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輔助生殖技術的主要方法
常規試管技術IVF-ET(第一代試管嬰兒)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是將不孕症患者夫婦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體外培養皿的培養液中受精並發育成胚胎後,選取優質胚胎移植入患者的子宮腔內,胚胎發育而誕生嬰兒的技術。主要用來治療輸卵管堵塞、排卵障礙等女性因素引起的不孕症。
5
種植前基因診斷還適用於年齡超過35歲的婦女篩選非整倍體,解決年長婦女因胚胎基因異常引起的不孕或流產;對平衡易位的夫婦選擇基因平衡的胚胎進行移植。
⑵ 什麼是輔助生殖技術
輔助生殖技術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Assisted Reproctive Technology, ART)的簡稱,是指通過對卵細胞、精子、受精卵、胚胎的操作處理,最終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這些技術創建精子與卵子會和的捷徑,創建有利於精卵結合的優越環境,包括人工授精( 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試管嬰兒就是使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生育的嬰兒。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被譽為繼心臟移植成功後20世紀醫學界的又一奇跡,激發了全球許多國家研究這一高新技術的熱潮。 雖然醫學科學不斷發展,但是對於許多男性不育患者,尤其是嚴重的男性因素導致的不育,還沒有確切的治療方法。輔助生殖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目前男性不育症治療上的困境,使許多男性不育症患者有了子女。 輔助生殖技術包括的范圍很廣,主要包括人工授精、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以及顯微授精技術等。男性不育症患者選擇具體治療措施之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包括病因診斷和病情診斷,切忌盲目選擇,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經濟負擔和創傷。 衛生部實施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為這種治療不育症的醫療手段規定了7大倫理原則,並要求為確保以上原則的實施,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應建立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指導和監督7大倫理原則的實施。 這7大倫理原則是:有利於患者、知情同意、保護後代、社會公益、保密、嚴防商業化、倫理監督。監督其實施的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應由醫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生殖醫學等專家和群眾代表組成。保密原則一項,相關規定有,為保護供精者和受者夫婦及所出生後代的權益,供者和受者夫婦應保持互盲,供者和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務人員應保持互盲,供者和後代應保持互盲。精子庫的醫務人員有義務為供者、受者及其後代保密,精子庫應建立嚴格的保密制度並確保實施,包括冷凍精液被使用時應一律用代碼表示,冷凍精液的受者身份對精子庫隱匿等措施。受者夫婦以及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的醫務人員均無權查閱供精者證實身份的信息資料,供精者無權查閱受者及其後代的一切身份信息資料。
⑶ 王曉紅的學術成就
研究方向為早期胚胎發育分子機制、受精及其微環境分子機制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2項。發表論文30餘篇。2006年,《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臨床應用和相關基礎研究》項目獲陝西省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
⑷ 如何提高輔助生殖技術的成功率 細節決定成敗 電子書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為指導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科學規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以下統稱輔助生殖技術)配置,保障輔助生殖技術規范、有序應用,逐步滿足人民群眾服務需求,促進生殖醫學事業健康發展,我委制定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指導原則(2015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各省(區、市)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應於2015年6月30日前報送我委備案。國家衛生計生委2015年4月9日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指導原則(2015版)根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制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指導原則(2015版)》(以下簡稱《指導原則》)。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按《指導原則》制訂本省(區、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配置規劃》),並依據《配置規劃》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審批。一、《配置規劃》管理范疇《配置規劃》以省(區、市)為基本區域,以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需求為依據,以促進輔助生殖技術規范有序應用為目的,合理利用區域內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健全規范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促進生殖醫學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屬地化和行業管理,將所有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以下簡稱輔助生殖機構)全部納入《配置規劃》,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實施監管。二、《配置規劃》基本原則(一)整體效益原則。規劃應當充分發揮區域內現有醫療資源作用,新籌建開展的輔助生殖技術應當配置在三級綜合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或三級婦產醫院,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廣泛開展青少年保健、具備不孕症綜合治療手段、應用中醫葯治療不孕不育的醫療機構。(二)穩妥有序原則。輔助生殖技術配置應當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供需實際出發,體現社會公益性,嚴禁商業化和產業化。規劃籌建的輔助生殖機構要分年度、有計劃審批,每年批准籌建的機構數量原則上不得超過規劃籌建總數的20%。(三)分類指導原則。輔助生殖技術按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人類精子庫3個類別進行規劃。(四)合理布局原則。《配置規劃》要統籌考慮地域經濟發展、人口結構、交通等情況,優先考慮服務需求集中、交通便利、輻射面廣的地區。對於輔助生殖技術服務資源相對不足的地區,也要統籌規劃,實現合理布局。三、《配置規劃》主要內容(一)現狀分析。根據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衛生事業整體發展規劃,研究制訂本省(區、市)的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應當著重分析本區域現有輔助生殖機構數量、各類技術開展情況、區域布局、技術服務總量、服務效率等。(二)主要問題及影響因素。各省(區、市)應當結合現況分析,明確轄區內輔助生殖技術配置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不孕不育發生情況,合理預測本轄區的服務需求趨勢,確定合理的規劃思路。同時分析轄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常住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和分布等與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相關的社會經濟學影響因素。(三)配置數量及要求。要按照輔助生殖技術配置測算方法(附件1)測算輔助生殖機構數量。測算出的機構數量作為本省(區、市)規劃輔助生殖機構數量上限。現有輔助生殖機構數量已超過規劃數量上限的省(區、市),應當停止籌建新的輔助生殖機構,並嚴格對現有輔助生殖機構進行校驗,校驗不合格的,按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規定,收回其原審批證書或文件。(四)其他內容。輔助生殖機構合理布局等相關內容。四、《配置規劃》編製程序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指導原則》要求,制訂本省(區、市)《配置規劃》並報送我委備案。《配置規劃》應當向社會公開,用於指導輔助生殖技術審批工作。各省(區、市)制定的《配置規劃》每5年修訂一次。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如需調整規劃,應當向我委提交書面材料和情況說明進行備案。我委將對各省(區、市)《配置規劃》編制工作進行檢查和指導,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適時進行通報。附件:1.輔助生殖技術配置測算方法.docx2.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參考數據.docx文件解讀一、起草背景與目的為指導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科學規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以下統稱輔助生殖技術)配置,保障輔助生殖技術規范、有序應用,逐步滿足人民群眾服務需求,促進生殖醫學事業健康發展,國家衛生計生委根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制定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指導原則(2015版)》。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按《指導原則》制訂本省(區、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配置規劃》),並依據《配置規劃》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審批。二、《配置規劃》的管理范疇是什麼?《配置規劃》以省(區、市)為基本區域,以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需求為依據,以促進輔助生殖技術規范有序應用為目的,合理利用區域內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健全規范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促進生殖醫學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屬地化和行業管理,將所有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以下簡稱輔助生殖機構)全部納入《配置規劃》,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實施監管。三、《配置規劃》的基本原則是什麼?一是整體效益原則。為充分發揮區域內現有醫療資源作用,綜合利用咨詢指導、常規治療、輔助生殖技術等多種手段綜合治療不孕症,有效應對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中產生的合並症、並發症,確保患者權益和醫療安全,明確新籌建開展的輔助生殖技術應當配置在三級綜合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或三級婦產醫院。同時,為引導醫療機構開展青少年保健,減少非意願妊娠,從源頭上防治不孕不育,以及發揮中醫葯在治療不孕不育中的作用,特規定新籌建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廣泛開展青少年保健、具備不孕症綜合治療手段、應用中醫葯治療不孕不育的醫療機構。二是穩妥有序原則。輔助生殖技術配置應當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供需實際出發,體現社會公益性,嚴禁商業化和產業化。規劃籌建的輔助生殖機構要分年度、有計劃審批,每年批准籌建的機構數量原則上不得超過規劃籌建總數的20%。三是分類指導原則。輔助生殖技術按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人類精子庫3個類別進行規劃。四是合理布局原則。《配置規劃》要統籌考慮地域經濟發展、人口結構、交通等情況,優先考慮服務需求集中、交通便利、輻射面廣的地區。對於輔助生殖技術服務資源相對不足的地區,也要統籌規劃,實現合理布局。四、《配置規劃》應包括哪些內容?一是現狀分析。著重分析本區域現有輔助生殖機構數量、各類技術開展情況、區域布局、技術服務總量、服務效率等。二是主要問題及影響因素。明確轄區內輔助生殖技術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轄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常住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和分布等與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相關的社會經濟學影響因素。三是配置數量及要求。要按照輔助生殖技術配置測算方法測算輔助生殖機構數量。現有機構數量已超過規劃數量上限的省(區、市),應當停止籌建新的輔助生殖機構。四是其他內容。輔助生殖機構合理布局等相關內容。五、如何進行輔助生殖技術配置測算?根據分類指導原則,分3個類別進行規劃:一是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指導原則》提出了兩種測算方法,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決定以哪種測算方法進行測算。(1)按常住人口數測算。按照2013年本轄區的常住人口數進行測算,原則上每300萬人口設置1個機構。(2)按人口服務量比值法測算。2020年某省(區、市)輔助生殖機構數量上限=2013年常住人口數(百萬)*(2013年省(區、市)百萬常住人口體外受精治療周期數+未來五年增量)/2013全國輔助生殖機構平均體外受精治療周期數。其中,百萬人口體外受精治療周期數的未來5年增量最大不超過150;根據2014年全國基線調查數據,2013年全國輔助生殖機構平均體外受精治療周期數約為1764(年體外受精服務周期大於10000的機構除外),測算時可按照1700進行計算。二是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新籌建開展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應當配置在具備產前診斷資質的三級綜合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和三級婦產醫院。每省(區、市)的《配置規劃》中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明確規劃開展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的輔助生殖機構數量。三是人類精子庫。每省(區、市)設置人類精子庫原則不超過1個。直轄市和常住人口1億以上的省份,在資料庫信息共享前提下,可設置2個人類精子庫。六、《配置規劃》編製程序如何?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指導原則》要求,制訂本省(區、市)《配置規劃》並報送國家衛生計生委備案。《配置規劃》應當向社會公開,用於指導輔助生殖技術審批工作。各省(區、市)制定的《配置規劃》每5年修訂一次。
⑸ 人工輔助生殖技術有哪些
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
⑹ 輔助生殖技術包括這什麼
輔助生殖技術( ART)指在體外對配子和胚胎採用顯微操作技術,幫助不孕夫婦受孕的一組方法 ,包括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等。
一)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 AI)是將精子通過非性交方式注入女性生殖道內,使其受孕的一種技術。包括使用丈夫精液人工授精( AIH)和供精者精液人工授精(AID)。按國家法規,目前AID精子來源一律由衛生部認定的人類精子庫提供和管理。具備正常發育的卵泡、正常范圍的活動精子數目,健全的女性生殖道結構,至少一條通暢的輸卵管的不孕(育)症夫婦,均可以實施人工授精治療。目前臨床上較常用的方法為宮腔內人工授精:將精液洗滌處理後,去除精漿,取0.3~0.5ml精子懸浮液,在女方排卵期間,通過導管經宮頸管注入宮腔內授精。人工授精可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進行,在促排卵周期中應控制卵泡數目,但多於2個以上卵母細胞排出時,可能增加多胎妊娠發生率,應予取消本周期受孕計劃。
(二)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術指從婦女卵巢內取出卵子,在體外與精子發生受精並培養了~5日,再將發育到卵裂期或囊胚期階段的胚胎移植到宮腔內,使其著床發育成胎兒的全過程,俗稱為「試管嬰兒」
⑺ 輔助生殖包括哪些呢
隨著醫學的迅猛發展以及不孕症研究的不斷深入,不孕症治療不斷推出新方法、新技術。輔助生殖技術(ART)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具有較大發展前景的新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症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學科交叉的新領域,涉及到婦產科、男科、遺傳學、組織胚胎學、分子生物學和動物學等多學科。輔助生殖技術種類繁多,包括人工授精(AI)、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俗稱試管嬰兒)、單精子卵母細胞漿內顯微注射授精(ICSI)、胚胎種植前遺傳學診斷(PGD)、配子輸卵管移植(GIFT)、人類胚胎的輔助孵化(AH)卵子體外成熟(IVM)、精子冷凍、卵子和卵巢組織冷凍、胚胎冷凍等。近年來出現的核移植與治療性克隆、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等均屬於輔助生殖技術研究范疇。
⑻ 輔助生殖技術的管理綜述
1 正確認定親子關系 採用供精人工受精及供卵或供胚IVF-ET技術所生子女,都會有遺傳父親、遺傳母親、撫養父親、撫養母親,乃至孕育母親等幾種親屬同時並存,誰是孩子真正的父母?如何正確認定親子關系?對此一定要沖破傳統血緣親屬的思想束縛,遵循撫養為重的原則,確認 撫養父母是孩子的真正父母。這是因為生殖只是個生物學的短暫過程,而撫養需長期提供孩子的一切生活資料還要花費心血實施教育、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生活能力、文化知識。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撫養父母既然盡到了撫養教育和保護孩子的義務,而這又是遺傳父母未曾做到的,撫養父母自然應有做父母的權利。這種倫理觀的確立是ART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前提。在國家尚未對此立法之前,應以《繼承法》中關於領養子女及贍養人權利義務的有關條文作為法律依據,保障撫養父母與供精、供卵、供胚所生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的確定,以保障這種倫理觀念的確立。
2 嚴防背離計劃生育要求的負面效應發生 ART的臨床應用,對計劃生育少生、優生的要求雖能發揮積極作用,但如果管理及技術不規范,也可能會有背離要求的負面效應發生。因此,一定要趨其利避其害,切實做到:對就診患者堅持實行身份證、結婚證、准生證的對照檢查,把治療對象嚴格控制在准生人群范圍內,防止計劃外生育出現。對供精、供卵人的選擇,必須嚴格按規定條件篩選,防止因選擇不嚴造成性傳播疾病、遺傳病的擴散,影響國家人口素質的提高。對精子庫的管理,必須堅持一個供精者的精子最多隻准提供5個不同地區患者妊娠的規則。因為在保密互盲情況下,一個供精者的精子如果多次使用,會人為地增大非親屬間的近親婚配幾率,據WHO的資料統計,近親婚配所生後代的先天性疾病,比正常對照組要高150倍。對此一定要警惕,務必防患於未然。
3 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和知情權 在ART的治療過程中及以後,都要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對供者、患者及所生子女間要嚴格執行保密、互盲的紀律,以維護各方的權益,維護家庭和社會穩定。在確定治療方案時,要尊重患者知情權,應向患者提供咨詢、告知治療過程、成功率、局限性、可能出現的醫療風險、醫療費用等,在患者完全知情的基礎上簽定有法律效應的書面協議,方可施治。
4 認真貫徹衛生部的「兩個辦法」 2001年2月,衛生部頒發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對ART的各方面工作進行了規范,使ART的實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就從政策法令的高度,保證了ART的健康發展。所有ART的從業人員,一定要以「兩個辦法」作為自己工作的准繩,把貫徹「兩個辦法」的工作落到實處。
(選摘自《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 2004年8月第2卷第8A期 馬 蘭 2005-12-13 13:0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