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學成果獎申報書成果簡介及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怎麼寫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對於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問題生」轉化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啟發。評析同時也是筆者對案例所揭示問題的詮釋與研究,是一個聯系實際的提升過程。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對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讀。通過詮釋,挖掘這些矛盾背後的內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規律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結構形式:背景--主題--細節--結果--評析。
1、變式結構: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過程--案例反思
3、案例--問題--分析
4、主題背景--情境描述--問題討論--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寫中,五個基本要素並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細節與反思(評析)不可少。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就不能說是案例。
Ⅱ 漯河市為什麼職業教育2013年以前的教學成果不予認證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精神,加強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指導和推動全國技工教育和職業培
訓教學研究工作,2013年我中心將繼續組織開展全國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學研究成果評選活動。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評作品類型及參評人員范圍
(一)參評作品類型
2013年教研成果評選類型確定為:教案、課件、論文、課題四類。參評作品要求突出職業培訓技能教學特色,重點反映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過程中,課程結構模塊化、教學手段一體化、組織教學項目化、培養能力綜合化、技能考核過程化等最新研究及實踐成果。
教案和課件類統一分為公共課和專業課兩組。公共課為A組,專業課為B組。專業課含:機加工、電工電子、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烹飪與賓館服務、服裝紡織、汽修汽駕、家電維修、建築、營銷、文秘、商務與貿易、美容美發、其它類。為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參評的教案和課件類作品建議以專業課為主。
論文和課題類的選題要圍繞國家對技能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著眼於當前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中的熱點和重點問題(如:高技能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校園文化建設、職業素養培養及課程改革等內容),注重實用性和可推廣性,要求研究視角及觀點新穎。
(二)參評人員范圍
各技工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教師均可參加。
每人每類作品限報一篇。
二、評選程序及方式
為保證評選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提高評審工作效率,教研成果評選工作由省級教研機構組織初評,我中心組織復評。各省級教研機構在初評基礎上,將本地區的優秀作品通過「全國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學研究成果評選工作平台」(以下簡稱「教研工作平台」)提交進入復評。進入復評的作品不超過本地區各類參評作品的15%。
三、活動時間安排
2013年4月20日至5月15日為提交作品時間。教師個
人和培訓機構務必於5月15日17點前將參評作品提交到教研工作平台。過期不予受理。
5月17日至5月31日為各省級教研機構組織初評時間。各省級教研機構組織專家對本地區提交的各類作品在教研工作平台上進行初評。
6月1日至6月7日為各省級教研機構提交進入復評作
品時間。各省級教研機構務必於7日17點前將本地區進入復評的作品在教研工作平台完成提交。
6月10日至6月21日為復評時間。我中心將組織專家
對各地提交的作品進行復評。
7月中旬對擬獲獎作品在教研工作平台和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官網上(http://www.cettic.gov.cn/)進行公示。
對公示沒有異議的作品我中心將發文予以公布,同時頒發證書。
四、有關要求
(一)請各省級教研機構及時將本通知轉發到各技工院校和有關職業培訓機構,嚴格遵守時間節點要求,認真抓好教研成果評選活動的組織落實工作。同時,為擴大活動影響,加大宣傳力度,我中心將活動各階段情況在我中心官網和教研工作平台上進行報道。請各省級教研機構及時將初評工作情況以簡報形式報我中心培訓處。省級教研機構初評有關事項見附件1。
(二)為保證評選活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凡參評作品須為本人原創,堅決杜絕抄襲,作品中如引用他人作品須註明。凡發現抄襲作品,將取消其當年的參評資格,同時向其所在單位通報;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將取消其三年的參評資格;凡在省級及以上其它系統組織的評選活動中獲獎作品,不再參加本評選活動。
(三)教案、課件、論文類作品,每篇作者不得超過2人。教案和課件類作品可選擇一門課程的1至2課時;課題類作品,每個課題上報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多人參與研究的,可以課題組名義上報。上報課題時,需附專家評審意見,評審意見不得少於3名專家簽字。作品提交方式及版式要求見附件2。
(四)本活動設立五個獎項:優秀課件獎(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優秀教案獎(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優秀論文獎(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優秀課題獎(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和優秀組織獎。其中,優秀組織獎為團體獎項,此獎項將根據各省級教研機構組織初評情況和獲獎情況等因素確定。
Ⅲ 如何申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教學成果來獎包含有很多的種類源,有國家高等教育成果獎、省高等教育成果獎、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市區縣教育教學成果獎還有各級的賽課獎。 以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為例,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獎勵,每4年評選一次。
Ⅳ 教師評職稱的教學成果獎指哪些
教學成果指自己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專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屬比中獲獎,發給教學成果證書。或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自己的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發給教學成果獎證書的。
Ⅳ 第五屆全國教育系統教育教學成果大賽的比賽結果和頒發的榮譽證書在職稱評定中是否有效。
有效,全國性的很有份量
Ⅵ 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證書及資金
沒發,我們徐州市的就連2013年的省教學成果獎證書就沒發,更別說獎金了。當然,省教育廳的證書早就寄發到各大市了。
Ⅶ 教學成果具體指哪些
教育教學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
1、具有研究價值。
通過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2、具有科學性。
主要體現在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確,理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有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3、具有創新性。
課題反映新的內容,反映時代特點,反映新的視角,應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沒有做過或做過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具有可行性。
課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觀與客觀的條件。
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論水平、知識、能力、專長、經驗、基礎,對課題的理解程度、興趣、資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廣泛。
客觀條件是指課題研究所必須的資料、設備、人員、時間、經費以及領導支持程度等因素。
(7)教學成果認證證明擴展閱讀:
關於對教育教學成果注意事項
1、明確教育教學的目的。教師參加教育科研,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幾個證書,而是通過教育科研,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價值,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提高育人效率。
2、明確教育教學的對象。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必須以本職工作的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切忌脫離實際的"學術"研究。
3、由不自覺向自覺轉化。應從工作的歷程中逐步對教育科研產生興趣,自覺主動地進行教育科研活動。
4、運用科學方法。在研究過程中,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觀察平時的工作,避免脫離實際的研究。要加強學習,注意觀察,分析思考,不斷積累,加強交流和研討,及時反思和總結。通過研究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規律和方法。
5、做到堅持不懈。教育科研不是短期行為,而應貫穿教育生涯的始終。要使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實效,關鍵在堅持,堅持就能發展。
Ⅷ 如何寫數學教學成果應用推廣證明
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版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權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Ⅸ 教育教學成果和教科研成果有什麼區別
它們表現形式不同:
教育教學成果指的是:如:學生成績、學生及個人榮譽證書、某一研究所獲獎項 等。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等。
拓展資料:
科學研究成果
指科研人員在他所從事的某一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或課題研究范圍內,通過實驗觀察、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等一系列腦力、體力勞動所取得的、並經過評審或鑒定,確認具有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
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生產力,也是衡量科學研究任務完成與否,質量優劣,以及科研人員貢獻大小的重要標志。是國家的財富、智力的資源。科研成果應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條件:
(1)科研成果應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創造性是指前人所沒有或國內外所沒有的.理論上有新的創見,技術上有新的提高。先進性應該在成果的技術價值和技術水平上有所提高;
(2)科研成果必須具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初經濟價值),並得到社會的公認。既要有實用性,又要符合科學規律,具備實施條件,滿足社會要求,經濟價值高。
(3)科研成果必需經過技術鑒定或評審。鑒定或評審應實行同行專家評議。認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