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姚建宗的榮譽和獎勵情況
2015年《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2014年被評為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第六批);
2014年《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獲吉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13年《法律的政治邏輯闡釋》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10年度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研究」任首席專家;
2009年4月第一屆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
2008年《法治生態環境》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08年被評為全國「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最佳宣講獎;
2006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等確定的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6年,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並獲得資助;
2005年「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12月,「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吉林大學2004年優秀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2004年12月,「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2004年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3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第一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2003年,《生活的場景與法治的向度》,司法部2002年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優秀獎;
200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2001年7月,「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年4月,「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1月,《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獲吉林省第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01年12月,《法律與發展研究的理論傾向》,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2001年1月2日,《法治與良知》,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2001年1月2日,《法治的多重視界》,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2000年12月7日,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項目獎勵;
2000年7月19日,被評為東北地區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1998—2000年度優秀編輯;
2000年3月,《國外政治發展研究述評》,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優秀獎(最高獎);
1999年12月,《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第六次優秀著作獎專著優秀獎(最高獎);
1999年11月30日,榮獲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1999年8月14日,《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1998年度吉林省長白山優秀圖書一等獎;
1998年12月,《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法學論文二等獎;
1998年1月,《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吉林大學199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特等獎;
1998年1月,《法律制度構造論》,吉林大學199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1998年12月,因「八五」以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工作中成績顯著而獲獎;
1996年1月,《「法治經濟」解析》,吉林大學第四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1993年11月,《略談法的價值與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最根本價值》,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第三次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② 王青的工作成果
[1]2014.4「《采礦學》教材建設」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候選項目.
[2]2014.4《采礦學》被推薦為「十二五」省級、國家級規劃教材.
[3]2014.1榮獲「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2013年度躍升獎」
[4]2013.1「《采礦學》教材建設(教材)」獲2012年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1等獎.
[5]2013.1「礦業類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獲2012年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一等獎.
[6]2012.12榮獲「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2012年度貢獻獎」.
[7]2012.11「《采礦學》教材建設」 獲東北大學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1等獎.
[8]2012.11「礦業類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獲東北大學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特等獎.
[9]2012.1「謙比希銅礦難采礦體高效安全開采技術」獲有色金屬冶金協會1等獎.
[10]2010.9東北大學優秀本科指導教師.
[11]2010.7遼寧省教學名師獎.
[12]2010.2「東鞍山露天礦生態包袱研究」獲沈陽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
[13]2010.2「本國環境載荷與環境效率研究」獲沈陽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
[14]2010.2「國家生態壓力與生態利用效率研究」獲沈陽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三等獎.
[15]2010.2「沈陽市中小學生個人生態足跡分析」獲沈陽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三等獎.
[16]2009.12「沈陽市大沈陽經濟區構建中的環境壓力研究」.獲沈陽市社科聯基金項目成果二等獎.
[17]2009.6「東鞍山露天礦生態包袱研究」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
[18]2009.6「本國環境載荷與環境效率研究」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
[19]2009.6「國家生態壓力與生態利用效率研究」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三等獎.
[20]2009.6「沈陽市中小學生個人生態足跡分析」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三等獎.
[21]2009.5「采礦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獲遼寧教學成果一等獎.
[22]2008.11「采礦學國家精品課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獲東北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
[23]2008.9《采礦學》獲國家精品課,課程主講教師、課程建設負責人.
[24]2008.7「中國環境載荷與環境減壓分析」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
[25]2008.7「環境載荷與環境壓強:環境壓力指標及應用」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
[26]2008.7「中國有色行業的生態佔用研究」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三等獎.
[27]2008.7「本國生態足跡指標的構建及其實證研究」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三等獎.
[28]2008.6 王青獲遼寧省精品課. [1]劉劍平,朱浮聲,王青.《深基坑支護理論與應用》[M].冶金工業出版社,ISBN:978-7-5024-6346-5,2013.6.
[2]王青,任鳳玉,顧曉薇,等.《采礦學》(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M].冶金工業出版社,ISBN:978-7-5024-5490-6,2011.4
[3]王青.《露天開采學》[M].中南大學出版社(參編教材),ISBN:978- 7-81105-983-06,2009.
[4]王青,孫效玉.數字礦山技術(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礦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采礦工程專業規劃教材)[M].中南大學出版社,ISBN:978- 7-81105-983-06,2009.
[5]王青.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M].冶金工業出版社,ISBN:7-5024-2570-5,2008.
[6]顧曉薇,王青.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壓力指標及應用[M].冶金工業出版社,ISBN:7-5024-3848-3,2005.
[7]王青.采礦學(九五國家規劃教材)[M].冶金工業出版社,ISBN:7-5024-2570-5,2001. 2014年論文發表
[1]Xiao-chuan XU, Xiao-wei GU, Qing WANG, Jian-ping LIU, Jun WANG..Ultimate pit optimization with ecological costs for open pit metal min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英文版.ISSN1003-6324.2014.5.(SCI/EI收錄)
[2]顧曉薇,胥孝川,王青,劉劍平.生產計劃優化演算法改進[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4(10):(EI收錄).
[3]王青,顧曉薇,胥孝川,劉劍平.露天礦整體優化平台及其應用[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4(9):(EI收錄)
[4]胥孝川,顧曉薇,王青,劉劍平.最終境界優化演算法改進[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4(8):(EI收錄)
[5]王青,顧曉薇,邱景平,孫曉剛.《采礦學》本科專業教材建設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 (10):31-33.
[6]顧曉薇,邱景平,王青,孫曉剛.采礦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5):205-206.
2013年論文發表
[1]顧曉薇,王青,邱景平,魏德洲.采礦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1.1:183-184.ISSN:1673-9795
[2]顧曉薇,王青,邱景平,魏德洲,王澤紅.礦業類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ISSN:1674-9324
[3]Jun WANG, Qing WANG, Xiao-chuan XU, Xiao-wei GU.Study on Material Input of Coal Mines Proction[C].Vols.838-841 (2014) pp 2586-2590, 2014, 838-841: 2586-2590 ISSN:1022-6680(EI收錄)
[4]顧曉薇,胥孝川,王青,等.露天礦最終境界的經濟生態一體化優化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9):1347-1351(EI收錄).
[5]X.Gu,Q.Wang,X.Xu.Ecological Costs of Open Pit Coal Mining and Their Influence on Ultimate Pit Design[C].WMC』s 23rd World Mining Congress & Expo Organizing Committee, Montreal,Quebec,Canada(出版刊物GOSPOD SUROWCAMI MIN),2013.2013,8:190-199.ISSN:0860-0953 (SCI收錄)
[6]顧曉薇,胥孝川,王青,等.露天煤礦生產計劃優化[J].東北大學學報,2013,34(8):1184-1187.(EI收錄).
[7]Xiaochuan XU,Xiaowei GU,Qing Wang,et al.Investigation on Material Input of Raw Coal Proction[C].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ICAEES 2013),Guangzhou,China,2013.2013,7: 2427-2431.ISSN:1022-6680(EI收錄)
[8]胥孝川,顧曉薇,王青,等.露天煤礦最終境界優化實用演算法[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5):715-718.(EI收錄)
[9]王青,胥孝川,顧曉薇,等.成本價格變化對露天礦最終境界的影響[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5):712-722.(EI收錄).
[10]顧曉薇,胥孝川,王青,等.礦山開採的生態成本[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4):594-597.(EI收錄).
[11]WANG qing,Xu Xiaochuan,Gu Xiaowei.Building the model of near-level coal deposit [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erials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AMEE2013) ,Hongkong,China,2013. 2013,4:657-662ISSN:1022-6680(EI收錄)
[12]WANG qing,Xu Xiaochuan,Gu Xiaowei.A dynamic- programming based model for phase-mining optimization in open-pit metal mines[C].2013AMEE Workshop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CEMS 2013),Hangzhou,China,2013. 2013,1:896-901.ISSN:1660-7482.(EI收錄)
2012論文發表
[1]王青,胥孝川,顧曉薇等.金屬礦床露天開採的生態足跡和生態成本[J].資源科學, ISSN:1007-7588,2012,34(11):1-6
[2]顧曉薇,胥孝川,王青等.區域經濟發展的碳足跡與碳承載力研究[J].東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8:1194-1197.(EI收錄)
[3]Xiaowei Gu, Qing Wang, Pengfei Wang, Xiaochuan Xu,Xiaoxu Wang; MEASURING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INDICATORS AND APPLICATION[J].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1022-6680; 2012.6: 1561-1570.(EI/ISTP收錄)
2011年論文發表
[1]王青,王鳳波,顧曉薇等.區域經濟的資源環境載荷和效率[J].東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2(10):1488-1491 (EI收錄)
[2]Qing Wang.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M].(采礦工程課程設置演化的回顧與評述)」,22nd World Mining Congress,( 22屆世界采礦大會)2011.9.(SCI收錄)
[3]Xiaowei Gu, Qing Wang.Internalising Ecological Costs in Evaluating and Planning a Mining Project: 35th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in the Minerals Instry(APCOM 2011), Wollongong, Sep.24-30, 2011[C].VIC: The AusIMM, 2011。ISBN:987-1921-5225-12,547-555
[4]Xiaowei Gu, Fengbo Wang, Qing Wang, Pengfei Wang.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economies[C]//IEEE MACE 2011.6.Inner Mongolia, 2011: 3392-3396.ISBN:978-4244-9437-8,2011.6: 3392-3396(EI收錄)
[5]Xiaowei Gu, Pengfei Wang, Qing Wang, et al.A Push-back Sequencing Model for Proction Planning in Open-pit Coal Mining [C]// CDMMS 2011.Hangzhou, 2011.9: 219-224 ISBN-13:978-3-03785-236-1,2011.9: 219-224(EI/ISTP 收錄)
[6]Xiaowei Gu, P.F Wang , Q.Wang, et al.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Final Pit and Proction Schele in Open-pit Coal Mines [C]// IMEM 2011.October21-23, 2011,Chongqing: 222-229.ISBN-13:978-3-03785-225-5;ISSN:1022-6680, 2011.10: 222-229.( EI/ISTP 收錄)
[7]魏德洲,王青,顧曉薇等.采礦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ISSN1674-9324.2011.10.149-152.
[8]魏德洲,王青,任鳳玉等.礦業類研究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ISSN1674-9324.2011.11.171-174.
[9]王鳳波, 顧曉薇, 王 青, 胥孝川.沈陽市經濟發展的環境壓力[J].東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1,32(9):1352-1355(EI收錄)
[10]馮民,顧曉薇,王青等.沈陽市固態垃圾排放的生態足跡與強度[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2(1):133-144(EI收錄)
2010年論文發表
[1]顧曉薇,王青等.礦區經濟系統的生態可持續性動態分析[J]. 東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12):1777-1782 (EI收錄)
[2]顧曉薇,王青等.露天金屬礦境界優化實用演算法[J]. 金屬礦山.ISSN1001-1250, 2010.10.412(6-9).
[3]Xiaowei Gu, QingWang.Dynamic phase-mining optimization in open-pit metal min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英文版.ISSN1003-6324.2010.10.20(10): 1974-1980.(SCIEI收錄)
[4]王青,顧曉薇等.采礦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ISSN1008-5831.2010.7.第16卷:71-75.
[5]Xiaowei Gu, QingWang, Daozhong Chu, Bin Zhang.Dynamic cutoff grade optimization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ing[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ISSN1005-9784.2010.5.17(3):492-497.(SCIEI收錄)
[6]顧曉薇,王青等.賈家堡鐵礦露天開采境界優化實踐[J]. 金屬礦山.ISSN1001-1250, 2010.3.405(28-31).
[7]張波,王青,顧曉薇.中國生態足跡的趨勢預測及情景模擬分析[J].東大學報自然科學版ISSN1005-3026,2010.4. 31(4):576-580
2009年論文發表
[1]顧曉薇,王青,馮民等.沈陽市大氣污染物排放的綜合環境壓力[J].東大學報自然科學版ISSN1005-3026,2009.6.30(6):885-889.(EI收錄)
[2]顧曉薇,王青,馮民等.沈陽市生態城市建設中的生態壓力[J].生態學雜志ISSN1000-4890,2009.5.28(5):943-950.
[3]馮民,顧曉薇,王青等.沈陽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源佔有核算與分析[J].東大學報自然科學版ISSN1005-3026,2009.30(2):291-294.(EI收錄)
[4]鄭友毅,王青,顧曉薇.露天煤礦開采計劃的整體動態優化[J].煤炭學報ISSN0253-9993,2009.8.(EI收錄)
[5]初道中,王青.邊界品位的動態優化模型及演算法[J].金屬礦山ISSN1001-1250,2009.8.
[6]初道中,王青.關於邊界品位影響因素的探討[J].黃金ISSN1001-1277,2009.10.
[7]孫曉剛,王青等.用煤矸石制備燒結多孔飾面磚[J].金屬礦山ISSN1001-1250 , 2009.2.
2008年論文發表
[1]Q.Wang, X.Gu & D.Chu.A 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utoff grades in underground mines [M].21 world mining congress (EXPO.2008),2008,9.地下礦邊界品位確定的動態優化方法[M].21屆世界采礦大會.(ISTP收錄)
[2]Xiaowei Gu, QingWang, Youyi Zheng, Shu Ge.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final pit limit and proction schele in surface coal mines[M].sevente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e planning & equipment selection ( MPES.2008),2008,10.露天煤礦最終境界與開采計劃同時優化[M].17屆國際采礦計劃與設備選型學術大會.(ISTP收錄)
[3]G.J.Li, Q.Wang, X.W.Gu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componential method for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ion of a Chinese university campus [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8,(8): 75~78.(SCI、EI收錄)
[4]李廣軍,王青,顧曉薇,劉建興.生態足跡對比分析與研究—以深圳和蘇州為例,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 Vol.29.No.1.(EI收錄)
[5]鄭友毅,王青,胡伯,顧曉薇.沈陽市物質投入分析,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0) Vol.29.No.10.(EI收錄)
[6]孫鵬,王青,劉建興,顧曉薇.沈陽市交通生態足跡的分解效應,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 Vol.29.No.2.(EI收錄)
[7]孫鵬,王青,劉建興,顧曉薇,李廣軍.沈陽市交通生態足跡的時間序列分析,資源科學,2008,(06),Vol.30,No.6
[8]王軍,劉建興,張素珸,王青,顧曉薇,李廣軍.沈陽市皇姑區中小學生家庭生態足跡,生態學雜志,2008,27(4):657-660
[9]張繼文,王青.閉合排隊網路的擴展求和演算法及其應用,煤炭學報,2008,(11),Vol.33,No.11.(EI收錄)
[10]初道忠,王青,鄭懷昌.邊界品位的動態規劃優化方法及其應用,中國礦業,2008,(09),Vol117,No.9.
[11]劉浩,王青,宋陽,李廣軍,李連德.基於能值分析的區域循環經濟研究—以遼寧省為例,資源科學,2008,(02),Vol.30,No.2.
[12]張繼文,王青.考慮阻塞時破碎站的整體運行特性研究,金屬礦山,總第384期2008年第6期
[13]劉浩,王青,李秀娟,宋陽,李廣軍.遼寧省生態經濟系統能值分析,應用生態學報,2008年3月第19卷第3期
[14]劉浩,王青,李廣軍,宋陽,李連德.遼寧省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能值評估,生態學雜志,2008,27(2):245-249
[15]張繼文,王青.排隊論模型中不同時間概率分布的計算精度問題,煤炭工程,2008年第4期
[16]於宏民,王青,俞雪飛,劉建興.中國鋼鐵行業的生態足跡,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6) Vol129.No.6.(EI收錄)
[17]李連德,王青,劉浩,宋陽.中國國內一次能源供應多樣性計算與分析,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 Vol.29,No.4.(EI收錄)
[18]劉建興,王青,孫鵬,顧曉薇, 李廣軍.中國1990~2004年生態足跡動態變化效應,東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8,(1),Vol.23,No.1.(EI收錄)
③ 陳飛虎的榮譽與獲獎
1992年,作品《磚牆上的菜籃》榮獲第二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覽優秀作品獎;
1993年,作品《晌午》榮獲93·中國長江杯水彩畫大展銅獎;
1994年,作品在金鵝獎書畫大賽中榮獲銅獎;
1997年,作品《三月》入選「新亞歐大陸橋美術作品匯展」榮獲「佳作獎」;
1998年,作品《城外有條河》榮獲湖南省第二屆水彩畫展二等獎;
2003年5月,論文《健康藝術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新世紀中國美術分析》,在2003年湖南省高等學校美術教育論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2004年7月,被推選為「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代表;
2004年12月,水彩畫《水邊小鎮》入選第二屆「李劍晨獎」水彩畫雙年展;
2005年6月,論文《建築美術教育溯源及其國際化思考》或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一等獎;
2005年12月,水彩畫《陽光小院》榮獲湖南省第六屆水彩藝術展金獎;
2007年4月,著作《水彩建築風景寫生技法》,獲得2005年度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優秀圖書二等獎;
2008年 2月,指導論文《土地廟與鄉村環境景觀的研究》獲得「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008年,榮獲湖南大學2007-2008年度熊曉鴿獎教金;
2008年9月,被評為2008年度湖南大學「我心目中最敬愛的老師」;
2009年9月,《創新文化素質教育 推進大學文化整體育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0年1月,水彩畫《秋收時節》榮獲2010年中國長沙三畝地美術館第二屆水彩畫提名展金獎;
2011年6月,水彩作品獲得「巴黎市第三屆2011年文化藝術節法中文化交流展」一等獎;
2012年5月,《安仁之春》入選「安仁之春」風景畫展,獲得一等獎;
2015年,獲得2015年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建築與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美術作品大獎賽「指導教師獎」
④ 蔡雪峰的所獲獎勵
1.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國家教育部 2007.8
2.國家級精品課程(專科) 排名第一 國家教育部 2005.12
3.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國務院 2009.2
4.國家級教學成果優秀獎 排名第三 國家教育部 1989.12
5.部級音像教材二等獎 排名第一 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2001.7 1.福建省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福建省教育廳 2006.7
2.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5.1
3.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9.3
4.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1.1
5.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7.12
6.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排名第三 福建省教育廳 2001.1
7.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排名第六 福建省教育廳 2009.9
8.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 負責人 福建省總工會 2007.4
9.福建省優秀網路課程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3.12
10.清華大學優秀訪問學者 (個人) 清華大學 2004.7
11.福建省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 (個人) 福建省人事廳和福建省建設廳
教研、科研 序號 課題名稱 項目
來源 課題
負責人 參加人員 獲獎情況
或發表刊物 1 國家級土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點 國家教育部 蔡雪峰 張建勛、周繼忠、畢賢順、蔡建平、歐智菁等 2008年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 建築施工技術
(高職高專) 國家教育部 蔡雪峰 周繼忠、蔡建平、張敦、聶小龍等 2005年獲得國家精品課程 3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子課題 國家教育部 蔡雪峰 張建勛、周繼忠、蔡建平、庄金平等 4 建築施工立體化教學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周繼忠、林渭濱、鄭屹峰等 2005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5 以工程實踐為導向的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蔡雪峰 周繼忠、張建勛、庄金平、張士元、聶小龍、鄭永乾等 2009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6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周繼忠、張建勛、畢賢順、蔡建平、庄金平、歐智箐、張士元、鄭永乾等 2007年評為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7 土木工程綜合實踐中心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張建勛、畢賢順、周繼忠、蔡建平、歐智箐等 2007年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8 建築施工--樁基工程施工與質量事故處理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周繼忠、林渭濱、鄭屹峰等 2004.7高等教育出版社(國家級「十五」規劃教材) 9 建築樁基系列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周繼忠、林渭濱、鄭屹峰等 2003年獲省級優秀網路課程和優秀多媒體課件 10 建築工程施工輔助系列錄象片製作與應用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鄭居煥等 2001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11 新建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工程實踐創新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福建省教育廳 陳文哲 陳孝慧、包秋燕、劉國買、李建興、蔡雪峰等 2009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2 探索專業領域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新途徑 福建省教育廳 張建勛 陳衛華、蔡雪峰等 2001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13 房屋建築工程項目施工技術軟體研究與開發(生產教學兩用軟體) 福建省人民政府 蔡雪峰 周繼忠等 2007年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14 土木工程專業以項目為導向的人才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周繼忠、庄金平、張士元等 2008年獲福建工程學院教學成果特等獎 15 建築工程施工輔助系列錄象片音像教材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林渭濱等 2001年獲中國建設教育技術委員會音像教材二等獎 16 房屋建築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新設想 福建省教育廳 蔡雪峰 2001年獲中國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形式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7 數字化教材研究與應用 教研論文 蔡雪峰 趙湘慧 2009年1月中國大學教學 18 土木工程施工立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教研論文 蔡雪峰 周繼忠、庄金平、鄭屹峰、聶小龍 2008年10月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19 土木工程施工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研究 教研論文 周繼忠 蔡雪峰、聶小龍 2008年10月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20 雙師型教師在應用型教育中作用及培養途徑 教研論文 蔡雪峰 毛紅兵 2005年3月中國大學教學 2.蔡雪峰教授近年來承擔學術研究課題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起訖時間 科研經費 所起作用 大跨結構模板支撐安全系統應用軟體研究與開發 福建省發改委技術開發項目
(閩發改[2007]877號) 2007.9-2010.9 150萬 主持人 鋼管支撐體系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 人才培養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GY-Z0813 2007.12-2010.12 8萬 主持人 超高超重結構GMT環保型建築模板支撐體系技術研發與應用 福建省省科技重點項目
(2007H0001(省科技廳) 2007.7-2009.12 15萬 主持人 非線性在超高大跨結構模板支撐技術與安全設計中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福建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E0710001)(省科技廳) 2006.12-2009.12 6.5萬 主持人 綠色鋼構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及服務海西建設平台 福建省服務海峽西岸建設重點項目 2008.12-20012.12 920萬 主持人 福建省建設工程項目施工信息交互系統研究 福建省住宅和城鄉建設廳(閩建科[2010]16號) 2010-2011.1 20萬 主持人 大跨結構模板支撐體系計算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科研基金項目(GY-H0707) 2007.10-2008.10 8萬 主持人 福建東南造船廠輪船下水架承載能力預測 福建東南造船廠(橫向課題)
E1000029 2008.6-2009.3 9萬 主持人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 福建省教育廳
JB07136 2007.1-2009.12 0.6萬 主持人 大型建設項目施工階段的安全風險識別與評價的研究 福建省教育廳
JA06029 2006.11-2009.12 0.75萬 主持人 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2006-2009 1萬 主持人 腳手架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與評價的研究 福建省科技廳資助省屬高校項目(2007F50005) 2007.07-2009.10 4萬 第二 基於非傅立葉熱傳導的微、納米尺度絕緣層力學性能分析 福建省青年人才項目
(2007F301050044) 2007.07-2010.10 6萬 第二 混凝土剪力牆的耐火性能和抗火設計方法研究 福建省教育廳科技項目
(JA08172) 2008.10-2011.09 1萬 第二 火災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力學性能的研究 人才引進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GY-Z0855) 2008.10-2010.09 6萬 第二 腳手架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與評價的研究 福建省科技廳資助省屬高校項目(2007F50005) 2007.07-2009.10 4萬 第二
⑤ 教學成果獎申報書成果簡介及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怎麼寫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對於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問題生」轉化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啟發。評析同時也是筆者對案例所揭示問題的詮釋與研究,是一個聯系實際的提升過程。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對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讀。通過詮釋,挖掘這些矛盾背後的內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規律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結構形式:背景--主題--細節--結果--評析。
1、變式結構: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過程--案例反思
3、案例--問題--分析
4、主題背景--情境描述--問題討論--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寫中,五個基本要素並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細節與反思(評析)不可少。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就不能說是案例。
⑥ 高翔的獲獎記錄
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2完成人/2008年)、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2完成人/2009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8完成人/2006年)、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完成人/2010年)、
中國專利優秀獎(第2完成人/2006年)、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2完成人/2006年、第6完成人/2004年、第7完成人/2009年)、
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2完成人/2000年),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6完成人/2005年),
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第2完成人/2009年)等。
⑦ 陳建勛的獲獎情況
(1)2012年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第1完成人)
(2)2011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第1完成人)
(3)2010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第1完成人)
(4)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第1完成人)
(5)2009年陝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第1完成人)
(6)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第21完成人)、三等獎1項(第2完成人)
(7)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第2、5完成人)、科技發明三等獎1項(第2完成人),廳局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第2完成人)
(8)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六屆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
(9)陝西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10)陝西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11)2004年榮獲第五屆陝西青年科技獎
(12)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13)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7項,軟體著作權2項
⑧ 張文顯的獲獎情況
截至2011年,張文顯先後有14項科研成果獲得17項國家級獎勵及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級10項,省部級7項,具體是:
1993年:《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1994年:《法理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法學基本范疇研究》獲中國圖書獎;
1997年:《法理學的改革和建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1年:《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律體系》獲吉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獲吉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法理學》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2年:《法理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並於2007年被教育部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精品教材;
2003年:《法哲學范疇研究》(修訂版)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5年:《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獲吉林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工程」課題(與曾憲義教授等5人共同合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6年:《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理論、方法和前沿》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21世紀的中國大學精神》(與王玉柱教授合作)獲吉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8年,論文《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是法的發展規律》入選由王仲方等主編的《走向法治——30篇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法學論文》。
2010至2011年:《法哲學通論》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截至2011年,張文顯還獲得了以下個人榮譽:
1987年,被評選為吉林省優秀教師;
1992年,被國家教委和人事部確定為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
1994年,被人事部確定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1998年,被評選為吉林省首批省管優秀專家;
1998年,被中央組織部確定為直接聯系專家;
2004年,被中央批准為首批「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法學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召集人);
2009年,被《中國法律》評選為建國60周年對新中國法學和法治建設最有貢獻的60位法律人之一。
⑨ 史培軍的獎勵成果
2012. 中國自然災害風險地圖集. 中國測繪學會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銀獎
2010. 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 中國測繪學會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
2010. 汶川地震災害專題制圖工程研究與應用.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9. 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及其生態響應機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9. 災害風險科學學科建設與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9. 災害風險科學學科建設與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 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
2006. 近地表風沙活動規律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基礎類)二等獎
2004. 區域自然災害系統研究.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4. 中國自然災害系統地圖集. 中國測繪學會優秀地圖作品一等獎
2003. 中國生態資產測量技術體系. 中國測繪學會測繪科技三等獎
2003. 中國區域地理教學與改革. 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7. 中國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動態監測系統試點試驗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 深圳市南山區環境管理信息系統. 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 深圳市南山區環境管理信息系統. 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 內蒙古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專題研究. 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 黃河流域環境演變與水沙運行規律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4. 中國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動態監測系統試點試驗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4. 黃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與土地生產力開發信息系統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 內蒙古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專題研究. 國家土地局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3
1993. 「中國自然災害地圖集」編制和農村災害保險技術試驗研究.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科技一等獎
1993. 晚更新世以來環境演變及其影響評價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委員會. 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 陝西省佳縣經濟發展系統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委員會. 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9. 應用遙感技術編制內蒙古自治區土壤地侵蝕圖.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 遙感在內蒙古草場資源調查中的應用研究(地貌,土地利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7. 遙感在內蒙古草場資源調查中的應用研究(地貌,土地利用).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⑩ 熊才平的成果獲獎
1、2013年3月,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回(教社科[2013]2號),獲獎項目:答基於網路教學平台的城鄉教師教研互動研究
2、2010年3月,獲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政發[2009]79號),獲獎項目:
教育信息化新視界(叢書)共8冊
3、2008年3月,獲得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浙社科規辦〔2008〕3號),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城鄉均衡發展: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獲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性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排名:1/3
5、2005年9月,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面向教師教育的信息化環境創建與應用」,排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