戰斗情節,還有最後的死,要詳細的!
白起(?—前257),羋姓,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後。春秋時期楚君僭稱王,大夫、縣令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後,故又稱公孫起。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秦國原本是地處西陲的一個小國,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家富強的基礎。而後,不斷向外發展勢力,國力強盛。秦昭王時,任用白起為將。 白起
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 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參見伊闕之戰)。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 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靳聯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受封武安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毀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參見鄢郢之戰)。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貴州地區)二郡(參見黔中之戰)(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將司馬錯發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復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間黔中等地應為楚國奪回,故而史籍中出現司馬錯和白起兩次攻取黔中的記載。) 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韓趙魏又稱三晉)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參見華陽之戰)。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參見陘城之戰)。 《宜城縣志》有關白起渠的記載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韓都新鄭,上黨必須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鄭)。郡守馮亭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禦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為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平原君則認為:白白得來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會對我們有利。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 四十六年,秦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
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戰後,白起准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原來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說客,長平大勝使他心生嫉妒,怕滅趙之後,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無法擅權便以巧言斷送了白起宏偉的軍事圖謀。白起因此與范雎有隙。 可是秦國罷兵後,趙國不但不願意獻城反而展開了連齊抗秦的活動。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的拒絕。白起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卻不懂得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於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攻勢受阻,將卒多有傷亡。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統兵,但白起認為此次必難成功,遂託病不行。范雎此時用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傷亡慘重且主將鄭安平率兩萬軍隊降趙。孤注一擲的秦昭王親臨白府對白起說:「你就是躺在擔架上也要為寡人出戰。」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以看出殘局無法收拾,坦誠勸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戰機。昭王不聽,反認為白起有意刁難,加之范雎乘機進讒。於是 白起雕像
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咸陽。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北處),秦昭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白起引劍自殺。時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尊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
『柒』 白起在軍事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白起(?~前257)戰國時秦國名將。一稱公孫起,酈(今陝西眉縣東)人。秦昭王時從左庶長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闕之戰,採取先弱後強、避實擊虛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因功晉升國尉。此後30餘年,攻取韓、魏、趙、楚等國70餘城。三十六年,領兵人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趙、魏聯軍攻韓國華陽,白起率軍救韓,大敗聯軍,斬魏軍13萬人,淹死趙軍2萬餘人。五十五年,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趙俘40多萬人。後為相國范睢所妒忌,於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殺。
『捌』 秦白起個人成就,還有秦國四將是誰
秦將白起,外號戰神,我認為殺人魔王一個,在歷次戰爭中都不是以擊敗敵人為目標,而是徹底擊敗敵人。殺河北人50萬殺山西人35萬殺河南人20萬殺安徽和江蘇人30萬。至坑殺趙降兵45萬,直接消滅了趙有生力量,使趙國人丁稀少,耕地直接變為荒地。在無與秦平分秋色之力。在對韓魏楚作戰中更體會到了,這樣作戰的價值,更加令其六國聞白起而膽寒。戰國時期在戰爭中死亡人數是大約200多萬,白起就殺了165萬。這給秦王掃六合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這樣的人死了進360層地獄也不能洗去罪惡。白起,王剪,蒙恬,蒙括,
『玖』 如何評價白起在中國歷史武將的地位
若是以戰敗論,那麼白起是當之無愧的戰神。史書上記載他是:「料敵合變,出奇無窮」。白起在戰場上能夠英勇殺敵,指揮戰役時,又能夠神機妙算,擁有高超的計謀。他最初在沒有人敢上前迎戰的情況下,能夠大獲全勝,取得伊闕之戰的完美勝利,並且攻破楚國的都城,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主力,使得趙國無法與秦抗衡。
當然,一個人在一個時代,就有其生存的背景,脫離了當時的背景來評價是沒有意義的。白起戎馬一生,征戰沙場三十七年,為秦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秦國也是聲名顯赫!也由於屢戰屢勝為自己的慘死埋下了種子。後因與秦王在攻打趙國邯鄲的意見不合,最終被賜死!結束了自己的將軍一生。不知道白起看到後人的評價,會做何感想?
『拾』 羋月傳白起一生成就,怎麼死的
白起(?~前257),戰國時秦國名將。又稱公孫起。郿(今陝西眉縣東)人。因與秦相魏冉相善,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受冉舉薦,被任為左庶長。次年,白起為左更,破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東南龍門),斬首二十四萬,故遷為國尉。再次年,升為大良造。二十八年,白起攻楚,拔鄢(今湖北宜城東南)等數城。次年,拔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因此設置南郡,楚被迫東徙都於陳(今河南淮陽),白起因功被封為武安君。三十四年,白起擊破趙、魏聯軍於華陽(今河南鄭州南),斬首十五萬。四十七年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四十餘萬。戰後,白起主張乘勝進軍,攻破趙國,但因秦相范雎妒其大功,終許韓、趙割地求和而罷兵。白起因此與范雎有隙。
四十九年,秦發兵圍邯鄲失利,秦王親命白起出任圍邯鄲的主將。白起認為前時未能乘長平之勝圍趙,致失戰機,此次圍邯鄲必無功而敗,遂託病不行。後秦昭王與范雎罷免白起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咸陽。白起行至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北)受秦王之迫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