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墾體制改革
快了!好好呼籲呼籲吧!要讓中央知道你們的苦惱啊!
⑵ 海南農墾的現狀
海南農墾創建於1952年1月,擁有土地總面積78.59 萬公頃,職工人數19 萬人(含海南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農墾企事業單位遍布海南全省18個市縣,其中國有農場47個、直屬醫院3家,是次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的全國第三大農墾。 目前,海南省農墾總局所轄企事業單位183個,分布在全省18個市縣。其中國有農場(所)49個,直屬工業企業14家。擁有各類學校511所,其中中專學校5所;各類醫療防疫機構95個,其中農場醫院91家,直屬醫院3家(三級甲等醫院2家、二級甲等醫院1家),防疫站1家;公安機構108個,其中農場派出所90個;總人口102.71萬人,職工總數20.66萬人,離退休人員18.24萬人;擁有土地總面積1282萬畝,其中已開墾利用土地746萬多畝,占可利用土地面積的93.3%;截止2006年末,海南墾區固定資產總額128.28億元。
⑶ 海南農墾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是墾區建立起了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中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新型教育體系;二是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集防疫、醫療、保健為一體的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局、場、隊三級醫療保健網,擁有局屬醫院3家,農場醫院91家,基層衛生所2144個,醫療衛生人員1.08萬人、病床4871張;三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2005年2月將墾區職工養老保險納入省級統籌,使長期困擾農墾改革發展的17萬多退休人員養老金缺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進一步完善失業、工傷、醫療保險、低保等社會保障體系,目前墾區從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19.44萬人、工傷保險19.66萬人、失業保險13.5萬人,2006年開始全面推行農場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受惠職工家屬4.26萬人。
⑷ 海南農墾的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以產業化、集團化和股份化為重點,推進改革。2005年3月,成功組建了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墾區50多年的利益格局;組建了萬嘉果、畜牧、神泉等專業集團公司,農墾體制改革和集團化進程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建立了中橡電子交易市場,為墾區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構建了嶄新的平台。墾區426家場辦企業有序退出國有資本,實行民營化改制。積極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農場代管的福山、仁興、黃竹等三鎮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二是堅持「招大引強」的原則,擴大對外開放。先後與境內外客商簽訂項目合同共90多個,合同投資總額300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部資金27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建成投產項目58個,年總產值30億元人民幣,年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以上。進出口商品總額由1987年的3002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6.92億元,增長230倍。
⑸ 海南農墾成立幾年了
成立57年,八一總場中學 這個中學最出名
⑹ 《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的亮點有哪些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這是時隔24年後中央再次出台全面指導農墾改革發展的專門文件。為使讀者更好理解,我們作如下解讀——
1、農墾改革的基礎是什麼
保障糧食和戰略物資安全
目前,農墾已成為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科教文衛等設施較為完善的經濟社會系統。黑龍江墾區等成為響當當的「國家大糧倉」,新疆兵團和廣東、海南等墾區貢獻著棉花、蔗糖、橡膠等國家戰略物資,涌現出首農、光明、完達山等一大批龍頭企業。
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
無論是在開發北大荒、挺進戈壁灘、開辟橡膠園等艱苦創業時,還是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斗爭中,以及「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應急時刻,農墾都堅決圓滿地完成國家指令,發揮了當之無愧的國家隊作用,成為國家在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頂層設計釋放農墾活力
我國農業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任務更加艱巨,維護邊疆和諧穩定的壓力明顯增強。農墾農業生產力先進,具有獨特的組織優勢,新時期迫切需要加快農墾改革發展,發揮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而農墾存在經營機制不夠靈活、社會負擔依然沉重、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政策保障體系仍不健全、部分國有農場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需要從中央層面對農墾改革發展進行頂層設計。
2、農墾改革的定位是什麼
三大主體功能
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墾區——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墾區要強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海南、廣東等墾區要加強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建設;江蘇等墾區要打造國內一流種業企業集團。
保障重要城市食品供應和市場穩定墾區——北京、天津、上海等墾區要提升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能力,保障城市主要農產品市場穩定。
保障國家邊境穩定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墾區——新疆等墾區邊境農場,要發揮好維穩戍邊和抵禦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等職能;湖北等墾區及位於沿江沿湖等農場,要強化生態涵養。
四個新定位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農墾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方面承擔著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
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範區」。農墾不僅要自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而且要示範引領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農墾要在農業走出去中發揮排頭兵作用,帶動其他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抱團走出去。
安邊固疆的「穩定器」。農墾一大批國有農場位於邊疆地區,歷來在建設邊疆、保衛邊疆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農墾兵農合一,在邊境反恐、打擊境外敵對勢力滲透,以及禁毒、阻擊外來動植物疫病等方面繼續發揮特殊作用。
3、農墾改革的方向是什麼
一方向兩重點六任務
一個方向: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兩個重點:在發展上要以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在改革上要以推進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改革為主線;六大任務: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
堅守三條底線
決不能把國有農業經濟改沒了。嚴防國有資源資產流失,壯大國有農業經濟。
決不能把農業改弱了。堅持以農為主,延伸和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
決不能把規模改小了。堅持適度規模經營,鞏固和提升農墾的傳統優勢。
鎖定三大目標
改革目標:要健全完善墾區集團現代企業制度,增強集團競爭力,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發展目標:農墾糧食等主導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產量和商品量在全國佔一定比重。圍繞糧、棉、糖、膠、奶、種子等農墾優勢主導產業,加快建成國家穩定可靠的大型生產供應基地;加快形成集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物質裝備、基礎設施、質量安全等於一體的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民生改善目標:多途徑拓寬致富增收渠道,促進收入水平和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推進墾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做好道路、飲水、供電、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教科文衛等公共服務。
4、農墾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集團化是改革主導方向
全國35個墾區中,有17個墾區實現集團化管理體制,18個墾區實行非集團化管理體制。墾區間情況千差萬別,允許採取多樣化的發展路徑,但都應堅持集團化改革的主導方向。
堅持社企分開改革方向
推進國有農場企業化改革,必須將辦社會職能改革到位,堅持社企分開改革方向,推進國有農場生產經營企業化和社會管理屬地化。
統一經營和家庭承包相結合
堅持以職工家庭經營為基礎、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強化國有農場的統一經營職能,特別是強化國有農場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經營和管理職能,解決家庭經營辦不了、辦不好和辦了不劃算的問題。
建新型用工制破解誰來種地
加大就業創業政策扶持,建立農業從業人員更新換代機制;健全職工招錄、培訓體系,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核心的市場化用工制度;鼓勵和引導職工子女紮根農場務農興業。
統籌納入國家社保體系
今後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農墾職工和墾區居民納入相應的社保、社會救助等體系;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農墾企業和職工個人參保的財政補助。
「三嚴」管好國有土地
嚴禁擅自收回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肅查處擅自改變農墾土地用途和非法侵佔農墾土地行為;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推進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農墾土地資源資產化和資本化,開展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的抵押、擔保試點。
5、農墾改革如何推進
落實地方責任統籌建設規劃
各級黨委、政府要研究制定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國家有關部門要支持在若干墾區先行試點,總結經驗,加快推進;確保農墾公平享受國家各項政策支持,將農墾納入同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同步實施,不能以任何理由將農墾排除在外。
增加對農墾的財政資金投入
不僅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要用於農墾,而且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要覆蓋農墾。財政部門要將農墾全面納入國家強農惠農富農和改善民生政策覆蓋范圍。金融部門要支持符合條件的農墾企業上市融資,有條件的墾區要發展村鎮銀行等,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
農墾管理部門要簡政放權
目前,農墾管理部門主要有兩類,集團化墾區在改制為企業集團的同時,保留省級農墾管理機構牌子,承擔墾區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非集團化墾區省級設有行政或事業性質的農墾管理機構,主要履行行業指導和服務職能。農墾管理部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不得擅自解散、下放、撤銷國有農場,國有農場合並、分設、調整等體制變動,須徵求上級農墾管理部門意見。
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
加強農墾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和培訓,培養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的優秀企業家,造就一支熱愛農墾、獻身農墾的高素質幹部職工隊伍。建立健全農墾培訓體系,以家庭農場主、承包大戶、農機手等為重點,全面提高職工能力素質。
弘揚農墾精神
農墾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伴隨農墾事業發展全過程,要將農墾文化建設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農墾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形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
6、農墾如何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建設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
加快建設一批商品率高、產品質量安全的國家糧棉糖膠乳肉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鼓勵農墾企業通過土地託管、代耕代種代收、股份合作等方式,與農戶形成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黑龍江、內蒙古墾區要建成穩定可靠的大型商品糧基地;新疆兵團要建成優質棉花和農牧產品基地;北京等城郊型墾區要建成大城市主副食品供應基地;廣東等熱作墾區要建成橡膠糖料基地。
補齊農產品加工流通短板
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是農墾需要迎頭趕上的最大短板。要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農業全產業鏈,加強糧食晾曬、烘乾、倉儲設施建設,加快發展冷鏈物流、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流通業態。以政府性資金為引導,設立農墾戰略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糧食等產業聯合聯盟聯營。
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
農墾要推進農業科技體制創新,組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農墾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農墾在全國糧食作物商品種子生產供應中佔有重要地位,要整合資源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快「互聯網+」、大田物聯網的應用示範。
做好「試驗田」「先行者」
農墾要示範帶動農村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發揮「試驗田」和「先行者」的作用。要試驗示範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和生產經營新模式;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公司+國有農場+家庭農場」等經營模式,帶動農戶增收。
帶動農民低成本市民化
以國有農場場部為中心的農墾小城鎮已成為吸納人口、聚集產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農墾可通過企業化運作,實現農墾小城鎮有產業,能就業創業,帶動周邊農民實現快速職業化和低成本市民化,實現從「土地的城鎮化」向「人的城鎮化」轉變。
「走出去」擴大產業基地
要依託大型企業集團,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終端市場和倉儲物流網路的全球布局,特別是「一帶一路」區域的布局。圍繞糧膠乳糖等主導產業,鞏固和擴大境外產業基地。
扶持薄弱地區農場建設
支持邊境農場加快發展特色產業、邊境貿易和邊境旅遊,多渠道增加職工收入;通過開發式扶貧,培育主導產業,提升人力資源素質。
⑺ 海南農墾集團總公司和海南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是一家公司。
海南農墾集團孕育於1952年1月創建的海南農墾,其前身是與海南省農墾總局實行政企合一的海南省農墾總公司,屬中央直屬三大墾區之一。
2008年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海南農墾開始由海南省全面管理。2010年9月海南省農墾總公司與海南省農墾總局實現政企分開,正式獨立運作,並改制更名為海南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海南農墾集團是以天然橡膠產業為核心、多個產業齊頭並進的大型綜合企業,主營天然橡膠種植、加工、貿易以及熱帶現代農業、旅遊地產、冷鏈物流和畜牧業、金融業等重點產業項目。2011年1月7日,農墾集團旗下的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海南橡膠(代碼:601118)」的股票登陸國內A股主板市場,成為中國農業上市的第一大股。
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海南農墾集團進一步優化管理,增強活力,同時以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天然橡膠、熱帶現代農業、旅遊地產、制種、金融等產業板塊的發展,力爭把農墾集團建成橡膠生產能力位居全球前三名的跨國企業和中國熱帶現代農業的龍頭企業,成為海南經濟新的增長點。
⑻ 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應樹立什麼樣的農墾精神
艱苦創業、團結拼搏、求實開拓、改革奮進
⑼ 如何落實海南農墾改革新目標
分離辦社會職能
海南省全面管理海南農墾後,將按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總體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分離海南農墾辦社會職能,推動海南農墾機制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經濟實力,使農墾企業成為海南經濟新的增長點。
《意見》提出,用1年左右時間,將海南農墾所屬中小學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用3到5年時間實現海南農墾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管理、社區服務管理及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居民管理、公安機構等社會職能平穩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財政納入省本級
海南省全面管理海南農墾後,海南省農墾總局納入省本級部門預算管理。原由農業部按照海南省農墾總局年度預算下撥的各項資金下劃海南省財政後,在過渡期內,預算管理資金由省財政直接下達海南省農墾總局,今後省財政將逐步加大對農墾的支持。
中央對海南省農墾體制改革給予的一次性綜合財力補助資金40億元,按農墾改革發展思路、進程、節點,結合農墾改革發展實際合理安排。
待遇逐步拉平
從2009年開始,海南農墾系統養老保險移交市縣屬地管理,基本養老保險納入省級統籌,通過努力逐步拉平農墾與地方的養老金水平,未來3年對農墾離退休人員的調待政策要繼續給予傾斜;海南農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納入屬地統籌管理,與地方市縣同步推進;海南農墾職工醫療保險從2009年1月1日起納入市縣屬地管理,一步到位,與地方市縣同步推進,享受政策規定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農墾事業保險、職工工傷和生育保險從2009年1月起實行屬地管理。
輕裝上陣謀發展
分離了企業的政府和社會職能後,農墾企業將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發展產業。
《意見》要求,海膠集團所屬基地分公司,全面推行國有開割膠園職工家庭長期承包。在非膠農場實行「基本田」和「經營田」制度改革,確保每個居民家庭擁有自己的基本田。將非膠農場中具備條件的農場改造成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公司,推動企業產業化經營。對不具備條件組建企業或企業集團的農場,並入周邊鄉鎮或單獨設鎮。
海南農墾將按上市公司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管理運作,推進橡膠產業集團上市。與此同時,農墾將發揮組織化程度高的優勢,加快發展林產、地產、物流、畜牧、農產品加工、旅遊健康休閑、制種等多元化產業,夯實經濟基礎,支撐海南農墾長遠發展。
⑽ 海南農墾名下有多少個國營農場,分別是什麼
大致有49個左右的國營農場:國營紅明農場、 國營暢好農場、國營三道農場、國營中建農場、 國營藍洋農場、國營南濱農場、 國營山榮農場、國營邦溪農場、國營東升農場、國營長征農場、國營桂林洋農場、國營橡膠研究所、國營西聯農場、國營立才農場、國營烏石農場、國營南田農場、國營立才農場、國營陽江農場、國營白沙農場、國營東和農場。
國營新星農場、國營東路農場、國營南陽農場、國營紅光農場、國營南平農場、國營羅豆農場、國營保亭所、國營金安農場、國營保國農場、國營東太農場、國營中坤農場、國營東平農場、國營廣壩農場、國營嶺門農場、國營紅華農場、國營南俸農場、國營樂光農場、國營加釵農場、國營東路農場、國營新中農場、國營金雞嶺農場、國營東興農場、國營西培農場、國營八一總場、國營龍江農場、國營中瑞農場、國營南新農場、國營金隆加工分公司、國營東紅農場、國營金江農場。
(10)海南農墾改革成果擴展閱讀:
海南農墾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具有明顯企業特徵,同時又承擔著社會和民生職責,還帶有半軍事化痕跡,亦城亦鄉、亦農亦工、亦政亦企的特殊經濟體制。
創建於1952年1月的海南農墾,是僅次於新疆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的全國第三大墾區,曾是海南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生產總值一度佔全省的1/3。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政企社不分的體制機制藩籬日益凸顯。
在資源難以整合、運營行政化、企業效率低下、員工體系龐大等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海南農墾於2008年邁出實質性改革步伐,並於2015年底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