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喜歡自拍並且喜歡秀自拍照片的人,是什麼心
心理需求
1、自拍在朋友圈是什麼意思
研究中的自拍都包括單人照和合照,而大部分使用了發自拍的數量作為指標,結果也相當一致:女性發自拍多,男性和女性發自拍都與社會展示性和外向性格有關,但僅在男性中多發自拍與自戀相關。也有研究發現,修圖後再發,自戀較高。
去年一項研究中,南洋理工大學和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者請微博和twitter用戶完成了人格測試的問卷,並分析了他們貼出的自拍照,研究了自拍照的不同特點(比如表情、姿勢、地點信息、是否修圖等)與人格特徵的關系。
研究結果發現:
自拍照特點與自我報告的性格特點的關系:鴨嘴臉(嘟嘴):女性多、年齡低、神經質高。積極情緒:女性多、年齡大、宜人性高、開放性高。相機高:女性多、宜人性低。
2、發朋友圈的人都什麼心理
傳統媒體的目的主要是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比如獲取知識、打發時間、娛樂等等。而社交網路與傳統媒體相比,獨特點在於用戶可以自己製造、分享內容、發布者和接受者不再是單向的關系,而變成了互動的關系,每一個人都是信息的自造人,可能是為了表示喜愛;發泄消極情緒;獲得認可;為了娛樂;滿足認知需求;建立社會聯系;自我表現;打發時間;記錄生活等等。
3、大家發朋友圈是為了什麼
女性更多為了溝通,更喜歡曬娃和自己的作品,收到的點贊或評價也多盡責性高更喜歡秀孩子。
外向性高更喜歡秀社交日常:比如趣事、囧事、寵物、社交活動、演出或賽事等。
神經質高沒有特別的偏好,使用FB主要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
開放性高更喜歡秀智商:包括對事情的看法、社會現狀、研究與科學等,還喜歡秀自己的創作。
自戀者更喜歡秀成就:比如工作成果、鍛煉成果等等。主要是為了獲得注意和認可。而獲得更多的贊和評論也進一步滿足了虛榮。
⑵ 岳雲鵬把自己P成了鄧倫,p圖都有哪些技巧
岳雲鵬把自己P成了鄧倫,p圖都有哪些技巧?可以說現在很多的網路明星、網紅們,他們一般在發自己照片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經過一些p圖的操作。而岳雲鵬將自己p成鄧倫的過程全公開,也讓大家知道p圖究竟有什麼作用,p圖有哪些技巧可以讓普通人使用?
同樣的,身材比例來說也是可以調整的,這些也都可以在一些p圖上軟體中可以學到。所以有一些事可以講,有一些事必須做,一旦你的頭發有了有禿頭煩惱,一定要通過某圖秀秀的功能可以調整發際線的位置,某圖秀秀之中增發功能,還有添加劉海的特效。
⑶ 情人節大清早起來去挖花生怎麼發朋友圈
帶著手機,拍一拍自己的勞動成果
⑷ 那些喜歡在朋友圈發自拍照的女人是什麼樣的心態
現在科技發展得十分迅速了,很多通訊設備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例如智能手機、智能手錶、平板等等。我相信現在大部分的人都體驗到了科技帶來的成果,包括我也是一樣的。現在的年輕人有一種趨勢,特別是女生,喜歡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照片。例如在旅遊的時候,女生很喜歡拍一些自己融入在風景的美照,等到半夜十一二點的時候發在朋友圈裡。我是有女朋友的人,所以這一點我是很清楚的,接下來就讓我和你講講那些喜歡在朋友圈發自拍照的女人都是什麼樣的心態吧!
其他人平時有經常看朋友圈嗎?你認為女生把照片放在朋友圈上是什麼樣的心態呢?來和我說說吧!
⑸ 手機照片怎麼塗鴉
1、在手機上啟動畫板軟體,界面上展示了幾幅作品——水平很高不是咱能畫出來的——但是簡單的塗鴉還是可以塗的,所以點按界面最下方的「塗畫」按鈕。
⑹ 在手機里怎樣給照片塗鴉
1、在手機上啟動畫板軟體,界面上展示了幾幅作品——水平很高不是咱能畫出來的——但是簡單的塗鴉還是可以塗的,所以點按界面最下方的「塗畫」按鈕。
2、進入塗畫界面,最上方依次是「撤銷」、「重復」、「打開圖片」、「確認修改」四個按鈕,往下是「筆劃粗細」和「色調濃淡」兩個滑塊按鈕,界面最下方分別是「畫筆種類「、」調色盤「、」背景圖案「、」剪切工具「、」橡皮工具「。
3、點按最上方的「打開圖片」按鈕,在手機圖庫里選擇一幅圖片,點按圖片上的確認按鈕,最後點按「確定」按鈕打開圖片。
4、圖片被打開後,左上角會顯示「關閉」按鈕,右下角則顯示「縮放」按鈕。單指按住圖片,可以在各個方向上移動圖片。這里,按住右下角的縮放按鈕,將圖片放大到整個畫布。隨後可以單指按住圖片,進一步調整位置。
5、圖片大小設置好之後,圖片左上角的關閉按鈕和右下角的「縮放「按鈕消失,圖片與背景(畫板)成為一個整體。為了讓塗鴉的空間足夠大,需要將塗鴉的位置放大,可以通過雙指手勢來放大圖片。
6、圖片被放大之後,如果需要移動圖片位置,以查看圖片的不同部分,可以雙指點按對圖片進行移動。注意,這時單指已經不能移動圖片了——單指移動即為塗鴉開始。
7、圖片固定、局部放大之後,現在塗鴉開始。保持「鋼筆」的畫筆類型不變,點按「調色盤」按鈕,選取一種顏色。如圖所示,用的是藍色的鋼筆。
8、塗鴉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調整筆觸粗細、顏色深淺,得到不同效果。當然,還可以更換筆的種類,比如鉛筆、毛筆等,效果更加多樣。圖為塗鴉完成,在圖片上手寫了「鬱金香」三個字。當然,也可以像明星一樣,在自拍照上進行創意塗鴉。
9、按「確認」後,再點按隨後出現的「三點」菜單,點選其中的「導出至圖庫「。注意,如果不進行」導出至圖庫「的操作,塗鴉完成的圖片只能在畫板打開,而不能用到其他地方。
10、圖片被導出到圖庫之後,可以使用圖庫中的其他功能,對圖片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如果需要與朋友共享塗鴉成果,點按「分享」按鈕,即可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完成分享。
⑺ 女朋友要我每天給她發一張圖片 長期的,大半年 我該發些什麼 有什麼有意義的系列嗎
發圖片幹嘛。我給我老公發愛情類的簡訊。一天一個,不帶重樣的。堅持了一年零一個月。結尾是——某某某的第幾封情書。我也給老公發過回憶我們相愛時的點滴事情。特別有意思。回憶以前,讓我們更相愛,珍惜現在的來之不易。結尾是——回憶我們愛的青春幾。後來生了寶寶做月子沒有再堅持。你可以試試這樣·
⑻ 如何用iPhone拍攝超清晰微距照片
1、首先,找到手機桌面的相機圖標,打開進入下一步操作,如圖所示。
⑼ 有沒有更多這種類型的圖片,和這種圖片的拍攝技巧及原理,急急急
星空拍攝方法詳解 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aa6b20102ebp8.html里哦~
一般星空拍攝方法:
一、准備工作
1.需要的設備:相機、三角架、快門線(可有可無,沒有就用自拍模式)
二、拍攝方法
第一大步:
1)開啟手動對焦模式。(黑暗中無法對焦到星星)
2)把相機的顯示器打開,把焦點對到星星上,讓星星成為一個實點。(因為大多數鏡頭上的無窮遠並不準!所有建議打開實時取景手動對焦,對好焦之後就不要再動對焦環了。)
3) 調整色溫,在城市裡面建議用低色溫拍攝。(這步看個人愛好,可有可無。建議用RAW格式,後期時可以調色溫)
第二大步:
1.有赤道儀的情況:長時間+低ISO+較小的光圈
優點:畫質好!拍出來的星多!
缺點:不能拍地景,但是可以拍張地景用來後期合成。
2.沒有赤道儀:短時間(大約為600/鏡頭焦距,時間長了會拖線)+高ISO+最大的光圈
優點:可以拍地景
缺點:噪點多!拍出來星少!
星軌的拍攝方法
一、准備工作
1.需要的設備:相機、三角架、快門線
2.需要軟體:
1)Startrails(用於合成星軌)
下載地址:http://www.startrails.de/html/software.html
2)Photoshop(這個大家都有,我就懶得找下載地址了。我用的CS5版本,其他版本估計也差不多)
二、拍攝方法
1.長時間曝光法(不推薦)
前三條和一般星空攝影的第一大步一樣,我復制一遍好了。
1)開啟手動對焦模式。(黑暗中無法對焦到星星)
2)把相機的顯示器打開,把焦點對到星星上,讓星星成為一個實點。(因為大多數鏡頭上的無窮遠並不準!所有建議打開實時取景手動對焦,對好焦之後就不要再動對焦環了。)
3) 調整色溫,在城市裡面建議用低色溫拍攝。(這步看個人愛好,可有可無。建議用RAW格式,後期時可以調色溫)
4)調到B檔長時間曝光。(曝光時間看當時亮度自己掌握,可以先用最高的ISO來測試出正常曝光時間,然後再換算成你要的曝光組合)
*不推薦原因
1)長時間曝光會產生許多噪點。
2)很容易過曝光或者曝光不足夠。
3)一旦相機沒電或有強光物體經過鏡頭就會功虧一簣。
4)在城市中光污染嚴重,拍出來星軌會非常的少,而且前景會嚴重過曝。
2.多張合成法(推薦)繼續復制前三條
1)開啟手動對焦模式。(黑暗中無法對焦到星星)
2)把相機的顯示器打開,把焦點對到星星上,讓星星成為一個實點。(因為大多數鏡頭上的無窮遠並不準!所有建議打開實時取景手動對焦,對好焦之後就不要再動對焦環了。)
3) 調整色溫,在城市裡面建議用低色溫拍攝。(這步看個人愛好,可有可無。建議用RAW格式,後期時可以調色溫)
4)把長時間曝光降噪關掉(這個很重要!),否者星軌會出現斷點。
5)調到M檔,測試合適的曝光組合。一般單張曝光時間為30s-60s(時間長了星跡就會淺或少),用上最大的光圈,選擇能夠正常曝光的ISO(ISO高了沒有問題的,後期疊加的時候噪點會互相抵消掉,當然強烈建議你用低ISO長曝光來拍一張少噪點的地景)。
6)開啟連拍模式,按下快門線慢慢等待。(這時候你就可以去欣賞美景了)
7)回家後把照片拷出來,打開Startrails,把你拍的所有圖片(除了地景外)導入到Startrails中,點擊和軟體圖標一樣的按鈕(錄像機左邊那個)合成星軌。
8)這時會彈出個窗口,選擇下面那個Lighten-Screen-Blend,這個可以讓你星軌變得比較流暢,順滑動。
9)合成完成後保存圖片。
10)把合成好的星軌和地景拉到PS裡面,用低噪點的地景把高噪點地景色覆蓋。
*推薦原因:
1)噪點少。
2)就算相機沒電了也不會功虧一簣。
3)在光污染嚴重的城市同樣適用。
4)不會出現曝光不準確的情況。
什麼是星軌?
星軌,故名思義,就是繁星劃過長空的軌跡。因地球自西向東轉的關系,天空中所有的星宿,不論是太陽、月亮,還是獅子座、處女座都是東起西落。正確來說,是地球在動,並非它們繞著地球走。
星軌形成的原理,其實和光塗鴉 (Light Painting) 的原理大同小異,都是在漆黑的背景上,利用發光的東西繪畫,而星星便是那支畫筆。
為何有些星軌不是圓形?
有否發現某些星軌是圓的,某些卻是扇形呢?如果用長焦距鏡拍星軌,圓形就會被拍成扇形,因為拍到的只是部分的圓。
如果用的已是廣角鏡頭,但拍出來的星軌依然不是圓形,那應該和方位有關。如果要拍出圓形的星軌,先要明白地球的運轉。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由於是自轉,必然有軸心,情況就像地理堂上的地球儀一樣,除了圓心,所有地方都沿著軸心轉呀轉。如果把這個軸心從北半球伸延至幾千光年的夜空,指著的便是大家所熟識的北極星。
由此可見,地球的軸心是對准北極星的,從地球上看北極星,它的位置是不變的。當地球運轉時,感覺上,全天的星宿都繞著北極星轉動。
註:其實北極星並不是完全對准地球的軸心,當中有少許的偏差。
只有鏡頭下包含北極星,拍出來的星軌才會是圓形。試問拍不到圓心,又何以拍出完整的圓形來呢?
如何對准北極星?
假設大家都打算拍攝圓形的星軌,但怎樣找出北極星呢?要找出北極星,那便要學會辨認和找出仙後座和北斗七星,當北斗七星還未出現時,就透過仙後座找出北極星。反之,當仙後座下山了,便要靠北斗七星來找出北極星。
很復雜?有沒有較簡易的方法?有!因為拍攝星軌不需要對北極星進行高精確度的定位,只要能夠把北極星放進畫面中,便成功了!
使用廣角鏡除了可以輕易地把北極星包含在鏡內,還能夠把更多更大的同心圓星軌納入相片中。
所需器材
拍攝星軌所需的器材,除相機鏡頭外,還有:
1) 三腳架
2) 有時計的快門線。
為什麼要使用有時計的快門線?當然,運用普通的快門線,加上手錶的定時器亦可,不過當進行定時拍攝時,就能省卻不少功夫。
簡易拍攝星軌的步驟:
找出北極星後,便可以開始設定器材了。
方法很簡單,首先,使用指南針找出正北的位置。然後,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上,對准正北位置。如果身在香港或台灣附近等地區,只要把鏡頭的仰角從水平調至21.5度便可。
註:如果使用廣角鏡,調較仰角這個步驟可以省略,因為鏡頭涵蓋的范圍相當大,北極星很難走出鏡頭外。
光圈如何?
由於點和線只是二維,即平面,所以光圈可以盡量地大。這樣可以吸收更多光線,讓更暗的星星也能呈現出來。就算把光圈收小至 F32,星點也都只是一個光點,不會變成球體的。
ISO方面如何?
許可的話,ISO要盡量地大,這樣便能吸收更多光線,讓肉眼看不到的星星也能拍下來。不過要注意高ISO所產生的噪點。
曝光的時間
曝光的時間用以控制星星在畫面中行走的距離。一顆星星要在相片上畫出完整的一個圓需要24小時。不過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白天里是看不見星星的。
把時間縮短。一小時的行程,其實相當於1/24個圓。而30分鍾的曝光則形成1/48 個圓。簡單的數學題,是不?
那麼,要曝光多久才能產生漂亮的星軌呢?
以下這張是曝光20 分鍾的星軌。星軌較短:
沒有光害的環境下拍攝
曝光時間的長短還受制於另一個因素,就是光害。光害嚴重的話,曝光一分,整張照片已經變成白色了。若果天空沒有光害,將快門設好時間,按下快門後,便可以去吃喝玩樂了。下圖是曝光50分鍾後的成果。
很可惜,在香港,由於光害的關系,一次過曝光50分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莫說50分鍾,10 分鍾的曝光,已足以漂白整張相片了。
一次過曝光的方法只適用於沒有光害的環境下進行。只要天空看上去略帶橙紅,那麼天空已經受到光污染了。
二、疊加法星軌的拍攝及後期方法
如果對於疊加法的效果不感冒,或者覺得後期太麻煩,本帖中的星軌拍攝常識也可以幫助您用普通方法拍攝星軌
壯麗的彩色星軌,採用疊加法拍攝:
如果採用較低色溫,在後期時也沒有增加很多飽和度的話,星軌不會呈現出彩色,但是依然壯觀如果採用更花哨的後期,會呈現出更多更炫的效果:
下面開始介紹具體的拍攝及後期方法:
1、地點選擇:需要找遠離市區的地方,避開光污染。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
近較強的光污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
2、時間選擇:要避開日光,差不多日落後兩個小時開始拍,拍到日出前兩個小時。還要避開月光,農歷15,滿月附近
那幾天是沒法拍攝的,初1附近那幾天幾乎整晚都可以拍攝,其他時候可以上網查具體的月出月落時間,避開月亮即可。
月光的照射下,月明星稀,星軌會很稀疏,但是地面景物會被照亮,也別具一格。傳統的單次長曝法面對月光下的天空基本沒
什麼辦法,最多也只能曝光幾分鍾,而疊加法不受曝光時間限制,可以拍攝很長時間,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色
弦月下的疊加法星軌
地面景物被月光照亮:如果天氣條件更好,光污染小,曝光上更容易控制,地面還可以更亮,理論上可以得到和白天差不多的效果
3、天氣選擇:必須是非常通透,萬里無雲的好天。注意晚上郊外天氣非常冷,做好防寒措施。
4、器材選擇:最好有超廣角,最好有大一點的光圈,機器的高感不要太差。還有一點很重要,定時快門線,用來設定
間隔拍攝。最好是有線的,有遙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線的連線,因為長時間曝光,用遙控容易出現信號中斷。我用的型號是永諾的
MC36R
5、尋找北極星:如果想拍攝星星轉圈的效果,需要把北極星拍攝到構圖范圍內。北極星在正北方,通過北斗七星和仙
後座都能夠找到,如圖所示:
如果無法找到北極星,那麼就用廣角對著北方拍,就沒問題。
南半球的朋友們就正相反了,需要往正南方拍攝,而南半球也沒有一顆北極星類似的可以指引位置的亮星,只要對准方向就好了。
6、拍攝小貼士
a、對焦:漆黑夜空想獲得星空的准確對焦不容易。而單純的手動擰到無窮遠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中高端機身的中央
對焦點是比較強大的,可以對著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動對焦。這個我用D7000和D700都嘗試過成功了。一旦對上焦
之後,就要在對焦標尺上記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動擰到此處了。對於低端機身無法對星星完成聚焦的,可以提前長個心眼,在有
月亮的時候對著月亮完成聚焦,然後記住位置。或者對著很遠處的燈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後拍一張星空看看焦點准不準。實在不行
的情況下,就只能手動擰到無窮遠,然後稍微往回一點,然後試拍校正焦點。
b、測光、構圖:可以先用最大光圈最高感光度短時間曝光(10秒)試拍一張,根據回放直方圖確定需要的曝光量,再
根據倒易率計算出實際需要的曝光參數。這樣同樣可以在漆黑的夜晚試驗一下構圖。且對單次長曝法和疊加法都適用。
c、露水:潮濕的夜晚容易結露水,摘掉uv,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鏡片結露水,不同的鏡頭,結露水的難易程度
也不同,可以適當選用。如果天氣比較潮濕,就要小心定期檢查一下鏡頭是否結了露水。如果實在太潮濕,就不要拍攝,以免損傷
相機和鏡頭
7、疊加法星軌:
傳統的星軌拍攝方法是單次長曝法,由於夜晚光線很暗,可以進行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曝光,這段時間內,星星在天空已
經劃過了一段距離,因此會留下一道道軌跡。這種方法在數碼時代由於熱噪和電池電量等原因,不是很好用了。
單次長曝法星軌。曝光時間達到一定長度後,熱噪明顯,星軌也比疊加法顯得稀疏:
最近流行起來的疊加法星軌,原理是這樣的:採用較高的感光度(iso800甚至1600)、較大的光圈(f5.6或者更大)、較短的
曝光時間(1分鍾),連續拍攝幾十張甚至幾百張星空的照片,再用後期方法將這幾十上百張照片疊加在一起,達到連續曝光幾個
小時的效果。
後期疊加可以採用startrails軟體實現,這是一個傻瓜軟體,非常方便好用,下載地址和方法介紹在這兒:
startrails下載及使用方法
轉載如下:
下載startrails軟體:http://www.startrails.de/Startrails.zip
註:如果你的電腦無法打開這個軟體,請下載Microsoft .NET Framework Version 1.1 Redistributable Package 安裝之後應該就沒問題了。
把需要疊加的照片,刷選出來,放到同一個文件夾裡面。
打開軟體,如圖,點擊第一個圖標,然後把圖片全部導進去。
如果有拍暗場,就點擊第二個圖片把暗場全部放進去。如果沒有暗場,也不怕,省去這步。這個作用只是去噪點。
然後點擊第5個圖標,開始疊加。疊加的快慢就取決於你的電腦了,疊加時候最好不要開什麼大型的程序。
待下方進度條滿了,就表示疊加完畢了。然後按第三個圖標保存。
最後會有個彈窗jpe-compression,默認90 ,我會選100,圖片質量會好些。點擊保存,大功告成!
比起傳統的單次長曝單次長曝法,主要有以下好處:
a、曝光時間不受限制。除非是新疆西藏內蒙等真正沒有光污染的野外,不然單次曝光法一般只能拍攝半個小時到一個
小時。而疊加法拍攝星軌,背景天空及地面前景的曝光度就是單張照片上的曝光度,不會隨著張數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只要單張照
片不過曝,最終疊加好的星軌就不會過曝。這樣可以拍攝更長的星軌,效果更壯麗。
b、電池電量更寬裕。傳統單次長曝法,也會受到電池電量的限制。如果在長曝過程中電池電量耗盡,片子就會丟失,
那麼長時間的等待和辛苦就白費了。而疊加法下,即使電量耗盡,也只是丟了其中最後一張照片,不會有什麼損失。更方便的是,
在過程中花幾秒鍾更換一塊新電池的話,還可以繼續進行拍攝,而不會有什麼影響。
c、噪點。疊加法由於不需要太長的曝光時間,熱噪的控制效果非常好,哪怕採用了1600的高感,最終照片效果也不會
很差,因為疊加過程也會抹平噪點。本帖第一張照片我曾經放過18寸大照片,第二張照片曾經在雜志上出過大跨頁,效果都非常
好。這還只是截幅相機和狗頭。如果是牛機牛頭的話,效果會更棒。
d、星軌效果更好。由於可以放心的採用高感和大光圈,拍到的星星數量會更多更密,星軌也會更亮更明顯,對照前面
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e、曝光效果更容易控制。疊加法可以在某一單張照片上對前景進行補光。而如果某一張上出現了光線干擾,也很容易
在後期抹去,或者剔除這一張就好了。傳統的單次長曝法,很難進行這些操作。比如第三張照片飛來石星軌,前景的飛來石就是我
用一把暖光手電筒做的,只在第一張上進行了一次補光。而中間過程中有人經過的雜光,已經分別在單張上抹去了。
有了這些優勢,疊加法星軌的效果甚至可以超過膠片,成為拍星軌最好的方法!
startrails軟體只能處理jpg格式的照片,如果只採用startrails進行後期的話,前期拍攝的時候,採用jpg格式就可以了。但是jpg格
式的後期空間有限,畫質不夠理想,無法拍攝出彩色效果的星軌。如果想拍出更絢爛的星軌效果,就需要採用RAW格式拍攝,在後
期解raw的時候,進行一定的後期處理,再進行疊加。
下面以首貼的前兩張照片為例,介紹疊加法星軌的拍攝及後期:
這是我拍攝的彩色星軌的第一張,前景是七星台武聖門。拍攝參數為iso1250,F4.5, 50秒。曝光參數的設置以拍的天空微微亮
為宜。曝光時間盡量不要少於60s,不然張數過多,後期太麻煩。在此前提下,可以適當的使用高感和大光圈,獲得更好的星空效果。
按照一般的習慣,拍星空白平衡設置在了白熾燈,這樣拍出來的天空是藍色的。但是在這個白平衡設置上,星星的顏色是出不來的
經過ACR解raw之後,星星的色彩就出來了,白平衡可以設置在日光,適當的壓暗一下天空。由於除了星星之外,畫面其他的地
方都是很黑暗的,所以可以放心的多加一些飽和度,讓星星的色彩更明顯一些
上圖的ACR參數是這樣的
按照同一參數將raw批處理成jpg之後,就可以進入startrails軟體進行星軌疊加了。這是其中約40張的效果。
如果電腦不卡,可以一次將所有的片子全部導入。我這組拍攝了共約230張,時間超過3小時.
然後可以找一張前景稍微補過光的,二次曝光疊加到星軌圖上,用以提亮前景,同時恢復藍色的天空
230張,3個小時的星軌最終效果如圖。
如果不喜歡這么誇張的效果,可以適當的減小光圈和感光度,延長單張的曝光時間,或者後期下手輕一些。
第二組片子的單張原片如下,這組片子的參數是iso1600,F4.5, 60秒
城市的光污染還是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後期的時候不免縛手縛腳,不敢加很多飽和度,不然的話,彩色效果還可以更明顯
這是轉成jpg的效果,星星的色彩似乎不夠明顯
這一組共150張,兩個半小時
這是startrails軟體合成後的效果。注意到前景的馬路有車開過。由於是高感大光圈,所以有些過曝了。可以單挑出這幾張的raw來
將車線壓暗一下,就好了。
三腳架一直沒動,等到日出前約一個多小時的時候,拍攝了這張,用來和星軌的片子二次曝光,實現藍紫色的迷人天空。還有另一
張,曝光量更大一些,用來找回地面細節,就不列出了第二組的最終效果如圖所示:
另有一用單純使用ps的後期方法:
首先在ACR中設置好調整項目,然後存儲為默認值,這樣每張raw打開到ps里之後都是調整過的了。
然後在ps中將raw文件載入堆棧,考慮到電腦性能,一次載入幾十張為宜
記住要勾選「創建智能對象」,然後點確定,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等待,直到所有片子都載入完畢,成為一個智能對象圖層
載入完畢後,執行「堆棧模式」-「最大值」就可以完成星軌的疊加了。這個過程也很慢,需要等一會兒
加入了彗星和星芒效果的更花哨的星軌:
這種星軌長度不宜過長,大約20分鍾就夠了,方法是將這20張照片在ps中疊加圖層,圖層混合選項選擇「變亮」,然後逐個均勻
修改圖層的不透明度就可以了。比如是20張圖片,不透明度就分別是100%、95%、90%……這樣的感覺就是星軌逐漸變暗變細,
出現了拖尾的類似彗星的效果。
而其中打頭的那張100%不透明度的照片,可以先用StarSpikes Pro 2插件製作星芒效果,再進行進行疊加,這樣就會出現星芒彗星
的花哨星軌效果了
StarSpikes Pro 2插件製作的星芒效果:
星芒彗星的花哨星軌:
再提一句銀河的拍攝:
由於整個星空都在緩慢移動,所以要想拍出清晰沒有軌跡的星空和銀河,曝光時間不能過長。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高感和大光圈的幫
忙了。
這張銀河攝於濟南七星台,參數為iso6400,F2, 30s,即使曝光時間30s,放大看星星仍然拖成了線,但是縮成小圖放在屏幕上看
是沒問題的。
當時我的機身只是D70s,這張片子是借來的D90拍的,用的35 1.8G F2的大光圈,用到了D90最高的6400的高感,畫質不夠好。
要拍攝效果不錯的銀河,最好是5D2或者D700等全幅相機,配合f2.8的大光圈廣角鏡頭。
很多人問起這張片子是怎麼接片的,這張片子當時拍了兩列八行,共十六張
因為擔心不好接,而且取景都看不清,所以重復部分多了些,實際上正常拍的話張數可以少一半。
很多人問起怎麼接的,其實沒什麼特殊的。這是左邊一列接起來的樣子,右邊一列也是類似的,再把這兩列拼起來就行了
因為銀河的移動,地面可能會銜接不上,需要手動修一下
北半球只有夏季可以看到銀河明亮的核心部分,再加上需要的天氣條件非常好,不能有月光干擾,所以拍攝銀河的時機實在是不可
多得,一旦有機會一定好好好把握!
疊加法星線的幾百張原圖,還可以利用一下,做成延時動畫,更能體現星空的壯美:
startrails軟體就可以實現延時視頻的生成,其他視頻軟體或許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