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5個理論成果

5個理論成果

發布時間:2021-04-14 11:44:18

『壹』 列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全面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1)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其中,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它正確的回答了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的領導階級和同盟軍、中國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問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4)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時間過程中,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科學地把握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這一理論的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三個論論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新成果,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6)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成長、發展的三個階段性標志,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財富。
記得採納啊

『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有哪些

一、中央總書記指出,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

我們要牢牢抓好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十八大以來中央按照這個總布局,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二、中央總書記在大布局的各項建設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

在經濟建設方面,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在政治建設方面,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文化建設方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在社會建設方面,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社會政策要托底,創新社會治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等。

中央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講話中,集中論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布局的新概括。

三、中央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使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實踐證明,我們黨是一個堅持科學理論武裝、先進性特徵鮮明的黨,是一個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是一個經受得住各種風險考驗、不斷成熟自信的黨,始終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

四、中央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事情要辦好首先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辦好。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與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相比,與黨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相比,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組織建設狀況和黨員幹部素質、能力、作風都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叄』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包括哪些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其中,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拓和奠基之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3)5個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肆』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理論成果的 5個理論觀點是什麼

1.毛澤東向全黨提出要探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剛剛開始的時候,毛澤東就特別提出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相比這是第二次結合,以找到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2.毛澤東要求全黨要「以蘇為鑒」,要獨立思考
毛澤東對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同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相聯系的。1956年蘇共二十大以後,海文考研他指出,「因為我們沒有經驗,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只得照抄蘇聯」,「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同時又是一個缺點,缺乏創造性,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這當然不應當是長久之計」。
3.《論十大關系》提出了一系列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長遠理論指導意義的重要思想和主張
1956年4月毛澤東作的《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提出了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以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應遵循的的基本原則;海文考研提出了對過於集中的計劃體制進行改革的初步設想,明確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權並擴大企業自主權等,講話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長遠的理論指導意義。
4.《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有關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
1957年2月毛澤東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外交等有關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如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的思想;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矛盾的學說;提出了從全體人民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工業化方針等。
5.毛澤東提出了有關政治建設的重要主張
1957年8月毛澤東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海文考研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思想。
6.在黨的工作重心方面提出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會議向全黨提出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現代化。1958年,毛澤東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綜上,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和主張,為後來黨的進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伍』 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一、馬克思主義是劃時代的科學理論,又是與時俱進的理論
二、毛回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答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三、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個重大理論成果
五、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解決了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實踐基礎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時期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柒』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論成果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的理論成果如下:

1、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

1956年4月和5月,毛澤東先後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提出了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是想,即第一個重要的理論成果。

2、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提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這就是第二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論成果。

3、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提出了從全體人民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工業化方針,即第三個理論成果。

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濃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以及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同時並舉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論成果

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關於經濟建設方針,關於所有制結構的調整,關於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關於科學教育,關於知識分子工作。

(7)5個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初步探索的當代價值

1、為當代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寶貴的理論和實踐借鑒。

2、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留下深刻的啟示。

『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玖』 中國共產黨的五大理論成果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20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創立的五大理論成果的本質特徵是 ( 馬克回思主義的中國化 ) 

A.一脈答相承、與時俱進   B.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C.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D.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

它們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故選C。

『拾』 20世紀的三大理論成果

一、孫中山與三民主義
1894年,孫中山聯合一些反清志士,在美國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標志著孫中山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20世紀初,國內出現了許多革命團體,孫中山提出團結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的主張得到許多革命者的擁護。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大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理,通過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中國同盟會創辦了機關刊物《民報》。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在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是核心,是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族主義是實現民權主義的前提,只有推翻清朝專制統治取得民族獨立,才有可能實現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是對民權主義的補充和發展。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辛亥革命爆發。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接著,起義軍又攻佔了漢口和漢陽。武漢三鎮的革命取得勝利以後,僅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12月,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這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達到了高潮。在三民主義的指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二、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
1921年7月,在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轉到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革命從此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些起義走的都是俄國式的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後,毛澤東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義軍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會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它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通過這些文章,毛澤東作出了中國革命分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概念,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偉大貢獻和發展。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功完成了社會主義性質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實現了我國近現代史上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
三、鄧小平與鄧小平理論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這個現代歷史的偉大轉折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歷史性飛躍。
1978年5月開始進行的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毅然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指導方針,明確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第一次使用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科學命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思想,它的提出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初步形成。
1987年,鄧小平為黨的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1992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精闢分析了國際國內的形勢,科學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經驗,回答了長時間以來困擾人們思想的一些重大認識問題,特別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問題,把鄧小平理論的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1992年9月,黨的十四大對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的確立。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召開,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鄭重地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黨章。這是我們黨經過近20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成為我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因為鄧小平理論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行了我國近現代史上的第三次歷史性巨變。

閱讀全文

與5個理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