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醫保改革成果

醫保改革成果

發布時間:2021-04-04 12:06:21

㈠ 醫保在2021年進行三項變化,醫保改革影響了那些人

醫保在2021年將進行三相變化,醫保改革影響了哪些人呢?

導語:我們人類食用五穀雜糧,難免有生病的時候,而一旦生病雖然現在醫療條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我們國家發展是不平衡的,對於一些地區而言經濟實力比較弱所以他們就會買不起葯物而這就會使得身體落下病根。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國家醫保作為了我國國民福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可以減少家庭對於醫療方面的負擔。而在我國,每年國家都會更新一些有關醫保的政策,那麼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國的醫保政策又將影響哪些人呢

推進按病種付費試點工作,老百姓更省心,按病種付費指的是國家將一項疾病的所有診療費直接打包定價,根據病人年齡、性別、病症嚴重程度等因素進行分組後制定醫保支付標准。

結束語:時代在與時俱進,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也在與時俱進,我為生在這樣的祖國感到自豪。

㈡ 我國近十年醫療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實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和保障得到提高,2,社區衛生服務加回快發展,新型城市衛生答服務體系正在形成。3,醫療機構管理得到加強,醫療服務更加規范,4,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開始試點,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覆蓋面擴大,農村工作得到加強。6,中醫葯工作穩步推進,中醫葯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7,中央和地方政府衛生投入顯著增加。

㈢ 我國醫改取得哪些成果

患者住院葯費比例降低了,醫保談判讓進口葯便宜了,農民生大病更有保障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居民看病就醫總體負擔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由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6年的28.8%,為近20年來最低水平。

我國部分癌症患者長期依靠進口靶向葯維持生命,這些葯品價格昂貴且不能報銷。今年7月,人社部公布36種葯品價格談判結果,並同步納入醫保支付。這是我國葯品醫保准入的首次國家談判,其中,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葯赫賽汀經過談判,由每支2萬多元降到7600元,降幅近七成。與2016年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葯品平均降幅達44%。今年以來,我國從葯品生產、流通、使用全鏈條進行改革,在公立醫療機構葯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通過壓縮葯品流通環節,使中間加價透明化,進一步推動降低葯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葯負擔。

㈣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改革,這么久以來成效如何

分類診斷和治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療保健、葯物供應安全、綜合監管、五個制度建設作為一個整體,促進相關領域的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效如下:
一、分級診療制度正在形成

醫療改革計劃提出,到2020年,逐步形成分類診療模式,建立符合國情的分類診療體系。姚建紅表示,目前94.7%的地級以上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80%以上的居民15分鍾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
分級診療體系的形成離不開醫學協會、遠程醫療和家庭醫生診療服務的建設。
目前,全國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參與了醫聯體的建設。遠程醫療服務逐步推廣,重點放在貧困縣和偏遠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步實施,組建家庭醫生團隊35.6萬余個。
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配套政策不斷完善。提高基層門診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對轉診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實行長效處方和延長處方,加強基層醫院與上級醫院的葯品聯系。

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穩步推進。
「以葯養醫」曾是公立醫院一大頑疾。2017年9月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並全部取消葯品加成(不包含中葯飲片)。
為了取消葯品加成減少合理的收入,大多數省份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來補償80%,政府補貼10%,醫院內部消化10%。
同時,薪酬制度改革的試點成果也開始顯現。目前試點范圍已擴大到所有城市,全國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36%。

三、全民醫保制度逐步健全
衛生保健制度對國計民生至關重要。姚建紅指出,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
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50%和70%左右。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中,醫療保障資金從2015年的565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6916億元。
中新網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9月底,中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達13995家,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06.3萬人次。醫療費用256.1億元,基金支付比例為58.6%。
此外,隨著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健康扶貧工程的深入實施,一系列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減輕了居民就醫負擔。
個人醫療支出比重繼續下降,2017年貧困人口平均醫療費用比重為16%,貧困返貧問題逐步緩解。

四、葯品供應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姚建紅說,通過改革葯品審批制度,推進非專利葯品質量和功效評價,實行葯品購銷「兩票制」,保證了葯品短缺。對於139份臨床易缺葯品清單,絕大部分已恢復生產供應。
為減輕群眾葯品費用負擔,國家對進口葯品實行零關稅,組織葯品集中采購試點,降低抗癌葯品采購價格,開展全國葯品價格談判。
開展國家葯品價格談判,在對39種專利葯品和獨家生產葯品開展談判(平均降價50%左右)的基礎上,又對17種抗癌葯開展醫保准入國家談判,平均降幅達56.7%。
為進一步健全基本葯物制度,國家出台《關於完善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的意見》,並於今年10月發布2018版國家基葯目錄,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基本覆蓋臨床主要疾病病種。

五、綜合監管制度加快建立
在逐步推進全行業全面監督的同時,繼續實施國家監督和抽查計劃,重點加強對葯品質量和醫療衛生服務的監督。
在推進醫療保險智能化監控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姚建紅說,超過90%的地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健康醫療服務的智能監控,逐步實現門診,醫院,買葯,各種各樣的醫療服務行為的全面監控。

六、相關領域改革加快推進
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姚建紅表示,人均補助水平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18年的55元。
在深化醫務人員培訓方面,完善全科醫生的培訓使用激勵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有全科醫生25.3萬人,平均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1.81人。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中,應促進互聯網與醫療服務、公共健康等服務的整合。姚建紅表示,目前「互聯網+醫療健康」呈現良好態勢。

七、提高居民醫療衛生服務利用水平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實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居民醫療健康服務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統計顯示,居民平均就診次數由2015年的5.6次提高到2017年的5.9次,年住院率由15.3%增加到17.6%。
會上提供的材料顯示,2017年全國醫療機構門診量達81.8億人次,比2015年增加4.9億人次,增幅為6.37%;住院量達24436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383萬人次,增幅為16.07%。
醫療改革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不僅減輕了居民的醫療負擔,而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全球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布了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排行榜,認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展迅速,醫療質量不斷提升,是全球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發表報告稱,中國正迅速走向全民醫保,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機會更加平衡。

㈤ 我國近十年醫療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減小城鄉差異,全來民醫保建立自等。

㈥ 2019醫保新改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診療程序規范管理。為標准化醫療服務,美國醫學會頒布5位數的「當前診治專用碼」(CPT
CODE),涵蓋所有治療、診斷、手術過程。該代碼是判斷醫生診療是否合理和收取費用的基礎。同時,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系統,美國衛生部為醫療
服務制訂了名為相關診斷類別(DRG)的參照付費體系,用相同的費用支付所有醫院治療相似病例。[1]
(二)組織架構各自為政。醫生通常不受雇於醫院,而通過醫師團隊組織模式,醫生醫院合作組織等方式與醫院達成協議。而醫院內部的圖像診斷、病理化驗、物理治療等專業診治部門也有由醫生承包並且獨立收費的情況。各自為政造成整個醫療過程缺乏協作,是醫療費用高的原因之一。[1]
(三)政府定價影響市場。由美國衛生部管轄的醫療保障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所管理的聯邦醫療保障是全美醫療產業的最大
單一付費方。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公共資金在醫療上將開支11905億美元,合計佔全國醫療總支出的47.4%。無論醫療服務提供者要價多少,政府只
按照預定的費率支付醫療費,而保險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也參照政府付費體繫上下浮動。[1]
(四)保險公司控制治療程序。除了政府外,保險公司承擔著大部分醫療支出。保險公司從病人和醫生兩個方面對治療過程
進行控制,最終目的是壓縮醫療費用,獲取利潤。保險公司會給投保人制定初級診治醫生名單,由他們負責投保人的保健日程疾病治療,只有在名單所列醫生的介紹
下才能尋求專科診療,否則保險公司可能拒付保費。某種程度上,初級診療醫生就成為保險公司錢庫的看門人。同時,保險公司將審查初級診療醫生是否將自己所能
治療的病人推給專科醫生,要求醫生遵循行醫指南,甚至為病人指定專門護士協調慢性病人的就醫療程。
醫療產業是美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根據美國衛生部預測,2009年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達25095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7.6%,到2018年,
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將達到43532億美元,佔GDP的20.3%。巨大的醫療支出牽涉了巨額的利益分配和社會道德問題,而政府支出又在醫療支出中具有
舉足輕重的作用,醫保改革法案也成為當前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
再來看看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過程:
1912年,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謀求連任的競選中提出了"建立全民醫保體系"的構想,成為該議題首次露面。[2]
1933至1945年間,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主政期間,再次提起全民醫保的話題。[2]
1945至1953年間,杜魯門執政時期曾試圖繼續前任的全民醫保改革構想。[2]
1969至1974年間,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執政,全民醫保再次被提起。隨著一些政客發現自己的既得利益會受到改革的影響,便反戈一擊,致使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2]
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在主政時期對改革醫保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於1993年至1994年推出醫改一攬子計劃,並任命第一夫人希拉里為醫保改革的負責人。然而這一建立國家醫保體系的計劃很快遭到富有的健康保險公司和商業組織組成的強大利益團體反對,同時富有的醫生和醫院在各個州的立法會議上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最終使希拉里的醫改計劃胎死腹中。[2]
2008年美國大選之際,作為總統競選人的奧巴馬指出,要努力為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提供合適的健康計劃,構建真正的全民醫保。這一計劃將使政府的權利空前地擴張。[2]
從1945年美國總統杜魯門首次提出全民醫保方案,到奧巴馬執政後力推改革,這中間經歷了漫長的60多年,可見美國
醫保改革的艱難。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民醫療保障的國家,而醫療花費卻是世界上最貴的。數據顯示,美國政府每年投入的醫保資金高達2萬億美
元,卻有近5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而參加商業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經常會遇到壟斷的保險業巨頭通過「霸王條款」拒付保險費用。奧巴馬的醫保改革方案核心就
是為美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醫療保險,針對的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奧巴馬主張擴大醫保覆蓋范圍,把超過3000萬不享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納入醫改范疇。[3]
自2009年1月20日上任以來,奧巴馬便開始力推醫改。由於美國各利益集團意見不一,奧巴馬的醫改之旅異常艱辛。[4]
2009年3月5日,奧巴馬在白宮舉行醫療改革會議,在電視直播的講話中說,由於不斷增長的醫療開支已經威脅到美國民眾的生活質量和美國經濟的根本基礎,決心在年內啟動全面改革美國醫療保健系統計劃。[4-6]
2009年6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奧巴馬對醫生們發出警告,稱美國醫療保健體系是顆定時炸彈,敦促他們支持自己的改革,包括很多醫生持懷疑態度的公共保險計劃。[7]
2009年6月17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開始正式討論醫改方案。[4]
2009年7月8日,美國政府與美國各醫院代表就醫改達成重要協議。根據協議,醫院將在未來數年放棄總額為1550億美元的政府撥款和補貼,以充抵醫改方案部分開支。同時,醫院也將能從醫療改革方案中得到一些實惠。
2009年8月14日,奧巴馬赴西部蒙大拿州向民眾解疑釋惑,卻忍不住遷怒美國媒體,指責他們對民眾抗議醫改活動給予了太多關注。[8]
2009年9月9日,奧巴馬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闡述醫改三大目標:給已有保險者提供更好保障;給沒有保險者提供可行選擇;緩解醫保給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4]
2009年9月10日,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行政樓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時再次力
與美國護士協會代表會見/新華社供圖
促推進醫療保健體系改革,擴大醫保覆蓋范圍。[9]
2009年9月12日,成千上萬名美國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總統奧巴馬提出的醫療保健改革計劃以及其他一些政策,要求民主黨控制下的國會致力於有效控制政府開支。這次示威者的隊伍主要由美國「茶黨」成員組成。組織成員9月早些時候從加利福尼亞州出發,在全國30多個城市舉行集會,反對政府「高支出、高稅收和干涉美國家庭和企業」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新華社供圖
(2張)
。他們最後一站來到首都華盛頓,和其他一些保守派組織一同舉行這次規模最大的反對奧巴馬醫保改革集會。[10]
2009年10月13日,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這是國會5個版本法案中立場較為折中的一個,基本符合奧巴馬設立的醫改原則。[4]
[12]
2009年10月29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民主黨)在華盛頓國會山召開新聞發布會,
佩洛西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華社/法新社供圖
宣布推出統一版本的醫療改革議案,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設立公共保險機構的內容。[4]
2009年11月7日,眾議院以220票贊成、21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醫療改革法案。該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4]
2009年12月19日,美國民主黨人為醫療改革議案爭取到第60名聯邦參議員支持,即議案獲國會參議院通過所需最低票數。民主黨人希望趕在聖誕節前促成通過參議院版醫改案;不少共和黨人誓言要繼續阻撓。[13]
2009年12月24日清晨,參議院投票通過醫改法案。法案的核心是創建一個聯邦監管的醫療保險市場,而政府將成立
公共保險機構出售醫療保險。法案首次明文規定,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應在2014年前擁有醫療保險。由於無法得到參議院民主黨議員的一致認同,法案原來版本中
最受關注的「國營醫保」內容被刪除。此後,兩院開始就法案形成一致文本進行磋商。但終因分歧嚴重,法案統一文本進程陷入僵局。[4]
2010年2月22日,奧巴馬親自出馬,推出首份詳細的白宮版醫改方案。該方案以參議院版本法案為基礎,同時採納了共和黨人的部分建議,但仍未獲得共和黨議員的認同。[4]
2010年2月25日,奧巴馬主持召開兩黨醫改峰會,圍繞控制醫療成本、改革醫療保險市場、削減政府預算赤字、擴大醫保覆蓋面展開磋商,但兩黨未能達成妥協。[4]
2010年3月3日,奧巴馬公布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醫改方案,並呼籲國會在未來數周內就醫改法案安排表決。[4]
2010年3月12日和18日,為督導眾議院醫改法案投票進程,奧巴馬兩度推遲訪問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4]
2010年3月15日,奧巴馬造訪俄亥俄州斯特朗斯維爾,並發表演講,為推動醫療保險改革做最後一搏。他呼籲國會民主黨人「拿出勇氣」,盡快通過醫保法案。[14]
2010年3月18日,美國國會預算局公布最終版本醫改法案的預算評估結果,
18日,眾院議長佩洛西就醫改法案會見媒體
為眾議院就法案投票創造了條件。[4]
同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公布最終版本的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最終版本的醫改法案包含兩部分內容,分別為參議院2009年12月通過的醫改法案和民主黨人旨在修正參議院法案部分內容的「預算協調」法案。[4]
根據預計,法案在生效後第一個10年內將耗資9400億美元,同時有望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380億美元。[15]
簽署/新華網供圖
(2張)
2010年3月21日,眾議院以219票對212票批准了總額9400億美元、美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醫療保險改革議案,全部共和黨議員和34名民主黨議
員投了反對票。隨後眾議院以220票對211票批准了一項對參議院法案進行調整的附加議案「預算協調」,預計該議案將於本周提交參議院審議,完成醫改立法
「兩步走」中的第二步。隨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就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醫療改革法案發表講話。至此,最終版本醫改法案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16]
這標志著奧巴馬執政以來全力推動的醫療保險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為美國實現醫療保障的全民覆蓋鋪平了道路。[4]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稱,這一法案將使3200萬原先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享受到醫療保險,從而使幾乎所有美國人都享受到醫療保險,到2019年覆蓋面上達到95%,2010年為83%。國會預算辦公室還估計,聯邦預算赤字將因此在10年內減少1430億美元。[17]
2010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醫療保險改革法案。美國民主黨人努力多年的全面醫改目標終將實現。
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過程,美國的醫保制度從建立,到現在新醫保法案的頒布,歷屆美國總統的努力都是功不可沒的。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要將9400億美元花在15%的窮人身上,也是相當不易的。

㈦ 急急急~醫療體制改革做了什麼醫改到現在有什麼成就

2009年-2011年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二是加強基層醫療專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屬建立基本葯物制度;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2年以來主要做了三項工作:一是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建設;二是鞏固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三是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就方面:最大的是基本醫保覆蓋了大部分人口(95%以上),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其次是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第三是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基本葯物制度後,葯品價格有了較大的下降;四是健康檔案、慢性病體檢、老年人體檢、疫苗免費接種等服務項目大幅增多,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了一定成果。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目前還看不到實際成果。

㈧ 談談你對當下中國醫改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報華盛頓10月28日電
(記者張暘)世界銀行首席衛生經濟學家藍根博最近發表題為《中國實現醫保全覆蓋的新步驟》的文章,指出從2009年中國政府宣布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至今,中國醫改已經取得重要成果。

曾經擔任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人類發展部主任的藍根博,從2008年起,開始主要負責中國的衛生經濟和醫療保險的發展研究工作,對中國的醫改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他強調,中國的醫改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在這個長達數十年的改革計劃的第一階段,中國政府在過去3年投入了1250億美元啟動資金,全面推進醫改五項重點工作,將醫保覆蓋率提高到全國人口95%的水平。

藍根博稱,從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農村向城市化轉型使中國加快了邁向全民醫保的腳步。「中國意識到,在宏觀經濟方面,應該把注意力從以生產為重點,轉向一個更加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政府的醫療保健支出,特別是增加新的醫療保險項目,與減少家庭儲蓄率的目標是相一致的。如果增加醫療保險的人口覆蓋率,則意味著更多家庭可在消費品領域擴大開支,這更能夠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藍根博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醫改取得的成果史無前例——從開始運行,到擴大覆蓋范圍和持續改革,對宏觀經濟的重新平衡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稱:「特別值得一提和令人驚嘆的是,在過去短短的十年中,農村地區醫療保險的規模也已擴大到8億多人。」

藍根博認為,盡管中國醫改已取得顯著進展,但要實現全民醫保、提高財政保障和進入醫療服務社會,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閱讀全文

與醫保改革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