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申請成為一個地級市的作協會員
先向地市作協遞交書面申請(含兩張登記照),作協會發給創作成果登記表,在表上填上自己於地市級以上報'刊發表的成果,附上原件或復印件,然後靜候批准.
㈡ 申請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中國作家協會章程中的第三章會員規定:
第十九條本會由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組成。
第二十條凡贊成本會章程,發表或出版過具有一定水平文學創作、理論評論、翻譯作品者,或從事文學編輯、教學、組織工作有顯著成績者,
由本人申請,團體會員推薦或兩名個人會員介紹,並徵求申請人所在地區或系統團體會員的意見,經專家評議,由本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准,即為個人會員。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作家、文學工作者,由本人申請,兩名個人會員介紹,經本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准,即為個人會員。
第二十一條凡贊成本會章程,並有一定數量個人會員和健全辦事機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作家協會和全國性行業作家協會等,向本會提出申請,經主席團審議批准,即為團體會員。
第二十二條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參加本會活動、接受本會委託工作、繳納會費的義務;有選舉權、被選舉權,有對本會工作及領導人的建議、批評和監督權,有享用本會福利設施等權利。
第二十三條團體會員接受本會委託,負責代為聯系本會在該地或該系統的個人會員。
第二十四條會員有退會自由。會員要求退會時,由本會書記處會議確認終止其會籍。
第二十五條會員的創作成果、著作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要求本會予以保護。本會有責任提供法律咨詢、協調糾紛等服務,依法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六條本會會員如嚴重違反本會章程或嚴重違法、觸犯刑律,經本會書記處通過,停止或取消其會籍。
第二十七條會員入會、退會及取消會員會籍採取公告形式。
中國作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各民族作家自願結合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1949年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在北平成立;10月,正式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截至2009年6月,協會共有個人會員9301人。2017年發展中國作家協會會員507人。據2018年4月中國作家網顯示,中國作家協會擁有46個團體會員,設有5個直屬單位、16個主管社團、11個專門委員會。
直屬單位: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魯迅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中華文學基金會、作家活動中心
主管社團: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中國茅盾研究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小說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中國丁玲研究會、中國趙樹理研究會、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武俠文學學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蕭軍研究會、中國筆會中心
專門委員會:小說委員會、詩歌委員會、散文委員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兒童文學委員會、軍事文學委員會、影視文學委員會、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作家權益保障委員會、網路文學委員會
㈢ 北京作家協會的協會簡介
北京作家協會正式成立於1980年6月。其前身為1950年成立的北京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文學創作組。北京市文聯的第一任主席為老舍先生。
1963年2月成立了北京作協籌備委員會,「文革」開始後即停止工作。
1978年9月籌委會重新恢復工作。
1980年6月29日,召開了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制定了協會章程,選舉了由47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詩人阮章競當選為主席。
1988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召開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會議決定將「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更名為「北京作家協會」,選舉產生了由39人組成的第二屆理事會。小說家兼詞作家管樺當選為主席。
1997年5月21日至22日,召開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由45人組成的第三屆理事會。小說家浩然當選為主席。
2003年9月18日至20日,召開了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由49人組成的第四屆理事會。小說家劉恆當選為主席。
北京作協實行駐會副主席負責制,駐會副主席負責安排、組織協會的所有日常工作,作協主席、副主席均為榮譽性職務。北京作協成立後,通過各種文學活動,努力促進北京地區文學創作的繁榮和發展,積極扶持文學新人,不斷壯大作家隊伍,提倡並組織作家深入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活,鼓勵創作題材、體裁、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使北京的文學創作健康發展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果。自作協成立以來,有數十位作家上百次獲得全國性和國際性文學獎,在國內及海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1978年北京市文聯籌備恢復期間,開始組建駐會專業作家隊伍。北京作協成立後,駐會專業作家均劃歸作協管理,他們的工資待遇等同於國家公務人員。至1982年,駐會作家已發展到31人。這一批作家集中了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各個時期的優秀代表。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文學「新時期」里,他們以自己的文學主張、文學追求、創作成績、創作經驗帶動了北京地區文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形成了新的「北京作家群」。
隨著國家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北京作協不再吸收終身制的駐會專業作家,於1986年開始實行合同制專業作家制度和會員創作假制度。「合同制」面向有創作成績和社會影響、有成熟的創作計劃和比較豐富的素材積累的北京作協會員,合同期間作家從作協領取基本生活費,同時每年必須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社發表、出版不低於15萬字的文學作品,作品稿酬全部歸作家自己。自1986年至今,先後有9批42位會員受聘成為合同制專業作家,合同制的建立為作家安心寫作提供了保障。合同制與創作假所需的專項獎金,由北京市財政預算中撥給。
1997年,根據國家人事制度的變化,北京作協重新制定了新的合同制專業作家聘任管理辦法,大幅度提高了合同作家的生活費。2000年,根據作家的不同需求,又開始實行「一制多元」的聘任方式,有「駐會」、「專職」、「兼職」、「掛職」等多種形式,受到很多優秀的中年、青年作家的歡迎。2004年,北京作家協會經過認真審議,聘任了新一屆合同製作家共30人,按簽約形式分為駐會、專職、兼職、返聘、特殊、選題6種。
為便於開展活動,充分發揮會員參與會務的積極性,作協分別成立了小說創作委員會、詩歌創作委員會、散文報告文學委員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影視創作委員會、文學評論委員會和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委員會。每個委員會均由會員自己選舉主任、副主任,自定活動項目,開展活動時作協人員予以協助。
至2006年,作協有駐會專業作家8人,合同制簽約作家20餘人,會員1011人。
㈣ 如何申請太倉作家協會
請看第三章內容
太倉市作家協會章程(草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太倉市作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由全市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自願組成的群眾性文學團體,為太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團體會員,在市文聯領導下開展工作,並接受上級作家協會的業務指導。
第二條 太倉市作家協會要求全體會員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文藝思想,提倡並鼓勵會員深入生活、解放思想、勇於探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提高寫作水平,多出作品,努力繁榮創作。
第三條 太倉市作家協會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依法維護本會會員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 任務
第四條 遵循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貫徹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團結並組織全體會員,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創作,為促進三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第五條 尊重藝術規律,發揚藝術民主,弘揚主旋律,堅持多樣化,提倡和支持會員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努力創作出富有時代精神、民族特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各類文學作品。
第六條 組織和開展文學創作、評論和研究活動,舉辦各種采風、評比、講座等活動,幫助會員拓寬視野、交流經驗、提高素養,推進我市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第七條 支持和引導群眾性業余文學創作活動,發現和培養文學新生力量,以多種方式和途徑,對優秀的人才和成果給予表彰和獎勵,不斷壯大我市作協隊伍,認真負責地向蘇州市以上作家協會推薦會員。
第八條 積極促進文學界的團結,努力爭取同國內外文學團體和作家們的協作和交流。
第三章 會員
第九條 凡贊成本會章程,在太倉生活、學習和工作,從事文學創作及文學評論,從事文學編輯、教學和組織工作者,並有一定成果者,由本人申請,本會會員兩人介紹,經本會理事會審議通過,履行入會手續後,即為本會會員。
第十條 凡定居本市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含中國作家協會下屬的中國小說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蘇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均為本會當然會員。
第十一條 凡本市政府社團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關文學團體以及各鎮、區文學工作者協會,自願申請,經本會理事會通過,即為本會團體會員。
第十二條 本會會員的義務:(1)遵守本會章程;(2)參加本會活動;(3)維護會員間的團結;(4)上報本人作品發表出版獲獎情況;(5)按期交納會費。
本會會員的權利:(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2)參加本會舉辦活動;(3)對本會工作提出建議、意見和批評;(4)享受本會為開展創作或觀摩而提供的有關便利;(5)要求本會協助推護會員從事文學工作的合法權益;(6)有退會的自由。
第十三條 凡有嚴重違反本會章程,並造成不良後果的,損害本會聲譽的,或因犯罪被剝奪公民權者,經本會理事會審議通過,報文聯批准後取消其會籍。
根據本會工作特點,會員如已脫離文學工作崗位,不從事文學創作或長期不參加本法活動的,不交納會費者,調離太倉者,經理事會審議通過,可作自然退會處理。
第四章 組織
第十四條 本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會員大會閉會期間,由大會選舉產生的理事會行使大會的職權。
第十五條 理事會經民主協商,選舉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幹人、秘書長一人,負責協會領導工作。根據工作需要,理事會可聘任副秘書長一至二人,協助處理日常工作。
本會可設名譽職務若干,由理事會聘請,對本會工作承擔顧問、參謀等職責。
第十六條 理事會每屆任期五年,特殊情況可提前或延期召開。理事會每年舉行二至三次,由主席召集。
第五章 經費
第十七條 本會經費來源:(1)太倉市文聯撥款和補貼:(2)社會捐贈、贊助;(3)會員會費;(4)有償服務收入;(5)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八條 本會實行經濟民主,收支情況定期向理事會、會員大會報告。
第十九條 本章程經太倉市作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之日起實施,解釋權屬本會理事會。
2011年9月
㈤ 安徽滁州有作協么
許春樵
王明義、錢玉亮、陳源斌、俞禮雲、葉世斌等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作家,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在全國有影響的小說、小品和影視作品。其中,錢玉亮的小說被國內多家知名報刊轉載,並榮獲過上海「萌芽文學獎」和第二屆「安徽文學獎」。王明義的作品《打撲克》被中央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選用,陳源斌的小說《萬家訴訟》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秋菊打官司》。在定遠文學現象中,產生了湯國建、李希華、鄭鵬程、傅貴、蔣林、劉中華、穆世彬等一支創作隊伍。這支隊伍形成了小說、詩歌、散文、電視劇四大創作陣營,其中,湯國建的小說《冰排上的英雄》被小說選刊頭版刊發,李希華的電視劇《靜靜的艾敏河》被央視八台播映過,蔣林、傅貴的詩歌多次被全國知名刊物選登。
在小說創作中,涌現出了以湯國建、王明義、李希華、錢玉亮、陳源斌、賈鴻彬、李國彬等為代表的一支文學隊伍;在散文創作中,涌現出了以王文忠、姬朝暉、周兵、張國富、張華、梅桑榆、陳東霞、薛暮冬、薛來彩等為代表的創作隊伍;在詩歌創作中,出現了以郭瑞年、王欽祥、蔣林、傅貴、田勝林、畢祥、李龍、彭澍、孟慶國、章正霞、陳修斌等為代表的創作隊伍。在民間文學和傳記文學中,涌現出了以姬樹明、吳騰凰、俞鳳斌、金仁親、武佩河、汪宗文、宮開理、徐舟等為代表的創作隊伍。由這四支隊伍創作的文學作品,分別在《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國作家》、《清明》、《安徽文學》、《詩刊》、《北京文學》、《北方文學》、《小小說》、《雨花》、《鴨綠江》、《讀書》、《山東文學》、《電影文學》、《福建文學》、《人民日報》、《揚子晚報》、《安徽日報》、《江淮晨報》等省內外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許多作品在不同級別的文學大獎賽中獲獎。
吳紹明的《虎之謎》、黎田的《淮河回聲》、白振亞的《乍暖》、段茂南、郭仁懷的《抗戰名詩名文賞析》、陳哲的《啟明星下》、吉詔宏的《木偶人自述》、袁德龍的《我的生涯》、黃艾仁的《胡適與中國人》、何孝充的《劇作選》、孫茂鷁的《第一女人馬皇後》等。這些老作家、老領導的作品,生活底蘊豐富,思想起點高,表現手法成熟,許多作品不僅有一定的文學價值,而且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非常難能可貴。其中,姬樹明、俞鳳斌自1973年以來,先後出版了《朱元璋的故事》、《劉伯溫與朱元璋》、《古今妙聯趣事》、《洪武奇觀》、《琅琊山》等多部作品。吳騰凰堅持采訪和寫作,出版了《捻軍》、《蔣光慈•宋若瑜》、《美的殉道者》、《郭沫若與讀書》、《蔣光慈與讀書》、《秦淮名艷麗李香君》等多部作品。王文忠一直致力於散文研究和創作,發表和出版了《一支埋藏著的歌》、《環滁記》、《雁影記》、《醉翁亭觀賞》、《鳳鳴皖東》、《野山情結》、《苦愛》等多部作品,其中,由王文忠填詞的歌曲《花鼓樂》被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選入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教育編輯室編輯的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小學通用教科書。作為老領導、老作家,他們的創作精神是很感人的,創作成果是令人振奮的。除此以外,還有許多老作家,如徐競高、曹治泉、朱有才等,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們作為滁縣地區文學工作者協會會員,曾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曾為滁州市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㈥ 徐健偉的成就及榮譽
2009年第三屆上海市民詩歌創作比賽一等獎(作品:《連接》;評委: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上海市作協理事季振邦;主辦單位: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2010年第四屆上海市民詩歌創作比賽三等獎(作品:《相冊》;評委: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上海市作協理事季振邦;主辦單位: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2011年全國「回顧90年歲月,記錄點滴真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網路作品徵集活動」文字類三等獎(作品:《紅翅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北京網路媒體協會主辦,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千龍網、中華網、鳳凰網和優酷網等網站承辦。)
2011年第五屆上海市民詩歌創作比賽一等獎(作品:《假如》;評委: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上海市作協理事季振邦;主辦單位: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2012年第六屆上海市民詩歌創作比賽三等獎(作品:《我願》;評委: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上海市作協理事季振邦;主辦單位: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2013年至2015年《作家選刊》顧問
㈦ 如何進入作協!
需要什麼條件啊?我知道的有這些:
第十六條 凡贊成本會章程,發表和出版過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學創作、理論研究、翻譯作品者,或從事文學的編輯、教學、組織工作有顯著成績者,由本人申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作家協會推薦,或本會會員二人介紹經本會書記處徵求申請人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等作家協會的意見,由本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准,即為本會會員。
第十七條 凡贊成本會章程,並有相當數量本會會員和健全的辦事機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作家協會和全國性的產業作家協會等,向本會提出申請,經主席團審議批准,即為本會團體會員。
第十八條 本會會員、團體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參加本會活動,接受本會委託的工作,繳納會費的義務;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對本會工作及領導人的建議、批評和監督權,享有本會的福利設施等權利。本會會員、團體會員有退會自由。
第十九條 本會對團體會員負有聯絡、協調、服務的職責。團體會員接受本會的委託,負責代為聯系本會在該地的會員。
第二十條 本會會員、團體會員的創作成果、著作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要求本會予以保護,本會有責任提供法律咨詢、協調糾紛等服務,直到接受委託代理訴訟,依法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㈧ 作家協會是干什麼的地方具體情況。
作家協會,顧名思義,作家協會就是為促進文學創作事業的共同發展而組成的作家團體。中國還有一個文聯,全稱為中國文化藝術界聯合會,轄有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等七八個協會,但中國作家協會比較特殊,不在中國文聯管轄之內,它和中國文聯是平級的,據說是副部級待遇,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的級別常常比副部級要高,2005年去世的中國作協主席巴金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呢。
這種情況,在當今的世界范圍內也是決無僅有。
那麼,中國作家協會為什麼會比其他協會級別要高?這要研究中國作協的延革史,本人一時也回答不出來。這里我只想依據資料說說作家協會是干什麼的。
據2006年11月召開的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通過的《中國作家協會章程》總則第一條:中國作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各民族作家自願結合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這是性質,還有任務,《中國作家協會章程》裡面列出了「組織作家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等12條。正巧近日在報紙上看到中國作協2007年「十大工作要點」,文字較長,這里只簡單列出要點的「要點」:
一是加強學習,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武裝頭腦……
二是精心組織、認真做好迎接、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大的各項工作……
三是堅持「三貼近」,採取多種形式組織和引導作家深入生活……
四是突出重點,重視扶持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現實題材的作品。
五是認真做好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評獎工作……
六是召開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
七是切實加強文學隊伍建設……
八是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
九是大力拓展對外文學交流……
十是努力建設和諧作協和服務型作協……(2007年4月12日《文學報》)
據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作家協會共有會員7690人。
另外,我在大約五年前從一個非正式渠道得到消息,國家當時每年給中國作家協會的財政撥款是四千萬元,而作家出版社每年上繳的利潤正好也是四千萬元。於是有人開玩笑說,是作家出版社在「養」中國作家協會。至於各省市的作家協會的經費來源,就不清楚了。
㈨ 濰坊市作家協會的主要活動和獲獎情況
自濰坊市作家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至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七年間,濰坊市作家協會始終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遵循「三貼近」原則,大力弘揚主旋律,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強化隊伍建設和陣地建設,積極開展各種創作活動,將該市的創作人才緊密融合在作協的大家庭里,切磋研討創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針對該市文學基礎建設與精品創作做了大量的實質性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文學隊伍不斷壯大,文學創作邁上了新的台階。該市的文學隊伍不斷壯大,文學創作邁上了新的台階。該市的作協機構建立較晚。過去,基層的文學作者大多處在封閉狀態,缺乏相互溝通和交流。市作協第一次代表大會後,我們便推出了建立全市重點文學作者檔案的舉措。在各縣市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協助下,對重點作者進行了書面調查摸底,並發展了一批新會員。在此基礎上,市作協積極調研,召開重點作者座談會,了解文學創作的現狀,掌握各地作者的創作動態,並給予力所能及的扶持。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全市的文學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文學新人的不斷涌現,為該市的文學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七年來,該市新增省作協會員55名,發展市級作協會員206名。全市的國家級和省市三級作協會員總數由七年前的97名發展到將近400名。隨著文學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文學創作日趨活躍。尤為可貴的是,該市老一輩作家在黨的文藝政策激勵下,煥發了青春,創作熱情非常高漲,有的原來屬於業余創作,退休後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之中,奮力筆耕,為繁榮文學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老中青三代作家共同奮斗,在創作上不斷有新的突破,開創了該市文學創作空前繁榮的新局面。據不完全統計,七年來全市共創作出版長篇小說30多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文學作品專集、文學評論專著及其他文學形式的書籍80多部,平均每年在市級以上報刊出版物上發表各種形式的中短篇文學作品近千件。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促進精品生產。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七年間,濰坊市作協不斷強化精品意識,積極引導和促進精品生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創作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作品,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其中,長篇小說《落日》、《槐園》、《屈原》3部作品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七年來,歷屆省精品工程獎都有該市作家的作品入選。此外,長篇小說《屈原》還獲得了台灣羅貫中歷史長篇小說獎;詩集《插翅膀的鄉事》獲首屆齊魯文學獎;長篇小說《綠潮》、《遭遇下崗》、《熱的冬》等8部作品獲濰坊市精神文明建設「精品工程獎」。另外,有多部(篇)中短篇小說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選載,還有部分文學作品發表在《十月》、《詩刊》、《文學報》等全國有影響的文學報刊上。
發揮職能,搞好服務,積極培養扶持文學新人。濰坊市作協積極為作家和文學作者提供優質服務。我們先後邀請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張炯等三位北京的著名專家來濰作學術報告,邀請著名作家張煒來煒作學術報告等,為提高該市文學作者的創作水平起到了良好作用。1999年下半年,市作協與市文聯、市檔案館聯合舉辦了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文學創作成果暨檔案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全市五十年來的文學成果,共展出長篇小說、散文集、詩集、報告文學集等各種文學形式的書籍180餘部。通過展示,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該市的文學創作成果,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市作協先後舉辦了青雲山筆會,濰坊文學創作高密座談會,濰坊文學創作諸城青年作者座談會等,為作家提供了多次相互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另外,還引導部分縣市建立了以創作骨幹為中心的文學沙龍,活躍了基層的文學氣氛。近幾年,我們與濰坊電視台合作,先後為該市5位老作家拍攝了人物專題片,在《中國濰坊》電視欄目播放;與《濰坊廣播電視報》合作,撰寫了該市5位作家的專訪,向社會推介宣傳。創辦了綜合性文學刊物《今朝》,與青海文聯聯合主辦了《青海湖》下半月刊。較好地發揮了培養文學新生力量、壯大文學隊伍的作用。介紹推薦有發展潛力的青年作者去北京魯迅文學院深造,向出版社推薦他們的作品,關心扶持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先後為20位青年作家的作品召開了研討會,並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宣傳推介,擴大了文學新人和青年作家的社會影響。 這些活動和舉措,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營造了環境,活躍了文學氣氛,對繁榮全市文學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㈩ 蘇州市作家協會的獲獎情況
會員主要獲獎情況(1999年至2006年)
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金曾豪 《蒼 狼》(長篇動物小說) 第四屆
金曾豪 《藍調江南》(散文集) 第六屆
王一梅 《書本里的螞蟻》(童話) 第五屆
王一梅 《鼴鼠的月亮河》(長篇童話) 第六屆
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
金曾豪 《鶴 唳》(長篇動物小說) 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金曾豪 《絕谷猞猁》(長篇動物小說) 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
王一梅 《有愛心的小藍鳥》(童話) 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王稼句 《揚州文化叢書》 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
冰心文學獎
金曾豪 《絕 招》(長篇兒童小說) 第十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金曾豪 《絕谷猞猁》(長篇動物小說) 第十二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孫駿毅、馮 斌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家庭報告》(報告文學) 第十二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王一梅 《鼴鼠的月亮河》(長篇童話) 第十三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王一梅 《住在雨街的貓》(長篇童話) 第十四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王一梅 《薔薇別墅的老鼠》 第十七屆冰心兒童文學圖書獎
王一梅 《書本里的螞蟻》 第十七屆冰心兒童文學圖書獎
王一梅 《住在樓上的貓》 第十七屆冰心兒童文學圖書獎
高巧林 《白 弟》(中篇小說) 第十五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高巧林 《長辮子老師》(兒童小說) 2002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馬升嘉 《木瓜浜,童年的樂園》(散文) 2003年冰心兒童文學獎
殷建紅 《房子的記憶》(散文) 2003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殷建紅 《回鄉偶書》(散文) 冰心兒童文學獎大獎
范小青 《生活的腳步未曾停》(散文) 第十三屆冰心攝影文學獎
呂錦華 《空谷佛音》(散文集) 中國散文學會首屆冰心散文獎
錢欣葆 《活潑可愛的快樂豬》(系列寓言集) 第十七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錢欣葆 《刺蝟認錯》(寓言) 第十七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黃霞君 《點亮心燈》(散文集) 第二屆冰心散文獎優秀獎
盛永明 《鋪 床》 第十七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范小青 《百日陽光》(長篇小說) 第四屆
金曾豪 《蒼 狼》(長篇動物小說) 第四屆
金曾豪 《鶴 唳》(長篇動物小說) 第五屆
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
陸文夫 《人 之 窩》(長篇小說) 首屆
范小青 《百日陽光》(長篇小說) 首屆
葉 彌 《成長如蛻》(中篇小說) 首屆
荊 歌 《驚愕奏鳴曲》(中篇小說) 首屆
荊 歌 《驚愕奏鳴曲》(中篇小說) 首屆
金曾豪 《青春口哨》(兒童文學) 首屆
楊守松 《生命如火》(報告文學) 首屆
呂錦華 《何時入夢》(散文) 首屆
范小青 《城市表情》(長篇小說) 第二屆
葉 彌 《天 鵝 絨》(短篇小說) 第二屆
金曾豪 《藍調江南》(散文集) 第二屆
王一梅 《有愛心的小藍鳥》(童話) 第二屆
王一梅 《書本里的螞蟻》(童話) 第二屆
王一梅 《鼴鼠的月亮河》(童話) 第二屆
王一梅 《第十二隻枯葉蝶》(童話) 第二屆
朱文穎 《水 姻 緣》(長篇小說) 第二屆
朱文穎 《浮 生》(短篇小說) 第二屆
車前子 《雲頭花朵》(散文) 第二屆
小 海 《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後》(詩集) 第二屆
馬升嘉 《想要的感覺》(兒童小說集) 第二屆
王 堯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評論》(系列論文) 第二屆
江蘇報告文學獎
楊守松 《生命九章》 1993~2003年度一等獎
吳志峰、高 宗 《黃金大道》 1993~2003年度二等獎
呂錦華 《森林女神》 1993~2003年度三等獎
平燕曦、宋執群 《生命二十小時》 1993~2003年度三等獎
湯 雄 《宋慶齡與她的三個女傭》 1993~2003年度三等獎
秋 石 《兩個倔強的靈魂》 1993~2003年度三等獎
葉正亭 《茶人吳嚴》 1993~2003年度三等獎
楊海國 《國寶周庄》 1993~2003年度三等獎
江蘇散文佳作評選
陸文夫 《姑蘇之戀》 2000~2001年度一等獎
俞 明 《叛 逃 者》 2000~2001年度一等獎
趙 踐 《追憶昔日園林》 2000~2001年度一等獎
亦 然 《叩訪蘇州》 2000~2001年度二等獎
吳鳳珍 《負暄搔背圖》 2000~2001年度二等獎
楊守松 《醉憶大別山》 2000~2001年度二等獎
朱子南 《編一套「告密叢書」,如何?》 2000~2001年度佳作獎
邱 載 《蘇州的水》 2000~2001年度佳作獎
陳 益 《幸福的計演算法》 2000~2001年度佳作獎
陳放虹 《九寨溝印象》 2000~2001年度佳作獎
燕華君 《我的痛怎麼形容》 2000~2001年度佳作獎
燕華君 《單身日記》 2000~2001年度佳作獎
其他獎項
范小青 《干 部》(20集電視劇) 第二十三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
范小青 《醫 生》(短篇小說) 2001年《當代》短篇小說獎
范小青 《我們的戰斗生活像詩篇》 中國作協《小說選刊》2003~2006年度全國優秀小說獎
楊守松 《黑發蘇州》(散文) 2002年度全國報紙副刊金獎
楊守松 《永生之戀》(報告文學)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全國短篇報告文學徵文獎
楊守松 《水做的沙家浜》(散文) 「春來沙家浜」全國散文徵文特等獎
楊守松 《回憶田莊》(散文) 「我心中的周庄」全球華人徵文二等獎
金曾豪 《田 阿 桐》(短篇評彈) 中國評彈藝術節優秀創作獎
金曾豪 《鐵琴銅劍樓》(中篇評彈) 江蘇省曲藝節優秀創作獎
金曾豪 《阿慶嫂的陽澄湖》(散文) 「春來沙家浜」全國散文徵文三等獎
王一梅 《抽屜里的小紙人》(童話) 第二屆張天翼童話獎
王一梅 《薔薇別墅的老鼠》 第二十一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紀銀劍 《踏實的人》(報告文學) 中國作協首屆「共和國的脊樑」報告文學二等獎
車前子 《Big-character posters》(散文) 《人民文學》「泰山杯」散文一等獎
秋 石 《中方總經理》(報告文學) 《人民文學》優秀報告文學獎
戴 來 《茄 子》(短篇小說) 《人民文學》2003年度短篇獎
凌鼎年 《了悟禪師》(小小說) 首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一等獎
凌鼎年 《法 眼》(小小說) 全國微型小說2002年度評選一等獎
凌鼎年 《天下第一樁》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第三屆全國微型小說評選一等獎
凌鼎年 《菖蒲之死》 天津作協與《天津文學》舉辦的「全國小小說精品徵文」一等獎
凌鼎年 《天 使 兒》(小說) 《人民文學》「愛與和平」徵文優秀獎、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第四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一等獎
凌鼎年 《筆 會》(短篇小說) 首屆黃河口杯文學徵文大賽散文三等獎(《中國作家》、《中華散文》、《詩刊》等聯合舉辦)
劉苗虎 《瘋 貓 島》(長篇科幻小說) 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
錢欣葆 《神槍手打獵》(寓言) 第三屆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金駱駝」獎
錢欣葆 《美麗的家園》(寓言) 「安徒生杯」全國兒童文學創作二等獎
荊 歌 《前 妻》(短篇小說) 《青春》、《芳草》、《作品》、《萌芽》「四小名旦」特別獎
荊 歌 《綁 匪》(短篇小說) 2004年度《青海湖》文學獎(2005年6月頒獎)
荊 歌 《重現的時光》(散文) 「春來沙家浜」全國散文徵文一等獎
湯 雄 《黑梟紅顏》(長篇小說) 《今古傳奇》長篇大獎
湯 雄 《關鍵時刻》 華東六省市「梅隴杯」法制故事優秀獎
丁曉原 《報告文學,作為知識分子的寫作方式》 第四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三等獎
王 堯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3年度文學評論家獎
范培松、金學智 《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 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社科優秀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朱文穎 《水 姻 緣》(長篇小說) 《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
朱文穎 《人民文學》、《南方文壇》主辦的「中國青年作家批評家論壇」中被評選為首屆「年度青年作家」
阿 坤 《歲月的印痕》(散文集) 中國文化出版社等六家單位舉辦的國際文學筆會「中山圖書獎」
張更前 《這也是一筆遺產》(散文) 第十六屆華東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張更前 《不讓受助者難堪》(隨筆) 第十五屆江蘇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二等獎
林家治 《善思的時刻》(散文) 《中國作家》雜志徵文二等獎
林家治 《晶瑩如玉,明凈可鑒》(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徵文優秀獎
黃霞君 《感悟蒼涼》(散文) 文學報「完美杯」徵文二等獎
繆克 《野 地》(小說散文集) 長江文藝出版社、文學教育雜志社主辦的2005年首屆「屈原杯」文學創作大賽一等獎
繆克 《花瓣的盛開》(小說) 長江文藝出版社、文學教育雜志社主辦的2005年首屆「屈原杯」文學創作大賽一等獎
老 鐵 《愛情的瞬間移動和消逝》(組詩) 「星星杯」愛情詩歌大獎賽優秀獎、「屈原杯」文學創作大賽二等獎
黃勁松 《民 工》(組詩) 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新浪網、人民文學等舉辦的首屆鯤鵬文學獎優秀作品獎
丁古萍 《心顆飛翔》(組詩) 「白沙杯」——我心飛翔全國詩歌邀請展獲獎
丁古萍 《雲山天水》(組詩) 《中國作家》北京「金秋之旅」筆會三等獎
丁古萍 《追尋孔繁森》(詩歌) 山東聊城文聯「紀念孔繁森殉職十周年」徵文三等獎
丁古萍 《蘇州印象》(詩歌) 《中國作家》第二屆「金秋之旅」徵文二等獎
徐 寧 《「小橋流水」惹誰了》(雜文) 第十五屆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金獎
徐 寧 《劉統勛的失心瘋》(雜文) 揚子晚報「共建和諧社會」雜文徵文一等獎
茅震宇 《「摳門」與「寒酸」》(雜文) 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三等獎
茅震宇 《「寒酸」顯精神》(雜文) 2004年度群眾雜志好標題獎
蘇 梅 《噴火小雷龍》(長篇童話) 浙江省第二十一屆優秀圖書編輯獎
袁成亮 《凌虛傳》(人物傳記) 中山圖書獎(中國文化出版社、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小小說讀者雜志社、金山雜志社、中山文學院等6家單位舉辦)
龔 平 《萬三蹄宴》 江蘇省第三屆小戲小品大賽一等獎、編劇獎
葉 彌 《明 月 寺》(短篇小說) 中國作協《小說選刊》2003~2006年度全國優秀小說獎
唐曉玲 《千古美談卓克基》(散文) 人民日報「長征」徵文二等獎
萬 芊 《李斯說了一句大實話》(小小說)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第四屆微型小說年度評選三等獎
徐卓人 《如果你的文字讓人敬畏》(散文) 《江南時報》創刊10周年徵文一等獎
葉正亭 《回眸周庄》(散文) 「我心中的周庄」全球華人徵文二等獎
邵 忠 《桃李芬芳說師傅》 首屆真情人生全國紀實散文徵文二等獎
孫榮昌 《南 醬 店》(散文) 江蘇省企業報第七屆散文大賽一等獎
高巧林 《同 學 會》 《故事大王》千字故事徵文暨2006年度優秀作品三等獎
雨 林 《走進周庄》(詩歌) 《詩刊》全國同題詩大賽三等獎
石海泉 《清流滋潤的城市》(散文) 《中國作家》第二屆「金秋之旅」徵文三等獎
葛 芳 《黃昏的迷醉》(散文) 「春來沙家浜」全國散文徵文三等獎
張寄寒 《陳逸飛與周庄》(散文) 《中國作家》第二屆「金秋之旅」徵文三等獎
吳文華 《今生有緣》(散文) 首屆真情人生全國紀實散文徵文三等獎
周泳遜 《呀,我失明的母親》(散文) 首屆真情人生全國紀實散文徵文三等獎
文學成就獎
范小青 1999年中國作家協會全國當代女性文學創作獎
范小青 2004年蘇州市政府第三屆文學藝術獎
金曾豪 2003年度江蘇省作家協會嘉獎(獲全國性優秀文學獎)
金曾豪 2004年度江蘇省作家協會嘉獎(獲全國性優秀文學獎)
金曾豪 2004年蘇州市政府第三屆文學藝術獎
金曾豪 第四屆蘇州市文學藝術獎
王一梅 2003年度江蘇省作家協會嘉獎(獲全國性優秀文學獎)
王一梅 2004年度江蘇省作家協會嘉獎(獲全國性優秀文學獎)
王一梅 第四屆蘇州市文學藝術獎
朱文穎 2003年度江蘇省作家協會嘉獎(獲全國性優秀文學獎)
楊守松 2004年蘇州市政府第三屆文學藝術獎
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金曾豪 《蒼 狼》(長篇動物小說) 第四屆
金曾豪 《絕 招》(長篇兒童文學) 第四屆
吳恩培 《百年覓渡》(長篇小說) 第四屆
唐曉玲 《家 園》(長篇小說) 第四屆
呂錦華 《森林女神》(長篇報告文學) 第四屆
孫駿毅、馮 斌 、陳雪春、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家庭報告》 第四屆
盧 群、呂大安 《大地的脊樑》(長篇報告文學) 第四屆
朱偉傑、高巧林、張寄寒、費幸林、張惠英、萬 芊、盛永明、竹 槿 《「半山」文學叢書》 第四屆
金曾豪 《鶴 唳》(長篇動物小說) 第五屆
吳恩培 《文化的爭奪》 第五屆
秋 石 《兩個倔強的靈魂》 第五屆
紀銀劍 《沒有車票的旅程》(散文集) 第五屆
陳 益 《我的先祖是蚩尤》(散文集) 第五屆
張蘇寧 《綠 風 景》(長篇小說) 第五屆
陸 平 《渡 口》(長篇小說) 第五屆
范小青 《范小青中短篇小說集》 第五屆
楊守松 《淘 江 湖》(長篇小說) 第五屆
平燕曦、宋執群 《生命二十小時》(長篇報告文學) 第五屆
劉苗虎 《追蹤變臉人》(長篇科幻小說) 第五屆
肖 靜 《愛情無顏色》(長篇小說) 第五屆
姜廣平 《重塑生命》(長篇報告文學) 第五屆
陸 泰 《弇山夜話》(散文集) 第五屆
金曾豪 《藍調江南》(兒童散文集) 第七屆
范小青 《城市表情》(長篇小說) 第七屆
范培松、金學智 《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 第七屆
王一梅 《米粒校園童話系列》(童話) 第七屆
朱文穎 《戴女士與藍》(長篇小說) 第七屆
馬升嘉 《想要的感覺》(兒童小說集) 第七屆
徐卓人 《真山真水園中城》(風物集) 第七屆
呂錦華 《無價的君子蘭》(報告文學集) 第七屆
奚旭初 《落葉無聲》(長篇小說) 第七屆
荊 歌 《我們的愛情》(長篇小說) 第七屆
欽志新 《太 湖 魂》(長篇小說) 第七屆
老 鐵 《等待或者穿越》(詩歌集) 第七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