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果、成績和成就有什麼區別
一、意思不同
「成果」意思是:指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專業方面的成就屬。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成績」意思是:本意指麻和棉搓捻成線,後來指成功的業績,成效;也指工作或學習所取得的成就、收獲。
「成就」意思是:指成績;業績;成就非凡。
二、用法不同
1、成果: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
例句:林先生在商場奮斗多年,現在終於有了一番成果。
2、成績:通常在句子中作賓語。
例句:小明的學業成績十分優異,每學期都是全班第一名。
3、成就:通常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
例句:由於李大嬸的熱心牽線,終於成就了一樁好姻緣。
(1)向更多成果擴展閱讀
「成就」的近義詞:
1、造就
拼音:zào jiù
意思是:指培養使有成就。
例句: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國家社會造就更多人才。
2、功績
拼音:gōng jì
意思是:指功業與勞績。
例句:由於打了勝仗,他獲得了很大的功績.
B. 形容「科研成果很多」的成語有哪些
碩果累累、滿載而歸、結實累累、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一、碩果累累 [ shuò guǒ léi léi ]
【解釋】: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處】: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
二、滿載而歸 [ mǎn zài ér guī ]
【解釋】: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自】: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譯文】:然而汝寧林知府剛才三任,他沒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三、結實累累 [ jiē shí léi léi ]
【解釋】:形容果樹上結的果子很多。
【出自】:畢璞《第一次真好》中的句子:我是個生長在都市,從來不曾享受過田園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樹以外,所有結實累累的果樹,都只能夠在圖畫、照片、電視和電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這棵果實如此豐碩的柚子樹,霎時間,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四、數不勝數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釋】:數:計算。數都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很難計算。
【出自】:郁達夫《方岩記靜》:「類似這樣的奇跡靈異,還數不勝數,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
五、不勝枚舉 [ bù shèng méi jǔ ]
【解釋】:勝:盡;枚:個。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形容數量很多。
【出自】: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譯文】:似乎這些話,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
C.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使發展成果更多什麼惠及全體人民
使發展成果更多【抄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八大於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這次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大會作了報告。十八大報告是回顧成就、總結經驗的報告,是高舉旗幟、科學發展的報告,是解放思想、推進改革的報告,是制定藍圖、引領未來的報告,是凝聚力量、增強信心的報告。報告對鼓舞和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D. 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歸根到底要通過什麼來落實
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歸根到底要通過制度來落實,有了公平正義的制度版,共享發展才有堅實的權根基。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只有讓發展成果公平共享,全面小康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讓人民幸福安康,中國才能在現代化道路上穩健前行。通過共享發展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增強發展動力,不斷增進人民團結,讓13億多中國人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穩步前進。
E. 當老婆向你展示成果時,該如何回答
我們家當我向老公展示我的成果時,他都不吝贊美地說:呱呱叫!我老婆人呱呱叫,做的事也呱呱叫!剛結婚時經濟拮據,捨不得到飯店招待老公的朋友,基本上就是在家裡由我來掌勺燒菜,他陪朋友客廳聊天。我會事先想好菜譜寫下來,從冷盤到熱菜,從炒菜到燒菜,給他過目後再倆人起大早去買食材,做好准備工作。
也不知道自己的廚藝究竟怎樣,但每次都是賓主盡歡。事後問老公:今天菜味道咋樣?他都是洋洋得意的一句:呱呱叫!跟我老婆人一樣!惹得我哈哈大笑,然後心甘情願地去洗碗涮鍋了。我燒的菜肯定不會每樣都完美都好吃,但他的態度讓我自信、開心!
F. 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惠及全體人民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
2、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方針的體現,體現了黨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方針。
3、(改革發展主要由政府來辦,我是這么想的。)符合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符合將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的方向。
G. 從經濟角度分析如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
一、加強國家宏觀調控
國家宏觀調控在構建「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應該發揮更大作用,通過發揮財稅政策的收入轉移作用,確保財政的公共性和滿足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有關方面的發展目標。
二、完善我國的分配製度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採取各種財政、經濟政策實現「調高」、「擴中」、「提低」。
「調高」就是要調節高收入階層的財富,讓高收入階層負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調高」的核心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消除行業壟斷。同時,對高收入行業和階層,要加大稅收的調節作用。
「擴中」就是要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數量,讓其成為分配格局中最重要、所佔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我國應該擴大中等收入者隊伍,促進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分配格局,培育壯大我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比重,為最終形成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創造條件。
「提低」是「擴中」的主要途徑之一。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利益,是社會穩定發現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國家必須要把「提低」的工作做好。
三、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補充:
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更加關注民生,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庄嚴承諾振奮人心。
H. 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什麼的發展思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
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I. 黨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體現了什麼道理
1是堅持黨的性質、實現黨的根本宗旨的本質要求。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在90多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是黨能夠贏得廣大人民全力支持和衷心擁護的根本原因,是黨能夠奪取革命勝利和長期執政的力量源泉。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歷史進程中,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是黨對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方面繼續採取有力政策舉措,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保障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權益,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始終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發展共識,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2 黨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體現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崇高的社會理想,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與資本主義以最大限度追求剩餘價值為生產目的有著本質區別。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在改革發展全局上有一個如何處理積累與消費關系的問題。我們既要重視積累,不斷擴大社會再生產,又要重視消費,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問題的關鍵是要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合理確定和適時調整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拿出更多的財力用於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群眾公認這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實惠更多的時期。但也要看到,在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過程中,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問題仍比較突出,這客觀上要求我們進一步對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作出必要調整。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這樣做,也有助於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形成積累與消費的良性循環,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3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客觀要求。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要求我們在改革發展過程中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不利於調動積極性,會影響生產效率提高;而經濟快速發展中分配嚴重不公,出現兩極分化,則會引發社會動盪,影響經濟發展進程。我們必須注重研究分配問題,在效率和公平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既能創造更高勞動生產率,又能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優越性。從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八大,我們黨先後提出在促進效率提高的前因下體現社會公平,兼顧效率與公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等重要原則,這反映了我們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對效率與公平關系認識上的不斷深化。現在確實到了需要我們在國民收入各次分配中都更加註重公平的階段。這些年國家採取了許多措施來貫徹公平正義原則,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如通過取消農業稅,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公共投資向農村傾斜等舉措,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但當前一些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的體制機制依然存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依然較多。我們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繼續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分配製度逐步把「蛋糕」分好;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基礎上,加緊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依法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深入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努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確保人民和諧相處、社會安定團結、國家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