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紡織教學成果獎

紡織教學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3-31 19:48:49

⑴ 如何認定國家級 省級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獎的級別,應當看該獎項是由哪裡頒發的。

(一)國家級獎: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獎項。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級四大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二)部級獎:指以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的社科優秀成果獎;國家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部級自然科學獎;部級技術發明獎;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全國性的各類基金獎,經認定後可視為相當於部級獎。已經認定過的獎項如:霍英東基金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孫冶方研究基金會、吳玉章研究基金會、陶行知研究基金會、錢端升基金會頒發的社科優秀成果獎。

(三)省(市)級獎:指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省(市)級自然科學獎;省(市)級技術發明獎;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以上獎項的頒獎文件和獲獎證書有國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級以上政府或政府機關頒發的獎項。

(1)紡織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項目(課題)認定范圍

1、國家級科研成果獎:

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

2、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公安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安全部、軍隊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學會)且具有國家獎推薦資格的科學技術獎等。

3、人文社科省部級獎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優秀成果獎、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優秀成果獎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頒發的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獎等。

鑒定組織

鑒定由國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組織鑒定單位)負責組織。必要時可以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鑒定,或者委託有關單位(以下簡稱主持鑒定單位)主持鑒定。

⑵ 東華大學紡織工程專業怎麼樣

東華大學紡織工程專業排名中國第一!

東華大學紡織工程系所屬的紡織工程學科系教育部的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的重點學科,也是教育部在東華大學「 211 」工程建設的主體學科。

紡織工程學科主要涉及纖維及纖維集合體的加工與制備以及性能。五十年代,纖維與纖維製品主要用於服用產品,學科的內涵局限於纖維機械工藝學。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纖維資源被不斷開發利用,各種高性能和功能性化學纖維不斷問世,新的纖維製品加工方法不斷出現,纖維製品加工設備日益自動化、智能化,纖維製品應用領域尤其是在重要產業部門應用的不斷拓寬,纖維製品與人體工程,環境保護及社會文化的關系日益密切,從而使紡織工程學科內涵大為擴展,與其它一級學科的交叉滲透也大為加強,新的學科生長點正在不斷形成和發展。

學科現有教授 12 人(其中博士生導師 10 人,),副教授 12 人,及講師、助教等,教師中,博士學位獲得者 15
人。主要研究紡織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原料和新產品等,研究方向包括纖維與纖維集合體運動學與動力學,紡織加工與產品的智能檢測與控制,天然纖維資源的利用,化學生物技術在紡織只的應用,聚合物擠壓法非織造過程的解析研究;高性能合成漿料,以天然高聚物為原料的高吸濕材料,農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紡織結構復合材料,高性能纖維的紡織成型和熱塑性復合材料的制備。近年來學科點先後承擔了國家攻關項目
4 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 20 余項,共獲得國家、省、部級一、二、三等的發明獎、科技成果獎 10
余項,教學類獎有國家和省部優秀教材和科技圖書獎、優秀教學成果獎等近 10 項。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有國家「 863
」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技術創新項目項,國家教委博士點科研基金項目,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項,國際合作項目項以及與有關企業合作的項目等。

⑶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的科研獲獎

2010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王祥榮教授等主持《天然染料——浴拼色染色與固色成套技術與產業化》
2010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陳廷教授等主持《超細非織造精細過濾材料制備過程模擬與實驗研究》
2010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王祥榮教授等主持《印染廢水高效絮凝劑開發及廢水回用技術》
2009年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一等獎:王國和教授等《「織物組織學」課程教學平台立體化建設》
2009年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三等獎:潘志娟教授等《紡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2008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白倫教授等主持《絲綢工程管理理論及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
2008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陳宇岳教授等主持《柞/桑彈力真絲的研製及產品開發》
2008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陳雁教授等主持《現代服裝工程技術》叢書
2008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劉國聯教授等主持《成衣生產技術管理》
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唐人成教授等主持《大豆纖維紡織品染整新技術開發及應用》
2006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唐人成教授等《大豆纖維紡織品染整新技術開發及應用》
2006年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白倫教授、徐幗英副教授
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白倫教授等主持《工科實驗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陳國強教授等《功能性(改性)真絲》
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胡征宇副教授等《TF2005S型雙宮自動繅絲機》
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李明忠教授等《絲蛋白人工皮膚》
2005年獲香港桑麻基金會桑麻科技二等獎:陳宇岳教授等《膨體彈力真絲及其抗皺製品》
2005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蔣耀興等《生態纖維的精細化加工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
2004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唐人成教授等主持《大豆蛋白纖維/絹絲混紡紗新穎針織面料加工技術及產品開發》
2004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朱亞偉、王春花教授等《真絲筒子染色絲綢新面料》
2002年日本絲綢學會學會獎:白倫教授
2002年中國高校科技發明二等獎:陳宇岳教授等《膨體彈力真絲的研製及產品開發》
2002年獲香港桑麻基金會桑麻科技二等獎:陳國強教授等《真絲結構與性能及真絲綢整理加工技術》
200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陳宇岳教授等《膨體彈力真絲的研製及產品開發》
200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梅士英教授等《拒水拒油防污多功能整理色織塔夫綢》
200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白倫教授等《制絲工程智能化管理研究》
2002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陳國強教授等《薴麻/絹絲混紡針織面料》

⑷ 紡織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相關

現有博士生導師34 人。近年來,承擔多項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解放軍總後軍需、省部級科技攻關、國家創新等項目。獲國家專利38 項,國家及省、部、市一、二、三等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獎近40 余項。其中,獲省市科技成果一、二等獎4 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 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6 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精品課程3 門,上海市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 項,上海市精品課程5 門。年發表論文200 篇以上。11 篇博士論文入選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5 篇博士論文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迄今已培養博士生120 余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近200 名。 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紡織學院內諸學科已形成了既各有特色,又互相滲透及依託的學科群。 本學科點1986 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 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96 年確定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002 年再次被確認為國家重點學科,是我校「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和「211 工程」建設的重點組成學科之一。 學科點現有教授14 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 名、博士生導師12 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教工40 余名,目前在讀的博士生和博士後共60 余名(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國家重點學科)。、

⑸ 李俊的榮譽及獲獎情況

1、2006年,參與完成的項目「華東女子標准體型研究及區域服裝原型的理論與技術」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2006年,參與完成的項目「我國女子標准體型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3、2001年,參與完成的項目「出汗假人系統研製」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4、1997年,參與完成的項目「暖體假人及服裝功能實驗室研製」獲中國紡織總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1、2008年,作為課程負責人「服裝材料學」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
2、2001年,參與完成的「面向21世紀服裝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教學成果榮獲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3、2000年,參與完成的「面向21世紀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以及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教學成果獲國家紡織工業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1、2006年,論文「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與課程體系研究」獲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紡織服裝高等教育論文獎一等獎。
2、2006年,榮獲第九屆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陳維稷優秀論文獎。
3、2003年,「著裝之溫度舒適性研究」獲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研究生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4、2003年,榮獲第九屆上海市科協優秀青年科技論文獎。
5、2000年,榮獲第六屆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陳維稷優秀論文獎。
6、1997年,榮獲第七屆上海市科協優秀青年科技論文獎。 1、 2006年9月,參編部級「十五」教材《服裝舒適性與功能》(第二章)(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年)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
2、 2006年9月,參編國家級「十五」教材《服裝材料學》(第一章)(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年)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
3、 2006年8月,參編國家級「十五」教材《服裝市場營銷》(第十一章)(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獲第七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一等獎。 1、2008年上海市教委「「曙光計劃」人才培養計劃。
2、2008年桑麻基金會教師獎。
3、2007年度「東華大學比翼雙飛模範佳侶」。
4、2006年東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5、2006年東華大學青年師德建設標兵。
6、2005年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人才培養計劃。
7、2005年獲教育部第十屆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8、2004年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

⑹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教學成果

2001年以來教學成果獎獲獎情況
一、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1、國家級5項:2001年二等獎3項,2005年二等獎1項,2009年二等獎1項
2、北京市級12項:2001年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 2005年一等獎3項。 2008年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國家級: 序號 成果名稱 成果完成人 獲獎時間 獲獎等級 1 面向21世紀的藝術設計重點學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材建設 張綺曼、鄭曙暘、
張月、蘇丹、劉鐵軍 2001年 國家級二等獎 2 世界陶瓷藝術史 陳進海 2001年 國家級二等獎 3 工業設計學系統教材 柳冠中 2001年 國家級二等獎 4 服裝學概論(教材) 李當岐 2005年 國家級二等獎 5 綜合造型設計基礎 柳冠中、邱松、史習平、劉志國、劉新 2009年 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北京市級: 序號 成果名稱 成果完成人 獲獎時間 獲獎等級 1 面向21世紀的藝術設計重點學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材建設 張綺曼、鄭曙暘、
張月、蘇丹、劉鐵軍 2001年 市級一等獎 2 世界陶瓷藝術史 陳進海 2001年 市級一等獎 3 工業設計學系統教材 柳冠中 2001年 市級一等獎 4 外國工藝美術史 張夫也 2001年 市級一等獎 5 中國工藝美術史教學改革 尚剛、杭間、鄒文、
田自秉 2001年 市級二等獎 6 服裝學概論(教材) 李當岐 2005年 市級一等獎 7 形態構成學(教材) 辛華泉 2005年 市級一等獎 8 銳意創新基於實踐
── 動畫設計學科課程系統建設 吳冠英、張弓、王川 2005年 市級一等獎 9 綜合造型設計基礎 柳冠中 邱松 史習平 劉志國 劉新 2008年 市級一等獎 10 《西洋服裝史》(教材) 李當岐 2008年 市級二等獎 11 《陶瓷造型藝術》(教材) 楊永善 2008年 市級二等獎 12 室內設計課程建設 鄭曙暘 張月 劉北光 汪建松 崔笑聲 2008年 市級二等獎 二、 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成果獎 年度 序號 獲獎項目 教師姓名 獲獎等級 2002年度 1 《傳統陶瓷雕塑》課程改革 邱耿鈺 一等獎 2 「創意服裝設計」教學改革 劉元風、魯閩、李薇 二等獎 3 「設計思維與方法」課程改革 黃維 二等獎 2004年度 1 銳意創新,基於實踐-《動畫設計》課程建設 吳冠英 張 弓 王 川 一等獎 2 創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田 青 張樹新 賈京生
陳 立 楊建軍 二等獎 3 文藝復興美術研究 張 敢 二等獎 2006年度 1 交通工具造型設計專業教學模式與課程體系 嚴 揚 柳冠中 劉志國
張 雷 周力輝 二等獎 2 傳統陶藝課程建設 鄭 寧 邱耿鈺 李正安 二等獎 2008年度 1 《綜合造型基礎》課程建設 柳冠中、邱松、史習平、劉志國、劉新 一等獎 2 《室內設計》課程建設 鄭曙暘、張月、劉北光、汪建松、崔笑聲 一等獎 3 《纖維藝術》課程實踐性教學 林樂成、洪興宇 二等獎 2010年 1 《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訓練系列課程》 蘇丹、張月、管沄嘉、梁雯 一等獎

⑺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咋樣啊,教學質量好嗎,環境好嗎,在社會的口碑好嗎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質量好,環境也不錯,在社會的口碑也好的。

1、師資力量

根據2015年10月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6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80餘人,雙師素質教師290餘人,有專任教師373人,其中雙師素質教師占 70.51%。[1][5]有紡織行業「國家火炬計劃」專家庫專家1人,浙江省高校教學名師2人,浙江省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教學團隊5個。

2、院系專業

根據2015年10月信息顯示,學院下設紡織學院、時裝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雅戈爾商學院、機電與軌道交通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人文學院(社科部)、易斯戴學院、成教學院、國際學院、培訓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開設專業42個。




(7)紡織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前身之一為1979年建立的浙江工學院寧波分校和1980年建立的浙江省紡織工業學校。以此為基礎,2000年籌建浙江紡織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成立浙江輕紡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前身之二為1999年籌建、2002年正式成立的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00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輕紡職業技術學院與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合並,成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⑻ 金欣的主講課程

1、本科生:《化纖工藝學Ⅰ》(課程編號:10230082);《化學工藝學Ⅱ》(課程編號:1023008),學生評教及學校教學督導組評為「優秀」。
2、碩士研究生: 《高技術纖維進展》(課程編號:20080012)
3、博士研究生: 《高技術紡織品進展》(課程編號:20100023)
4、天津市精品課程:作為骨幹主講教師的《化纖工藝學》課程榮獲2009年天津市精品課程稱號。
5、天津工業大學「優秀教學質量獎」: 獲得2011年優秀教學質量三等獎;
6、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 化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2011年三等獎(排名第4)
學術獲獎情況
1、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復合型導電纖維系列產品研製與應用開發》(獲獎編號:J-212-2-02,9/10)負責人程博聞教授,頒獎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熔融共混和溶解-塗覆型導電纖維研究》榮獲,作者:金欣;導師:肖長發教授。頒獎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3、2008年天津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熔融共混和溶解-塗覆型導電纖維研究》榮獲作者:金欣;導師:肖長發教授。頒獎部門:天津市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

⑼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可以專轉本嗎

可以的,專升本對口是有淮海工學院、淮陰師范學院。

文科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

理科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機電一體化技術。

藝術類:環境藝術設計

考生在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三年,考核合格者可轉入分段培養本科院校學習兩年,畢業後頒發分段培養院校本科文憑。

(9)紡織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學校始建於1958年,2001年由國家級重點中專獨立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2011年均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學校佔地825畝,建築面積30.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8.3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9億元。教職工6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45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170餘人;江蘇省各類人才項目近40人;江蘇省市產業教授30餘人。國內、省內高級訪問學者、高級訪問工程師40餘人。

學校設有創意學院、紡織學院、服裝學院、機電學院、經貿學院、人文學院、創業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等教學單位,設有45個專業。

擁有中央財政支持資助發展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群)3個,省級高水平骨幹專業5個。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38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23門;國家級教學成果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69項。

閱讀全文

與紡織教學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