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公證書在還有一個親人未到場簽字,也沒有通知本人的情況下,是否合法
公證書不需要其他人的見證,只要是公證處的工作人員見證就有效力,而且效力相當高。
⑵ 公證的債權文書沒有送達問題
關於公證債權文書。《公證法》第37條和《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子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也有類似的規定。實踐中,債權人和債務人在簽訂合同或履行義務的過程中,可以將有給付金錢、證券內容的合同、協議、借據、欠單等債權文書進行公證,賦予其強制執行的效力。一旦債務人不履行義務,債權人便可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毋須再經過法律訴訟的繁瑣程序。但是,如果法院認為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可以裁定不予執行。至於此種情形下當事人能否再向法院起訴的題,法律並無明確規定,不過從司法實踐來看還是可以的。
關於支付令。《民事訴訟法》第189條規定:「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一)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它債務糾紛的;(二)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法律還規定,如果債務人15日內沒有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支付令即發生法律效力,債權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可見,申請支付令確是債權人討債的一條捷徑,即使最終不成功也可起到中斷訴訟時效的效果。但實踐中,企業適用支付令程序成功清理債權的比例並不多,原因是多數地方法院對受理支付令案件的范圍較窄,審查較嚴,加之債務人通常會故意對債權提出異議而導致支付令程序終結。
⑶ 公證書未出之前可以撒回嗎
根據《公證程序規則》第五十條:
公證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證機構應當終止回公證
(一)因當事人答的原因致使該公證事項在六個月內不能辦結的;
(二)公證書出具前當事人撤回公證申請的;
(三)因申請公證的自然人死亡、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不能繼續辦理公證或者繼續辦理公證已無意義的;
(四)當事人阻撓、妨礙公證機構及承辦公證員按規定的程序、期限辦理公證的;
(五)其他應當終止的情形。
⑷ 公證處未向當事人送達公證書,該份公證書有證據效力嗎。
公證書自出具之日起生效
領取公證書的應當為當事人或其代理人。亦即公證機構只能送達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而不能發送給當事人或其代理人以外的人,比如其他利害關系人。
⑸ 「公證送達」的法律依據,請明確XXX法XXXX,XXXX條XXXX
《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六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公證法》第十一條 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
⑹ 公證送達視為送達嗎
公證送達,實際上也是一種留置送達。所謂公證送達,亦稱現場公證,是指執法人員在送達執法文書時,同時邀請公證處兩名公證人員一同前往,一旦發生當事人拒簽情形,執法人員當即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實,並由公證人員在送達回證上簽字作證,而後將執法文書留置於現場,從而完成送達程序。 公告送達,是一種推定權利的,幾天過後,視為送達。這種送達方式實務中用的比較多。比較便宜。
⑺ 到公證處公證三天了,公證書沒下來可以撤銷嗎
在公證書沒有出具前,是可以撤銷的。
源自:《公證程序規則》
第五十條
公證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證機構應當終止公證:
(一)因當事人的原因致使該公證事項在六個月內不能辦結的;
(二)公證書出具前當事人撤回公證申請的;
(三)因申請公證的自然人死亡、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不能繼續辦理公證或者繼續辦理公證已無意義的;
(四)當事人阻撓、妨礙公證機構及承辦公證員按規定的程序、期限辦理公證的;
(五)其他應當終止的情形。
⑻ 撤銷公證文書未送達是否生效
沒送達是不生效的哦
⑼ 在公證處公正過的公證書需要本人去領取嗎如果本人來不了怎麼辦啊
必須需要本人去領取,如果確有困難,不能親自到公證處的,需要寫委託書,委託他人領取。
委託書要寫明代領人姓名,自己不能前來領取的原因,落款還要簽字或者蓋上私章。被委託人去領取時,要帶上自己的身份證和委託書以作證明。
但是,下列公證事項不得委託他人代辦:
1、遺囑公證;
2、遺贈扶養協議公證;
3、贈與公證;
4、認領親子公證;
5、收養公證;
6、解除收養公證;
7、委託公證;
8、聲明書公證;
9、生存公證;
10、其他與當事人的人身有密切關系的公證事項。
辦理這些項目的公證,如果遇到當事人確有實際困難而不能親自前往公證處,申辦時可以由公證員親自前往當事人住所地或者由當事人指定的地點受理公證。
此外,對於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申請辦理公證,本人不需要親自到公證處辦理公證,只要由他(她)的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辦即可。
(9)公證書未送達擴展閱讀:
公證書內容:
(1)公證書編號。
(2)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3)公證證詞。
其內容包括:公證證明的對象.公證證明的范圍和內容.證明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公證證明對象、范圍不同,公證的條件、內容和適用的法律也不同,這些都要在證詞中有所反映。公證證詞所涉及的組織名稱第一次出現時必須使用全稱;所涉及的日期要採用公歷.需涉及農歷時應採用括弧註明。
(4)承辦公證員的簽名或簽名章、公證處印章。
(5)出證日期以公證處審批人審核批準的日期為准。此外,未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應在公證證詞中註明,並註明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也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注意:
(1)公證證詞中註明的文件是公證書的組成部分。
(2)公證書不得塗改、挖補、必須修改的應加蓋公證處校對章。
(3)公證書應使用中文,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除涉外公證事項外,可使用當地民族通用的文字。
(4)根據需要或當事人要求,公證書可附外文譯文。
(5)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公證書從審批人批准之日起生效。審批人批准日期即為出證日期。
(6)公證書需要辦理領事認證的,應由承辦公證處送有關部門認證,並代收認證費。
當事人應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1、當事人的身份證、戶口簿。
2、出生證或醫院根據出生檔案記載出具的證明。
3、當事人所在單位的人事部門出具的出生情況證明。待業或辭職的或無業的,由其檔案保管部門或街道辦事處出具證明,在校學生,由其所在學校出具證明。
4、一式2-3份的近期正面免冠照片。
辦理出生公證時應注意的事項:
1、公證書中的當事人姓名要真實,有特殊要求的,必須認真審查核實後再予證明。當事人的姓名一律採用簡化字。在外文譯文中,要使用漢語拼音。為便於當事人使用公證書,對有曾用名的,經有效證明,應在公證書上同時證明。
2、公證書中當事人的出生日期,是公證證明的核心內容之一,務必准確、真實,並有確鑿的證據。出生日期以身份證為准,沒有身份證以戶籍證明或出生證明為准,無上述證明,參照其他證明(如檔案、護照等),一律採用公歷,公證當事人另有要求的,可在括弧內註明農歷出生日期。
3、公證書中當事人的出生地點應明確、具體,地名應寫全稱。出生地址應寫到市、縣,根據使用地(國家)要求,也可寫到鄉、村或城鎮街道。
如果當事人出生時的地名已改變,應在現在地名後括弧內,寫明原地名全稱。
4、出生證明當事人父母要寫明生父母的姓名,如父母死亡的,要加括弧註明,如當事人已被他人收養,應註明養父母姓名,對非婚生子女的出生公證書,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要求,不寫生父姓名。
5、當事人所提供身份證與境外證件上(如護照、通行證等)日期不一致,而提出更改的,如確屬原發證機關工作失誤造成不一致,當事人需到發證機關要求更正,然後給予公證。如公證當事人當時為了出國而謊報年齡,查清楚後應按真實年齡給予公證。
6、已在國外的當事人申請辦理出生公證書,公證處經調查,未找到任何線索的,可為當事人出具"查無檔案記載公證書"。在美國等國家,此公證書可做為次要證據使用。
7、公證處只能為在我國出生的我國公民或外國人辦理出生公證書。在國外出生的人,如需要此類證明的,應在當地有關機關取得出生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