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連市沙區黃河路國房轉讓中心交易大廳
大連市沙區黃河路國防轉讓中心交易大廳這個的話,你想到這個地方去可以直接開導航或者上網上地圖可以找到的。
㈡ 大連我朋友的體彩和福彩店要轉讓,轉讓費多錢合適,能過戶嗎希望有懂得人幫幫我!謝謝了
㈢ 大連市使用權房屋可以買賣么 可以買賣的話是不是只可以賣給本地戶口的人
按照房地產法等法律規定只有使用權的房屋不可以買賣!
㈣ 大連公司轉讓費用一般多少
當然這個看你公司的具體的名稱和性質了,有些是商貿公司,有的是金融回投資,還有就答是建築工程等之類的,難易程度取決於公司的性質,如果簡單大家都去注冊新公司了,如果難的話肯定是變更轉讓來的容易了。
公司購買的時候還要看一下看轉讓公司是否有商標或其他其它知識產權類的東西,有的話轉讓費會貴一點。還有就是是否存在正常記賬報稅以及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
如果沒有上述這些,有人花錢買的可能性會很小,因為注冊一個一般的公司比接手這家公司更方便、更劃算。如果你的公司時間較久遠,又含有豐富發行業資質。那麼你的公司很有腹肌按價值轉手的機會也很大。能轉讓出的價格也很高
㈤ 大連房產過戶怎麼辦理
房產證過戶辦理流程:
一、到「登記信息、驗證協議」窗口辦理信息登記上網和協議驗證手續;
二、到「房地產估價」窗口辦理評估手續;
三、到「公證」窗口辦理公證手續;
1.申請人的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及其復印件;
2.代理人代為申請的,委託代理人需提交授權委託書和身份證及其復印件;其他代理人需提交有代理權資格的證明;
3.被繼承房產的產權證明;
4.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
5.法定繼承人已死亡,需提交死亡證明及親屬關系證明
6.被繼承人的婚姻、父母、子女情況證明及有關親屬關系證明;
7.公證人員認為應提交的其他證明、材料;
四、到「私房交易」窗口辦理交易手續;
五、到「契稅、印花稅」窗口繳納印花稅;
六、到「產權登記發證」窗口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更名手續
房產證過戶辦理所需材料:
(1)登記申請書;
(2)申請人身份證明;
(3)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房地產權證書;
(4)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
可以是買賣合同、互換合同、贈與合同、受遺贈證明、繼承證明、分割協議、合並協議、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其他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
㈥ 現在大連賣房子過戶的時候都需要什麼證件
住房想辦理買賣過戶手續,需要房主首先取得住房的產權,有住房的房產證,契稅證明,和出讓性質土地證。貸款還清,無抵押。
然後買賣雙方一起持有身份證,戶口本,婚姻狀況證明,以上住房三證,一起到住房所屬房管部門申請辦理過戶手續。如果住房是共有性質住房,需要房產證登記人和共育人一起簽字辦理過戶。
《房屋登記辦法》規定:
第十三條
共有房屋,應當由共有人共同申請登記。
共有房屋所有權變更登記,可以由相關的共有人申請,但因共有性質或者共有人份額變更申請房屋登記的,應當由共有人共同申請。
第二十五條
房屋登記機構應當根據房屋登記簿的記載,繕寫並向權利人發放房屋權屬證書。房屋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房屋權利的證明,包括《房屋所有權證》、《房屋他項權證》等。申請登記房屋為共有房屋的,房屋登記機構應當在房屋所有權證上註明「共有」字樣。預告登記、在建工程抵押權登記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在房屋登記簿上予以記載後,由房屋登記機構發放登記證明。
第二十六條
房屋權屬證書、登記證明與房屋登記簿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房屋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房屋登記簿為准。
第三十二條
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在有關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實發生後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
(一)買賣;
(二)互換;
(三)贈與;
(四)繼承、受遺贈;
(五)房屋分割、合並,導致所有權發生轉移的;
(六)以房屋出資入股;
(七)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立、合並,導致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條
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
(三)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房地產權證書;
(四)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前款第(四)項材料,可以是買賣合同、互換合同、贈與合同、受遺贈證明、繼承證明、分割協議、合並協議、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其他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
㈦ 大連房屋過戶手續誰知道有哪些
各地都差不多的。二手房過戶手續是:簽買賣合同、遞件、交稅、完稅過戶、領證。不同地區有時程序不同,比方有可能先交稅再遞件。
簽買賣合同是指:買賣雙方連同中介方(如果有的話),就房產價格、交樓方式、付款方式等的協商簽合同。
遞件是指:買賣雙方本人帶相關資料去房管局申請房產轉移登記。買方帶身份證原件。如貸款要首套房證明等還要按房管局要求先到相關部門開具。賣方帶身份證、房產證、房產原相關稅費發 票等原件。交房管局買賣合同可以用房管局版本到房管局後再簽。(大城市有很多已實行網簽的,就是在網上先申請預受理號和填表,再遞件,免得你在房管局排隊)
交稅是指:房管局收件後,按其要求時間到相關稅局部門交納各種稅費。買賣雙方各自帶身份證原件交各自的稅費。
完稅過戶是指:買賣雙方交納各自稅費後,雙方一起帶身份證和各自交稅費的全部發 票單據,到房管局審察確認已完稅,完成過戶,領取過戶回執。
領證是指:買方按過戶回執指定時間,帶身份證和過戶回執到房管局領取新房產證
㈧ 大連關於房屋贈予 買賣問題!
一、採用買賣的方式,對賣方來說,要交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對買方來說,要交契稅,還有雙方都要交的印花稅。採用贈與方式,賣方要交印花稅,買方要交契稅和印花稅。兩種方式不同在於贈與可以少交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
對於個人轉讓5年以上住房,稅法中有優惠的政策,具體如下:
1、營業稅:根據《關於加強住房營業稅徵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74號文的規定,2006年6月1日後,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應持有關材料向地方稅務部門申請辦理免徵營業稅手續。地方稅務部門對納稅人申請免稅的有關材料進行審核,凡符合規定條件的,給予免徵營業稅。如果符合免徵營業稅的條件,那麼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自然也不用交了。
2、個人所得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住房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08號文的規定,對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並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如果你轉讓的不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那還是要交個人所得稅,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最正規的計算方法應該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應納稅所得額=房產轉讓收入額-房產原值-合理費用。但是在實務操作中,基本上稅局都會採取簡易計稅辦法,按照房產轉讓收入額×核定徵收率計稅。(偷懶的方法嘛,人人都愛用)因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住房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納稅人未提供完整、准確的房屋原值憑證,對其實行核定征稅,具體比例由各地稅務局在住房轉讓收入1%—3%的幅度內確定。(現在轉讓普通住房的核定徵收率,廣州、北京規定為1%,深圳為1.5%)
關於印花稅和契稅稅率的有關規定
1、印花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花稅若干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62號的規定,對商品房銷售買賣雙方各按0.05%的稅率徵收印花稅。
2、契稅:契稅是由買方交的,法定稅率為3%,但是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住房租賃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 財稅[2008]24號的規定,對個人購買普通住房,在法定稅率基礎上減半徵收契稅,也即是1.5%。在這里需要注意普通住房的界定,如果你要出售的房不符合普通住房的條件,那契稅是不能減的,對此各地方具體的規定有一些差別,在廣東省,以建築面積144平方米為界限,北京和浙江等省規定為140平方米。
5、實際辦過戶交易的時候還有其他一些諸如公證費(如果贈與要做贈與公證)、登記費交易費什麼的雜費,金額不大,在這里就不說了。
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房地產交易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稅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2006]144號 的規定: 對於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行為,應對受贈人全額徵收契稅,在繳納契稅和印花稅時,納稅人須提交經稅務機關審核並簽字蓋章的《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登記表》,稅務機關(或其他徵收機關)應在納稅人的契稅和印花稅完稅憑證上加蓋「個人無償贈與」印章,在《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登記表》中簽字並將該表格留存。稅務機關應積極與房管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房管部門對持有加蓋「個人無償贈與」印章契稅完稅憑證的個人,辦理贈與產權轉移登記手續,對未持有加蓋「個人無償贈與」印章契稅完稅憑證的個人,不予辦理贈與產權轉移登記手續。 可見,即使是直系親屬之間的房屋贈與,受贈人也是要交契稅的。
至於法定繼承房產是否可以免交契稅,似乎稅法規定有自相矛盾自處。
首先,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繼承土地、房屋權屬有關契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036號規定: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土地、房屋權屬,不征契稅。而非法定繼承人根據遺囑承受死者生前的土地、房屋權屬,屬於贈與行為,應徵收契稅。可見,根據這個規定,繼承房產是不需交契稅的。
但是,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房地產交易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稅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2006]144號文中,首先在加強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營業稅稅收管理問題中解釋了個人向他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包括繼承、遺產處分及其他無償贈與不動產等三種情況,然後在關於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契稅、印花稅稅收管理問題中明確規定對於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行為,應對受贈人全額徵收契稅,言下之意,即繼承房產也是要交契稅的。
那麼,這兩個規定放在一起,應該執行哪一個呢,我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關於國稅函[2004]1036號文已經廢止的通告,在大連市地方稅局2007年稅政指導第1期中查到的是該地仍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繼承土地、房屋權屬有關契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036號)文件規定,即法定繼承行為不屬於契稅徵收范圍。看來只能看各地方稅局如何具體操作才行了。
總結:自從2006年國家加強二手房稅收政策調控以來,為了避稅,炒家可謂傷透了腦筋,以贈與方式進行避稅正是這種大環境底下的產物,更有甚者,有些二手房炒家想出了「典當避稅法」——買賣雙方簽訂一份典當合同,並約定如在回贖期內賣方未贖回,房屋所有權將歸買方所有;回贖期一過,雙方就可到房交所過戶。此途徑可「省」下營業稅,只需繳納過戶的契稅和印花稅。但是,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國家稅局為了封堵這些稅收漏洞,很快也出了相關的文件,《關於加強房地產交易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稅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44號文就對贈與方式中涉及到的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契稅和印花稅作出了很詳細的規定,其中關於加強個人將受贈不動產對外銷售個人所得稅稅收管理問題中規定:受贈人取得贈與人無償贈與的不動產後,再次轉讓該項不動產的,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以財產轉讓收入減除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在計征個人受贈不動產個人所得稅時,不得核定徵收,必須嚴格按照稅法規定據實徵收。就是說,如果你受贈了一套房產之後,在5年內想以50萬元的價格出售,將不能適用1%的核定徵收率徵收個人所得稅,交500000×1%=5000元個稅,而是要交將近10萬元的個稅(500000-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20%,這樣的稅負是任何個人都忍受不了的。所以,我認為對於炒家來說,走這樣的避稅途徑風險較高,只有真正是想把房子贈與自己的親屬,贈與之後也只是打算用來自己居住的人,才適合這樣去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