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郵政思想政治政研論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2003年郵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為推動郵政向良性循環邁進提供服務,中國郵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圍繞全國郵政工作的總體部署,提出2003年工作要點。
2003年郵政政研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2003年全國郵政工作會議精神,圍繞郵政中心任務,服務郵政工作大局,密切聯系郵政改革發展的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積極配合郵政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如何落實「以人為本」的郵政企業發展戰略,在推進郵政企業全面進步的同時,促進郵政職工全面發展為研究重點,擴大研究課題的深度與廣度,提高研究成果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為各級領導決策做好服務,為推動郵政向良性循環邁進做出新貢獻。
一、主要研究內容
2003年,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中心服務,為基層服務」的宗旨,把改革發展的難點、職工思想的疑點、行業工作的熱點作為政研工作的重點,幫助幹部職工正確認識形勢、正確理解方針政策,特別是正確理解國家局黨組提出的「2003年中國郵政總體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環」的目標要求,不斷激發幹部職工的責任意識和工作熱情,為郵政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思想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一)研究如何把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同郵政改革發展的實踐密切聯系起來,以十六大精神來統領、指導和推動政研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研究如何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和改進郵政部門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行風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
(三)研究如何圍繞推進郵政邁向良性循環的工作大局,有效開展郵政形勢、任務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為郵政改革發展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
(四)研究如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企業即人、企業靠人、企業為人、企業塑人」的觀念,突出郵政職工建設、管理企業的主體作用,激發郵政職工工作熱情,維護郵政職工切身利益以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等方面的方法和途徑。
(五)研究如何在郵政企業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誠實守信為重點的思想道德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樹立郵政良好的社會形象。
(六)研究如何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行風建設,進一步擴大郵政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行風建設的新途徑、新成果。
(七)研究如何培育有郵政特色的企業文化,激發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奮發向上、團結拼搏的企業文化氛圍。
(八)研究如何對先進典型的經驗進行深入總結、廣泛宣傳和大力推廣,努力形成「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的良好氛圍。
(九)研究如何針對郵政改革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難點、熱點問題,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行作用和導向效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做出成效的方法和途徑。
(十)研究如何使郵政政研工作體現出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特點,不斷探索郵政政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結合上述十個方面主要研究內容,從本單位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立足於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進一步提出各自政研工作的方向和重點,細化內容和形式,明確方法和步驟,努力形成形式多樣、各具特色、不斷推出新成果的政研工作態勢。
二、幾項重點工作
2003年,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細致、扎實有效的研究活動,使郵政政研工作的觸角延伸到郵政的各個層面,使郵政政研工作的成果體現到郵政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一)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大力推進郵政政研工作
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各級郵政部門及郵政政研會的首要政治任務。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協助各級黨組織做好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的組織工作,在學習的內容、形式上提供建議,在貫徹的方法、步驟上積極配合,特別是在引導郵政幹部職工把思想統一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來,統一到「加快郵政發展,服務小康建設」的使命上來,把力量和行動凝聚到推進中國郵政2003年總體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環的目標上來等方面發揮參謀、引導作用。要用十六大精神來指導政研工作,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深入學習研究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深入研究總結郵政獨立運營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經驗,特別要重點研究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同郵政改革發展實踐緊密結合的形式、方法,把推動研究、勇於實踐、解決問題作為各級郵政政研會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協調多方力量,加大郵政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
加強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是推進郵政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也是當前郵政政研工作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各級郵政政研會要重點研究如何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理念,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引導職工服務社會、奉獻群眾;如何以品牌形象為目標指向,加強企業文化的機制建設,以高層次的品牌文化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如何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把企業作為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陣地,保持企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如何在鼓勵宣傳無私奉獻精神的同時,重視物質利益的能動作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思想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的聯動作用。
2003年上半年,中國郵政政研會將牽頭組織多方力量,研究草擬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方案和企業文化建設指導意見。通過向業內人士、專家學者等廣泛徵求意見,反復研究論證和修改完善後,報請國家局黨組研究審定。各級郵政政研會也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研究如何推動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和有效方法,研究如何在全國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整體框架下建設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結合點的研究,使兩者形成合力服務於郵政發展改革工作。
(三)廣泛調查研究,完成《郵政職業道德讀本》的編寫
要繼續探索如何在郵政行業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切實加強郵政職業道德建設,提高郵政誠信服務水準。中國郵政政研會將把郵政職業道德建設作為2003年重點研究課題,擬定《郵政職業道德讀本》編寫大綱,組織相關人員,盡快完成編寫工作。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郵政政研會要加強對本單位職業道德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並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已形成郵政職業道德規范的要不斷補充完善,未啟動這項工作的要積極進行研究探索。中國郵政政研會將以組織到部分省(區、市)局調研、調閱部分郵政企業職業道德建設資料等形式,研究和了解各地職業道德建設工作開展情況,為《郵政職業道德讀本》的編寫提供參考。
(四)深入研究,加強對先進典型的宣傳推廣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注意研究總結先進典型的經驗,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把運用先進典型影響帶動職工群眾作為郵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作為探索郵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重要源泉。一是注意發現工作成績突出、能夠代表郵政形象、被社會認可的先進典型,如勞動模範、先進集體以及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等等,把他們樹立成「標桿」、「品牌」。二是深入挖掘提煉先進典型的事例,以新聞媒體、論文文章、巡迴演講等多種手段廣泛進行宣傳推廣,造成一定宣傳聲勢,形成一定輿論氛圍。三是注重研究各類先進典型的培育形式和激勵機制,積極向本單位黨政領導提出建議意見,從制度上為先進典型的成長創造必要條件,努力形成學趕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局面。
為推動對先進典型培育形式、激勵機制等問題的研究,中國郵政政研會在開展年度政研論文徵集評比活動時,繼續要求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郵政政研會提交的論文中,研究上述問題的論文要佔有一定比重。
(五)注重創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研究運用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針對思想政治工作政策性、層次性、階段性的特點,注重情和理、言和行、點和面、正和反、冷和熱、虛和實等運用方法的研究,在功能上突出發揮思想傳播和文化整合作用,在運用上突出解決思想問題的實際效果。要根據形勢、政策、工作對象思想的變化趨勢,探索思想問題預報預警形式,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要研究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導向融入到硬性管理中,使思想政治工作與黨建工作、行政工作、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要根據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在繼承過去好作風、好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思路、新途徑,努力做到理論和實踐、繼承和創新、當前和長遠的統一。
三、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研工作水平
(一)鞏固大政工管理下的一體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堅持在各級黨組(黨委)統一領導下,突出政研幹部「一崗雙責」作用的發揮,繼續把各方力量調動起來,不斷完善黨政共同負責、黨政工團齊抓共管,以專兼職政工幹部為骨幹,廣大管理幹部為基礎,職工群眾廣泛參與,職責明確、關系協調、渠道暢通的郵政政研工作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二)繼續推動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政研會的研究活動
在做好日常政研工作的基礎上,各省(區、市)局、直屬單位要安排好本單位政研會年會,認真總結交流,研究部署工作,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各學區的組長單位要牽頭組織好本學區的學組活動,並按照確定的學區活動內容、形式進行,保證本學區每年不少於一次的集中交流活動。
(三)認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調研、交流活動
2003年中國郵政政研會將選擇一些重點研究課題,如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職業道德建設等,結合中國郵政政研會換屆籌備的工作需要,抽調部分政研幹部到相關單位開展深層次的專項或綜合調研活動。各級郵政政研會也要安排一定時間,組織政研幹部和相關管理幹部,有計劃、有主題地開展一些調研活動。
要發揮好郵政政研會特約研究員以及退休政工幹部或管理幹部的作用,中國郵政政研會將安排適當的研究課題,組織他們參與一些研究活動和調研活動,發揮他們的豐富經驗,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
要繼續辦好政研工作信息和各級政研會會刊,加強政研工作交流的力度。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郵政政研會要在做好本單位政研工作宣傳交流的基礎上,及時上報工作信息、工作動態、經驗做法和典型事例等。中國郵政政研會秘書處要及時收集匯總各方面情況,定期下發政研工作信息,做好上下、內外和不同層面的信息交流服務工作。
(四)繼續開展年度政研論文徵集評比活動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結合中國郵政政研會提出的十個方面的重點研究內容,圍繞本單位發展改革工作實際,深入調查研究並努力形成一大批研究論文和調研報告。同時,做好內部交流推廣和評選推薦工作。
中國郵政政研會秘書處負責組織好政研論文徵集評比工作,加大對政研成果的宣傳推廣。對有價值的研究成果要匯編印發推廣,對具有普遍意義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將提交有關領導或部門參閱參考。
(五)努力提高政研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建設學習型的社會,前提是培育學習型的人。各級政研幹部要力爭成為學習型的政研幹部,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在研究中得到歷煉,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加強對政工幹部的教育培訓。中國郵政政研會將於2003年下半年舉辦第四期政工幹部培訓班,進一步拓展政工幹部的視野,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各級郵政政研會也要積極創造條件,保證一定的研究資料經費、外出考察經費,給予政研幹部更多的學習提高機會。
四、積極做好中國郵政政研會第二屆理事會的籌備工作
按照《中國郵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章程》規定,中國郵政政研會第一屆理事會將於年底屆滿。2003年下半年要認真做好中國郵政政研會第二屆理事會的籌備工作,總結郵政政研會成立四年來郵政政研工作情況,交流推廣基層工作經驗,安排部署新形勢下全國郵政政研工作,審議新修訂的《中國郵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章程》,確認產生第二屆理事會的組成人員,表彰全國郵政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郵政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全國郵政優秀政研會。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按照中國郵政政研會的統一部署,認真總結郵政實現三年扭虧、推進郵政向良性循環邁進進程中開展政研工作情況和取得的經驗,分析工作中的不足,研究改進工作的建議意見,提出政研工作的新思路,評選表彰本單位政研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上述工作應在2003年10月底前完成,並按要求做好上報工作。
2. 張政的科研成果
1. 近代翻譯之始—蠡勺居士及其《昕夕閑談》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6) 第一.
2. 文雖左右旨不違中——蠡勺居士翻譯中的宗教改寫與探析 中國翻譯 2010 (2) 第一
3. 簡析計算機詞彙漢譯中的兩種狀況 中國翻譯 1999(6) 獨著
4. 文化與改寫——蠡勺居士的翻譯實踐探析 中國外語 2009(1) 第一
5. 機器翻譯難點所在 外語研究 2005(5) 獨著
6. 由「信息補償」到「符合習慣」的翻譯 外語研究 1998(1) 獨著
7. 國外機器翻譯理論概述 外語研究 2003(6)獨著
8. 形「耶」,意「耶」?-簡析翻譯中形式和意義的關系 外語教學2002(3) 獨著
9. 獨著試析指示代詞it的語法結構功能 外語教學 1998(2) 獨著
1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蠡勺居士研究 外語教學 2010(2)第二。
11. 反面著墨異曲同工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7(2) 獨著
12. 計算機英語的詞彙特徵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9(6) 獨著
13. 詞無定義譯有「定」法 中國科技翻譯 2009 (3) 獨立
14. 機器翻譯芻議 中國科技翻譯 2004(1) 獨著
15. 「機器翻譯」、「計算機翻譯」還是「電子翻譯」?中國科技翻譯 2003(2) 獨著
16. 蠡勺居士《昕夕閑談》詩歌翻譯策略探析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1) 第二
17. 試論信息增補性翻譯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1) 獨著
18. A New Approach to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in MT System (CSIE 2009) 2009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ISBN 978-0-7695-3507-4 407-411 第一.(EI收錄) 1. 蠡勺居士的翻譯思想及其翻譯實踐的影響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2. 計算機翻譯理論研究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02 SK – 011)04 主持
3. 政府公文平行語料庫的建制與翻譯研究(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3. 陳穗紅的主要科研成果:
《關於復式預算的幾個理論問題》,財政研究,1992。
《財政改革與審計》,第一至七章,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
《商務國際慣例總覽·財政稅收卷》,中國發展出版社,1994。
《企業改革及其財稅對策》,財政研究,1998。
《關於我國社會保險稅的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0。
《黃金流通體制改革初期的稅收政策研究》,《中國黃金珠寶》,2001。
《關於國外黃金稅收政策的研究與借鑒》,《財政研究》,2001。
《稅收優化理論與稅制改革》、《政府間財政關系研究》(收錄於《財政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 2001。
《現行中國預算會計制度研究》(收錄於《政府預算與會計的未來—權責發生制改革縱覽與探索》),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和預算改革的國際趨勢》(收錄於《政府預算與會計的未來—權責發生制改革縱覽與探索》),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權責發生制政府財務報告》(收錄於《政府預算與會計的未來—權責發生制改革縱覽與探索》),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深化改革》,《財政研究》,2002。
《中國稅收理論與實踐》,中國財經出版社,2002。
《美國政府預算編制》(編譯,第四章),中國財經出版社,2002。
《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考察和現狀分析》,財政研究,2003。
《以產出和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改革國際經驗》(收錄於《財政形勢與政策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保險公司內部目標管理及稅務管理》(譯),北京中財國嘉投資咨詢公司,2003。
《論權責發生制在我國政府會計中的應用》,財政研究,2004。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突破口》,財經界,2005。
4. 政研論文申報表中的成果轉化情況怎麼填
預期成果形式、去向和效益
就是說讓你填課題最後能產生什麼成果。
成果一般是發表SCI論文幾篇、申報專利幾項等
5. 理論研究成果是什麼
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和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學院主管、主辦的政治軍事法律綜合學術期刊。[1][2]據2020年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理論研究》編輯委員會有委員11人。 據2020年7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理論研究》共出版文獻量3000篇、總下載次數388056次、總被引次數6557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40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0.159。[1]據2020年7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理論研究》共載文1929篇、基金論文量為4篇、被引量4485次、下載量4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65。[3]
中文名
理論研究
外文名
Theoretical Research
語種
中文
類別
政治軍事法律綜合
主管單位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學院
更多
辦刊歷史
1979年,《理論研究》創刊,初期作為內部資料以活頁的形式不穩定出版。
1984年,《理論研究》刊期為半月刊。
1986年,隨著教育正規化步伐的加快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改為16開本雙月刊。[2]
1987年,該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1]
198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為正式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2014年12月,《理論研究》被正式公布為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4]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理論研究》設有專論、中西部發展論壇、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社會構建、科學發展觀、黨建研究、法治文明、理論探討等欄目。[3]
讀者對象
《理論研究》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各級領導幹部、理論工作者和幹部教育工作者
6. 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研究成果 怎麼寫,有沒有範文
http://www..com/s?tn=site&word=%D6%B0%B9%A4%CB%BC%CF%EB%D5%FE%D6%CE%B9%A4%D7%F7%D3%C5%D0%E3%D1%D0%BE%BF%B3%C9%B9%FB
這里有很多
7.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論文和專著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4、發明專利5、實用新型專利6、外觀設計專利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8、基礎軟體9、應用軟體10、其他
8. 孫春晨的主要研究成果
1 .《市場經濟倫理研究》,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2 .《中國應用倫理學2003—2004 》,執行主編,金城出版社 2004 年版;
3 .《生死論》,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1 年版;
4 .《倫理新視點》,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年版;
5 .《人生幸福論》,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6 年版。 公平正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基準,《桂海論叢》2013年第1期;
2012「最美現象」:超越道德相對主義,《人民論壇》2013年1月(下);
周秦喪祭禮儀的倫理意蘊:人類學的視角,載《第二屆周秦倫理文化與現代道德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走向倫理文化的廣袤田野,《道德與文明》2012年第5期;
消費主義的倫理審視,載《資本、道德與環境》,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聳人聽聞的「道德崩潰論」,《人民論壇》2012年1月(下);
面向生活世界的倫理人類學,《哲學研究》2011年第10期;
現階段中國社會三大文化思潮批判,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前沿》(2010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我國企業誠信建設的困境與出路,載《面向實踐的中國經濟倫理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幸福觀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第1期;
文化保守主義與道德相對主義,《人民論壇》2011年1月(上);
多元價值與應用倫理學研究,載《中國應用倫理學2009—2010 》,金城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經濟倫理研究中的三個理論論爭,載《海峽兩岸道德發展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產權的倫理解讀,載《中國應用倫理學2007—2008》,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版;
符號消費與身份倫理,《道德與文明》 2008 年第1 期;
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窮人經濟倫理問題, 《道德與文明》2007 年第6 期 ;
市場經濟與分配正義,《學習與探索》2006 年第3 期;
應用倫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載《中國哲學年鑒》2006 年卷;
黃禹錫事件折射科研倫理,《科技中國》2006 年第2 期;
誠信與和諧社會,載《第二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學習出版社2006 年版;
論經濟與倫理的相關性,載《倫理學與德育研究》 2005 年卷第一期,新華出版社2005 年版;
經濟倫理學:從構建體系走向問題意識,《哲學動態》2005 年第1 期;
性權利及其倫理意蘊,載《中國應用倫理學 2003—2004 》,金城出版社2004 年版;
經濟全球化與仁愛倫理,《哲學動態》2004 年第9 期;
市場經濟倫理辨析,《道德與文明》2003 年第6 期;
市場倫理發展的自然邏輯與人性基礎,《河北學刊》2003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