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簡述肝炎病毒抗原肽的研究成果

簡述肝炎病毒抗原肽的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04-13 13:20:06

①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肝炎病毒核心抗體IgG+ 怎麼治療

病毒DNA檢查是判斷病毒復制水平和傳染性大小的,可以考慮做一個

②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測定結果374.66

單純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374.66,是屬於陽性,需要結合其他四項明確診斷。

③ 抗原肽是什麼

抗原是指一種能刺激人或動物機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並能與這些產物在體內或體外發生特異性反應的物質。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免疫原性又稱為抗原性,是指能夠刺激機體形成特異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能力。反應原性是指能與由它刺激所產生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性反應。具備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兩種能力的物質稱為完全抗原,如病原體、異種動物血清等。只具有反應原性而沒有免疫原性的物質,稱為半抗原,如青黴素、磺胺等。半抗原沒有免疫原性,不會引起免疫反應。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果半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質結合以後,就獲得了免疫原性而變成完全抗原,也就可以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和效應細胞。在青黴素進入體內後,如果其降解產物和組織蛋白結合,就獲得了免疫原性,並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青黴素抗體。當青黴素再次注射人體內時,抗青黴素抗體立即與青黴素結合,產生病理性免疫反應,出現皮疹或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肽(peptide)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鍵相連的化合物,是介於大分子蛋白質和氨基酸之間的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效價高的一種嶄新營養。一般都由L型α-氨基酸組成,也稱多肽,是生物體內一類重要的活性物質。

④ 誰能幫我查一下對乙肝病毒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全軍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
主任、該院首席專家成軍博士領導的課題組,在肝炎病毒發病機制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他們在世界
上首次發現乙肝病毒基因組兩個新的編碼基因——前-前-S 基因和前-X 基因。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上。

[被屏蔽廣告]
自1979年國外學者首次完成了乙肝病毒基因組的克隆化研究,並將基因組分成4 個開放讀碼框架,一直沿用至
今。由於乙肝病毒是一種嗜肝部分雙鏈DNA 病毒,其結構基因與調節基因序列之間重疊,甚至結構基因序列之間重
疊,因此乙肝病毒DNA 序列的利用率之高實屬罕見。這一緊密DNA 結構中是否存在新的編碼序列呢?成軍博士帶領
3 02醫院傳染病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對中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的全基因序列進行克隆化和序列分析。

研究者在表面抗原基因序列之前發現了前-前-S 基因,該基因主要存在於中國和日本的病毒株中,並特異性
存在於adr 血清型的乙肝病毒基因組中。同時,他們在前-前-S 基因和前-X 基因序列之前,分別發現了相應的
新型啟動子序列,指導著這兩個新基因的表達。

課題組還根據前-前-S 基因和前-X 編碼基因序列合成的抗原多肽,建立了檢測這兩個多肽的特異性抗體,
並利用酵母雙雜交技術、酵母單雜交技術、基因晶元技術、抑制性消減雜交技術、噬菌體表面展示技術等,對所發
現的新基因的結構與功能、表達與調控、生物學意義、臨床醫學意義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乙型肝炎
病毒基因組中的開放讀碼框架不是4 個,而是6 個;基因啟動子不是4 個,而是6 個。有關專家認為,上述發現對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細胞癌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⑤ 論述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體有哪些臨床可能檢出的標志和意義為何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臨床上常用的乙肝的檢查為乙肝兩對半: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體(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體(抗-HBe)、⑤乙肝核心抗體(抗-HBc)。第1、3、5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俗稱乙肝大三陽,說明是急、慢性乙肝,傳染性相對較強。第1、4、5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俗稱乙肝小三陽,說明是急、慢性乙肝,傳染性相對較弱。第1、3、4、5項陽性,說明急性乙肝感染趨向恢復,或者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

⑥ 肝炎病毒和HIV病毒的抗原肽研究進展 童鞋們,有沒有人知道的,或者有相關信息的,幫忙回答下哈!3Q3Q!

太專業了,恐怕要花點時間去看外文資料,才5分呀,不劃算

⑦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及抗體

由上可知,HBV的抗原有3種: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表面抗原大量存在於感染者血液中,是HBV感染以及檢測的主要標志。它具有抗原性,可誘導機體產生特異保護性的抗-HBs,也是制備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核心抗原由183個或185個氨基酸組成,高度磷酸化,是乙肝病毒核心顆粒的唯一結構蛋白。正由於它存在於Dane顆粒核心結構表面,被表面抗原覆蓋,故不易在血循環中檢出。核心抗原具有強免疫原性,可誘導很強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刺激機體產生抗-HBc。
e抗原為可溶性蛋白質,傳染性強,游離存在於血液中,雖然很早就被發現,在病理上認為是HBV復制以具有強感染性的一個指標,但其功能尚不清楚。抗-HBe的出現,是預後良好的徵象。

⑧ 乙型肝炎病毒檢測的抗原-抗體系統構成及臨床意義

4
、說出
HBV
抗原
-
抗體系統組成及其臨床意義。
P159-160
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體系統(HBsAg/抗—HBs);
②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體系統(HBcAg/抗—HBc):
③乙型肝炎e抗原—抗體系統(HBeAg);
④乙型肝炎Dane顆粒抗原—抗體系統
⑤乙型肝炎δ抗原—抗體系統(δ/抗—δ)。
臨床意義1.HBsAg:血清中檢測到HBsAg
,表示體內感染了HBV,因而是一種特異性標志。HBsAg陽性見於:①急性乙型肝炎的潛伏期或急性期(大多短期陽性);②HBV致的慢性肝病、遷延性和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炎後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等。③無症狀攜帶者
2.抗HBs:表示曾感染過HBV,不論臨床上有無肝炎症狀表現,均已得到恢復,並且對HBV有一定的免疫力。
3.HBcAg與抗HBc:由於
HBcAg主要存在於肝細胞核內,並僅存在於Dane顆粒中。因此,對病人血清不能檢測HBcAg,而測抗HBc。血清內抗HBc陽性反映:①新近有過HBV感染;②體內有HBV增殖;③有助於診斷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特別是少數病例就診時已處於急性恢復期早期,HBsAg已從血中消失,此時血中僅有抗HBc存在,因此,對恢復期患者可作病因追索。
4.HBcAg和抗HBe:HBcAg的存在常表示病人血液有感染性。
HBcAg陽性揭示病人肝臟可能有慢性損害,對預後判斷有一定幫助。抗HBe陽性對病人可能有一定的保護力。

⑨ 人們已經研究發現的肝炎病毒有哪些

在全世界50多億人口中,多達5億多的人患著同一種傳染性疾病,而且每年新患者以年增5000萬人的驚人速度增加。這種傳染病確實算得上是人類健康的「天敵」,它就是肝炎。

肝炎是當今世界上廣為傳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它是一類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已經研究發現的肝炎病毒有五種,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又叫δ-個病毒)。其中δ-病毒與乙型肝炎病毒有關,丙、丁型肝炎病毒又稱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帶有這些病毒的傳染病分別叫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最為常見,危害性也最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會逐漸轉成慢性肝炎,從而可能最終導致肝癌。攜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發生肝癌的比率要比不帶乙肝病毒者高50倍以上。

現在,肝炎患者數目十分驚人,在美國感染乙型肝炎的人數約達100萬人,每年還有30萬個新患者;日本現有乙型肝炎患者約200萬人;而我國是病毒性肝炎的高發區,甲、乙、丙、丁、戊這五種類型的肝炎都有。據專家測算我國曾被肝炎感染過的人有6億,約占總人口的一半,攜帶肝炎病毒者約1.2億人,其中1/4最終將導致肝硬化和原發型肝細胞癌。我國現有慢性肝炎病人約1200萬,每年死於肝病的約有30萬人,其中一半為原發性肝癌。

閱讀全文

與簡述肝炎病毒抗原肽的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