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客和波音的機型對應關系
波音737-800是波音737NG的成員,波音737NG是新一代波音737NG系列飛機的改進版本。 新一代的波音737NG包括6種型號的波音737-600 /波音737-700 /波音737-700ER /波音737-800 /波音737-900 /波音737-900ER /波音。 它是傳統波音737飛機的改進產品。
空中客車系列飛機共有6 種主要型別 :A300、A310 、A320、A330 、A340 、A350、A380。每種又有若干種改型 。
1、 A300 。為基本型。可載客251~267人,有A300B2、A300B4、A300-600、A300C和A300F等改型。
2、A310。由A300發展而成,機翼和機身稍有縮短,可載客210~245人 。有A310-200 和A310-300等改型。
3、A320。普通機身的中近程客機,採用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旅客艙典型布局載客150人 ,高密度布局載客174人。有A320-100、A320-200、A321、A319、A318等改型 。
4、 A330。在A300-600基礎上,機身延長 ,恢復寬機 身,航程 增大,為中遠 程客機 。有A330-300和A330-300X改型。
5、A340。四發中遠程大型客機,在機翼上裝四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機上裝有多普勒導航系統和自動著陸設備等。機翼端部有小翼,大量使用復合材料,提高發動機功率,耗油率有所降低。客艙裝有最新聲像娛樂設備,完 善的通信導航系統。有 A340 - 200、A 340-300 、A340-300X等改型。A340-200載客263~303人;A340 - 300載客295~335人。
6、A380。A380的系列化從基本型的客機開始,採用三級客艙布局時載客量為 555 人,航程達 15,000 公里/8,000 海里。其貨運機型A380F 可運載150噸(330,000磅)業載,航程超過 10,400 公里/5,600海里。
波音機與客機不同之處:波音機更有上世紀軍用機的風格,機頭很尖。而空客更具有現代感。
最方便的區分方法是:看駕駛室玻璃,空客的駕駛室最後一塊玻璃底是平的,波音是斜的。或者看機翼上的小翼,波音機的小翼是向上翹的,而空客上下都有。
還有一個:看機尾,空客機,翹屁屁;波音機,聳屁屁。這個尤其是在波音777上能看出來。看它門的門 BOEING是直接從裡面翻過來,而空客是象客車自動門那樣滑過去。
2. 波音飛機有幾種型號
波音737,波音747,波音738,波音757,波音733,波音787,
波音777
波音737
波音737系列是一種中短程雙發噴氣客機,根據項目啟動時間和技術先進程度分為傳統型737和新一代737。傳統型737包括737-100/-200/-300/-400/-500,新一代737包括737-600/-700/-800/-900。目前,傳統型737已經停產。
第一架737-100飛機於1967年12月28日交付給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新一代737項目1993年啟動,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
737飛機載客110-189人,最大航程約為6038公里,巡航速度0.785馬赫(848公里/小時),最大速度0.82馬赫(885公里/小時),最大巡航高度可達12400米。
在交付使用的頭兩年中,新一代737飛機的平均遣派可靠率為99.7%,全球所有737機隊的平均遣派可靠率為99.2%,這是業內最高記錄。
波音737機隊的安全記錄比全球噴氣機機隊平均記錄好兩倍,過去十年中生產的737飛機的安全記錄比同期生產的其它機型平均記錄好三倍。事實證明,737飛機是最安全的飛機。
新一代737的客艙採用了777飛機的設計,寬敞、明亮。令人難以致信的是,航空公司可以在不到1分鍾的時間內,將客艙布局從公務艙的每排5座改成經濟艙的每排6座,其設計靈活性和先進性可見一斑。
波音737飛機家族為航空公司用戶提供業內最高的機型通用性。新一代737的四種機型間有98%的機身零部件通用性、95%-100%的地面支援設備通用性和100%的發動機通用性。新一代737和傳統型737之間具有駕駛艙通用性,機組人員的駕駛資格是相同的,在零備件、地面支援設備和地面操作方面也有通用性。這為航空公司節約很多費用。新一代737訂單中近60%都來自傳統型737的用戶,這證明了用戶對新一代737與傳統型737之間通用性的肯定。
截至2000年7月底,波音公布的737總訂貨量已達4736架,比主要競爭對手空中客車公司成立30年以來全部產品系列所得到的訂單還要多。其中的3740架已經交付給世界103個國家的300位用戶。每5.5秒鍾,世界上就有一架737起飛,任何時候天空中都有近1000架737在飛翔。
波音737飛機也是中國民航的主力機型,目前,中國共有現役737飛機193架,約佔中國民航機隊總數的39%,分布在16家航空公司。
飛機機型簡介
波音737飛機是波音公司生產的雙發(動機)中短程運輸機,被稱為世界航空史上最成功的民航客機。在獲得德國漢莎航空公司10架啟動訂單後波音737飛機於1964年5月開始研製,1967年4月原型機試飛,12月取得適航證,1968年2月投入航線運營。
波音737飛機基本型為B737-100型。傳統型B737分100/200/300/400/500型五種,1998年12月5日,第3000架傳統型B737出廠。目前,傳統型B737均已停止生產。
1993年11月,新一代波音737項目正式啟動,新一代波音737分600/700/800/900型四種,它以出色的技術贏得了市場青睞,被稱為賣的最快的民航客機。截止2001年底,已交付超過1000架。
2000年1月,波音737成為歷史上第一種累計飛行超過1億小時的飛機。
性能:2發動機 180個座位 巡航高度10670 最大航程5890 每排座位6 最大飛行速度883
Image:SIA777.JPG
新加坡航空波音777客機Image:Boeing 777-AA.jpg
美國航空的波音777客機波音777是一款寬體雙引擎客機,載客量可達320人,續航距離介乎9,400至9,800公里。首班使用777客機的航班於1994年首航。
777的特徵包括:其左右兩面的主起落架上各有三對降落機輪、完全圓形的機身-{切面}-、以及刀形機尾等。
3. 空客和波音的駕駛執照不一樣嗎
空客波音內部的駕駛執照都不一樣,分型號的。
4. 波音客機的型號標識中,有ER,有B,C,SP等英文代碼,都代表什麼意思啊
ER的意思是Extended Range,增大航程,一般同一型號後面跟ER那就代表這是架增程的飛機,比如B767-200ER;此外類似的還有LR,意思是Long Range,長程;SP的意思是Special Performance,特殊性能,一般特殊都是指航程特別的長,主要用於貨寄;此外常見的還有代號還有F,意思是Freighter,貨機;另外還有不同的組合,比如SF,意思是Shuttle Freighter,穿梭貨機,指那種飛定期固定航線的貨機;還有BCF,意思是Boeing Converted Freighter,這架飛機最早不是貨機,是客機,但是運營航空公司改主意了,想把它改成貨機,那就會交回波音公司,由波音公司改裝,BCF就是由波音公司改裝的貨機;另外由於民航代號都是四位數的,所以很多時候為了縮寫,比如波音747-400型,民航代號就太長了,所以它的代號是B744至於B、C,我沒看到波音的型號裡面有這兩個字母出現,當然如果是B777,這不奇怪,B代表波音;不過一般來說,如果有這種字母,也和上面一樣,是用在民航代號裡面的縮寫
5. 波音747的主要型號
波音747-100:波音747基本型。1969年2月9日首飛,同年12月獲美國聯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1970年1月由波音747項目發起用戶美國泛美航空公司投入商業運營。-100型的上層客艙通常每側有三個或十個側舷窗。747-100系列共生產205架,1986年停產。
具體型號:
波音747-100:最初生產型號 波音747-100B:引入-200型的設計方案,提高了商務載重,增加了航程。機翼、機身和起落架都得到加強。 波音747-100F(Freighter):全貨運型 波音747-100C(Convertible):客貨可轉換多用型,在左翼後部可選裝一個大型側壁貨艙門,航空公司可以按不同的市場變化周期與包機要求調整內部配置,在全客機、客貨混合、全貨機之間轉換。 波音747-100SR(Short Range):是為日本國內短航程高客流量航線設計的短距離(Short Range)型號,最大起飛重量提高,續航距離縮短,機身結構與起落架經過強化以適應頻繁起降。交付給日本航空的747SR對上層客艙進行了加長,外形上類似-300型。747SR共生產24架。 波音747SP(Special Performance,特殊性能):又稱為747-100SP,是-100型的縮短型,後機身縮短14.3米,加大了航程,用於低密度遠航程航線,載客量較747-100型少(三級客艙布局220人左右),續航距離達到12,300公里。用於與道格拉斯DC-10及洛克希德L-1011飛機競爭。1975年7月4日首次試飛,1976年3月投入使用。不過,由於在實際運作中航程仍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銷售狀況不理想,至1982年停產(1987年曾重新啟動生產線為阿聯酋政府特別製造一架747SP)。747SP總共生產了45架。747SP空氣力學特性與一般747-100或-200不同,擁有穩定氣流降低了阻力,據此波音公司後來推出了加長上層客艙長度的-300/-400型。 波音747-200:有別稱為747B型,747-100型的改進型。747-200型使用新型發動機,提高了最大起飛重量,增大了載油量,增加了航程,1970年10月11日首次試飛,1971年投入使用。747-200系列共生產393架,1991年停產。
具體型號:
波音747-200:標准全客運型號波音747-200B:增加起飛重量和航程。增大了載油量。 波音747-200F:-200型的全貨運型,是最常見的大型貨機。可載貨90噸,航程8300公里。首架747-200F於1971年11月30日首飛,1972年3月7日獲得型號合格證。 波音747-200C(Convertible):747-200型的客貨可轉換型,可在全客運機、客貨混合、全貨運機之間任意轉換,在標准型基礎上增加了可開啟的機鼻貨艙門、此外左機身後側選裝大型貨艙門。 波音747-200M(Combi):200型的客貨混合型,左機身後側安裝大型貨艙門;能在飛機後半部份運載貨物,而前半部份則可以用來載客。1975年3月首次交付。 波音747-300:747-200型的改進型,設計理念來源於並不成功的747SP,波音公司發現合適的機首上層結構將有利於穩定氣流降低阻力進而減少油耗,按此理念,在1980年6月12日正式發起747SUD(Stretched Upper Deck加長上層機艙)項目,而後型號又更改為747EUD(Extended Upper Deck 延長上層機艙),應客戶要求,也為個別747-100/-200型進行延長上層艙的改裝,1982年10月5日,747EUD首飛時正式定名為747-300,-300型在-200型的基礎上將上層客艙加長7.11米,並增設一艙門,上層艙乘客由32人增到69人,還增加了上層艙舷窗,直式樓梯代替了原來螺旋式樓梯。最大巡航速度從M0.84增加到M0.85。1983年3月7日獲美國聯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1983年4月開始交付使用。瑞士航空公司是首家用戶。747-300系列1990年停產,共生產83架。
具體型號:
波音747-300:標准全客運型號 波音747-300SR:為日本國內短航程高客流量航線設計,增加了載客量。 波音747-300 Combi:-300型的客貨混合型,可在全客運機、客貨混合之間進行轉換。 波音747-400:在-300型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進,屬於第二代波音747。在1985年正式啟動747-400計劃,安裝了新型電子儀表設備,只需兩位飛行員駕駛,數字化駕駛艙配備了六台大型CRT顯示屏取代了傳統的儀表盤。外形上機翼翼尖加長1.83米,並加裝了1.83米高的翼梢小翼,減少阻力,可增大航程3%,航程達到12970公里。翼梢小翼也是其外形上與-300型的一個明顯區別。使用先進鋁合金,使機翼和起落架共減重3.5噸,在水平安定面增設油箱。雙人制駕駛艙,使用數字式航空電子儀表和彩色多功能顯示器。1988年4月29日首飛,1989年2月9日交付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投入使用。747-400與以往的747機型相比,航程更遠、燃油效率更高,而且雜訊和運營成本也更低。1990年5月起除波音747-400型外波音747其他型號均已停產。
具體型號:
波音747-400:最常見的標准型號。
波音747-400D(Domestic):-400型的高容量客運型,客艙可載客568名,此機型是特別為日本國內航線設計。該型機沒有一般-400型都有的翼梢小翼,上層客艙每側各增加5個舷窗。1991年10月獲適航證書,共交付19架。 波音747-400Combi:-400型的客貨混合型,可在全客運機、客貨混合之間進行轉換。 波音747-400F:-400型的全貨運機型,縮短了上層客艙,與747-200F類似。 波音747-400BCF(Boeing Converted Freighter):又稱為B747-400SF(Special Freighter)。是針對不斷增加的空運需求,對747-400客機改裝為全貨機構型,波音在獲得國泰航空公司6架確認訂單後,在2004年1月27日啟動該計劃,並授權廈門太古飛機工程公司進行改裝任務。首架747-400BCF於2005年12月19日正式交付國泰航空。 在獲得澳大利亞快達航空(Qantas)訂單後在2000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2002年7月31日首飛,波音747-400ER與現有的747-400外形尺寸相同,增加了油箱容量,加強了機身和起落架強度,增加了航程和起飛重量。2002年11月交付。 波音747-400ER:全客運型。
波音747-400ERF:747-400ER的全貨運型。 波音747LCF(Large Cargo Freighter):超大型貨運機型,波音考慮到將波音787組件從全球合作夥伴的工廠
運往華盛頓州埃弗雷特的波音787總裝廠,在2003年10月發起該項目,利用747-400客機進行改裝,在外形上,類似空中客車A300-600ST(白鯨),機身有大的隆起部分,使貨艙空間增大,適合運載大部件,授權台灣長榮航太科技負責改裝任務,波音已確認購買3架747-400進行改裝,並在2005年12月15日宣布選擇美國常青航空(EIA:Evergreen International Airlines)運營這三架747LCF。首架747LCF在2006年中改裝完成。 波音747-8:作為對競爭對手空中客車A380大型客機的回應,2005年11月14日,波音公司正式啟動了新型波音747-8項目,型號定為747-8是因為與波音787所使用的多項技術聯系緊密, 這些技術都將融入這款新飛機。747-8項目包括747-8洲際型客機(Intercontinential Passenger)與747-8貨機(Freighter)。 波音747-8將採用波音787的技術,加強747的載客和載貨能力,機身有兩段地方共延長約5.5米,典型三級客艙布局下747-8客機比747-400多出了51個座位。裝備波音787所使用的通用電氣GEnx發動機,先進主機翼設計,
提高燃油效率,改進運營經濟性,航程14,816公里。747-8貨機載貨能力達到140噸。獲得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和日本貨運航空公司18架747-8貨機的確認訂單。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是首家選購747-8客機的航空公司。原定於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交付,但由於設計圖紙更改、生產環節出現問題以及機師罷工等影響而延期交付。
2012年4月25日,波音公司在埃弗雷特向德國漢莎航空公司交付了第一架客運型747-8洲際客機,漢莎員工將進行針對航線飛行的准備工作,從而使飛機就緒,於5月1日飛往其位於法蘭克福的永久基地。波音將在當日舉行起飛慶祝儀式,雙方公司高層都將出席。之後漢莎將於5月2日在飛機抵達法蘭克福後舉行慶祝活動。
C-19:美國空軍稱曾經由航空公司操作,然後交由美國空軍改裝的747-100為C-19。
VC-25:原本是747-200B,由美國空軍操作,用來運載重量級人物。當前美國空軍有兩架VC-25A,機尾編號為28000和29000,它們便是著名的空軍一號,空軍一號是對搭載美國總統的任何美國空軍飛機的稱呼。雖然飛機改裝自747-200B,但機上有很多改良技術是都屬於波音747-400的,例如駕駛艙和發動機。部份飛機在艾佛瑞特生產完成後,便飛往威奇托,進行最後組裝,而不是在艾佛瑞特進行。
E-4A、E-4B:舊稱國家緊急空中指揮所,如今改名為國家空中指揮中心。
YAL-1:是機載雷射的實驗品,是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份。
太空梭運輸機:由美國NASA改裝為可背負太空梭飛行的飛機,一架是在1974年從美國航空買入的747-100,另一架是在1988年從日本航空買入的747-100SR,它在1991年首次背負太空梭飛行。
C-33:美軍有意擴充其C-17機隊,於是便向波音提案以747-400為基礎開發C-33。後來美軍改訂C-17,C-33計劃被取消了。
KC-33A:是一款空中加油機,用來對抗在1970年代由DC-10-30改裝而成的KC-10A。在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發動革命之前,伊朗政府訂購了4架747-100用作空中加油機,用來支援F-4幽靈戰斗機。無人知道此飛機能否用作加油機,但在波音747-400出現之後又有另一個計劃出現,擔當此加油機角色。
747 CMCA:在發展B-1槍騎兵轟炸機的同時美國空軍向波音提案此型號,用來運送巡航導彈,它能夠運輸50至100枚AGM-86 ALCM導彈,不過此計劃最終也是被放棄了。 747-300 三發動機型
在1970年代,波音公司欲開發一款機身較短、三發動機的、成本比747SP低的747 Trijet,希望能夠與DC-10和L-1011進行直接競爭。747-300三發動機型的載重量較多,航程和載客量亦會增加,其配置於垂直尾翼根部的二號發動機採用與L-1011類似的「S型」配置,也就是進氣口與噴氣口不在同一個高度上。但工程師們發現開發此型號需要巨額成本和時間,機翼亦需要重新設計,因此便放棄此構想
波音747X
1996年,波音公司的競爭對手空中客車公司決定開發「A3XX」。空中客車公司想通過「A3XX」挑戰波音公司在全球民用客機市場的領導地位。2000年12月,空客宣布將「A3XX」正式命名為A380,並正式啟動該項目。為了鞏固市場領導者地位,波音決定在波音747及A3XX之間加入747的升級機型——波音747X,從而削弱A3XX的競爭力。747X並未引起航空公司的興趣,波音公司在2001年終止了747X項目。 具體型號:波音747-400X:最短的747X,現已命名747-400ER。 波音747-X:中型747X,載客量500人。
波音747X Stretch:最長的747X,載客量582人。
波音747-500X、-600X、-700X
波音公司宣布747-500X和-600X於1996年11月Farnborough。所提出的模型相結合的波音747飛機機身的新的251英尺(77米)跨度翼來源於777。其它的變化包括增加更大的發動機,將前起落架輪胎的數量從2增加到到4,主起落架輪數從16增加到20。三發動機的波音747機型
在1970年代,波音公司欲開發一款較身機短、三發動機的、成本比747SP低的飛機,希望能夠與DC-10和L-1011進行直接競爭。747-300 三發動機型的載重量較多,航程和載客量亦會增加,二號發動機的布置像L-1011一樣。但工程師們發現開發此型號需要巨大成本和時間,機翼亦需要重新設計,因此便放棄此構想。
波音747-400XQLR
波音747X計劃終止了後,波音公司繼續研發747的可能衍生機型,波音747-400XQLR(Quiet Long Range),比以往的型號更為寧靜,航程達7980海里(9200英里或14800公里);747-400XQLR的翼尖小翼與767-400ER的相同,鋸齒型引擎吊艙能夠減少噪音。雖然747-400XQLR沒有正式投產,但它有不少技術應用在747-8上。
6. 波音公司的所有機型
波音公司民航客機機型:
波音707、波音717、波音727、波音737、波音747、波音757、波音767、波音777和波音787。
波音公司軍用飛機機型:
轟炸機:B-17、B-29、B-47和B-52
加油機:KC-135
預警機:E-3
波音公司是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袖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之一。此外,波音公司設計並製造旋翼飛機、電子和防禦系統、導彈、衛星、發射裝置、以及先進的信息和通訊系統。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波音公司運營著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波音公司還提供眾多軍用和民用航線支持服務,其客戶分布在全球90多個國家。就銷售額而言,波音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商之一。
7. 空客和波音分別是哪個國家的!
波音是美國的。空客是法國的。
波音,即波音公司,是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袖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之一。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波音公司運營著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
此外,波音公司設計並製造旋翼飛機、電子和防禦系統、導彈、衛星、發射裝置、以及先進的信息和通訊系統。
空中客車公司(Airbus,又稱空客、空中巴士),是歐洲一家飛機製造 、研發公司,1970年12月於法國成立。 空中客車公司的股份由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公司(EADS)100%持有。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空中客車排名第457。2019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空中客車公司位列第123位
空中客車機型
A320
空中客車A320系列飛機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製生產的單通道雙發中短程150座級客機。空中客車公司在其研製的A300/A310寬體客機獲得市場肯定,打破美國壟斷客機市場的局面後,決定研製與波音737系列和麥道MD-80系列進行競爭的機型。
旨在滿足航空公司低成本運營中短程航線的需求,航空公司希望飛機能優化客艙布局、行李和貨運裝卸更方便、操作極具靈活性。
A321
空中客車A321是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製的雙發中短程客機。是空中客車A320的加長型。是A320系列飛機中最大的機型。某些航空公司購買A321用以代替波音757。飛行員的資格證書與A318,A319和A320共用。
與A320相比,增加24%的座位和40%的空間,機翼面積略微擴大,在機翼前後各增加兩個應急出口,起落架被加固。典型的兩級布局可以乘坐186名乘客。
空中客車A330
空中客車A330是一款由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所生產、雙發中遠程雙過道寬體客機,A330是空中客車公司新一代電傳操縱噴氣客機。空中客車A330符合雙發延程飛行(ETOPS)操作標准。A330是空中客車工業集團於1986年宣布研製的,主要是用作取代同廠的空中客車A300。
8. 飛機的機型分為空客和波音分別是什麼意思
空客和波音是兩個不同製造公司生產的飛機。
一、空客
空客飛機,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製的雙發寬機身中遠程噴氣式客機。機身採用普通半硬殼式結構,截面為圓形。主要部件採用高強度鋁合金、鋼和鈦合金。懸臂式後掠中單翼,全金屬尾翼 。機翼下裝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
型號分類
空中客車系列飛機共有6 種主要型別 :A300、A310 、A320、A330 、A340 、A350、A380。每種又有若干種改型 。
1、 A300 。為基本型。可載客251~267人,有A300B2、A300B4、A300-600、A300C和A300F等改型。
2、A310。由A300發展而成,機翼和機身稍有縮短,可載客210~245人 。有A310-200 和A310-300等改型。
3、A320。普通機身的中近程客機,採用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旅客艙典型布局載客150人 ,高密度布局載客174人。有A320-100、A320-200、A321、A319、A318等改型 。
4、 A330。在A300-600基礎上,機身延長 ,恢復寬機 身,航程 增大,為中遠 程客機 。有A330-300和A330-300X改型。
5、A340。四發中遠程大型客機,在機翼上裝四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機上裝有多普勒導航系統和自動著陸設備等。機翼端部有小翼,大量使用復合材料,提高發動機功率,耗油率有所降低。客艙裝有最新聲像娛樂設備,完 善的通信導航系統。有 A340 - 200、A 340-300 、A340-300X等改型。A340-200載客263~303人;A340 - 300載客295~335人。
6、A380。A380的系列化從基本型的客機開始,採用三級客艙布局時載客量為 555 人,航程達 15,000 公里/8,000 海里。其貨運機型A380F 可運載150噸(330,000磅)業載,航程超過 10,400 公里/5,600海里。在基本型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延長型(Stretched)、短程型和延程型 A380 將待市場需要時提供。A380 可選裝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遄達900發動機或聯合發動機公司(Engine Alliance)(通用電氣和普惠的合資公司)GP7200 發動機。
三、機票價格
機票價格是由航空公司內部按市場經濟規律統一調控價格,不是根據飛機的安全性,型號而定。
(8)波音機型證書擴展閱讀
(一)、機票價格
機票價格主要是由航空公司內部按市場經濟規律統一調控價格,需求量大的時候價格上漲,需求量小的時候價格下調,另外是航線因素,不同的航線打折的幅度可能會大相徑庭,通常班次比較多的航線打折的幅度會大一些,其次是季節因素,不同的季節機票價格差異較大,比如春節期間各航線的價格都比較高,故機票價格主要是航空公司在調控。
(二)制定原則
根據《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航空運輸企業在境內外銷售國內航線客票時,將以平均每人每公里0.75元作為國內各航線基準價,在上浮25%、下浮40%的幅度內確定具體價格。由航空運輸企業獨家經營的航段,實行票價上限管理,不規定下限。這樣,未來北京到上海的機票價格最低約為500元,最高可達1100元左右。
對國內航空運價實行政府指導價,價格主管部門由核定航線具體票價的直接管理改為對航空運輸基準價和浮動幅度的間接管理。
以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的民航境內折扣票價(平均每人公里0.75元)、國內航線、國際航線國內段公布票價(平均每人公里0.94元)為基準價和浮動上限,以航空運輸企業社會平均成本為浮動下限;以調整後的平均每人公里0.75元作為國內各航線基準價,允許航空運輸企業在境內、外銷售國內航線客票時,以基準價為基礎,在上浮25% 、下浮40% 的幅度內確定具體價格,等等。
目前政府對價格的管理,主要是審批制和備案制兩種。根據《民用航空法》、《價格法》和《中央定價目錄》,採取政府指導價形式。航線基礎價格由運營航空公司根據運營成本,適當考慮供求、競爭、利潤等因素擬定,報民航總局批准後執行。
民航總局在批准企業運價時,會考慮國內運價水平(由國家民航總局和國家計委確定),B票(在國內銷售的機票)價格是0.75元/客公里,A票(在港、澳、台和國外銷售的機票)價格是0.94元/客公里。在計價規則上,根據遞遠遞減的規則,航程越短,票價水平越高;航程越長,票價水平越低。
9. 請教一下波音公司各機型的區別
波音747
波音747,又稱為「珍寶客機」(Jumbo Jet),是一種雙層客艙四發動機飛機,是世界上最易識別的客機之一,亦是全世界首款生產的寬體民航客機,由美國波音民用飛機集團製造。波音747原型大小是1960年代被廣泛使用的波音707的兩倍。自1970年投入服務後,到A380投入服務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載客量最高飛機的紀錄長達37年。
波音747飛機是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生產的四發動機遠程寬體民用運輸機,是首架寬體噴氣式客機,是一型研製與銷售都很成功的民航客機。1965年8月開始研製,1969年2月原型機試飛,1970年1月首架波音747交付給泛美航空公司投入航線運營。波音747雙層客艙及獨特外形成為最易辨認的民航客機。自波音747飛機投入運營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民航機,一直壟斷著民用大型運輸機的市場,這種情況直到競爭對手空中客車A380大型客機的出現。
波音公司在1960年代中與洛克希德公司競投美國空軍噴氣式大型遠程運輸機項目(CX-HLS)。結果美軍選擇了洛克希德公司方案(C-5「銀河」),當時波音公司的客戶——泛美航空公司希望波音能較提供一種比波音707大兩倍的客機。於是波音把原來的運輸機設計加以修改。最初的設計方案為全機雙層機艙,但是不久即改為寬體機身的設計。60年代末期的一般想法是民航即將進入超音速時代。為慎重起見,波音將747設計將來成可改作貨機用途,故此747有置於上層的駕駛室,方便作貨機用時可使用「揭鼻式」前端貨門。但超音速民航最後因為燃料、飛機價格、噪音等問題而最終只成曇花一現。波音747的銷售量亦遠超預期,為波音公司帶來可觀收入。原本只作機員、頭等休憩處的上層機艙則被加長,成為商務艙。波音747的首家客戶泛美航空公司在1966年訂貨25架訂單,交貨時為1970年。這時發生一段著名的小插曲,由於波音747實在太大,令人懷疑它到底能否飛起來。當時泛美總裁胡安·特里普(Juan Terry Trippe)擔心波音747計劃夭折,因此希望波音首先落實747計劃才下訂單;同一原因,波音有感於747計劃牽涉龐大資金,而且與洛克希德公司爭取美軍大型運輸機計劃失敗,假如泛美公司願意下訂單,波音公司便可以順利執行747計劃。為免血本無歸,波音總裁比爾·艾倫(Bill Allen)亦不甘示弱,要求泛美公司先下訂單才會落實生產。波音公司的廠房並沒有足夠空間生產波音747。波音公司檢視了若乾地點,最後於1966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北部購買了780英畝(約3.16平方公里)土地,用作建造了全新的廠房,是全球廠房最大的工廠。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亦為747開發了全新的發動機,當時波音747配備4台JT9D-3渦輪風扇發動機。747由接受訂單至交付使用只有四年時間,該項目成為波音公司的一次商業豪賭,波音公司為了投資747,幾乎陷入破產邊緣。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為三發動機的道格拉斯DC-10,和洛克希德L-1011三星客機。不少航空公司初期對747抱觀望態度,擔心如此大的飛機能否適應各地的機場,以及四引擎飛機的耗油量會否大為高於三發動機方案的飛機。結果則證明波音747是十分成功的設計。
1969年2月9日,首架波音747原型機試飛。這架波音747名叫艾佛瑞特城號,注冊號N7470,現在仍在西雅圖波音工廠附近的飛行博物館里展出。
波音747的機翼採用懸臂式下單翼,翼根部相對厚度13.44%,外翼8%,1/4弦線後掠角37°30′。鋁合金雙梁破損安全結構。外側低速副翼、內側高速副翼,三縫後緣襟翼,每側機翼上表面有鋁質蜂窩結構擾流片,每側機翼前緣有前緣襟翼,機翼前緣靠翼根處有3段克魯格襟翼。尾翼為懸臂式鋁合金雙路傳力破損安全結構,全動水平尾翼。動力裝置4台渦輪風扇噴氣式發動機。由發動機帶動4台交流發電機為飛機供電,輔助動力裝置帶發電機。4套獨立液壓系統,還有一備用交流電液壓泵。起落架為五支柱液壓收放起落架。兩輪前起落架向前收起,4個四輪小車式主起落架:兩個並列在機身下靠機翼前緣處,另兩個裝在機翼根部下面.波音747機身是普通半硬殼式結構。由鋁合金蒙皮、縱向加強件和圓形隔框組成。破損安全結構採用鉚接、螺接和膠接工藝。波音747採用兩層客艙的布局方案,駕駛室置於上層前方,之後是較短的上層客艙。駕駛艙帶兩個觀察員座椅。公務艙在上層客艙,頭等艙在主客艙前部,中部可設公務艙,經濟艙在後部。客艙地板下貨艙:前艙可容納貨盤或LD-1集裝箱;後艙可容納LD-1集裝箱和散裝貨物。
在1963年,美國空軍為開發一種大型戰略運輸機而展開一連串的研究計劃。雖然C-141「運輸星」已經開始被引進,但當局認為需要一款體積和更大、性能更強的運輸機,能夠攜帶當時所有運輸機都無法負載的特大型貨物。這些研究最終衍生出「CX-X」(Cargo, Experimental, no number,貨運、實驗性的、無編號)設計,載重量達180,000磅,速度達0.75馬赫(500英里或805公里),載重115,000磅的航程達5,000海里(9,260公里),載貨空間為寬17英尺(5.18米)、高13.5英尺(4.11米)和長100英尺(30.5米)。CX-X早期的設計,是由六台發動機提供推力,但是CX-X的設計相比C-141,未顯得有任何大進步而值得開發,於是一款稱為「重後勤系統」(Heavy Logistics System, CX-HLS)新的飛機計劃在1964年4月27日誕生。CX-HLS由四台發動機提供推力,發動機推力增加了,並提升了燃油效率。1964年5月18日,機身提案到達了波音、道格拉斯、洛克希德、通用動力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手上,經過篩選後,波音、道格拉斯和洛克希德給予關於機身的附加合約,發動機由普惠或通用電氣公司提供。三間公司的提案各有一些共通特色,但其中一個與747外型有點相似。CX-HLS的設計是能攜帶重型貨物,但是駕駛艙位於傳統位置,當飛機墜毀時,貨物便會向前推而壓傷飛行員。三家公司都因這問題而困擾,於是道格拉斯公司便在機翼前上方增加一個小吊艙;洛克希德公司的設計是把駕駛艙放在上層,採用高單翼設計,四台發動機吊掛在主翼下;波音公司的設計便是增加一個較大的吊艙。1965年,洛克希德公司的設計和通用電氣的發動機成功地奪得美國空軍的訂單,成為後來的C-5「銀河」運輸機。
已發展的波音747機型:
波音747-100系列
波音747-100:波音747基本型。1969年2月9日首飛,同年12月獲美國聯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1970年1月由波音747項目發起用戶美國泛美航空公司投入商業運營。-100型的上層客艙通常每側有三個或十個側舷窗。747-100系列共生產205架,1986年停產。
波音747-100:最初生產型號 波音747-100B:引入-200型的設計方案,提高了商務載重,增加了航程。機翼、機身和起落架都得到加強。 波音747-100F(Freighter):全貨運型 波音747-100C(Convertible):客貨可轉換多用型,在左翼後部可選裝一個大型側壁貨艙門,航空公司可以按不同的市場變化周期與包機要求調整內部配置,在全客機、客貨混合、全貨機之間轉換。
波音747-100SR
(Short Range):是為日本國內短航程高客流量航線設計的短距離(Short Range)型號,最大起飛重量提高,續航距離縮短,機身結構與起落架經過強化以適應頻繁起降。交付給日本航空的747SR對上層客艙進行了加長,外形上類似-300型。747SR共生產24架。
波音747SP
波音747SP(Special Performance,特殊性能):又稱為747-100SP,是-100型的縮短型,後機身縮短14.3米,加大了航程,用於低密度遠航程航線,載客量較747-100型少(三級客艙布局220人左右),續航距離達到12,300公里。用於與道格拉斯DC-10及洛克希德L-1011飛機競爭。1975年7月4日首次試飛,1976年3月投入使用。不過,由於在實際運作中航程仍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銷售狀況不理想,至1982年停產(1987年曾重新啟動生產線為阿聯酋政府特別製造一架747SP)。747SP總共生產了45架。747SP空氣力學特性與一般747-100或-200不同,擁有穩定氣流降低了阻力,據此波音公司後來推出了加長上層客艙長度的-300/-400型。
波音747-200系列
波音747-200:有別稱為747B型,747-100型的改進型。747-200型使用新型發動機,提高了最大起飛重量,增大了載油量,增加了航程,1970年10月11日首次試飛,1971年投入使用。747-200系列共生產393架,1991年停產。 具體型號: 波音747-200:標准全客運型號 波音747-200B:增加起飛重量和航程。增大了載油量。 波音747-200F:-200型的全貨運型,是最常見的大型貨機。可載貨90噸,航程8300公里。首架747-200F於1971年11月30日首飛,1972年3月7日獲得型號合格證。
波音747-200C
波音747-200C(Convertible):747-200型的客貨可轉換型,可在全客運機、客貨混合、全貨運機之間任意轉換,在標准型基礎上增加了可開啟的機鼻貨艙門、此外左機身後側選裝大型貨艙門。
波音747-200M
波音747-200M(Combi):200型的客貨混合型,左機身後側安裝大型貨艙門;能在飛機後半部份運載貨物,而前半部份則可以用來載客。1975年3月首次交付。
波音747-300系列
波音747-300:747-200型的改進型,設計理念來源於並不成功的747SP,波音公司發現合適的機首上層結構將有利於穩定氣流降低阻力進而減少油耗,按此理念,在1980年6月12日正式發起747SUD(Stretched Upper Deck加長上層機艙)項目,而後型號又更改為747EUD(Extended Upper Deck 延長上層機艙),應客戶要求,也為個別747-100/-200型進行延長上層艙的改裝,1982年10月5日,747EUD首飛時正式定名為747-300,-300型在-200型的基礎上將上層客艙加長7.11米,並增設一艙門,上層艙乘客由32人增到69人,還增加了上層艙舷窗,直式樓梯代替了原來螺旋式樓梯。最大巡航速度從M0.84增加到M0.85。1983年3月7日獲美國聯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1983年4月開始交付使用。瑞士航空公司是首家用戶。747-300系列1990年停產,共生產83架。 具體型號: 波音747-300:標准全客運型號 波音747-300SR:為日本國內短航程高客流量航線設計,增加了載客量。 波音747-300 Combi:-300型的客貨混合型,可在全客運機、客貨混合之間進行轉換。
波音747-400系列
波音747-400:在-300型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進,屬於第二代波音747。在1985年正式啟動747-400計劃,安裝了新型電子儀表設備,只需兩位飛行員駕駛,數字化駕駛艙配備了六台大型CRT顯示屏取代了傳統的儀表盤。外形上機翼翼尖加長1.83米,並加裝了1.83米高的翼梢小翼,減少阻力,可增大航程3%,航程達到12970公里。翼梢小翼也是其外形上與-300型的一個明顯區別。使用先進鋁合金,使機翼和起落架共減重3.5噸,在水平安定面增設油箱。雙人制駕駛艙,使用數字式航空電子儀表和彩色多功能顯示器。1988年4月29日首飛,1989年2月9日交付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投入使用。747-400與以往的747機型相比,航程更遠、燃油效率更高,而且雜訊和運營成本也更低。1990年5月起除波音747-400型外波音747其他型號均已停產。
波音747-400:最常見的標准型號。 波音747-400D(Domestic):-400型的高容量客運型,客艙可載客568名,此機型是特別為日本國內航線設計。該型機沒有一般-400型都有的翼梢小翼,上層客艙每側各增加5個舷窗。1991年10月獲適航證書,共交付19架。 波音747-400 Combi:-400型的客貨混合型,可在全客運機、客貨混合之間進行轉換。 波音747-400F:-400型的全貨運機型,縮短了上層客艙,與747-200F類似。 波音747-400BCF(Boeing Converted Freighter):又稱為B747-400SF(Special Freighter)。是針對不斷增加的空運需求,對747-400客機改裝為全貨機構型,波音在獲得國泰航空公司6架確認訂單後,在2004年1月27日啟動該計劃,並授權廈門太古飛機工程公司進行改裝任務。首架747-400BCF於2005年12月19日正式交付國泰航空。
波音747-400ER
在獲得澳大利亞快達航空(Qantas)訂單後在2000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2002年7月31日首飛,747-400ER與現有的747-400外形尺寸相同,增加了油箱容量,加強了機身和起落架強度,增加了航程和起飛重量。2002年11月交付。 具體型號: 波音747-400ER:全客運型。 波音747-400ERF:747-400ER的全貨運型。
波音747LCF
波音747LCF
波音747LCF(Large Cargo Freighter):超大型貨運機型,波音考慮到將波音787組件從全球合作夥伴的工廠運往華盛頓州埃弗雷特的波音787總裝廠,在2003年10月發起該項目,利用747-400客機進行改裝,在外形上,類似空中客車A300-600ST(白鯨),機身有大的隆起部分,使貨艙空間增大,適合運載大部件,授權台灣長榮航太科技負責改裝任務,波音已確認購買3架747-400進行改裝,並在2005年12月15日宣布選擇美國常青航空(EIA:Evergreen International Airlines)運營這三架747LCF。首架747LCF在2006年中改裝完成。
波音747-8
波音747-8:作為對競爭對手空中客車A380大型客機的回應,2005年11月14日,波音公司正式啟動了新型波音747-8項目,型號定為747-8是因為與波音787所使用的多項技術聯系緊密, 這些技術都將融入這款新飛機。747-8項目包括747-8洲際型客機(Intercontinential Passenger)與747-8貨機(Freighter)。 波音747-8將採用波音787的技術,加強747的載客和載貨能力,機身有兩段地方共延長約5.5米,典型三級客艙布局下747-8客機比747-400多出了51個座位。裝備波音787所使用的通用電氣GEnx發動機,先進主機翼設計,提高燃油效率,改進運營經濟性,航程14,816公里。747-8貨機載貨能力達到140噸。獲得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和日本貨運航空公司18架747-8貨機的確認訂單。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是首家選購747-8客機的航空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交付。
特殊型號
幾架747-100被美國航太總署改裝來運載太空梭。 E-4型:由747-200B所改裝的空中指揮所型,供美國空軍使用,共改裝4架。用作緊急戰爭狀態下的美國戰略力量空中指揮站。1979年已交付美國空軍4架。 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由波音747-200B改裝而成,共生產兩架。空軍代號VC-25。
未發展的波音747型號:
波音747(20張)波音747X
1996年,波音公司的競爭對手空中客車公司決定開發「A3XX」。空中客車公司想通過「A3XX」挑戰波音公司在全球民用客機市場的領導地位。2000年12月,空客宣布將「A3XX」正式命名為A380,並正式啟動該項目。為了鞏固市場領導者地位,波音決定在波音747及A3XX之間加入747的升級機型——波音747-X,從而削弱A3XX的競爭力。747X並未引起航空公司的興趣,波音公司在2001年終止了747X項目。 具體型號:波音747-400X:最短的747X,現已命名747-400ER。 波音747-X:中型747X,載客量500人。 波音747X Stretch:最長的747X,載客量582人。 波音747-8下線
747X
波音747-500X、-600X、-700X
波音公司宣布747-500X和-600X於1996年11月Farnborough。[84]所提出的模型相結合的波音747飛機機身的新的251英尺(77米)跨度翼來源於777。其它的變化包括增加更大的發動機,增加輪胎的數量從2到4的鼻子起落架,從16到20的主起落架。
三發動機的波音747機型
在1970年代,波音公司欲開發一款較身機短、三發動機的、成本比747SP低的飛機,希望能夠與DC-10和L-1011進行直接競爭。747-300 三發動機型的載重量較多,航程和載客量亦會增加,二號發動機的布置像L-1011一樣。但工程師們發現開發此型號需要巨大成本和時間,機翼亦需要重新設計,因此便放棄此構想 。
波音747-400XQLR
波音747X計劃終止了後,波音公司繼續研發747的可能衍生機型,747-400XQLR(Quiet Long Range),比以往的型號更為寧靜,航程達7980海里(9200英里或14800公里);747-400XQLR的翼尖小翼與767-400ER的相同,鋸齒型引擎吊艙能夠減少噪音。雖然747-400XQLR沒有正式投產,但它有不少技術應用在747-8上。
見網路--波音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