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經濟科研成果

經濟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1-04-02 12:06:31

A. 科技成果的經濟指標是什麼意思

就是科技成果轉化成經濟實體對經濟的推動唄,
也就是總成果---減被應用的成果-----除以被利用的科技成果

B. 我國經濟與科技發展成就的資料

http://www.happycampus.cn/pages/2004/02/18/D129396.html

http://www.macrochina.com.cn/zhzt/000096/001/20010928020761.shtml

http://..com/question/6786111.html

http://www.jste.gov.cn/articledetail.aspx?article_ID=984

C. 什麼是科技成果

所謂科技抄成果是指人們在科學技術活動中通過復雜的智力勞動所得出的具有某種被公認的學術或經濟價值的知識產品。
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機關(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門)認可,在一定范圍內經實踐證明先進、成熟、適用,能取得良好經濟、社會或生態環境效益的科學技術成果,其內涵與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基本相一致,是無形資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D. 楊歡進的主要科研成果

1.《收益遞減理論研究》,33萬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2.《經濟學向何處去》,25萬字,中國物價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
3.《薛暮橋經濟思想研究》,31萬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13萬字,中國物價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 1.《經濟學家族》,主編,16萬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
2.《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主編,28萬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
3.《名牌戰略的理論與實踐》,23萬字,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4.《WTO與重點行業的發展》,19萬字,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一個有重要現實意義的理論問題》,〖復旦學報〗(社科版)1983年第一期;
2.《對〈馬克思社會生產關系范疇的系統考察〉的幾點意見》,〖哲學研究〗1983年第十期;
3.《〈資本論〉中的工資不是分配范疇嗎?》,〖學術月刊〗1985年第四期;
4.《經濟規律分類新論》,〖求是學刊〗1985年第六期;〖新華文摘〗1986年第二期全文轉載;
5.《薩繆爾森〈經濟學〉研究對象試析》,〖湖南師大學報〗1988年第二期;
6.《企業兼並中的職工意向》,〖經濟日報〗1989年5月2日;
7.《工業化過程中的糧食儲備變型》,〖經濟日報〗1990年11月9日;
8.《經濟規律 系統分類研究》,〖管理世界〗1990年第六期;
9.《通貨膨脹政策為何在中國行不通》,〖高校理論戰線〗1991年第一期;
10.《20世紀經濟科學的三次大分化》,〖學習與探索〗1991年第二期;
11.《商人是一個革命的要素》,〖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3年第一期;
12.《市場: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生產力研究〗1993年三-四期;
13.《對假冒偽劣的經濟學思考》,〖經濟日報〗1993年10月1日;
14.《探索國有虧損企業改革的思路》,〖經濟日報〗,1994年12月9日;
15.《可持續發展: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觀》,〖生產力研究〗1995年第一期;
16.《深植實踐沃土 不斷理論創新》,〖管理世界〗1997年第二期;
17.《改革要有新突破》,〖經濟日報〗1998年12日;
18.《按生產要素分配理論研究述評》,〖人民日報〗1998年5月16日;
19.《組織支撐: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管理世界〗1998年第四期;
20.《李國鼎及其經濟思想》,〖台灣研究〗,1999年第二期。 《人口增長的經濟挑戰》,海洋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

E. 科技成果經濟效益報告

把你的項目所產生的經濟價值寫出來,多寫一點文字性描述和證明材料(材料一定要有)

F. 怎麼去衡量社科類科研成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社科類科研成果,好多都是虛的,都是理論方面的研究
經濟效益 一般
社會效益 比較高 可以讓人們有豐富的精神食糧

G. 我國經濟與科技發展成就

經濟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6.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7.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1.40歲,增加了3.63歲。
8.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科技成就:
高能物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有了最適合粲粒子物理能區工作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在海拔5500米的甘巴拉山裝置了超高能乳膠室,獲得了反西格馬負超子的發現、粒子物理的層子模型和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律以及濤子質量的標定等成就。

在核物理方面,建成了1.5米重離子加速器,開展了低能重離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鈾元素鐦等。此外還建造了1.5兆電子伏直線感應加速器、同步輻射裝置、同位素分離器、受控核聚變裝置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科學研究設備以及大口徑反光望遠鏡、太陽磁場望遠鏡、13.7毫米波射電望遠鏡、氫原子鍾等天文儀器。

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如數理領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有限元法的標准演算法、數學定理的機器證明、微分動力系統穩定性、分子軌道圖形理論方法、暖雲降水理論、地球內核旋轉稍快的發現,生命科學領域的牛胰島素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合成、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關系的研究、蛋白質功能基因的修飾、水稻基因物理圖譜,還有彗星和小行星的發現、准晶體的發現、澄江化石群等古動植物化石的發現,在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研究、東亞大氣環流研究、古氣候和古新星研究、黃河探源、雅魯藏布江探險以及南極和北極的考察等方面都有眾多收獲。
掌握了製造原子彈、氫彈 、核發電和核輻射等核技術以及發射遠程運載火箭、各種用途的人造地球衛星乃至宇宙飛船的技術,製造的電子計算機有10億次巨型機、千萬次向量機。數百萬次超小型機以及曙光1號和曙光1000等高性能並行機,發展了時態邏輯語言、漢字語言信息處理系統、漢語語文轉換系統等軟體系統,研製了中文智能介面和高密度信息貯存裝置,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方面也有了量子避錯原理和量子隱形態實驗可喜的進展。

在激光技術方面我們研製出「神光」等高功率的激光裝置、半導體量子陷阱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和1.35微米半導體激光器等激光系統並掌握了高速光導纖維通信技術。獨創的雙離子束外延機、3微米集成電路工藝的突破以及核工業機器人、六維機器人、爬壁機器人等多種機器人的製造和6000米水下機器人探海實驗成功,代表了我們在精密製造方面的進步。

在生物技術方面,玉米和大豆的固氮、抗蟲棉花、基因工程疫苗、試管嬰兒和試管羊、人類基因在植物中的表達和高等動物克隆等生物技術成績斐然。材料科學方面,高溫超導體材料和納米材料、高性能固體推進料、非線性晶體和激光晶體等的研究都取得可喜成就。

在技術科學方面還有復式燃燒理論、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冷壓狀態方程、齒輪動態整體誤差理論、非線性系統的最優控制等有影響的理論成果。

工程方面的進步突出地表現在大型設備的製造能力上,中國已能製造12.5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7.5萬千瓦低水頭發電機組、50萬千瓦高壓輸變電設備、200噸級電渣重熔爐、1.5萬噸滌綸拉絲設備、24萬噸尿素生產、30萬噸合成氨設備、1000萬噸級露天采礦設備 。

武漢和南京的長江大橋、長江葛洲壩和黃河小浪底兩大水利樞紐以及正在興建的三峽工程代表了橋梁和水壩的建設能力,萬噸級巨輪、運7客機、高速公路建設和火車提速表現了交通運輸方面的進展。

大慶油田的成功開發充分顯示了中國自力更生方針的力量,噴氣紡紗、合成橡膠表現了吸收和創新技術的能力。

農業進步的科學技術的貢獻已經達到35%,在良種推廣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方面進展巨大。秈型雜交水稻、魯棉1號棉花、鐵豐1號和東農36號大豆和小麥等良種的推廣對農作物增產起了巨大的作用,51年來農作物品種更換了四、五次,每次都增產20%~30%,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80%,造林成活率提高20%,復種指數提高了25%。

在醫葯衛生領域,顯微外科和癌症早期診斷顯示了醫療技術的進步,基因工程多肽葯物、向導葯物和抗體工程等都有了可喜的進展,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已取代血源性疫苗投放市場,在中醫葯方面也有針刺麻醉和洋金花麻醉葯以及抗瘧疾青蒿素葯物的成績,在計劃生育和人口理論方面的成功令世界矚目

H. 科研成果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科技是第一生抄產力!襲」我國在科研成果上的不斷突破,提高了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產品的附加值。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因科技成果的不斷進步而得到加強,特別是對一些尖端技術的突破,使的國外再也不敢小視我們。總之,科研成果的不斷進步,是一件利國利民在大事,把這件事情做好,國家才能搞上去,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狀況才能不斷改善。

I. 到目前為止經濟學的研究成果是什麼 請舉例說明

洪銀興、顧海良、逄錦聚、林崗等撰寫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研究和建設工程———經濟學系列」叢書首批四部著作《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與實踐價值》、《〈資本論〉的現代解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繼承與發展》、《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當代視界》已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該系列叢書的理論特點和貢獻主要有:

堅持與時俱進,妥善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四部著作的內容各有側重,分別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體系、方法進行了全面闡述和開拓性研究,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進行了創新性研究,對《資本論》的現代意義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挖掘。其共同特點是,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又不拘泥於馬克思的個別論斷;既以史論結合方式進一步挖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寶貴思想,又吸取了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並澄清了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一些錯誤理解,體現了新時期堅持與創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基本方向。

適應實踐發展要求,妥善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該系列叢書選擇世界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中提出的重大課題,如怎樣認識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怎樣認識社會主義遇到的挫折、怎樣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當代價值、怎樣認識我國面臨的新挑戰等,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研究,給予了有說服力的回答,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

展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開放性,妥善處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該系列叢書雖然集中研究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但並不拒絕而是充分吸收了多學科領域的創新成果,特別是西方經濟學中的科學成分。叢書明確提出,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目的,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緊密結合,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理論。而借鑒和吸收西方經濟學科學成分的目的,是為我所用、發展自己。

閱讀全文

與經濟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