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培校本研修成果
校本研修抄過程
序號 研修活動 所在學校教研組老師的意見 你的反思與改進
1 教學設計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動中得到意見和改進內容
2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是否出現的偏離教學結果等教學問題,有哪些反思和改進建議?
3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哪些非預見的生成性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如何解決和處理的?更好的處理辦法是什麼?
4 在教學實踐後對教學設計需要做哪些調整和修改?為什麼做這樣的調整和修改?
② 高效課堂模式下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題式校本研修案例
高效課堂模式下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題式校本研修案例一、背景在市教體局和鎮中心校的正確領導和強力推進下,本學期我校全體教生繼續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運動,本人結合歷史課時計劃,在充分領悟山東杜郎口中學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和安陽殷都區主體多元雙向五環教學基本模式精髓的基礎上,初步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讀讀、做做、議議、講講、練練五步教學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發現:由於課堂時間和學生知識面的限制,學生展示往往僅限於有限的課本知識,有時內容過於平淡,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在逐漸降低,這引起了我的深思:在高效課堂模式下,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為此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二、實錄案例一某天下午第四節,七二班教室,課題《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大一統的漢朝》,當二組學生講解到文景時期國庫充盈,用來穿銅錢的繩子都爛掉時,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歷史典故。我首先問:同學們,我們在前面學過,秦始皇為實現經濟統一,曾統一了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什麼貨幣?十幾名學生同聲回答:圓形方孔銅錢。接著我又問:這些銅錢,如果數量很大,攜帶和存放方便嗎?有學生回答:不方便。我又追問:怎麼辦?幾個學生回答:書上不是說用繩子穿起來嗎?我說:回答的非常好。是的,為便於攜帶和存放,古人常常用麻繩將銅錢穿起來,每一千枚穿成一串,稱為一貫錢或者一弔錢,如果一個人腰纏萬貫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有學生:有錢人。我繼續追問:一千枚穿成一串叫做一弔錢,那麼五百枚呢?又有學生答道:半吊錢。我接著補充:由於半吊錢不夠滿串,所以人們常用半吊子來比喻說話、辦事不夠數的人。我接著補充:由於半吊錢不夠滿串,所以人們常用半吊子來比喻說話、辦事不夠數的人。那麼大家再想一想,二百五十枚夠不夠滿串?二百五又比喻什麼樣的人?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夠,同樣比喻說話、辦事不夠數的人。我發現在整個問答過程中,學生普遍熱情高漲,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語文知識。
案例二某天上午第三節,七一班教室,《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學生展示完老子關於事物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的辯證思想後,我覺得有必要加深一下學生對這一觀點的認識,於是我設計了下面的一幕。我先問:同學們我們在小學課本曾學過老子所著《道德經》中的一篇文章,誰能說出它的題目?班裡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是《塞翁失馬》嗎?我說:不錯,那麼誰能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內容?又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講了一下《塞翁失馬》的大致意思。我接著說:學了這么長時間還記得住,大家說這位同學記性好不好?同學們回答:好!我又提問:文章開頭,塞翁丟了一匹馬,是好事還是壞事?大家:壞事。我又提問:過來一段時間,這匹馬帶回了一群野馬,是好事還是壞事?大家:好事。我又說:這樣看來,丟了一匹馬看似壞事卻也能變成好事。我們再來看,塞翁得到一群野馬,野馬很烈,他的兒子學騎馬,結果從馬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腿,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大家:壞事。我問:這又說明什麼?有一個學回答:塞翁得到一群野馬看似好事卻又能變成壞事。我說:回答的很好。我們繼續來分析,塞翁的兒子摔斷了腿大家都認為是一件壞事,可是不久國家要打仗大量徵兵,村裡身體健全的年輕人都被征上了戰場,結果全部戰死,唯獨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沒有被征走反而活了下來,這又說明什麼?於是幾個同學都要搶著回答,我抽了一個平時展示較少的學生回答,他說:塞翁的兒子摔斷了腿看似壞事又變成了好事。我又總結:完全正確。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能夠得出一個什麼結論?學生齊聲回答:好事和壞事能夠相互轉化。這個小插曲,通過對學生已有知識回顧拓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到很大提高。
案例三上周周三下午第二節,九三班教室,課題《世界歷史》上冊《人類邁入電氣時代》,當學生講到飛翔是人類長期的夢想時,我適時向學生提出了疑問:你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這個觀點嗎?結果全班頓時鴉雀無聲,於是我開始為大家講述我國明朝萬戶飛天的故事,當講到發射的當天,萬戶穿戴整齊,坐上座椅,手持兩個大風箏,坐上一輛捆綁著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飛車上。然後,他命令僕人們同時點燃第一排火箭。這句時大家的表情顯得十分緊張,有同學甚至急切地問,結果呢,飛起來了嗎?接著我講到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很多同學表情肅穆,深深地為萬戶的獻身感到惋惜。然後我安慰大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難免有流血和犧牲,但只要前赴後繼,不懈努力,終會取得成功。我覺得 萬戶飛天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學生,同樣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助於課堂學習的有效開展。
三、反思教育界有句老話教無定法,究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大家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絕活。我的體會是高效課堂模式下,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深厚的專業素養和淵博的知識體系,把握時機,拓展遷移,力爭給每一節課一個亮點,給學生一個興趣點,讓學生始終帶著興趣學習,促進課堂學習的有效開展,把高效課堂的高效落到實處。
③ 什麼是校本研修成果
是指以學校為單位抄,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的成果展示。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3)高效課堂校本研修成果擴展閱讀:
一、教學特徵
1、 立足於工作崗位是教師校本培訓的顯著特徵。
2、 針對性是校本培訓的生命。
3、 校本培訓是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二、發展情況
我國「校本培訓」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關於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提出的,「中小學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學都要制定本校教師培訓計劃,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組織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未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實際情況,成為一種與離職培訓優勢互補的運作方式,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重視。
④ 校本研修成果類型有哪些
答:1
、「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
2
、「基於學校和教師的發展」;
3
、「通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校本研修與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區別是,1、強調教師主體。2強調教師專業發展。聯系學校是責任主體。
⑤ 政治學科如何解決某節課教學重難點相應的校本研修成果
一、依據教材定重點
教材的編排大多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加深,從中引出新知識。教學重點就是一節課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是中心,學生掌握了此項內容,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確定教學重點要認真分析教材。
1、在一節課中,如果新舊知識都有,那麼新知識是這節課的重點。
2、在一節課中如果全都是新知識,則應按其地位分出主次,確定重中之重。
3、在一節課中如果全是舊知識,那麼這些舊知識的綜合運用就是這節課的重點。
二、根據學生定難點
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的困難點、困惑點,因此,教學難點應該由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決定,難點的確定既要分析教材,又要分析學生,所以難點一般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知識超出了學生已有知識的范圍。2、新知識與學生固有的定向思維不一致3、新知識與原有的舊知識有很大的距離,
三、明確重難點的關系
在一節課中,一般情況下既有重點又有難點,但有的課只有重點沒有難點,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間,一般存在以下幾種關系:
1.包含關系:包含關系是指難點是重點的某個部分,即重點之中包含難點;
2、同等關系:同等關系是指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一樣的,即重點就是難點、難點就是重點;
3、並列關系:並列關系是指重點和難點的知識內容不交叉。
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體現在環節安排、教法選擇、時間分配等各個方面。若重點難點是包含和同等關系時,可以統一安排,若是並列關系則應分別安排。以上確定重難點及處理相互關系的方法,只是自己的一點點淺顯的看法。教材中往往是多種情況綜合在一起,因此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採取與教材相適應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