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無證房產轉讓是否有效

無證房產轉讓是否有效

發布時間:2021-04-24 01:48:59

Ⅰ 房產無證時簽訂買賣合同有效嗎

第一,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只要合同內容符合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經過當事人簽字後即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該購房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只能證明當事人之間存在債權關系!
第二,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房屋作為不動產只能在辦理過戶手續之後才可以享有房屋所有權的,所以您不能享有所有權!

Ⅱ 無房產證的房屋買賣有效嗎只簽買賣合同就可以嗎–買房

經常有人拿著房屋買賣合同來,要求與對方解除合同,理由是簽訂合同時賣方沒有房產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規定: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地產不得轉讓。那麼,沒有房產證的房屋買賣合同一定無效嗎?並非如此。
首先,房地產管理法第條的規定屬於行政管理性質的規定,目前的主流觀點是,違反了該規定並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效。
其次,房地產證是擁有所有權的證明,沒有房產證即意味著沒有所有權,出賣沒有所有權的房屋屬於無權處分。但無權處分行為在無權處分人取得處分權利以後便生效,轉而成為有權處分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規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或者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依此規定,沒有房產證的房屋買賣合同並非必然無效。
再次,有的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在賣方拿到房產證或者具備轉讓條件以後雙方再履行買賣合同,這樣的合同也並非一定無效。這樣的合同其實是附條件合同,在所附條件 「賣方拿到房產證或者具備轉讓條件」成就以後合同才生效。在賣方沒有拿到房產證時,該合同不生效,但不生效不是無效,一旦條件成就合同就生效;如果合同所附條件確定不會實現,該就成為一份無效合同了。
最後,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合同才是無效合同。比如說:雙方都知道賣方沒有房產證,卻簽訂了一份買賣沒有房產證的房屋的合同;買方或者賣方有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行為;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者利益;等等。
合同應當遵守。現代合同法的原則是盡量讓合同生效,這也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必然要求。同時由於合同的無效屬於絕對、當然、自始無效,因此,當發現合同出現無效事由時,應當及時予以解除,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Ⅲ 抵押給銀行的無房產證無土地證轉讓房產是否有效

應該是無效抵押,抵押房屋的一個必備的條件就是要產權清晰,無房產證的房屋是不能抵押的。
買賣是屬於當事人的一種自由權利,即使無證也是可以買賣的,但是法律規定房屋所有權的轉移必須登記,無房產證就不可能登記,所以這種買賣的效力或者說法律保護力是很低的,僅限於買賣雙方之間
抵押物須經抵押權人的同意才能轉讓,也就是說要經過銀行的同意,其他的條件和普通房屋轉讓條件一樣,一是合同,二是登記。如果是私自轉讓的話要負法律責任的

Ⅳ 無證私房買賣合同有效嗎

無證房買賣合同有效嗎?這樣的房屋買賣有怎樣的法律風險?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疑問,這讓大家在購買無證房屋時產生了疑問。
我國法律對無證房買賣合同效力的規定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8條第6項"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屋不得轉讓的規定,系對房屋交易過程中為維護交易安全而制定的一種原則意義上的管理性規定,旨在規范房屋交易中的行政管理,而非禁止交易關系。這一規定在性質上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4條規定中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而屬於取締型的禁止規范。故違反上述規定並不必然導致交易行為及締約合同的無效。對以將來可能取得所有權的財產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不因出賣人未取得所有權而導致合同無效,但出賣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時仍未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致使標的物不能交付的,應承擔違約責任。

Ⅳ 無證房產買賣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8條第6項"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屋不得轉讓的規定,系對房屋交易過程中為維護交易安全而制定的一種原則意義上的管理性規定,旨在規范房屋交易中的行政管理,而非禁止交易關系。這一規定在性質上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4條規定中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而屬於取締型的禁止規范。故違反上述規定並不必然導致交易行為及締約合同的無效。對以將來可能取得所有權的財產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不因出賣人未取得所有權而導致合同無效,但出賣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時仍未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致使標的物不能交付的,應承擔違約責任。

Ⅵ 房屋無證買賣合同是否生效

前提是將來能辦理房產登記並能辦理過戶。小產權則一般無效,特殊情況才有效。
風險分析:
1、不能及時辦理房產登記,出現糾紛時,不能善意取得。
2、房產詳情(集資費用,面積誤差等)承擔約定不清。
3、稅費變動風險。
4、房價浮動風險。
5、產權人自然意外事件,商務出差,出國等。
6、救濟成本、訴訟技巧的缺乏。。
對策:
1、 審查共有人;
2、費用詳細約定;
3、將來稅費分擔約定;
4、設置賠償條款;
5律師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降低風險其他措施等。
實踐中:往往採用律師起草合同,協調簽署合同,並對合同進行法律見證。必要時,前期進行司法確認。

Ⅶ 無產權證房屋能否買賣

?無不存在爭議。司法實踐中,大多裁判者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37條「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地產不得轉讓」判決無證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互相返還房屋和房款。近年,許多學者此種裁判結果提出質疑,且有判例認定無產權證房屋買賣合同違反《城市房地產管理法》37條並不真正導致合同無效。筆者認為:應當區分合同生效與物權變動,產權證不是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要件,但從維護社會公益和公序良俗原則出發,應對無產權證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從嚴掌握。 一、房屋與產權證書的關系。 權屬登記是房屋登記機關將房屋權利設定、變更、轉讓和消滅的事實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並向相關權利人頒發產權證書的行為。其性質屬於行政管理,目的在於明晰房屋權利歸屬,作為課征稅收、推行房產政策的依據。產權證書是證明房屋權利歸屬的書面憑證,行為人應當在房屋建成後法定期限內申請初始登記,領取產權證書,以明晰產權歸屬和保障交易順暢。而無產權證房屋缺乏證實其權利歸屬的初步證據。 房屋是人類運用勞動力物化建築材料而形成的構築物。《物權法》第30條規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故房屋所有權自房屋建造成就之日產生,而非領取產權證書之日,未領取產權證書不等於不享有房屋所有權。對於違法建造的房屋,如果情節輕微且不影響城市規劃,可以由行政機關課處行政處罰,補辦相關審批手續,使之變為合法建造物;違法情節嚴重而無法補辦審批手續的房屋,在有權機關認定違法建築並強制拆除之前,不影響行為人的房屋所有權。 二、產權證書不是房屋買賣合同的生效要件。 對的爭議主要集中對《城市房地產管理法》37條的理解上。根據《合同法》第52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37條明確規定:「下列房地產不得轉讓:(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多數裁判者據此判決無證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筆者認為:產權證書不是房屋買賣合同的生效要件。1、房屋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行為人自房屋建造事實成就之日取得房屋所有權,買賣雙方可基於各方真實意思,就房屋買賣進行協商和締約。買賣合同是物權變動的原因行為,通過交付房屋和辦理權屬變更手續發生物權變動的法律後果,但能否發生物權變動並不影響買賣合同成立與生效。2、《城市房地產管理法》37條屬於管理性規范,旨在加強房地產行政管理,禁止權屬不清或權屬有爭議的房屋進入房地產市場交易,從而保障交易安全,而非禁止交易或限制合同自由。3、古羅馬法諺稱「任何人不得因自己之不法行為而獲得利益」,房價大漲大落時,一方通常會以買賣合同違反《城市房地產管理法》37條為由,請求裁判機關確認合同無效,返還房屋或者付款。如果僅以無權屬證書徑行判決合同無效,一方因合同無效反而獲取較大不當利益,這將極大危害交易安全和誘導誠信危機。 無產權證房屋的外延極其廣泛,包括商品房、集資房、自建房、公房等,有些來源合法、權屬明確,有些權屬不清、嚴重違法,故不能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一律為其「松綁。」應當區別對待:1、危害國家利益與公共利益的買賣合同無效,如向社會銷售的商品房涉及公共利益,未辦理合法開發手續且無法補辦的,應當認定合同無效。2、侵犯共有人或真正權利人合法權益的買賣合同,對其效力持相對否定態度,交由有權人行使撤銷權或追認權。3、建造合法或來源正當的無證房屋,如果權屬明確的,完全可以交易;建造不合法但可以補辦手續的無證房屋也可以買賣。 三、無產權證房屋權利人的現實處境。 無證房屋缺乏證實權利歸屬的初步證據,故原始建造人或買受人應當承擔由此產生的風險。無證房屋難以辦理物權變動手續,存在交易風險,權利人難以如願行使買賣、抵押、出租和入股等權利,難以物盡其用;房屋拆遷時,權利人無法獲得如同有證房屋價值相當的補償;如果房屋被認定為違章建築將面臨行政處罰和強行拆除。當然,無證房屋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應當得到相應保護。即使無證房屋屬於違章建築,除法定機關外,任何人不得侵佔、毀損或拆除,否則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財產、排除妨礙和賠償損失;權利人行使房屋權利與鄰人發生糾紛時,應當適用相鄰關系的規定,接受限制和擴張權利。 作為謹慎理性的正常人,買受人應當審查權屬手續和預測交易風險,明知無證而仍然購買的,意味著甘冒風險。如果買賣合同有效,要求出賣人辦理權屬變更手續或者請求解除合同的,難以得到支持。作者:北京大滄海律師事務所 邢萬兵律師

Ⅷ 未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房屋轉讓是否有效

已經經過公證處進行了公證,有公證書即可以辦理房屋產權證事宜。

Ⅸ 沒有房產證的房產買賣合同是否有效,存在什麼風險

關於沒有取得房產證的房產買賣合同是否無效這個問題,近些年,對於民事合同,司法實踐中有更加註重尊重雙方當事人意願的趨向,基於此點原因,在適用法律時,往往也可能有所突破。比如對《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7條的規定中「不得轉讓」的理解,現在有很多地方在司法實踐中往往解釋為「房地產管理部門對此不予辦理登記」,但這並不是直接認定雙方買賣合同無效的理由。關於沒有取得房產證的房產買賣合同是否無效?
各地法院也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比如上海市高院在《關於審理「二手房」買賣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就提到以下觀點「房屋買賣合同的買方在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之前,其雖不能享有房屋所有權,但享有買賣合同上的債權。而債權轉讓是合同法賦予合同當事人的權利之一,沒有理由不允許當事人轉讓自己的合同權利,因此買方再予轉讓並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此外,對於沒有房產證的房屋的買賣,還有一種解讀是附期限或者附條件的合同。二、沒有房產證存在風險嗎?未取得房產證的不動產進行交易時存在一定的風險責任。購房者及出賣人在簽訂買賣合同時應對訴爭標的物的具體情況進行嚴格審查。購房者在購買未取得房產證的房屋時,應慎重對待,否則事後未經產權人同意,造成出賣人無權處分,將會導致合同效力待定,會給買受人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作為出賣人未取得房產證,該合同項下的具體內容不明確,容易造成雙方合同約定的部分內容不明確,致使雙方對合同內容存在不可預知的情況,從而造成新的糾紛的產生。

Ⅹ 有房無證能交易嗎,合同是否有效

你好,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下列情形的屬於無效合同: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二、法無禁止即自由,根據現有法律規定,沒有產權證的房子是可以交易的,沒有產權證在法律上沒有所有權,處分沒有產權證的房屋屬於無權處分。根據《最高院關於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司法解釋》第三條的規定,因無權處分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權處分不影響買賣合同的效力。因此處分沒有房產證的房子,買賣合同合法有效。
只是說,你現在將房子賣給對方,還不能協助他過戶,等到你產權證辦下來了,才能協助對方辦理過戶~

閱讀全文

與無證房產轉讓是否有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