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算發表嗎
其實你這個問題是在問,發表一篇學術會議論文,是否算發表。這個回答是沒有定論的,因為不同學校的制度不一樣,對會議論文認可度就不一樣。一般大部分學校對會議論文都是比較認可的,比如EI檢索的國際會議論文。但是今年來EI會議比較多,很多不權威的會議混入其中,導致會議權威性很難識別,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校只能直接出制度不認可會議論文。如果 要投EI會議論文,而不知道如何判斷權威性,建議你網路搜:EI學術會議中心。有關於會議權威性判斷的詳細教程,可以學習下。
Ⅱ 到底是屬於會議論文,還是期刊論文
任何一個課題的研究或開發都是有學科基礎或技術基礎的。綜述部分主要闡述選題在相應學科領域中的發展進程和研究方向,特別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通過與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較和評論,說明自己的選題是符合當前的研究方向並有所進展,或採用了當前的最新技術並有所改進,目的是使讀者進一步了解選題的意義。綜述部分能反映出畢業設計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中外文獻的閱讀能力。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論文中有效地運用文獻,這不僅能避免簡單的重復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開發工作有一個高起點。
其次,還能反映出綜合分析的能力。從大量的文獻中找到可以借鑒和參考的,這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對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點,優缺點的評述是否符合實際,恰到好處,這和一個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關的。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畢業論文,必須閱讀一定量(2~3篇)的外文資料,這不僅反映自己的外文閱讀能力,而且有助於論文的先進性。
Ⅲ 參與學術會議的經歷算科研經歷嗎
是否有在學術會議上發言?即有會議論文,並且在會議上介紹自己的論文,這樣就是學術交流,可以算科研經驗
Ⅳ 如何寫會議成果報告及其構成
把會議幾部分的東西加起來,整理一下就大概的思路就出來了!我寫這個就是這樣搞定的。
Ⅳ 會議取得了哪些成果
北京APEC會議概括起來有八大成果。
第一大成果是明確了未來亞太合作的方向與目標。
第二回大成果是答作出了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的重大決定。
第三大成果是勾畫了建設亞太互聯互通網路的新藍圖。
第四大成果是找到了支撐亞太經濟發展的五大新支柱。
第五大成果是開辟了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的合作新領域。
第六大成果是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東道主夥伴對話會。
第七大成果是促進了中國與亞太主要國家雙邊關系的新發展。
第八大成果是廣泛宣示中國內外政策,贏得更多國際理解和支持。
Ⅵ 文獻綜述算不算發表的論文
文獻綜述只能算成果,不算發表論文。因為綜述根本就不是論文。
Ⅶ 會議記錄、會議紀要、會議簡報三者的關系
會議紀要是會議秘書機構根據會議記錄和其他相關文件加工整理而成的,用來記載和傳達會議情況與議定事項,反映會議基本精神,統一協調各方面步調,要求與會單位共同遵守與執行的法定性行政公文,是2000年8月24日國務院在《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的十三種重要公文之一。任何議決性的會議內容都可以通過會議紀要來通報宣傳和貫徹執行,尚待決議的或者意見相左的,也可以寫入紀要。因此,會議紀要具有極為廣泛的實用價值。 會議綜述和會議紀要一樣,也是一種實用性非常強的會議文件。它是在專題性會議召開的基礎上,通過收集、整理、研究會議有關材料,運用客觀敘述和綜合評價的手段,對會議主題、會議成果以及會議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和深入研究的文章體裁。綜述的種類很多,本文所論及的會議綜述從文體種屬關系來說,它屬於科學文獻的一種。這是因為會議綜述偏重於學術性和理論性,盡管它也是由會議所衍生,但它具有獨特的寫作內容和寫作目的。 實際上,雖然會議綜述和會議紀要同樣是會議文獻,但無論是文體屬性還是寫作方法,它們之間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一、文體性質不同 會議紀要屬於國家機關行政公文,和其他行政公文一樣,它也是用來「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請示和答復問題,指導和商洽工作,報告情況,交流經驗的重要工具。」(《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由此可見,會議紀要的寫作內容是會議研究和議決的結果,從根本上說具有比較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不管是國家機關、人民團體還是企事業單位,會議紀要對它們的相關工作都具有比較強的指導、約束和強制執行的作用。如《沿長江五市對外開放研討會紀要》(2004年9月20日)、《國務院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2005年2月20日)等,它們所反映和體現出來的會議內容,是與會人員經過研究討論所形成的議決性意見,行政約束力強,具有明確的政策性和指導性。除此之外,對有關學術性會議和理論研討會也可以寫作會議紀要,不過它們側重於表現各種學術觀點和理論成果,不具備法定的行政權威和約束力。如《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第七次學術會議紀要》(2006年10月30日),《湖南省中青年文藝評論家學術研討會紀要》(2006年12月17日)等。 會議綜述盡管與會議也有著密切關系,也是由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會議衍生出來的,但它是一種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的文章形式。從成文過程和反映的對象來說,一方面它具備會議公文的形式和特點;另一方面,文章所表現的內容在本質上更加偏重於理論探討與學術研究,在寫作方法上也是按照「提出學術觀點」和「進行深入論述」的方法來進行。因此,會議綜述可以說是一種具有應用文體與學術文體雙重特性的文章形式。它除了准確反映會議的基本內容外,更強調在敘說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在宣傳介紹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探討。相比較而言,會議紀要適合於各種不同的會議,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是會議議決的結果;而會議綜述則主要是針對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專題會議來寫作的,雖然注重已經達成的共識,但它同樣也可以羅列不同的學術觀點和理論觀點,在內容的表現上體現出比較強的「求同存異」的特點。 二、寫作目的不同 會議紀要是對會議內容經過收集整理、綜合分析後寫作而成的比較完整的文件,是會議精神的集中反映,具有鮮明的政策性和高度的概括性。首先,會議紀要通過對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的准確反映,特別是對議決內容的高度概括,為有關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提供准確的依據。從這一點上說,會議紀要作為一種正式的會議文件,對政策的制定和工作的落實實施,能夠發揮重要的指導和約束的作用。其次,會議紀要最基本的寫作目的在於總結會議精神,傳達和通報會議內容,推動相關工作順利開展。從其發揮的作用來看,「它可以作為上行文向上級機關報告會議情況,供領導掌握情況或批轉有關單位貫徹執行;可以把會議研討或商定的各種意見,歸納成文後直接下發,或呈報上級批轉下發,或由主持會議機關加批語下發,一般無須再使用『通知』進行頒布。」[1]最後,會議紀要的寫作,是有關單位留存會議資料、完善檔案管理的重要方式。相比較而言,會議紀要比會議記錄、會議簡報等其他文件更具有公文的完整性和內容的系統性,更體現檔案文獻的特點。 而會議綜述因為它所偏重的理論性與學術性,這就使得它與會議紀要有著明顯不同的寫作目的。會議綜述是對學術專題會議或理論專題會議的綜合敘述,因此,會議綜述的寫作主要是用來進行學術成果和理論成果的交流與傳播,引導人們對某一學術問題或某一理論問題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以期把學術研究與理論研討引向深入。會議綜述中反映的內容,既可以象會議紀要一樣是形成了議決的內容,也可以充分體現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特點。既重視已經形成了共識的觀點和理論,同時也客觀公允、實事求是的介紹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和具有典型性的見解。從寫作的主體來說,會議紀要一般是由會議的秘書組織來完成的,而會議綜述則可以由參與會議的某一個人來獨立寫作。寫作者獨特的認識視角和與眾不同的認知方式,使得會議綜述在寫作效果上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性化的色彩。 三、寫作內容不同 會議紀要是在會議記錄或會議簡報的基礎上直接寫作而成,因此,會議紀要的寫作內容就與會議記錄和會議簡報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會議紀要首先要明確的是會議的基本信息。如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會議主題、會議參加人員情況、會議的有關報告、出席會議的相關領導、會議討論的形式和特點等等。這些都是與會議有關的客觀具體的材料,在敘說和交代時要實事求是、准確完整,不能誇大或縮小。在主體內容的寫作中值得強調的是,會議紀要的寫作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會議舉行者的意志,如對會議內容敘述時主次輕重的安排、對某些問題強調的程度、對議決性內容的介紹方式、對敘說角度的選擇、在敘述的過程中對有些觀點和提法的引用等等。為了使會議紀要寫作的內容更加全面、准確、具體、客觀,會議的秘書工作人員在會前、會中和會後都必須自始至終地密切關注會議的召開情況,及時發現和收集有關會議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數,不遺漏、不走樣。 會議綜述的寫作內容除了象會議紀要一樣,對基本信息做簡明扼要的介紹和交代外,更應該突出主體部分的寫作。會議綜述主體部分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對會議經過討論與研究,已經達成了一致、形成了共識的東西,作為會議已經取得的成果,要在顯著的位置進行全面、深入的介紹;其二,對於會議中圍繞著會議主題所展開的討論,可以通過觀點概括或發言摘錄的方式進行准確完整的介紹。這一部分的內容往往同樣是會議綜述的讀者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它體現了當今社會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所出現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學術觀點。其三,對相關專題的學術研究前景的展望。 四、寫作方法不同 會議紀要根據會議的性質、規模和議題的不同,寫作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集中概述法。把會議的基本情況,討論研究的主要問題,與會人員的認識、議定的有關事項(包括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和要求等),用概括敘述的方法,進行闡述和說明。這種寫法多用於小型會議,討論的問題比較集中,意見比較統一,篇幅相對短小。如果會議的議題較多,可分條列述。第二,分項敘述法。召開大中型會議或議題較多的會議,一般要採取分項敘述的辦法,即把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成幾個大的問題,分項來寫。這種寫法側重於橫向分析闡述,內容相對全面,問題也分析得比較具體,常常包括對目的、意義、現狀的分析,以及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的闡述。 第三,發言提要法。這種寫法是把會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發言加以整理,提煉出內容要點和精神實質,然後按照發言順序或不同內容,分別加以闡述說明。這種寫法能比較如實地反映與會人員的意見。特別是某些根據上級機關布置,需要了解與會人員不同意見的會議紀要,這種寫法尤其實用。 會議紀要在寫作時,文章的結構方法,表述的語言形式等,無不具有公文寫作的程式化和規范化的特點。會議綜述的寫作方法相對來說就較為靈活。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寫作者理清思路、把握脈絡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這是因為,寫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直接決定和影響了會議綜述寫作方法的選擇。比如對會議中各種不同觀點的介紹和羅列,就可以採用不同的敘述方法。一,綜合法。對會議中的不同流派和不同觀點,就可以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概括和交代。在這種寫作方法中,觀點的列舉是最為重要的,至於觀點的持有者是誰,則無關緊要;二,列舉法。列舉具有較強的權威性、代表性的觀點,通過發言記錄的方式來進行介紹。不管是大會的發言還是有關領導的講話,應該本著學術研討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有選擇性地進行介紹和交代。
Ⅷ 會議成效的影響因素包括哪些
◆ 欠缺目標或目標不準確
◆ 欠缺議程
◆ 與會者人選不當,或者與會者人數太多或太少
◆ 會議回時間、地點不當
◆ 開會的通知時間不當
◆ 開會通知的內容欠周詳
◆ 會議場地設備欠佳
◆ 與會者沒有作充分准備
◆ 未定明會議的終止時間以及每一項議題的時間分配
◆ 會議不準時開始
◆ 以前的會議太多,使與會者一聽說要開會,都感到厭煩
◆ 開會次數太少,使每次會議的議題過多
◆ 在會中的交誼活動
◆ 外界的干擾
◆ 與會者離題
◆ 主持人離題
◆ 讓沒有必要留在會場的與會者留在現場
◆ 資料不充足,決策偏頗
◆少數人壟斷會議
◆與會者之間交頭接耳
◆與會者不表明真正的感受或意見
◆與會者之間爭
◆與會者與主席爭論
◆視聽器材發生故障
◆與會者欠缺熱心
◆會議超出預定時間
◆主持人未能總結會議的成果。
◆欠答缺會議記錄
◆對決議落實不力
◆不對會議的成敗得失進行總結
◆不解散已完成任務的委員會或工作小組
◆與會者對會議感到不滿
Ⅸ 會議論文是不是學術論文
我的理解啊
論文只能算是會議論文。現在會議很多,基本都出論文集,所以不能算權威也不能算核心。除非你們學校或者單位有正式規定,這次會議出版的論文算成什麼級別的,你的這一篇就可以也僅限於在你自己單位當成這一級別的來用。
三大檢索系統里有一個ISTP(國際會議論文),需要被收錄,能檢索才算。但顯然,你說的不是這個,所以只能看規定。沒有規定就只叫會議論文。
Ⅹ 會議綜述怎麼寫
會議綜述的寫作內容除了象會議紀要一樣,對基本信息做簡明扼要的介紹和交代外,更應該突出主體部分的寫作。會議綜述主體部分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對會議經過討論與研究,已經達成了一致、形成了共識的東西,作為會議已經取得的成果,要在顯著的位置進行全面、深入的介紹;其二,對於會議中圍繞著會議主題所展開的討論,可以通過觀點概括或發言摘錄的方式進行准確完整的介紹。這一部分的內容往往同樣是會議綜述的讀者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它體現了當今社會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所出現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學術觀點。其三,對相關專題的學術研究前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