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游戲促進幼兒的發展研修產生的預期成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的游戲又分為創造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而創造性游戲又包括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其中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游戲形式之一,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想像力的理想載體,能有效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有效開展能滿足幼兒對成人世界的想像,從中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及幼兒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游戲中幼兒會產生矛盾並解決矛盾,從而促進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角色游戲的優點不容贅述,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如何選擇適宜幼兒的角色游戲內容就需我們推敲斟酌。
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幼兒處處在模仿成人的動作、語言。如在娃娃家的孩子,模仿爸爸媽媽的語言動作安撫著哭鬧的寶寶,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體驗,對孩子來說是新奇的,感興趣的,孩子的模仿的同時也在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我們往往能在孩子游戲中發現孩子語言方面、動作方面的發展,這就是角色游戲的魅力所在。然而好的角色游戲不僅要在選材上適宜所在年齡段的孩子,而且環境的布置還很重要,只有生動有趣的形象才能吸引著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依舊以娃娃家為例,鮮艷多彩的娃娃家的布置要比單調的布置來的吸引。因此角色游戲要孩子樂在其中要對題材,要場景明確吸引,教師更要融入其中,成為孩子游戲中的觀察者,引導者,輔助孩子更快樂的開展游戲。我認為孩子能否在游戲中更好的發展,教師還要在如下方面多下苦工。
一、讓孩子成為游戲中的主人
案例:在娃娃家中,老師給孩子准備了精緻的托盤,剪刀和彩紙,鼓勵孩子在家裡可以爸爸媽媽給寶寶准備面條吃,多數孩子遵循著老師的意願在開展游戲,認真的准備著面條,突然哭鬧聲傳開來,了解之後發現孩子歡歡和樂樂因為一張彩紙發生了矛盾,歡歡指責樂樂剪壞了他的「照片」,因為歡歡把老師給寶貝們准備做苗條的紙比作了照片。
在一案例中我在反思,孩子在游戲時教師提出了單一明確的要求,多數孩子還在遵循著老師的要求,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自主選擇,孩子是否得到快樂。把彩紙比作照片的孩子顯然是剪面條的游戲無法滿足他的興趣,所以他才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游戲內容。由此我們更應該清楚的了解孩子的興趣是游戲開展的依據,孩子興趣濃厚才會在游戲中持續,反之就會不耐煩,甚至有無所事事的情況出現。
二、在游戲中均衡強弱勢幼兒
案例:在小游戲中,孩子們本來都在有序的扮演者醫生、護士、病人等角色,醫生用聽診器給孩子聽聽胸口,護士在給病床上的孩子打針,突然一位娃娃家的孩子歡歡想要進入游戲區域,原先在游戲的孩子紛紛拒絕了歡歡,歡歡在游戲區轉了一圈又提出加入游戲還是遭到了拒絕,這時歡歡搶了護士的針筒還把針筒給掰斷了,其他孩子都跑來老師這指責歡歡,歡歡遭到拒絕本來就心情不快,於是甩了針筒就走了。
喜歡游戲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你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他們越是渴望得到他,如果多次不能參加自己喜歡的游戲,一類幼兒會主動退卻,失去積極性,另一類則會產生攻擊性行為。而案例中的孩子歡歡明顯是後者,孩子在受挫後表現出的霸道也是現在我們在幼兒園中常見到得現象。在上述案例中我們不能放任孩子間的矛盾擴大,而是應該鼓勵孩子主動自我解決,教師是孩子解決問題的引路人,我們不能讓弱勢孩子失去游戲機會,也不能放任強勢孩子破壞游戲秩序,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觀察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以及孩子所處角色地位鼓勵孩子合作游戲,強勢帶動弱勢,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快樂。
三、注重幼兒的個別性、差異性及創造力
案例一:在角色游戲開展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娃娃家的孩子跑到了賽車場,在的孩子跑到了娃娃家;我們也會看到本來好好的賽車變成了追逐游戲,里的醫生護士會在娃娃家抱著娃娃不出來,等等。
在案例中的孩子經常離開自己所在的區域,老師鼓勵孩子可以區域間穿插活動,但是這些孩子是游離在了預設游戲之外的,教師去引導孩子回到原來的游戲中去,但孩子還是沒有辦法持續。這些孩子有其獨特的個性,如果我們一味的去干預孩子,還在在老師的強壓下游戲,這樣顯然是得不到快樂和發展的。教師只有發現孩子身上的個別性才能有的放矢。同時孩子之間還存在差異性,孩子能力發展有差異,游戲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因此關注孩子的差異性在孩子的游戲中也是教師必須注重的方面。
案例二:我們在觀察娃娃家的孩子游戲時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在顧客多的時候都對游戲樂在其中,忙前忙後,並能根據生活中經驗招呼顧客等,比如手工坊的孩子在顧客多的時候都在忙著為客人准備食物,收拾桌子,等到顧客吃完到別的游戲區去的時候,手工坊的孩子立刻離開了自己本來的崗位,有的跑到了賽車場,有的到了建構區。教師提問孩子:你為什麼不在手工坊游戲了啊?孩子回小朋友都走了。老師反問:那你們想一想,怎麼樣才能把顧客吸引回來了。孩子的想法充滿創意,有的甚至是老師都沒有考慮到的。
在案例中的孩子對自己所在的游戲區並不是缺乏興趣,而是因為其餘幼兒的游戲注意力轉移,使得原游戲區域的孩子也發生了興趣轉移,這時教師適時的介入游戲,用提問孩子的方法提醒孩子,孩子的想法往往出人意料,這樣不僅使孩子游戲內容豐富了,而且孩子在游戲中激發出了創造力,這樣孩子在之後的游戲中遇到類似問題就有了解決方法。
教師是孩子游戲中的觀察者,引導者,孩子是游戲的主人,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能力發展決定了游戲的設置,教師在游戲中協調孩子間的矛盾,為孩子設置適宜孩子的游戲內容,孩子在游戲中體現出來的個體性和差異性都是教師觀察的對象,觀察孩子的游戲過程會發現孩子在游戲中是否有了發展,是否享受在游戲中,也只有細致的觀察教師才能在適當的時候介入游戲,輔助孩子更好的游戲。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教學方式,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方式,還在享受在游戲中才能在游戲中得到發展,也就是所謂的「做中學」。
『貳』 教育教學成果及效果是指什麼方面
教育科研課題應具來有源的特點編輯
1)具有研究價值。
通過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2)具有科學性。
主要體現在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確,理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有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3)具有創新性。
課題反映新的內容,反映時代特點,反映新的視角,應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沒有做過或做過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具有可行性。
課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觀與客觀的條件。
『叄』 什麼是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
優秀教育創新成果應該具有三個屬性:
第一是教育屬性。中國的基礎教育成績國際公認,但是中國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也非常明顯。大家知道,中國上海參加PISA測試,連續兩年在數學、閱讀、科學素養上獲得全球第一。
第二是創新屬性,就是為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法。
第三是產品屬性,教育創新成果僅僅滿足於寫在紙上,我們希望教育創新成果可以為全社會共同分享,可以支撐校長、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能夠惠及家長、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夠融入他們日常的成長中去。
教育創新成果的四個特徵。
第一是具有正確的價值觀。每一個教育成果的創造者,每一個教育創新成果的傳播者,每一個教育創新成果的使用者都應該首先思考這個成果是否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是否體現了育人為本?我們相信好的教育創新成果可以將好的教育理念傳遞給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生。
第二是有明確的標准規則。標準是適用於特定范圍的共同規則,一項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必定有其內在的標准。能否提煉出廣泛適用於某類特定對象或者解決某種現實問題的專業標准,是衡量一項教育創新成果是否優秀的基本指標。
第三是系統的解決方案。好的教育創新成果應該有明確的適用范圍、適用對象、適合解決的問題,它不是包治百病。我們經常聽到很多的成果擁有者說:我們解決教育的所有問題。這是值得追問的。我們認為真正的好的成果一定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特定的年齡段、特定的性別、特定的階段、特定的環境等等。
第四是成功的實踐案例。一個好的教育創新成果,如果沒能在實踐中真正生根開花,沒有產生現實的效果,不能稱為好的實踐成果。同時,好的實踐案例,也是我們推廣、應用、支撐創新成果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創新成果的具象化和可視化,能夠為大家所認知。
『肆』 拓展游戲的主要成效
拓展游戲抄強調的是一種身心體驗,是一種由內至外的自我教育!突出參與者心靈感受與自我教育。
拓展游戲要以小隊為單位活動,通過新鮮、刺激和夠酷的活動,密切配合,使大家在歡樂中領悟,當困難來臨時,誰也無法逃避,只有面對。任何人在各種困境下都有最後一種選擇的自由,那就是態度。選擇積極、樂觀、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態度,運用自己智慧,藉助團隊的力量,就不會再有能壓垮自己的困難。學習上遇到障礙,生活上碰到難題,誰沒有自己的煩惱?不要畏懼,勇敢地上,你會發現,解決之道原本就這么簡單!
『伍』 教育教學方面的成效
教學設計控制著教學節奏、教學方向、教學過程、決定著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今天給大家為您整理了教育教學成果及效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本人教齡已有15年了,中學一級教師,長期擔任中學歷史教學工作。對照《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及「五規范」、「十禁止」,並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過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和評議,自我剖析如下: 1、在依法執教方面,我能夠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沒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但同時也認識到,對新近頒布的政策還不能深入領會,需要進一步學習。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准則。 2、在愛崗敬業方面,我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但有時候我對待工作還不夠盡職盡責;在批改作業、考試閱卷等方面,偶爾有敷衍現象。 3、在熱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如何激發愛心、永保愛心,我尚待努力。
2021教資考試時間-熱榜
廣告 教師證報考注意:大家抓緊時間,部分考區人數已滿!全國各地區教師資格證報名人數統計 查看詳情 >
4、在嚴謹治學方面,我注意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我注意嚴謹治學,提高業務水平;但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方法還缺靈活性和改進力度,所以我必須不斷學習。 5、團結協作是教師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團結協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謙虛謹慎、尊重同志,能夠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關心集體,積極維護學校榮譽,但對如何更好地共創文明校風,還缺乏智慧上的協作;我應當通過靠集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合作創共贏。 6、尊重家長是教師處理與學生家長之間關系的准則,是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環節。我積極聽取家長的合理建議。 7、廉潔從教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准則。在廉潔從教方面,我堅守高尚情操,講奉獻,堅決不搞有償家教。沒有亂辦班、亂補課的現象,更沒有亂收費的行為,嚴格按照「五規范」和「十禁止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8、在為人師表方面,我模範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准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作風正派。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經常自查反思,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一名無愧於教師稱號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助
『陸』 游戲中的啟示或收獲
電腦游戲給我們的啟示:寓教於樂
知道 「寓教於樂」這個說法嗎?不管你怎麼理解,反正每次聽到這個詞我就會摸不準頭腦,它壓根兒是個「悖論」,沒法否證。也許你不同意,但我就是覺得「寓教於樂」就好像那是往川菜里擱糖、往粵菜里加芝士、往湘菜里擠奶油、往京菜里灌醋,怪味兒。教就是教,樂就是樂,二者不可、也不必混為一談。 知道電子游戲市場到底有多大嗎?比好萊塢還大,超過了電影。2007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為290億美元,電子游戲銷售收入達到了410億美元,而且電子游戲每年還在以兩位數增長,電影則在原地踏步。看到了吧,游戲中的假人遠遠比電影里的真人更加厲害!
不是到處都在提倡「創新」嗎?為什麼不能改一改我們學習的方法,讓父母們帶孩子們多上網吧、少去書店......救命呀,我再這樣說下去的話必定要成過街老鼠的,不過,即使把我關進了警察署、送上了法庭,我也有權利來申訴一番緣由。
電腦游戲體現了人類學習的全部法則。
全世界無數的科學家、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通過幾個世紀的觀察和研究,把人類迄今為止學習知識的方法歸納成了三十六個法則。鑒於篇幅,這里簡括歸納成了以下的十個方面:
一.主動的和判斷性的學習
人類最有效的學習是出於學習者主觀願望的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對自己的學習內容作出選擇和判斷。
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式學習
人類的知識和理解力有一定的等級和順序,由容易到困難、由簡單到復雜。
三.多維環境中的學習
人類的知識學習是感官的認知和大腦思考判斷的結果。人類的感官接受的信息來自聲音、圖像、顏色、符號、文字、動作、以及事件的時間過程等等。文字是在所有能供人類信息感知中最困難、最單調、最抽象的符號系統。世界上有許多比文字更強大,更直接有效的信息載體,例如圖象和聲音。
四. 自願付出勞動的學習
當學習者自願付出勞動,經過一個克服困難的過程,最終能夠品嘗到學習的成果,這樣的學習通常是非常有效的。
五. 對於知識經驗進行模型假設的學習
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現實經驗積累而成的。有許多現實經驗是很難重復的,比如戰爭。現實經驗的積累提供了邏輯判斷的基礎,使學習者能通過建立模型假設(包括想像)來學習到現實經驗以外的知識。
六. 按需而學的學習
學習是永無止盡的,一個人不可能事先學習和掌握所有的知識,因此他要在需要知識的時候能迅速地去學習和掌握。
七. 不斷重復的學習
知識是積累和沉澱的結果,所以必須通過重復性的練習來加深和加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八. 社會性的學習
學習不完全是個人性的經驗過程,不同背景和程度的學習者在一起學習增加了學習的樂趣,學習的寬度和深度,以及學習的交流性和競賽性。
九. 發現性和探索性的學習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探索和發現意外的知識。
十. 可分解、轉移和儲存的學習
知識是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模塊進行重新組合的;知識可以相互轉移和相互轉讓的,同時知識也可以被儲存起來,以供學習者在需要的時候抽取。
信不信由你,以上所講的人類學習知識的方法和原則,全部地、無一遺漏地體現在了我們玩電腦游戲的過程中。人類社會現有的學習手段,例如課堂教學、自學、或師傅手把手教徒弟,沒有任何一種能像電腦游戲那樣完整徹底地體現了人類學習的所有「理想法則」。
好,看看我們是怎樣玩游戲的吧:
一.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游戲玩家永遠是處於主動的,沒有人會被迫地去玩游戲,一切都是自願的;並且在游戲過程中,玩家100%地擁有自我的掌控、自我的選擇和自我的判斷。
二.游戲有不同的難度級別,游戲的玩家在達到和通過一個又一個級別的過程中享受游戲的快樂。
三. 游戲是一種多媒體的體驗過程,它的元素包括了圖像、音響、色彩、振動、效果、符號、角色、情節,當然也包括了「文字」。
四.游戲的玩家清楚地知道玩游戲是一個克服障礙的過程,需要付出勞動(甚至付出他們來之不易的零花錢),才有可能獲得游戲成果的享受。
五.游戲玩家在游戲中體驗各種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體驗的和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中體驗的經歷。他可以通過一個交友游戲來理解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道德准則;他也可以通過一個星球大戰游戲去體驗關於宇宙生活的幻想。
六. 玩游戲需要有許多技巧,需要游戲玩家在游戲的過程中即時地去學習和掌握。
七. 玩游戲的動作和過程需要經過無數次的重復和練習。
八.游戲中有著無數的社區和社團,游戲玩家相互交流、學習和競賽,社交性和參與性是游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九.游戲是需要摸索的。游戲並不是越簡單越好玩,相反地,游戲玩家對於游戲的難度有預先的估計和要求,他們要通過探索來取得游戲的結果。游戲玩家時刻期望發現驚喜。
十.游戲中的所有的源代碼、秘笈、經驗、玩家資料統統存放在一個無邊無際的虛擬世界中供游戲玩家去抽取、組合、儲存和轉移,這個虛擬的世界就是互聯網。
怎麼樣,相信了吧?讀書哪能比玩游戲更適合年輕人來進行學習。你拿一款游戲、再拿一本書,往上逐條對照一下就會發現游戲和書本,二者孰是孰非。
古今中外,人們對於「學習」的傳統理解多少是有偏頗的,一提到學習,我們便自然地聯想到書本和課堂,「寒窗苦讀」幾乎成了學習的最高境界。
實驗表明,以玩電腦游戲的孩子和不玩游戲的孩子做比較,玩游戲的孩子明顯地會有以下一些優勢:
* 手和腦的配合敏捷,反應快,動手能力強
* 對於視覺信號、符號和人機界面的認知力強
* 溝通協作、配合精神比較強
* 更具有競爭性和參與精神
* 更有想像力的優勢
* 有個性和判斷主見的優勢
* 特定的知識相當豐富(諸如飛行、探險、競技)
* 電腦操作能力和對虛擬環境的把握和生存能力強
所以,美國大兵們開始使用電腦游戲進行軍事訓練,一些發達國家也通過用電腦游戲來培訓飛行員、宇航員、外科醫生、MBA……總之,游戲是一種理想的學習手段,玩游戲有益心智成長並令人快樂著,但不能過度哦!
『柒』 1.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游戲活動開展的成效如何取決於哪幾個方面
(1)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天生就會游戲並能從游戲中獲得經驗,不用任何指導,不用任何練習,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兒童愉快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兒童體質的增強離不開游戲,兒童智力的發展離不開游戲。從某種意義上說,游戲幾乎是幼兒生活的全部,是幼兒童年生活幸福的象徵。
(2)游戲促使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是幼兒發展的權力。有研究表明,游戲活動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游戲活動能使幼兒的心理及個性品質得到更快的發展。
(3)游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徑。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而游戲活動的開展對幼兒來說是快樂的,是一種主體性的體驗,能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是與我們要求實施的素質教育相符合的。
『捌』 如何有效提高游戲後評價的成效
教師可根據幼兒發展或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指標進行評價。
游戲的評價內容可隨游戲發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初次玩表演游戲新主題時,可側重評價角色扮演的語氣、動作、表情、性格特徵等;到游戲後期,可側重評價游戲是否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3.
由於受人員、時間限制,每次的評價內容不能太多,可根據需要有所側重。一般情況下,若面向大多數幼兒,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項或兩項評價內容;若面向個別幼兒,可選擇多項評價內容。4.
抓住游戲的共同價值和特殊價值來評價。教師在評價時,既要看到它們的共同價值(主要表現在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社會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又要抓住它們的特殊價值(主要表現在游戲的技能上),這樣在評價時就不會眉毛鬍子一起抓,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評價幼兒游戲應自然地伴隨幼兒整個游戲過程進行。可綜合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可以是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全面評價與專項評價相結合。
日常評價——伴隨著幼兒每天游戲而進行,以便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高游戲質量。
階段評價——結合幼兒每一階段游戲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了解教育的成效,並為教師定下階段游戲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全面評價——為了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游戲水平的總體情況,教師往往要全面了解評價指標後進行全面評價。
專題評價——針對某一項評價指標,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的游戲發展情況。
評價所採用的形式和方法是靈活多樣的。無論選擇哪種評價形式,都不是為了把幼兒分等,而是為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更好地幫助每個幼兒,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看幼兒通過游戲活動是否達到了教育目標,是否促進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以無意注意為主,游戲往往依賴玩具、材料進行,因此,評價應藉助有關的場景、道具、角色扮演,以游戲的口吻進行評價。評價應貫穿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等游戲結束後再進行評價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游戲後的評價應少採用。此外,小班幼兒以平行游戲為主,聯合或協作的游戲較少,所以教師評價面向小組和整體的評價較少,更多的是針對每個幼兒的情況,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個體評價。對游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直接互評為主,少用討論式的評價。
中班——中班幼兒較小班幼兒游戲水平有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想像逐漸變得活躍、豐富,認識的范圍不斷擴大,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游戲中交往增多,合作游戲開始發展。因此,評價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針對每次游戲的要求,靈活地採取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進行評價,也可直接講評與幼兒討論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在評價的過程中,可啟發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情感體驗表達出來,如:你玩的是什麼游戲?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和誰一起玩?最開心的是什麼事?游戲中有哪些困難等。
大班——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越來越精細、完整,體驗和理解也越加深刻,積累的社會經驗也逐漸豐富,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合作游戲逐漸開展,評價能力不斷增強,獨立性逐漸增強,相互影響力增大,游戲更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有些評價的方式、方法較中、小班有所不同。可以小組或全班集體評價為主;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進行,更多的是採用討論式的評價;除進行自我評價外,還可以評價他人的游戲情況。在游戲評價前,可事先交代評價的內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游戲的經驗體會,發表各自的意見,如:你在游戲中遇到哪些困難?是誰幫助你解決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可以怎麼做?
切忌把幼兒對游戲的自由討論變成教師對幼兒游戲與行為好壞評價判斷,更不能變成一種說教。
角色游戲——可以結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評價方式,引導幼兒根據不同主題、不同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如:以評選「最佳營業員」、「最佳顧客」、「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媽媽」、「最好的醫生」等形式進行評價。
結構游戲——教師可結合幼兒的建構成果,進行現場評價。以幼兒參觀、談話、家長觀賞、讓幼兒自我介紹作品、拍照留影等形式進行評價。每次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又要找出建構物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改進的方法。
表演游戲——可建築游戲場景、道具,請幼兒扮演角色,再現某一段對話或某個動作、語氣、語調,從而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創造力。
游戲開始前,通過評價,讓幼兒明確此次游戲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
游戲進行中,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深入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了解本班幼兒游戲水平和特點的整體情況,掌握每個幼兒個體的具體特點,進行有效地評價。了解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游戲主題的選擇、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戲的常規、游戲情節的發展、游戲中的創造性、游戲中的品德行為、幼兒對游戲的情感或態度等。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有選擇、有側重地觀察、了解,並進行評價,切忌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評價者,不是要直接面對幼兒去評價幼兒游戲的好或差,而是要以自己的積極態度和興趣去影響幼兒的游戲活動,鼓勵幼兒游戲。
游戲結束後,教師要營造一種良好的評價環境,以平等身份與幼兒共同討論、評價游戲的過程與效果,共享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