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說人格

成果說人格

發布時間:2021-04-05 21:25:29

㈠ 怎樣從美術鑒賞的方向去理解 余秋雨認為,「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人格」這句話

文化差異是由於人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所產生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養成了習慣,慢慢變成生態共同體,最後的成果就是人格。比如伊斯蘭教建築、佛教建築和基督教堂建築的不同風格就來源於文化的不同,審美角度的不同。

㈡ 人格具體都包括哪些內容

卜衛

人格,似乎是一個很學術的名詞,但實際上,如果對人格略有所知的話,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人格」。一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造力,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個孩子沒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他人,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

這本書專門談論獨生子女的人格。我們不希望用學術的語言來談,而希望用日常用語來談,有時還需要與家長、教師討論。沒有人能告訴家長、教師怎麼做是最好的,因為他們面對著不同的兒童,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獨特的人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本書里寫出各種人格特徵可能給孩子的生活和前途帶來的影響,然後,請家長或老師來選擇。比如,我們會告訴讀者,根據我們的研究,專制式的家庭教養方式將導致兒童的自卑或攻擊性,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將大大激勵兒童的成就動機等等,讀這本書的家長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可能性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當然,我們也會提出一些建議,但針對某個具體的兒童時,這些建議是否合適也需要教師家長斟酌。總之,我們要努力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講述人格,向讀者提供各種人格特徵的可能影響,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於人格,有如下五個方面的基本知識是需要我們知道的。

1.我們怎樣解釋人格?

心理學已產生了許多關於人格的定義。據美國心理學家澳爾波特1937年統計,人格定義已達50多種,現代定義也有15種之多。也許讀者會說,這么多定義,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人員,我們還有希望了解什麼是人格嗎?其實,那麼多具體的定義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可以統統不管,簡單地說,每個人的行為、心理都有一些特徵,這些特徵的總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徵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隱藏在內部的。我們從獨生子女的外部行為,來看獨生子女的道德表現、個人興趣等,又通過專門的測量,來看他們心理內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擊性需要等)、自我接納程度和學習需要。比如:在調查中,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她)經常感到學習的快樂,或總想弄明白不懂的問題,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認知需要非常強烈;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或她)不滿意自己的學習狀況、性格,經常感到別人對自己不重視,或好象在各處都不能起作用,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認知需要被視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被視為人格障礙之一。在我們的研究中,類似這些都是人格的內容,它們從不同層面表現了獨生子女的人格特徵。

2.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學有很多理論說明人格的形成。盡管有不同的觀點和流派,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先天的遺傳因素即素質,是嬰兒初生時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包括腦和神經系統類型、內分泌腺以及身體外表的特徵等。

比如,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發現,神經過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興奮占優勢的神經類型則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難。又如,荷爾蒙中的某種成分分泌過剩,容易產生興奮,分泌不足,則容易產生疲勞,這都會引起孩子個性的變化。此外,人的身體外表也會引起人格問題。我們都有這方面的體會。從小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體格、容貌、身體的姿態特徵與其他人相比較,總希望自己比別人有更好的身體條件。如果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往往會引起對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體驗。在我們這次調查中,有高達15.3%的獨生子女對自己的相貌、體形很不滿意,比較不滿意的也達42.3%,也就是說,近70%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相貌、體形有點問題或有很大問題。從心理學的觀點看,這些孩子的人格發展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總的說來,人格就是在這個自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對大多數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人來說,先天的遺傳因素會起一定的作用。據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陳會昌介紹,行為遺傳學的最新研究證明,遺傳對人格(總體上)的影響佔50%。但是,其人格發展也受個體的生活史以及社會歷史條件的重要影響。

一些兒童心理學家對個體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

埃里克森說:人在生長過程中有一種注意外界的需要,並與外界相互作用,而個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班都拉指出:一個人的行為的獲得是對他人的行為、態度和各種反應的模仿和認同,如同孩子經常模仿父母行為、語言等。

羅傑斯強調自我概念及其與現實的協調,認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個體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與現實之間的和諧,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和諧。

這些描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即: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對兒童人格發展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本書里,我們主要討論影響人格的個體生活史,而不討論先天遺傳因素。這不僅因為在一定條件下個體生活史更重要,也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研究教育方式。遺傳因素對兒童人格的影響這一題目更應由醫學、心理學專家來研究。

3.什麼因素會影響兒童人格的發展?

那麼,在外界經驗或個體的生活史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影響獨生子女的人格發展呢?我國學者高玉祥列舉了家庭、學校、生活實踐(包括人際關系和職業等)三個因素。在兒童全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一直在起著重要作用。這一論點已經得到了許多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支持。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高玉祥對這些研究進行了概括(在他看來,人格與個性含義是一致的),如表1:

表1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父母的態度 孩子的人格
支配的 消極的、缺乏自主性、依賴的、順從的
干涉的 臆病、神經質、被動的、幼稚的
嬌寵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經質、溫和
拒絕的 自我顯示、冷淡、亂暴的
不關心的 攻擊的、情緒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
專橫的 反抗的、情緒不安定的、依賴的、服從的
民主的 合作的、獨立的、坦率的、社交的等

除了家庭,學校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兒童是在學校里形成較固定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學校對兒童的評價以及兒童在學校中的地位也對兒童的人格發生著影響。在獨生子女的生活實踐中,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同齡群體。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同齡夥伴的影響,年齡越大,其影響也越大。在現代社會里,除了家庭、學校和同齡群體,社會學理論也將大眾傳媒列為影響獨生子女社會化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我們還未發現人格形成理論提出大眾傳媒的影響,但我們認為,在大眾媒介普及的今天,獨生子女成長難以擺脫大眾傳媒的影響。因此,作為一種嘗試,我們也將大眾傳媒列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這樣,在我們的研究中,家庭、學校教育、夥伴關系以及大眾傳媒被看作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4.什麼是健康人格?

以往心理學對人格的研究重點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現在更關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心理學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開並釋放人的潛能,以實現和完善我們的能力。

那麼,什麼是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特點是什麼?我們的孩子會變成有健康人格的人嗎?

心理學們從各方面描述了健康人格的特徵,我們還是來看看他們的描述:

奧爾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有七條標准:①專注於某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是一個真正的參與者;②對父母、朋友等具有顯示愛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⑤能夠勝任自己所承擔的工作;⑥客觀地認識自己;⑦有堅定的價值觀和道德心。

羅傑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充分起作用的人有五個具體的特徵:①情感和態度上是無拘無束的、開放性的,沒有任何東西需要防備;②對新的經驗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自由地分享這些經驗;③信任自己的感覺;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創造力。

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創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這正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將以創造性的、生產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弗蘭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超越自我的人被概括為:在選擇自己行動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負責處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締造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夠表現出創造的、體驗的態度;超越了對自我的關心。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非常關注現代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使兒童具有健康人格。比如,根據上述描述,我們會提出如下問題:兒童能否專注於學習活動(學習活動被現代教育制度認為是最重要的兒童活動)?是否感到對所學的東西有一種勝任感?是否是學習活動中的活躍的參與者?是否有自由感?是否有獲得創造性培養的機會?能否根據自己的成熟程度在一定范圍內決定自己的生活?是否能夠締造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是否對新的經驗有一種開放的態度等等。這些方面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兒童的人格。

我們以更通俗的語言來表述現代社會中兒童所具有的健康人格:能比較客觀地認識自我和外部世界;開放的;對所承擔的學習和其它活動有勝任感;充分發揮潛能的;對父母、朋友有顯示愛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歡創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我們希望兒童都能成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以充分地享受人生。

5.我們怎樣測試獨生子女的人格?

人格測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行為觀察、自陳量表和投射技術。我們採用的是自陳量表。所謂自陳量表,是我們先通過與兒童談話、試測,篩選獨生子女生活中的各種有關因素,然後設計一個問卷。這個問卷也就是自陳量表,即由被選中的兒童根據問卷項目來提供關於自己人格特徵的報告。自陳量表的題目形式有多種,我們這次用的有「是非式」,如:「我很滿意我的性格」——是,有時是,不是;也有「二擇一式」,如讓兒童在下列A.B.兩個表述中選擇一個:

A.我喜歡在某個專門項目上成為最棒的人

B.我喜歡結交新朋友

對我們研究人員來說,A題是考察兒童是否有更強的成就需要,B題則考察兒童的親和需要。當然,這一道題目不能說明什麼,我們出了36道題目來綜合考察現代獨生子女的人格傾向。對兩道題,如果兒童都表示喜歡,我們也要求他只能選擇一個最喜歡的,而兒童表示「最喜歡的」,可能就是這個兒童的人格特徵。

還有「多項選擇式」,比如我們列出很多種問題項目,請兒童自由選擇適合他們情況的項目。

我們通過抽樣技術在全國城市范圍內選擇參加測量的兒童,總共選擇了3349名兒童和他們的家長來回答這個問卷。這3349名兒童的年齡在10歲~15歲之間。

心理學測量人格的自陳量表多達幾十種,經常被提及的有愛德華個人愛好量表、艾森克個性調查表、兒童個性調查表、社會成熟量表以及16種人格因素測驗。我們發現,量表盡管很多,但完全適合我們研究的很少。所以,我們在原有人格量表的基礎上,經過修改、試測和重新組織,形成了新的人格測量量表。這些量表包括:

①人格需要量表。我們選擇了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中的部分題性目來測量獨生子女的成就需要、親和需要、扶助需要、謙卑需要、持久性需要和攻擊性需要。

②自我接納量表。量表由12個題目組成,其中五個題目來自青年性格問卷,其餘題目根據兒童活動特徵設計。自我接納得高分說明被試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吸引力,充滿自信。得低分者則對自己持懷疑態度;在事情不順利時,自我譴責;總認為別人比自己強。

③學習需要量表。由於兒童的主要活動為學習活動,我們設計了由20個項目組成的學習需要量表,以從兒童活動的角度,補充說明兒童的人格特徵。量表根據一項學習需要的研究成果(《關於學校情境中成就焦慮問題的調查研究》,劉曉紅,1993)設計而成。

④道德評價量表。道德評價量表根據國家教委正式頒布的中小學德育綱要設計而成。它共有54個變數。分為相反的兩個部分:優點和缺點。測試時請被試指出自己的重要優點和重要缺點。

⑤興趣愛好量表。興趣對兒童的某些方面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動力性作用。興趣量表的題目主要來自對學生和兒童工作者的訪問(包括試測時請學生自由填寫),也參考了若干心理學書籍,經過研究者整理,形成了包括19種興趣的量表。

上述量表是關於兒童人格特徵,對影響兒童人格特徵的因素,我們也設計了若乾量表:

⑥家庭教養方式量表。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教養方式是影響兒童個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已經有研究發現:家庭教養方式為干涉型,則子女個性多為神經質、並具有被動和幼稚的特徵;家庭教養方式為專制型,則子女個性多具反抗性或服從性;或者,家庭教養方式為不關心型,則子女個性多具攻擊性等等。我們根據以往4種同類研究1,設計了由32個題目組成家庭教養量表。

⑦夥伴交往管理量表。共有10個測量題目,主要來自1996年中國婦女報家教調查和與家長的談話。我們將家長的管理分為鼓勵型、干涉型和限制型。

⑧班主任態度量表。個性心理學指出,教師對兒童的鼓勵態度將促進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在目前的學校情境中,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直接教育兒童的班主任。

根據統計結果,上述量表都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測量結果(有時我們也說成「調查結果」)是有一定可信性的。

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這次調查結果寫成的,但並未拘泥於這次調查,它包含了我們對獨生子女人格問題的大量的思考。

㈢ 人格的主體是什麼請邏輯清晰高手詳細解釋,本人至今不太理解

LZ能進行這么深度的思考,甚感欣慰,以下觀點,供你您參考如下,望採納:

  1. 首先,樓主存在類推概念上的錯誤:

你所描述的外表/身體相關主體是具象的概念,而內在相關主體是抽象的概念;

非同類事物請切記不放在一起推理,很容易出現邏輯上嚴謹性的丟失,特別是科研;

在這里我相信你的是有類比概念的意思,認為它們應該都是圍繞一個主體而發生一些非本質的改變,而你這個本質(你說的主體)應該是固定不變;


2. 樓主的得出了一個不太確定的結論:

按樓主的思維,你認為的人格的那些組成部分應該都有一個相對不變的主體,而這個主體附著著一些可以被改變的附體(非主體組成部分);


3. 人格在日常生活的概念,常常突出它的道德含義,比如說某人的人格高尚,具有魅力;

而心理學說的人格,指的是一個人的心理面貌,它本身沒有社會評價的意義的;

這里我們做一個區分;


4. 心理學對人格的科學的解釋如下:

人的認識,情緒和情感,意志是心理過程,每個人都通過這些心理活動認識著外界事物,反映著這些事物和自己的關系,體驗著各種情感,支配著自己的活動。但是,人在進行這些心理活動的時候,都表現出了與他人不同的特點。有的人善於記住事物的形象,有的人容易記住抽象的概念;有的人思維敏捷,有的人思維遲鈍;有的人脾氣大,有的人溫和;有的人意志堅強,有的人意志薄弱;有的人大公無私,有的人自私自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說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點,這些獨特的心理特點構成了這個人不同於別人的心理面貌。

那麼就產生了如: 個體之間的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種類?它們是怎麼形成的,什麼因素影響了個體之間的差異?有沒有辦法對這些差異進行描述和測量呢?等問題。

個體之間的心裏面貌上的差異,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動力上,就是人的需求和動機的差異;表現在從事實踐活動上,就是人的能力的差異;表現在心理品質方面,就是人格的差異。

心理學家們的共同的認識概括起來,可粗略的定義人格:人格是各種心理特性的總和,也是各種心理特性的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它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使他具有區別於他人的,獨特的心裡品質;

到這里,我們會慢慢發現,主體這個概念不是生來就有的,它(人格)是慢慢通過人的各種心理過程形成的;比如三觀的形成也是類似的,它基本決定了一個人的很多出事風格,可以認為是為人處世的主體依據,那我們的三觀可以被顛覆嘛?


5. 最後,再簡述一下心理學上人格的結構:

人格 包括人的氣質和性格;

氣質:變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和靈活性等動力特點方面的人格特徵;

相當於於日常生活中所說脾氣,秉性或性情;

性格:表現在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想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人格特徵;

而這兩個組成成分也都是後天形成的,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具體的詳細描述其實還有很多的,樓主可以參閱各大心理學派代表人物的人格理論,

以上簡述希望能幫到樓主,希望樓主在生活各個方面都能更上一層樓;

㈣ 關於人格魅力的疑惑

人格魅力這名詞。
就是一種感覺,為了表達這種感覺出來而創造的詞。
——Lokiding

在當今社會中,為人處世的基本點就是要具備人格魅力。何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麼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的能作為權力、義務的主體的資格。而人格魅力則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會里一個人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容納,他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定的人格。
人,作為「萬物之靈」,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會的人。作為社會的人,無論在什幺樣的社會形態里,他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離開社會、離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也將不成其為人。
人在社會交往中,認識自我,在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中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在社會生活中,人際關系常常表現為一種感情上的聯系和心理上的相互吸引。無論是誰,在社會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越好,他的朋友就越多,就越能使自己得到溫暖、勇氣,增加自己的智能和力量。
人際關系,是一種最基本的關系,可也是一種最復雜的關系。從主觀上,我們常盡善盡美地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但客觀上,我們卻常常為各種人際關系間的糾葛與矛盾所煩惱和痛苦。我們探討表現人格魅力的心理學規律,旨在通過與人溝通心靈,加深理解,從而促進人際關系向理想的方向發展。
誰都渴望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是和諧融洽的。尤其是青年,更希望與別人友好相處,獲得他人的信任、理解和友誼。然而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產生取決於交往雙方,即一個人不但接受他人,同時還能為他人所接受,相互間的關系才會不斷發展。如果大家覺得與某人交往並非是一件順利的事情,或者對他沒有好感,即使他樂於同別人交往,但人們未必接受他。那幺,怎樣才能討人喜歡,受人信賴呢?這就涉及他的人格魅力的問題。請看以下事例:
莫洛是美國紐約最著名的摩根銀行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他那總經理的寶座,使他年收入高達100萬美元。他最初不過在一個小法庭做書記員而已,後來他的事業得以如此驚人的發展,究竟靠的是什幺法寶作後盾呢?莫洛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他博得了大財團摩根的青睬,從而一蹴而就,成為全國矚目的商業巨子。
據說摩根挑選莫洛擔任這一要職,不僅是因為他在經濟界享有盛譽,而且更多的是因為他的人格非常高尚的緣故。
范登里普出任聯邦紐約市銀行行長之時,他挑選手下重要的行政助理,首先便是以人格高尚為挑選的重要標准。
傑弗德便是一個從地位卑微的會計,步步高升,後來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總經理的例子。他常對人說,他認為「人格」是事業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說:「沒有人能准確地說出『人格』是什幺,但如果一個人沒有健全的特性,便是沒有人格。人格在一切事業中都極其重要,這是勿庸諱言的。」
像摩根、范登里普、傑弗德等領袖人物,都非常看重「人格」,認為一個人的最大財產,便是「人格」。
一位有名的商店經理曾經說:「有些人生來就有與人交往的天性,他們無論對人對己,處世待人,舉手投足與言談行為都很自然得體,毫不費力便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喜愛。可有些人便沒有這種天賦,他們必須加以努力,才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喜愛。但不論是天生的還是努力的,他們的結果,無非是博得他人的善意,而那獲得善意的種種途徑和方法,便是『人格』的發展。」
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獲得人們的喜愛和合作。因此。世間凡是智者賢人,常把人格的特徵極力地表現出來。
有的時候,有些人即使與我們偶爾相識,只有一面之交,也能引起我們的注意,使我們喜悅,這是什幺道理呢?他(她)能打動我們,使我們善待他們,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賀華勃說:「這是一種不可言喻的兩情相悅,他給予我們的,猶如芳香給予花兒一樣。」
這種人格,或者是我們看見的他們的目光,或許是我們看見的他們的微笑,或許是我們看見和聽到的他們的舉止言談。如果把這些「人格」湊合在一起,我們便得到一個印象,一個結論:就是他們很得別人的喜歡,使別人對他們產生興趣。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便和他們接近,成為朋友。這過程中,我們的人格也得到了發展,而使我們相悅的他們,也一樣。
因此,可以這樣說,這些令我們喜愛的他人身上的「人格」特徵,是他人身上放射的一種魅力。許多人,無論他們的相貌是否英俊,都具有這種人格的魅力.具有令人尊敬、愛戴的凝聚力。

人格魅力的基礎還在於人的性格特徵。
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徵表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在對待現實的態度或處理社會關繫上,表現為對他人和對集體的真誠熱情、友善、富於同情心,樂於助人和交往,關心和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待自己嚴格要求,有進取精神,自勵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對待學習、工作和事業,表現得勤奮認真。
第二,在理智上,表現為感知敏銳,具有豐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維上有較強的邏輯性,尤其是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第三,在情緒上,表現為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振奮豁達的心境,情緒穩定而平衡,與人相處時能給人帶來歡樂的笑聲,令人精神舒暢。
第四,在意志上,表現出目標明確,行為自覺,善於自製,勇敢果斷,堅韌不拔,積極主動等一系列積極品質。
具有上述這些良好性格特徵的人,往往是在群體中受歡迎和受傾慕的人,或可稱為 「人緣型」的人。

㈤ 成就型人格的具體特徵

1)自戀且自負

成就型人格者往往對自己的能力過度的誇大。在沒有遇到失敗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什麼都行。在這個處處都是競爭的世界中,成就型人格者總認為自己是處於金字塔最頂端的那群人。無論自己是否成功,都認為自己該被其他人所仰慕,尊重,甚至看不起別人。

Howard:(在線測試)自戀型人格障礙 在線篩查測試自戀性人格障礙Howard:什麼是自我型人格,如何測試篩查自我型人格?
(2)喜歡炫耀,虛榮心強
成就型人格者其實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他們害怕因為自己的某些缺點而被別人看不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會向周圍的人誇大自己的優點和自己的小的成就。甚至如果自己的三大姑八大姨中有成就比較高的,也會向周圍的人炫耀,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家庭有多麼的好。他們希望得別人的誇獎和仰慕,一些恭維的話對他們非常受用,會使他們非常洋洋得意。

㈥ 怎樣理解人格

人格,似乎是一個很學術的名詞,但實際上,如果對人格略有所知的話,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人格」。一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造力,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個孩子沒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他人,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
這本書專門談論獨生子女的人格。我們不希望用學術的語言來談,而希望用日常用語來談,有時還需要與家長、教師討論。沒有人能告訴家長、教師怎麼做是最好的,因為他們面對著不同的兒童,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獨特的人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本書里寫出各種人格特徵可能給孩子的生活和前途帶來的影響,然後,請家長或老師來選擇。比如,我們會告訴讀者,根據我們的研究,專制式的家庭教養方式將導致兒童的自卑或攻擊性,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將大大激勵兒童的成就動機等等,讀這本書的家長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可能性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當然,我們也會提出一些建議,但針對某個具體的兒童時,這些建議是否合適也需要教師家長斟酌。總之,我們要努力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講述人格,向讀者提供各種人格特徵的可能影響,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於人格,有如下五個方面的基本知識是需要我們知道的。

1.我們怎樣解釋人格?

心理學已產生了許多關於人格的定義。據美國心理學家澳爾波特1937年統計,人格定義已達50多種,現代定義也有15種之多。也許讀者會說,這么多定義,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人員,我們還有希望了解什麼是人格嗎?其實,那麼多具體的定義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可以統統不管,簡單地說,每個人的行為、心理都有一些特徵,這些特徵的總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徵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隱藏在內部的。我們從獨生子女的外部行為,來看獨生子女的道德表現、個人興趣等,又通過專門的測量,來看他們心理內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擊性需要等)、自我接納程度和學習需要。比如:在調查中,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她)經常感到學習的快樂,或總想弄明白不懂的問題,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認知需要非常強烈;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或她)不滿意自己的學習狀況、性格,經常感到別人對自己不重視,或好象在各處都不能起作用,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認知需要被視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被視為人格障礙之一。在我們的研究中,類似這些都是人格的內容,它們從不同層面表現了獨生子女的人格特徵。

2.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學有很多理論說明人格的形成。盡管有不同的觀點和流派,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先天的遺傳因素即素質,是嬰兒初生時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包括腦和神經系統類型、內分泌腺以及身體外表的特徵等。

比如,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發現,神經過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興奮占優勢的神經類型則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難。又如,荷爾蒙中的某種成分分泌過剩,容易產生興奮,分泌不足,則容易產生疲勞,這都會引起孩子個性的變化。此外,人的身體外表也會引起人格問題。我們都有這方面的體會。從小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體格、容貌、身體的姿態特徵與其他人相比較,總希望自己比別人有更好的身體條件。如果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往往會引起對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體驗。在我們這次調查中,有高達15.3%的獨生子女對自己的相貌、體形很不滿意,比較不滿意的也達42.3%,也就是說,近70%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相貌、體形有點問題或有很大問題。從心理學的觀點看,這些孩子的人格發展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總的說來,人格就是在這個自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對大多數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人來說,先天的遺傳因素會起一定的作用。據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陳會昌介紹,行為遺傳學的最新研究證明,遺傳對人格(總體上)的影響佔50%。但是,其人格發展也受個體的生活史以及社會歷史條件的重要影響。

一些兒童心理學家對個體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

埃里克森說:人在生長過程中有一種注意外界的需要,並與外界相互作用,而個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班都拉指出:一個人的行為的獲得是對他人的行為、態度和各種反應的模仿和認同,如同孩子經常模仿父母行為、語言等。

羅傑斯強調自我概念及其與現實的協調,認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個體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與現實之間的和諧,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和諧。

這些描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即: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對兒童人格發展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本書里,我們主要討論影響人格的個體生活史,而不討論先天遺傳因素。這不僅因為在一定條件下個體生活史更重要,也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研究教育方式。遺傳因素對兒童人格的影響這一題目更應由醫學、心理學專家來研究。

3.什麼因素會影響兒童人格的發展?

那麼,在外界經驗或個體的生活史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影響獨生子女的人格發展呢?我國學者高玉祥列舉了家庭、學校、生活實踐(包括人際關系和職業等)三個因素。在兒童全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一直在起著重要作用。這一論點已經得到了許多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支持。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高玉祥對這些研究進行了概括(在他看來,人格與個性含義是一致的),如表1:

表1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父母的態度 孩子的人格
支配的 消極的、缺乏自主性、依賴的、順從的
干涉的 臆病、神經質、被動的、幼稚的
嬌寵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經質、溫和
拒絕的 自我顯示、冷淡、亂暴的
不關心的 攻擊的、情緒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
專橫的 反抗的、情緒不安定的、依賴的、服從的
民主的 合作的、獨立的、坦率的、社交的等

除了家庭,學校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兒童是在學校里形成較固定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學校對兒童的評價以及兒童在學校中的地位也對兒童的人格發生著影響。在獨生子女的生活實踐中,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同齡群體。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同齡夥伴的影響,年齡越大,其影響也越大。在現代社會里,除了家庭、學校和同齡群體,社會學理論也將大眾傳媒列為影響獨生子女社會化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我們還未發現人格形成理論提出大眾傳媒的影響,但我們認為,在大眾媒介普及的今天,獨生子女成長難以擺脫大眾傳媒的影響。因此,作為一種嘗試,我們也將大眾傳媒列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這樣,在我們的研究中,家庭、學校教育、夥伴關系以及大眾傳媒被看作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4.什麼是健康人格?

以往心理學對人格的研究重點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現在更關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心理學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開並釋放人的潛能,以實現和完善我們的能力。

那麼,什麼是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特點是什麼?我們的孩子會變成有健康人格的人嗎?

心理學們從各方面描述了健康人格的特徵,我們還是來看看他們的描述:

奧爾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有七條標准:①專注於某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是一個真正的參與者;②對父母、朋友等具有顯示愛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⑤能夠勝任自己所承擔的工作;⑥客觀地認識自己;⑦有堅定的價值觀和道德心。

羅傑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充分起作用的人有五個具體的特徵:①情感和態度上是無拘無束的、開放性的,沒有任何東西需要防備;②對新的經驗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自由地分享這些經驗;③信任自己的感覺;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創造力。

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創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這正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將以創造性的、生產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弗蘭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超越自我的人被概括為:在選擇自己行動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負責處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締造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夠表現出創造的、體驗的態度;超越了對自我的關心。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非常關注現代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使兒童具有健康人格。比如,根據上述描述,我們會提出如下問題:兒童能否專注於學習活動(學習活動被現代教育制度認為是最重要的兒童活動)?是否感到對所學的東西有一種勝任感?是否是學習活動中的活躍的參與者?是否有自由感?是否有獲得創造性培養的機會?能否根據自己的成熟程度在一定范圍內決定自己的生活?是否能夠締造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是否對新的經驗有一種開放的態度等等。這些方面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兒童的人格。

我們以更通俗的語言來表述現代社會中兒童所具有的健康人格:能比較客觀地認識自我和外部世界;開放的;對所承擔的學習和其它活動有勝任感;充分發揮潛能的;對父母、朋友有顯示愛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歡創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我們希望兒童都能成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以充分地享受人生。

5.我們怎樣測試獨生子女的人格?

人格測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行為觀察、自陳量表和投射技術。我們採用的是自陳量表。所謂自陳量表,是我們先通過與兒童談話、試測,篩選獨生子女生活中的各種有關因素,然後設計一個問卷。這個問卷也就是自陳量表,即由被選中的兒童根據問卷項目來提供關於自己人格特徵的報告。自陳量表的題目形式有多種,我們這次用的有「是非式」,如:「我很滿意我的性格」——是,有時是,不是;也有「二擇一式」,如讓兒童在下列A.B.兩個表述中選擇一個:

A.我喜歡在某個專門項目上成為最棒的人

B.我喜歡結交新朋友

對我們研究人員來說,A題是考察兒童是否有更強的成就需要,B題則考察兒童的親和需要。當然,這一道題目不能說明什麼,我們出了36道題目來綜合考察現代獨生子女的人格傾向。對兩道題,如果兒童都表示喜歡,我們也要求他只能選擇一個最喜歡的,而兒童表示「最喜歡的」,可能就是這個兒童的人格特徵。

還有「多項選擇式」,比如我們列出很多種問題項目,請兒童自由選擇適合他們情況的項目。

我們通過抽樣技術在全國城市范圍內選擇參加測量的兒童,總共選擇了3349名兒童和他們的家長來回答這個問卷。這3349名兒童的年齡在10歲~15歲之間。

心理學測量人格的自陳量表多達幾十種,經常被提及的有愛德華個人愛好量表、艾森克個性調查表、兒童個性調查表、社會成熟量表以及16種人格因素測驗。我們發現,量表盡管很多,但完全適合我們研究的很少。所以,我們在原有人格量表的基礎上,經過修改、試測和重新組織,形成了新的人格測量量表。這些量表包括:

①人格需要量表。我們選擇了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中的部分題性目來測量獨生子女的成就需要、親和需要、扶助需要、謙卑需要、持久性需要和攻擊性需要。

②自我接納量表。量表由12個題目組成,其中五個題目來自青年性格問卷,其餘題目根據兒童活動特徵設計。自我接納得高分說明被試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吸引力,充滿自信。得低分者則對自己持懷疑態度;在事情不順利時,自我譴責;總認為別人比自己強。

③學習需要量表。由於兒童的主要活動為學習活動,我們設計了由20個項目組成的學習需要量表,以從兒童活動的角度,補充說明兒童的人格特徵。量表根據一項學習需要的研究成果(《關於學校情境中成就焦慮問題的調查研究》,劉曉紅,1993)設計而成。

④道德評價量表。道德評價量表根據國家教委正式頒布的中小學德育綱要設計而成。它共有54個變數。分為相反的兩個部分:優點和缺點。測試時請被試指出自己的重要優點和重要缺點。

⑤興趣愛好量表。興趣對兒童的某些方面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動力性作用。興趣量表的題目主要來自對學生和兒童工作者的訪問(包括試測時請學生自由填寫),也參考了若干心理學書籍,經過研究者整理,形成了包括19種興趣的量表。

上述量表是關於兒童人格特徵,對影響兒童人格特徵的因素,我們也設計了若乾量表:

⑥家庭教養方式量表。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教養方式是影響兒童個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已經有研究發現:家庭教養方式為干涉型,則子女個性多為神經質、並具有被動和幼稚的特徵;家庭教養方式為專制型,則子女個性多具反抗性或服從性;或者,家庭教養方式為不關心型,則子女個性多具攻擊性等等。我們根據以往4種同類研究1,設計了由32個題目組成家庭教養量表。

⑦夥伴交往管理量表。共有10個測量題目,主要來自1996年中國婦女報家教調查和與家長的談話。我們將家長的管理分為鼓勵型、干涉型和限制型。

⑧班主任態度量表。個性心理學指出,教師對兒童的鼓勵態度將促進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在目前的學校情境中,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直接教育兒童的班主任。

根據統計結果,上述量表都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測量結果(有時我們也說成「調查結果」)是有一定可信性的。

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這次調查結果寫成的,但並未拘泥於這次調查,它包含了我們對獨生子女人格問題的大量的思考。
參考資料:http://www.cycnet.com/sunyunxiao/e_e/e_e_parteac/e_e_parteac09/002.htm

㈦ 創造性人格包含哪些基本素質

創造性人格包括的基本素質是多方面的。根據對古今中外的一百多位傑出創造性人才典型案例的研究,概括出創造性人格的13種基本素質:
1、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從控制論的角度看,創造過程可抽象為創造主體控制、調節或改造客體,使它改變形態,達到預定創造目標的過程。這一控制的主要特點是要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創造者的第一個創造性人格素質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即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科技史和大量傳記材料證明,那些做出重大發明創造的創造者,往往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樹立了造福人類、追求真理、攀登科學高峰的高尚志向,成為他們個人成才的指路明燈,是他們創造活動成功的內在動力。
2、赤誠的愛心

對祖國、人民、親友的仁愛之心,是個人成才或創造者獲得創造成果的內在動力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3、友愛合作的精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創造的課題日趨復雜化、大型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創造的組織方式從個體走向群體,從群體走向國家建制的方式,從國家建制走向國際聯合建制,這就特別需要創造者培養合作精神。換句話說,在當代,友愛合作精神已成為個人成才和獲得創造成果最重要的創造性人格之一。
4、批判繼承、 綜合創新

創造過程既是對舊理論、舊觀點的揚棄(批判繼承)過程,又是對多種經批判、鑒別、選擇後的觀點、材料進行綜合創新的過程,所以創造者,特別是堪稱大師的創造者最擅長樹立善於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精神。
5、探索精神

創造過程實質上是以質疑和發現問題為起點,通過辯證綜合創立新理論、新方法、新設計,並在實踐中加以檢驗或製作,獲得新成果的過程。既然質疑和發現問題是創造的起點,那麼,善於質疑、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對於創造者就是十分重要的創造性人格。科學史證明,創造始於問題,懷疑引出問題,懷疑是創造之母。沒有對舊理論、舊工藝、舊制度的懷疑,就不會有新理論、新工藝、新制度的創造。
6、敢冒風險的大無畏勇氣
創造活動,特別是重大的發明創造活動,是破舊立新的過程,要破除舊理論,就可能遭到維護舊理論的社會勢力的打擊;要立新,就要探索未知的領域,就可能遇到各種意外的風險和失敗。因此,創造者必須具有不怕風險、不舊失敗的大無畏勇氣。
7、求實精神

任何創造活動的過程都必須重視第四階段,即科學實驗的驗證階段;不論證實一個理論,還是證偽一個理論,都必須通過科學實驗;對於科學發現活動來說,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求實(包括探求新事實,探求事實背後的新規律)。所以,重實驗、重實效的求實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創造性人格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8、抗壓精神

這種創造性人格是許多遭遇失敗或身處逆境的創造者,能夠戰勝千難萬險、排除重重障礙、承受多次失敗的壓力,最終達到成功或獲得創造成果的決定性因素。
9、勤儉、艱苦的精神

有一類創造者—開拓型企業家,要在企業的經營創造活動中使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乃至成為第一流的企業,特別需要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創造性人格。
10、開拓的精神
這種開拓精神是許多科學家、發明家、改革家、企業家之所以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新的重要原因。

11、敬業的精神
創造活動分為相對新穎的創造和絕對新穎的創造。對於創造者來說,當然要爭取從事絕對 新穎的創造,但這需要長時間的知識積累、經歷艱難曲折的探索過程,需要創造者的極大熱情、執著追求。對於廣大幹部、群眾和青年學生來說,若想爭當創造者,那麼,在不具備條件從事絕對新穎的創造之時,也要爭取從事相對新穎的創造,熱愛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周圍同行做不到的第一流的工作業績。所以,不論對於現實的創造者,還是對於潛在的創造者,樹立熱愛事業、創一流業績的創造性人格,都是十分必要的。

12、自信自強的精神
創造活動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必將碰到千難萬險,只有樹立知難而進的創造性人格,創造者才可能在創造的崎嶇小道上不斷攀登;面對艱難險阻,只有樹立自信自強的創造性人格,創造者才能在探索未知的曲折征途中產生用之不竭的動力。
13、人道主義精神
各領域的創造者,都應該樹立扶貧助殘、救死扶傷、助人為樂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但對於醫療衛生、扶助殘疾人、扶貧工作領域的創造者來說,這一創造性人格是他們取得創造性成果,獲得崇高社會聲譽的關鍵性條件。
一切現實的創造者和志願爭當創造者的人們,都應該學習上述典範人物,加強創造性人格的修養,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和所從事的創造領域的特點,有選擇地重點培養13種創造性人格基本素質中的幾種基本素質;只要能這樣做,必將有利於獲得新的創造成果。

㈧ 「別人分享你成果的同時,自己也做了一次人格的升華」應該怎麼理解

付出就有收獲,將自己的收獲拿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才會嘗到成功的喜悅。你所獲得內的這份成果的價值遠不容只你所得到的經濟上的補償,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當這份成果能夠為大家所用,能夠造福於全社會時,我想你會更加的有成就感,你的努力、你的大度、你的給予幫助了更多的人,當然你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會更加的高大,同樣的你的人格也會更加的富有魅力,人格得到了再一次的升華!

閱讀全文

與成果說人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