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高新企業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用在產品的成果轉化比例占當年總收入的多少
根據《高新技術企復業認定管理辦製法》第十條:
一、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6%;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二、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Ⅱ 科技成果轉化是什麼意思
科研成果轉化是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已轉化成成品、樣機、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等,證明一般是如轉化為新產品,可以用該產品新產品證書、生產批文(葯類的)、銷售合同、訂單、銷售發票等一種或多種材料證明;若轉化為新設備,則用該設備說明書、設備備案文件、發票等證明;轉換為新技術,一般是要多個使用單位的推廣應用證明。Ⅲ 科技成果轉化率的計算難度
關於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是多少、如何計算等問題,不少專家都表示:「專沒有屬統一的計算口徑。」
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率究竟應該誰來統計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表示,最權威的統計部門應該是知識產權局,由知識產權局統計專利交易數據,並估算轉化率,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都應該以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為准。從知識產權局來看,成果轉化率就是知識產權交易率。知識產權局在統計科技成果轉化率時,一般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
Ⅳ 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
科技成果轉化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Ⅳ 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有何區別
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的區別是概念的內涵不同,含義不同,轉移方向不同。版Ⅵ 如何提高專利成果轉化的成功率
對於我們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後,一個顯著的不同便是知識產權的位置凸顯出來了。過去的一二十年裡,我國在跟蹤國際前沿領域的最新科技進展方面,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使我國的綜合創新能力大大增強。可以說,過去的20年,我們的創新之路是將別人已有的,而我們過去沒有的,經過努力變為我們自己的創新性成果。但今後,面對全球化浪潮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環境,我國的創新之路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後20年,我們所要做的是別人也還沒有的。今後的競爭,說到底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而專利轉化的能力就是創新能力最直接的表現。因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大力推動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從加強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平台的基礎入手,推動全社會專利意識的提高。
齊建國:專利成果轉化的重點,是激發企業實施專利成果轉化的熱情。現在,我國的企業一方面是知識產權的意識還不強,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有些成果即使轉化了也沒申請專利。另一方面,由於專利的成熟度和組裝配套程度不夠,為企業實現專利成果轉化帶來了困難。因此,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條件,增強其取得專利和實施專利的能力,是提高我國綜合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
楊起全:專利成果轉化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科技如何更好地與經濟相結合的問題。我認為,不同時期對智力價值的評價會發生一定變化,我們說從成果到產業的投入的比例大致為1∶10,實現專利成果轉化,不僅要靠研究人員創造專利成果,更要靠風險資金的支持,才能實現專利成果的轉化。因此,從科技界來說,現在需要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利潤空間,為風險資金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風險資金參與專利轉化,也才能大幅提高專利成果轉化率。
另外,我國在各級科技計劃中,已開始重視知識產權。在國家「863」計劃中,已對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化提出了定量的要求,但現在還缺乏對轉化環節的要求,一些專利成果實際上只是科技成果的延伸,很難實施轉化。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在於提高企業的專利成果轉化能力,要把專利戰略的重心放到企業。企業要做到將各種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把實施專利的各項技術、工藝組裝配套,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Ⅶ 科技成果轉化有哪些類型如何收費
科技成果轉化的類型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該技術成果;許可他回人使用答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Ⅷ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
所謂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指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將科技成果內(或專利技術)轉化為產品,並實容現商品化、規模化、國際化,最終形成科技產業的能力.
1、國家制定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導向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
2、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財政、稅收、產業、金融、政府采購等政策協同,增強和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良好環境。
3、國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推動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