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果分析
4.4.3.1 應力與變形特徵
圖4-6 1×105N/m2荷載下的垂向應力分布(單位:Pa)
按實際靜荷載(1×105N/m2)施加在洞頂上,得到的垂向應力分布如圖4-6所示。從圖中可見,應力集中主要分布在小洞的兩側,應力集中值在-2.8×105~2.6×105Pa之間。而拉應力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其大小在(0~6.0)×104Pa范圍內,這顯然已經超過了土層的抗張強度,說明有拉張破壞發生,這與實際破壞分布是相吻合的。在位於斜坡後緣的地表也表現出拉應力較大的特徵,這是地形效應的結果。1×105N/m2荷載下的位移分布如圖4-7所示,圖中用矢量表示了局部位移的方向及大小。從等值線上可以看出,土洞上部土層中的位移較大,約1cm左右。而其他地方的位移大多在毫米級的范圍內。
圖4-7 1×105N/m2荷載下的垂向位移分布(單位:m)
計算結果表明,天然情況下大洞、小洞均處於穩定狀態,沒有發生小洞塌陷現象;張裂的分布范圍也很窄。這說明小洞的塌陷並非正常情況下的重力致塌。
4.4.3.2 穩定敏感性分析及致塌機理討論
通過改變荷載的大小、地形條件、材料性質,可以觀察影響土洞穩定的敏感因素,並通過這些模擬試驗驗證其塌陷機制及影響土洞穩定的因素。
4.4.3.2.1 靜荷載的敏感性研究
首先試驗了靜荷載的大小。試驗荷載最大加到了5×105N/m2(實際荷載為1×105N/m2左右)。在材料不變的情況下,即使是5×105N/m2的荷載,大小洞仍處於穩定狀態。應力集中主要分布在小洞的兩側,應力集中值在–4.5×105~3.5×105Pa之間(圖4-8)。與1×105N/m2載荷下的應力集中相比,較為接近。所以在小洞周圍的應力集中破壞並不嚴重。拉應力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其大小在(0~4.0)×105Pa范圍內,說明有拉裂破壞發生。與1×105N/m2荷載時相比,5×105N/m2荷載下的拉應力分布更寬,且比1×105N/m2荷載下的拉應力大得多。5×105N/m2荷載下的位移見圖4-9,圖中反映出,此時的位移極值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周圍。
圖4-8 5×105N/m2下的垂向應力分布圖(單位:Pa)
圖4-9 5×105N/m2靜荷載下的位移分布圖(單位:m)
對於兩種條件下的破壞分布可通過圖4-10、圖4-11比較得出結論。圖中shear-n、tension-n分別表示剪切破壞(現在)及拉張破壞(現在),p表示計算過程中的狀態。兩者相比的結果表現出:①兩種情況下大小土洞都沒有因為「破穿」而發生塌陷;②5×105N/m2荷載下表現出了較大面積的張裂破壞,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③1×105N/m2荷載下張裂破壞分布很有限。
圖4-10 5×105N/m2靜荷載下的破壞分布
圖4-11 1×105N/m2靜荷載下的破壞分布圖
應力及破壞分布圖分析的結果表明:靜荷載對於土洞的力學穩定性是不敏感的,此種情況下盡管荷載增加了4倍,但土洞仍處於穩定狀態。因此塌陷不可能是由於靜荷載的加壓而形成的;但靜力荷載因素對土層中拉裂的產生較為敏感。
其次,我們對地形也作了類似分析(圖略)。塌陷點位於一斜坡的後緣,對拉裂的形成有利。因此,我們對圖中左側的斜坡進行了試驗,通過改變斜坡的傾角,試驗土內應力變化及土洞的破壞情況。結果表明,斜坡的傾角效應與靜荷載類似,只與張裂的產生有關,但不會造成土洞塌陷。
4.4.3.2.2 地表水下滲的土洞穩定敏感因素及致塌機理討論
如前所述,塌陷區土層中有裂隙存在及地表水沿表層土的灌入無疑對塌陷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模擬地表水入滲的影響,研究中主要考慮水對土層材料性質的改變,從而在相應的位置對土層的變形模量、泊松比、內聚力、內摩擦角、抗拉強度進行逐級的降低,以達到對地表水下滲的效應的模擬。考慮到土層厚度不大,所以沒有考慮水下滲過程中的滲透力因素。
對地表水下滲的效應模擬分兩步進行。首先,針對硬塑粘土層(0~3.5m)進行模擬試驗,其結果如圖4-12、圖4-13所示。試驗僅限於地表以下的部位(在模型中相當於土洞上部的一定范圍),建築物下不受水的直接作用,因而不在試驗范圍。上層的試驗材料中土層的力學參數見表4-3。
表4-3 數值模擬試驗參數表
圖4-12 上層材料試驗時的位移等值線分布圖(單位:m)
圖4-13 上層材料試驗時的破壞分布圖
模擬結果表明:在上層材料模擬中,土洞上的位移較大,達到了4.5cm,比靜力下的位移大近4倍,但破壞僅分布在上部土層(圖4-13),沒有「破穿」現象,土洞仍處於穩定狀態。對於第二種情況,即地表水通過裂隙繼續下滲到下層。對上、下層進行材料模擬時,通過上、下層材料的同時降低來實現對地表水繼續下滲的模擬,下滲深度加到6m。試驗結果如圖4-14、圖4-15所示。從圖4-14中可以看出,位移明顯加大,達數十厘米,主要分布在土洞頂部。由於已經發生破壞,較大的位移已沒有實際意義。圖4-15所示為破壞分布圖,圖中反映出明顯的剪切破壞及拉伸破壞,破壞區分布在土洞上的整個土層中。小洞上分布的破壞力主要以剪切破壞為主,在靠近建築物的地表處有拉伸破壞區,這與實際情況接近。
圖4-14 上、下層材料試驗時土層中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15 上、下層材料試驗破壞分布圖
從以上的模擬可以看出,靜荷載加大了4倍也沒有出現小洞上的失穩,地形因素對土層穩定的影響並不大,而地表水的下滲造成的材料強度降低則對失穩有很大影響。因此,地表水的下滲造成的材料強度降低是影響失穩的最敏感因素。研究區的失穩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析為:由於土洞所處的特殊位置(位於斜坡的邊緣)形成地表淺處的拉應力區,使得硬塑粘土層中發育了張性裂隙。地表水沿著裂隙的下滲造成土層中材料強度降低(軟化),當地表水下滲到小洞上的土層下部時,導致岩溶塌陷現象。這個實例中反映出,地表水的下滲在特定條件下也是不可忽視的致塌因素。
4.4.3.3 臨界破壞條件的數值試驗研究
為了研究土洞破壞時土層力學性質的臨界值,對以上的上、下層(0~6m)材料進行了多次試驗,簡稱臨界試驗。試驗的條件如表4-4所示。
表4-4 臨界試驗參數取值表
臨界試驗結果反映出,第一次試驗結果(圖4-16、圖4-17)中土洞上的未破壞部分面積較小,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說明第一次材料力學參數取值偏小,破壞面過大;第二次試驗結果(圖4-18、圖4-19)中土洞上完整的部分仍較小,與實際情況也不相符,說明第二次材料力學參數取值仍偏小;第三次試驗結果(圖4-20、圖4-21)中土洞上未破壞的部分與實際情況接近,說明第三次土層力學性質為土洞破壞時的臨界條件。因此,第三次試驗的材料力學性質即為實例中土洞發生破壞時臨界材料的力學性質。比較圖4-20 與圖4-1 可知土洞上的破壞與實際很接近。將第三次臨界試驗材料的土層力學性質(表4-4)與表4-2 相比較可以看出,地表水的下滲只要使材料力學參數降低不多就可使土洞致塌。試驗證明此類塌陷對地表水的下滲具敏感性。
圖4-16 第一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17 第一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18 第二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19 第二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20 第三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21 第三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㈡ 《愛情公寓5》:諸葛大力那麼受歡迎,成果為何卻沒火
一個熱門節目把一個明星變成明星並不罕見,但結果在今年年初,據報道,諸葛亮的帝力也很火啊,為什麼沒能成為熱門流呢?
很多人喜歡一個明星,但他們不喜歡他本人,也許這是他扮演的一個角色。
明星之所以成為頂級演員,不僅因為他受人喜愛,還因為他作為一個人也受人喜愛。
現在李彥宏憑借《親愛的,愛》火了之後的韓國生意,通過幾檔真人秀節目,讓我們把他和韓國生意完全分開。粉絲們知道他們喜歡的是李嫻,而不是韓尚言,所以離開了這部劇。
當你走出角色,得到觀眾的認可,你可以繼續你的流量。
但結果顯然沒有奏效。
現在我們喜歡的不是結果,而是諸葛大理演的結果。
我們喜歡像諸葛大理那樣的女朋友,她有高智商,高情商,無所不知,而且非常獨立。她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幫助你提高自己。
誰不喜歡這樣的女朋友呢?但當這些角色表現得很糟糕時,人們開始批評他們:他們相貌平平,表演平庸,甚至配音都是錯誤的。
結果是角色和她自己之間的轉換並不順利,所以她無法維持角色帶給她的關注和流量。
當然,每次爆紅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別人爆黑。但如果你有足夠的牌,你可能會贏。
但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失敗了。
諸葛轟轟烈烈地爆紅,只是人生成果的一個小高峰,我相信她將來一定能靠自己的努力,登上人生更高的高峰。
娛樂業不會埋沒一個人的努力,也不會讓一個人隨隨便便成功。
㈢ 顯然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容易看出或感覺到;非常明顯。
引證:巴金 《寒夜》二:「她正張大眼睛向四處看。顯然她是在找尋他。」
顯然的近義詞:
顯明[ xiǎn míng ]
清楚明白。
引證: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三:「色彩近者顯明而遠者暗淡。」
(3)成果顯然擴展閱讀
顯然的反義詞:
一、隱藏[ yǐn cáng ]
藏起來不讓發現。
引證:瞿秋白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往往看不見這種群眾的『革命性』,看不見他們的笨拙的守舊的口號背後隱藏著革命的價值。」
二、隱秘[ yǐn mì ]
隱蔽不外露。
引證:沙汀 《淘金記》二三:「因為政府的『禁政』就在偏僻地區竟也生了奇效,那煙館的所在地相當隱秘。」
㈣ 研究成果的轉載情況指什麼
什麼是研究成果?這是我們在課題管理中感到研究者要很好解決的問題。否則不利於教育科研工作深入開展。請看一些課題研究者是怎樣來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班級的考試成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課題組老師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主持人的研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持人榮獲…………先進個人;*任教的班級榮獲…………先進集體;*任教的班級有……人考入一本大學;…………。大家說說看,這些能說是研究成果嗎?嚴格的說來都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粗略的說也不能算是研究成果。至多說是研究成果的副產物,或者叫做研究成果的副副成果,也可以叫做研究成果運用的產物。如果要將其作為研究成果的話,就會大大的削弱課題研究成果的含金量。所謂研究成果,是關於研究的成果。主要的是關於「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研究成果。舉個通俗的例子,地震預報的研究成果應該是一個新的地震預報的方法或原理,而不是預報了地震所拯救的人數。教育科研也是如此。比如關於作文研究的成果,它一定是關於作文指導的新的認識、新的方法、新的管道、新的手段,而不是指中考或者高考作文的成績。如果將後者作為成果,顯然是買櫝還珠、避重就輕、隔靴撓癢。我們姑且將這樣的成果稱之為「馬尾巴式的成果」,馬尾巴顯然不是馬的核心部位。為什麼會出現「馬尾巴式的成果」呢(這種表述的成果不在少數)?主要的還是主持人對於研究的內容和目標把握不準、研究不透、心中無數所造成的。乃至於形成了「盲人摸象」「盲人摸馬」,或者叫專摸馬尾巴。對研究的核心問題不敢觸及,不願觸及,不會觸及。如此研究,其含金量就要小的多了。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要多向專家請教,多搞一些學術交流活動。有沒有簡潔方法,一下子就能夠抓住核心的研究內容、逐步形成研究成果呢?有的。不管什麼課題,我們只要抓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深入研究,就能夠獲得真正的研究成果。不至於事倍功半或者買櫝還珠、南轅北轍。下面的表述,我認為是正確的研究成果的表述:1.關於…………的文獻研究成果;2.關於…………的發生機制的研究:3.關於…………特徵的研究成果;4.關於…………的比較研究成果;5.關於…………的調查研究成果;6.關於…………的案例研究成果;7.關於…………方法的研究成果…………如此看來,研究成果更多的是表現在規律、原理、方法、命題的獲得上。即使是以研究實踐為主要任務的老師來說,主要指的是實踐的過程,而不是實踐的結果。好的研究成果,表現在研究得深,研究得透,實用性強。有充足的依據。好的研究成果,還表現在成果之間能夠形成系列,形成結構,消除盲點、盲區。如此的研究成果就能夠經得住專家或同事的質疑,也能夠較為順利的通過結題鑒定。
㈤ 試驗成果分析
1.剪應力-位移關系曲線
以剪應力為縱坐標,剪切位移為橫坐標,系統地繪制出τ-u關系曲線,分為沿原狀樣第一次剪切和沿破壞面第二次剪切兩組曲線。具體關系曲線如圖6-12所示。沿原狀樣第一次剪切,所獲得的抗剪強度為初次剪切強度。而沿破壞面所進行的第二次剪切,同樣可獲得抗剪強度,與初次剪切強度有所不同,稱為殘余抗剪強度。便於對比,兩組關系曲線一起給出。顯然,殘余抗剪強度明顯低於初次剪切強度。
2.抗剪強度參數取值方法
(1)取值依據與原則
本次攜剪試驗的屈服值是指曲線上曲率變化最大的點(簡稱曲率點,下同)。由圖6-12中所繪制的曲線,即可初步得出峰值抗剪強度、屈服抗剪強度和殘余抗剪強度。其取值方法如下:
1)選取初次剪應力-位移關系曲線上的峰值τmax,得到峰值抗剪強度。
2)一般在穩定性分析評價時,用比例極限值偏於安全保守,峰值抗剪強度則具有較大的風險性,殘余值一般已完全破壞,大都也只用在滑坡穩定性評價之中。因此,對這類結構面的參數取值,工程中多採用折衷的方法,即取屈服值。
屈服抗剪強度的選取:若在其沿原狀樣第一次剪切τ-u關系曲線(圖6-13)上,於峰值抗剪強度點之前,有明顯的屈服點,則可直接選取此點作為屈服抗剪強度。同時,這種曲線也類似於岩石應力-應變彈塑性(下凹型)曲線,這里稱為Ⅰ類屈服曲線。此點特徵明顯:在剪應力-位移關系曲線達到曲率點之前,剪應力(τ)增幅大於位移(u)增幅;該點之後,位移(u)增幅則大於應力增幅(τ)。若在峰值抗剪強度點之前,無明顯的屈服點,相似於岩石應力-應變塑彈性(上凹型)曲線,這里稱之為Ⅱ類屈服曲線。此時,可選峰值抗剪強度折減。工程試驗實踐,其折減系數一般取0.85左右,即峰值×0.85=屈服值(聶德新等,1999)。這兩種屈服點的取值方法不一樣。但經驗證,在Ⅰ類屈服曲線上取屈服實點所得的屈服抗剪強度和採用峰值抗剪強度折減所獲得的屈服抗剪強度近似,從表6-5可知,屈服實點值與峰值的比值均也在0.85左右。
表6-5 屈服實點值與峰值比值統計表
復雜軟岩特性及其高邊坡穩定性研究:以四川岷江紫坪鋪水電站為例
復雜軟岩特性及其高邊坡穩定性研究:以四川岷江紫坪鋪水電站為例
圖6-12 不規則樣抗剪試驗破壞時剪應力(τ)-水平位移(u)曲線
圖6-13 屈服值點選取示意圖
(2)確定抗剪強度指標
依據上述取值方法獲得各組剪樣抗剪強度值,繪制出正應力(σ)-剪應力(τ)關系曲線(圖6-14)。利用這些關系曲線,採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對所選取的抗剪強度值進行線性擬合,可初步計算出每組剪樣的內摩擦角φ和內聚力C。
復雜軟岩特性及其高邊坡穩定性研究:以四川岷江紫坪鋪水電站為例
圖6-14 不規則樣抗剪試驗正應力(σ)-剪應力(τ)關系曲線
3.剪切帶含水率與屈服抗剪強度相關性分析
軟弱結構面與軟岩攜剪試驗後的剪切層含水率同屈服抗剪強度參數C、φ值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圖6-15,圖6-16)。從關系曲線圖中可以看出,屈服抗剪強度參數C、φ隨含水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趨勢。
圖6-15 含水率同內聚力C值關系圖
圖6-16 含水率同內摩擦角φ值關系圖
4.結構面屈服強度特徵
根據野外層間錯動帶所進行的岩礦鑒定結果,和室內剪切層的詳細描述,攜剪試驗的剪切面(帶)有四種類型:泥化夾層、炭質頁岩、軟岩夾煤線、含炭屑砂岩或砂岩夾斷續煤線。其中前三類可歸為不同的軟弱結構面。由於工程中一般採用屈服值,所以這里只就屈服值的變化規律進行簡單的分析,且剪切強度特性與剪切方向有關。
(1)泥化夾層型結構面強度
在溢洪道下段內側邊坡1#排水洞2#采樣點所採集的泥化夾層結構面比較典型。原始的層狀岩層形成後,在後期多次強烈的構造作用下,將炭質頁岩、泥質粉砂岩、煤等軟質岩擠壓與研磨,形成未膠結的岩石碎屑粉末夾層。含泥質、貫通性是該類軟弱面的主要特徵。2#RXN、4#RXN兩組試樣其抗剪強度參數是:內聚力C一般在0.09~0.16MPa之間,平均為0.12MPa,內摩擦角φ變化在10.9°~33.9°之間,平均為22.7°。當泥化夾層中黏粒含量愈高、滑膩性礦物含量愈多或飽水時,其強度愈接近下限值,其黏聚強度可能降低到0.02MPa以下,反之則接近上限值。
(2)炭質頁岩型結構面強度
含炭質泥岩或泥頁岩結構面強度的綜合,受構造變形的影響較大。邊坡軟弱帶中所發育的炭質頁岩為層間剪切破碎帶的主體,其岩性軟弱,呈散體結構,壓縮變形量大,強度很低,岩體質量極差。1#LXT、2#RXT、5#RXT三組試樣其抗剪強度的參數是:內聚力C一般在0.06~0.22MPa之間,平均為0.13MPa,內摩擦角φ變化在18.5°~26.5°之間,平均為23.03°。若含泥較重,頁理鏡面較發育或飽水時,剪切強度兩參數可取下限值;若砂頁岩互層,構成了軟硬相間的岩性組合,在剪切過程中,其中細軟物質可以被擠緊,硬質砂性物則產生很大的摩阻力,因而剪切強度的兩參數可取靠近上限值。
(3)軟岩夾煤線型結構面強度
以確定含煤或夾煤線的結構面強度為主,大都呈碎裂狀,其煤層厚度不大且不穩定。軟岩夾煤線型結構面各單體邊坡發育不均一,受構造變形的影響較大。
1#LX、5#RXM、6#RL三組試樣其抗剪強度的參數是:內聚力C一般在0.05~0.18MPa之間,平均為0.09MPa,內摩擦角φ變化在11.9°~40.0°之間,平均為21.4°。剪切強度由其中軟弱部分所控制,一般不含或很少有充填物,未受膠結。當光滑破裂面愈平直、擦痕愈微細、微粗糙度愈小或飽水時,其抗剪強度愈接近下限值。反之,抗剪強度就愈接近上限值。
(4)含炭屑砂岩型結構面強度
涵蓋了泥質粉砂岩型和粉砂質泥岩型結構面強度,具條帶狀的泥質粉砂結構,定向構造。泥質粉砂岩岩性軟弱,遇水較迅速崩解。岩體結構屬鑲嵌碎裂結構,其質量較差,並具有較大的壓縮變形。3#LX抗剪強度的參數是:內聚力C為0.28MPa,內摩擦角φ為34.1°。在邊坡軟岩中,其結構面強度相對較大。
㈥ 什麼叫成就心態
成就心態,就來是說要有一源個想要成功的心態,想要成功需要什麼樣的心態就是成就心態。想做什麼,該怎麼做,想要得到什麼,都由心態決定。
心理狀態具有變化不居的特性,也可叫動力性。任何心理狀態都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隨時可能由於種種無法避免的內外動因的作用而發生量變和質變。從整體上看,心理狀態雖然不如心理過程那樣流動,具有一定時間的延續性,但也不像個性心理特徵那樣具有時間上與情境上的一貫性。
(6)成果顯然擴展閱讀:
心理狀態的分類:
1、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在心理狀態上的表現,即心理狀態的主要構成成分。以此為標准劃分心理狀態可以較好地概括各種具體的心理狀態,把心理狀態劃分為「認知的心理狀態、情感的心理狀態、意志的心理狀態和動機的心理狀態!」
2、人的心理在各種活動中的調節作用。據此可把心理狀態和其發生的基礎即活動相聯系而加以考察,可分為活動的動機和完成活動的能力兩大類心理狀態。
3、心理狀態在不同的心理活動階段和活動領域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用單一的分類標准或只從一個角度去分類研究是很困難的,也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
㈦ 讀書成果怎麼寫
1.寫看完書後,自己了解的書的內容,講課一個什麼故事。
2.寫從故事中獲得了哪些感悟,學到了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給自己的啟發思考有哪些。
3.可以加對於某個人物的深度分析:性格、成長經歷、心理分析等等
㈧ 如何看待百度在圖像識別大賽中違規
網路在圖像識別領域的成果顯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次,網路顯然是想急於表現自己了,所以努力推廣自己「超越Google」,「超越人類」這樣抓眼球的成果,作弊被抓也算是太高調的結果
其實現在華人科學家的科研水平真是有目共睹,在ILSVRC上面,就有像NUS Shuicheng Yan組和MSRA組這樣的優秀成果。出了這樣的事情,對其他人來說也算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網路這樣丟一次人,說不定也不是什麼壞事。
㈨ 五、把下面句子補充完整,注意顯然、所以的詞語。 1.我們用辛勤的汗水___________
1.我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豐碩的成果。
2.他考試胸有成竹,顯然他做了充分的准備。
3.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所以就不到你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