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馬車保證書

馬車保證書

發布時間:2021-03-27 16:39:49

Ⅰ 在古代,四匹馬的馬車是什麼人能坐的

在商周四馬是諸侯的規格(但是史書並無記載)。由於禮書及其他先秦文獻記載零星、散亂,使兩周時期宗法制度下的貴族馬車駕馬數問題成為千年訟案。

秦漢時期(前221—220),周禮雖已不復,但仍以駕車的馬匹數量體現身份地位,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多乘坐四匹馬拉的車,如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

(1)馬車保證書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所謂「禮」,是中國古代社會中長期存在的、維護血緣宗法關系和宗法等級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則以及言行規范的總稱。

西周禮制之中,抽象的精神原則可歸納為「尊尊」「親親」兩個大的方面。所謂「親親」,即是要求在家族范圍內,人人皆要親其親,長其長,人人都應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壓親。而且,「親親」父為首,全體親族成員都應以父家長為中心。

所謂「尊尊」即要求在社會范圍內,尊敬一切應當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貴賤都應恪守名分。一切臣民都應以君主為中心。

在「親親」、「尊尊」兩大原則之下,又形成了「忠」「孝」「節」「義」等具體的精神規范。西周時期,禮作為一種積極的規范,已具備法的性質和作用,完全具備有法的三個基本特性,即規范性、國家意志性和強制性。

在當時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起著實際的調整作用。禮被認為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的頭等大事,滲透到各個社會領域。

《周禮》的許多禮制,影響百代。如從隋代開始實行的「三省六部制」中的「部」就是仿照《周禮》的「官」置的。唐代將六部之名定為史、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為後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

歷朝修訂典制,如唐《開元六典》、宋《開寶通禮》、明《大明集禮》等,也都是以《周禮》為藍本,斟酌損益而成。

《周禮》對官員、百姓,採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輔的方針,不僅顯示了相當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著駕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庫財物的措施,嚴密細致,相互制約,體現了高超的運籌智慧。書中有許多至今猶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鑒的制度。

歷史上每逢重大變革之際,多有把《周禮》作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從中尋找變法或改革的思想武器者。

Ⅱ 古代的馬車等車輛是怎麼解決減震方面的問題的

現代的汽車減震,主要是靠減震器和橡膠輪胎。而中國古代車輛,靠什麼減震呢?主要有四種方法:

1.車輪包皮革。安車軟輪,這與橡膠輪胎的原理是一樣的,通過增加柔軟度來增強緩沖。《漢書》曾記載:為了讓年齡大的人乘坐車輛,減少顛簸,以蒲裹輪,稱為安車蒲輪。

也有研究說古代的伏兔、當兔是專門設計來減震的。其實,伏兔、當兔都是為了鏈接車輿與車軸,便於車軸滾動。因為是分開的,不是一體的,自然有分散能耗的作用。竊以為這一設計確有一定的減震作用,但並非專門用來減震,而是必須的,否則車輪就轉不動了。和車輪一樣,都是古代車輛都必須有的結構。

Ⅲ 車馬郵箱 馬車書信諸如此類的四字成語

學富五車 對解答滿意請採納 謝謝

Ⅳ 馬車造句

(1)書是一葉扁舟,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書是一架馬車,帶你暢游博大的歷史;書是一雙翅膀,帶你領略萬千的世界。
(2)文明的人為自己購置了馬車,而他卻失去了使用雙足機會。
(3)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歸乘駟馬車。
(4)變革給人以慰藉,哪怕是變得更壞,就像我坐馬車旅行時發現的那樣,換個姿勢後即使碰傷了,我也常常覺得舒服。
(5)瑩琨心花怒放,恨不能馬上就去[造 句 網],不過有人告訴她馬車當天沒空。
(6)有一回,台力克太太坐在馬車上,一隻驚慌失措的兔子竟直跳上她的膝蓋,一眨眼工夫,就逃走了。
(7)當你在路邊經過一輛豪華的馬車時,那絲綢簾子忽然捲起來,探出一個珠光寶氣的婦人。
(8)一輛寶馬車速280碼向你處開來,後面跟著一輛賓士在飆車,慢著,後面還跟著一輛拖拉機更牛,還打著左變道燈,他想超車!
(9)立刻,有一輛馬車停在校門口。校長先生抱了洛佩諦出來。洛佩諦把頭伏在校長先生肩上,臉色蒼白,眼睛閉著。大家都靜默了,洛佩諦母親的哭聲也聽得出了。
(10)一輛輛馬車在劇院前嘎的一聲停下來,打開的車門又砰的一聲關上,人們三五成群地進場,在檢票處滯留一會兒,然後走到前廳盡頭,從左右兩邊的樓梯上樓,婦女們扭動著腰肢慢騰騰地上樓。
(11)因此,薩丹這個婊子不尊敬他們,經常當著坐在馬車里的道貌岸然的大人先生們大聲嚷嚷,說連他們的馬車夫都比他們好,因為他們尊敬婦女,不會用上流社會人的壞點子來坑害她們。
(12)安德烈公爵從庫圖佐夫的輕便馬車旁邊,從疲憊不堪的隨員騎的馬匹旁邊,從那些大聲交談的哥薩克兵旁邊經過後,便走進外屋。
(13)馬車款款向前,使我有充裕的時間來思考。我很高興終於接近了旅程的終點,身子靠在雖不精緻卻很舒適的馬車上,一時浮想聯翩。

Ⅳ 關於古代的馬車問題

古書上常見車馬並舉。例如《詩經·唐風·山有樞》說:「子有車馬,弗

馳弗驅」,《論語·公冶長》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

憾」。戰國以前,車馬是相連的。一般地說,沒有無馬的車,也沒有無車的

馬。因此,古人所謂御車也就是御馬,所謂乘馬也就是乘車。《論語·雍

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這是說乘肥馬駕的車。古代駕二馬

為駢,駕三馬為驂,駕四馬為駟。《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這

不在於說他有四千匹馬,而在於說他有一千乘車。

古人說「服牛乘馬」,可見馬車之外還有牛車。馬車古名小車,是供貴族

出行和作戰用的;牛車古名大車,一般只用來載運貨物。

古代馬車的車廂叫輿,這是乘人的部分。輿的前面和兩旁以木板為屏蔽,

乘車的人從輿的後面上車。《論語·鄉黨》說:孔子「升車必正立執綏」,綏

是車上的繩子,供人上車時拉手用的。

古人乘車是站在車輿里的,叫做立乘。輿兩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體,叫做

。輿前部的橫木可以憑倚扶手,叫做式(軾)。古人在行車途中用扶式俯首的

姿勢表示敬禮,這種致敬的動作也叫做式。所以《檀弓》說:「夫子式而聽

之。」一般車輿上有活動裝置的車蓋,主要是用來遮雨的,像一把大傘。

車輪的邊框叫輞,車輪中心有孔的圓木叫轂(孔是穿軸的),輞和轂成為兩

個同心圓。《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輻是一根一根的木條,一端接

輞,一端接轂。四周的輻條都向車轂集中,叫做「輻輳」,後來輻輳引申為從

各方聚集的意思。《漢書·叔孫通傳》說:「四方輻輳。」

車軸是一根橫梁,上面駕著車輿,兩端套上車輪。軸的兩端露在轂外,上

面插著一個三四寸長的銷子,叫做轄(又寫作、),不讓車輪外脫。轄是個

很重要的零件,所以《淮南子》上提到「夫車之能轉千里所者,其要在三寸轄

」。後來引申為管轄的意思。露在轂外的車軸末端,古代有特定的名稱叫軎(又

寫作),又叫軌。《詩經·邶風·匏有苦葉》說:「濟盈不濡軌。」古人常乘

車渡水,這是說濟水雖滿並沒有濕到車軸頭,意思是水位不到半輪高。軌的另

一個意義是指一車兩輪之間的距離,引申為兩輪在泥道上碾出來的痕跡,又叫

做轍。《禮記·中庸》所謂「今天下車同軌」,並不是有人把天下的車轍大小

都規定下來,而是規定了車子的統一尺寸,車輪的軌轍就自然一致了。

附帶說一說軔。軔不是車子的組成部分,而是阻止車輪轉動的一塊木頭。

行車時先要把軔移開,所以啟程稱為「發軔」。引申開來,事情的開端也叫

「發軔」。

轅是駕車用的車杠,後端和車軸相連。轅和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夾

在牲畜兩旁的兩根直木叫轅,適用於大車;駕在當中的單根曲木,適用於小

車。所以《左傳·隱公十一年》說:「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步挾以

走。」

車轅前端駕在牲口脖子上的橫木叫做軛。軛和衡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

軛用於大車,衡用於小車。所以《論語·衛靈公》說:「在輿則見其倚於衡

也。」

車轅前端插上銷子和軛相連,叫做。和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

用於大車,用於小車。所以《論語·為政》說:「大車無倪,小車無,其何

以行之哉?」

古人乘車尚左(以左方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陪乘叫做驂乘,又叫車右。所以《左傳·宣公二年》說:「其右提彌明知

之。」兵,車情況不同。主帥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護主

帥,叫做車右。一般兵車則是御者居中,左邊甲士一人持弓,右邊甲士一人

持矛。

駕車的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則有驂服之分。兩旁的馬叫驂,中間的馬叫

服。一說服之左曰驂,右曰。籠統地說,則驂和 是同義詞。所以《楚

辭·九章·國殤》說:「左驂殪兮右刃傷。」王勃《滕王閣序》說:「儼驂

於上路。」

古代貴族的車馬還有若干裝飾附件,不一一敘述。

上文說過,戰國以前馬是專為拉車用的。《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左

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孔疏:「古者服牛乘馬,馬以駕車,不單騎也。至六

國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雲『車千乘,騎萬匹』是也。」但是孔疏又引劉炫的

話,以為左師展「欲共公單騎而歸」,這是「騎馬之漸」(開端)。我們認為春

秋時代可能有騎馬的事,但那隻是極個別的情況。到了戰國時代,趙武靈王胡

服騎射,才從匈奴學來了騎馬。後來騎馬之風才漸漸盛起來的。

Ⅵ 帶有 馬車 古詩詞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車行》杜甫
野田人稀秋草綠,日暮放馬車中宿。——《雜曲歌辭.車遙遙》 張籍
同人千里駕,鄰國五馬車。——《題漢州西湖》房琯
猶勞宵旰,猶混馬車。——《沖佑觀》 張紹
恣遊人、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長壽樂》柳永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李煜

Ⅶ 為什麼古代的馬車是兩個輪,而不是四個輪的

中國古代馬車大都是兩個輪子,主要原因是:
1、環境因素。說歐洲平坦,我國北方多崎嶇地形,故不適合發展四輪馬車。
2、馬匹因素。對於中國和歐洲這樣的農業文明來說,古代馬匹總是很貴的,即使19世紀的美國人出行主要還是靠雙腳。這一點在中國更嚴重,以至於相當部分官員上任都只能步行或騎驢,馬匹質量也很差,否則不會從胡人那裡進口了,這方面證據很多看一下歷史書即可。另外為防止民眾Z反,往往下令禁止民間養馬,連二輪馬車馬匹都不夠用更不要說四輪馬車了。
3、災難因素:首先是戰爭。古希臘戰爭片中所有戰車都是二輪的,方便快捷靈活。但歐洲古代戰爭同中國戰爭比起來,一般屬於群毆級別,大戰也主要在貴族間進行,平民甚至在樹上觀戰。中國大戰頻繁且波及面極大,能坐二輪車逃命就不錯了,碰上騎兵還不一定逃得掉。坐四輪馬車逃命恐怕連生存機會都沒有。其他還有水災等因素經常出現,當然快速逃命要緊。

另外還有人研究以後認為:
1、沒有轉向機構
2、中國有四輪馬車
3、四輪馬車與雙輪馬車的優勢在於穩

我國古代確曾出現四輪甚至六輪的馬車,但只限於先秦時期皇族使用,沒有推廣開來。 我覺的主要是古代中國人沒有克服前輪轉向這個難題。加上我國古代沒有古羅馬那種寬闊大道,所以中國古代放棄了發展四輪馬車。

Ⅷ 一架馬車與一駕馬車的區別

(一架馬車)是錯誤的,馬車應該使用量詞(駕)。

駕拼音:jià

1、把車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車或農具):駕車。

2、古代車乘的總稱,亦特指帝王的車,轉指帝王:車駕。

3、使開動,操縱:駕駛。

4、在……上面,超出:駕雲。

5、對人的敬辭:大駕。

(8)馬車保證書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酒駕[jiǔ jià]

載酒的車子。

2、駕鹽[jià yán]

喻大材小用,境遇困厄。

3、飆駕[biāo jià]

飊駕。

4、龍駕[lóng jià]

龍拉的車。

5、陵駕[líng jià]

超越;高出。

Ⅸ 馬車的基本含義

馬車最初是一隻馬拉的雙輪馬車,發展到19世紀,就有四輪馬車或4隻馬拉的馬車了,這種馬車速度比原來提升了幾倍。
約公元前2000年,黑海附近大草原的幾個部落帶著馬來到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流域,開始用馬來拉有輪子的車,這種車輪已經有輪輻,而不像早期的車輪那樣是整個木頭塊做成的。這種車輪比較輕便,易於操縱。
此後的1000多年時間里,這種用作長途運輸的馬拉車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運輸車輛。當然,這些馬車不僅拉貨運物,同時也用作載人遠行。四輪馬車將人從一個地方快速地運到另一個地方,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馬車帶來的便利。四輪車的優點是載運量大,運行平穩。缺點是四輪馬車需要較為平坦的路面行駛。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具備很好的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這種四輪馬車備受青睞。羅馬帝國滅亡後,道路經數世紀失修日漸崩壞。此時最實用的是兩輪車,因為它可以在崎嶇地形條件下行駛。
四輪馬車最初只不過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帶懸吊在無簧板的車架上,相對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斷的搖動與跳躍。在以後的幾個世紀,這種車輛被一批批更堅固、更輕、更美、更有效的各類馬車所取代。到了17世紀,四輪的公共驛車承擔了幾乎所有的長途客運任務,為陸上旅行帶來繁榮,而精緻的私有馬車成為王族身份的象徵。其中最豪華的英國皇室馬車是在1763年為英皇喬世所建造,被稱為「歷來最壯麗之馬車」。 但是馬車的速度仍不能令人滿意,一輛驛車在當時最好的公路上行程376千米,最快仍要走23個半小時才能到達。
人們希望發明一種比馬更有耐力和更強壯的動力機器,以使車輪轉得更快。同時,也需要有更平滑,更可靠的路面以供四輪車行走。不久以後,在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地方,有少數想像力豐富的人士開始試驗用蒸汽做動力,而以鋼鐵做道路。
1904年,四輪馬拉的驛車與蒸汽列車相爭終於失敗,美國內華達州富庶市鎮士諾巴與高非爾之間最後的著名驛車停駛了。馬車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一直到19世紀,馬車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喜歡馬車的優雅和詩意,喜歡乘坐馬車從容地穿過鄉村大道或古舊的城區街巷去訪問朋友。隨著火車和汽車的出現,車輪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到了20世紀,人類運動的速度已經快得令人眼花繚亂,使生活的節奏失去了往日的平衡。
追溯以往,人類發現可以採用滾動的方式前進,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但最先發明輪子的那個人是誰,又是誰第一個造出了帶輪的車輛,已經永遠無法知道了。總之,輪出現了,這需要無與倫比的想像力。
輪子帶給人類一種新的流動的方式,這就是由移動到滾動的飛躍。初期車輪的技術並不十分精美,但它們驟然間提高了人類在地上搬運物品的本領。最早製造出車輪的撒馬利亞人,實際上是創造了一個被動性滾軸,這種東西大大地減少了在地上移動時的的表面摩擦。
更重要的是,車輪建立了第一個陸地運輸系統,車輪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將東西從一處運到另一處。不同的只是運送的重量越來越大,而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個變化就是輪子的發展。 國內馬車製造商
國內的馬車製造商有很多家,有些靠質量和信譽取得客戶的青睞,有些則靠著低廉的價格不注重品質來生產馬車,如果是旅遊區實用建議找一些以質量為主的廠家,老話說的好一分錢一分貨,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是對等的,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中國馬車歷史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中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學術界爭論不休。中國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
中國古代的馬車用於戰斗之中。一般為獨輈(轅)、兩輪、方形車輿(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其種類很多,有輕車、沖車和戊車等。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准,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1980年陝西臨潼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彩繪銅車。前面的一號車為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為橫長方形,寬126厘米,進深70厘米,前面與兩側有車欄,後面留門以備上下。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一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銅御官俑。其名叫立車,又叫戎車、高車,乘車時立於車上。 Buggy:一匹馬拉的輕裝馬車
Cabriolet:一匹馬拉的兩輪帶篷馬車
Caravan:大型的帶篷馬車
Carriage:兩匹到四匹馬拉的四輪馬車
Cariole:一匹馬拉的小型馬車
Chariot:古代的雙輪戰車或十八世紀的四輪輕馬車
Coach:四匹馬拉的四輪大型馬車
Coupe:乘坐兩人的四輪箱型馬車
Wagon:通常兩匹以上馬拉的四輪運貨馬車
Jaunting:一種結構極簡易馬車,乘客背靠背側座 「三駕馬車」原意指由三匹馬拉一輛車。
三架馬車,來自「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前蘇聯三架馬車,指黨中央總書記、政府總理、議會主席;中國叫「三大家」,黨、政府和人大。泛指「三個帶頭羊」
所謂歐盟「三駕馬車」,是指歐盟輪值主席國、歐盟委員會、候任主席國。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的最高決策和執行機構是部長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的代表輪流擔任,任期半年,其所代表的國家通常被稱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歐盟的常設機構和執行機構是歐盟委員會。歐盟委員會由20人組成,其中有一位是負責對外關系委員。歐盟「三駕馬車」外長是指歐盟輪值主席國外長、歐盟委員會負責對外關系委員或歐盟負責外交事務的代表和候任主席國外長。輪值主席國是盧森堡,候任主席國是英國。 在17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增多。當時,世界各國間的貿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哪個國家的造船工業發達,擁有商船的數量和噸位最多,它就能控制東西方貿易,稱霸海洋,從事海外殖民掠奪。船在當時就象陸路運輸的馬車一樣,船就是海上的馬車,哪個國家掌握了海上的馬車,它就是海上的馬車夫。在整個17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最鼎盛時期,荷蘭的海軍艦只幾乎超過了英法兩國海軍的1倍。它們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護本國商船,並從事海外殖民掠奪。在亞洲,1595年荷蘭人首次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爪哇。
不久,荷蘭艦隊便在爪哇和馬六甲海峽兩次打敗葡萄牙艦隊,並且不斷追捕、搶劫中國商船,壟斷了東方貿易。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控制這一地區的貿易,還一度侵佔我國的澎湖、台灣。
在美洲,荷蘭於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與美洲之間的貿易,並在北美侵佔了一塊殖民地。
在非洲,荷蘭在東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築要塞、營建殖民地,在那裡開辟種植園,保證過往船隻的淡水、糧食的供應。
由此可見,「海上馬車夫」這個綽號形象說明了17世紀的荷蘭在商業、海洋和殖民掠奪各方面所擁有的霸權。但是,「海上馬車夫」的好景不長。從17世紀中葉,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開了海上爭霸戰,後來,法國也參與進來。法荷戰爭席捲了荷蘭本土,最終以荷蘭的慘敗而告終。荷蘭從此一蹶不振。 秦公墓中出土的四輪馬車模型:

這是四川畫像磚中三國時期的四輪馬車,填補了中國古代馬車的空白。 隨著交通行業的飛速發展,馬車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馬車文化對歐洲人,特別是歐洲王室的影響卻並未從此消失。目前歐洲很過古老的家族還保存著一定數目的古老馬車,它們製作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也成為歐洲文化的一個活標本。而現在活躍在歐洲大陸上的供遊客乘坐的馬車一般都是從中國用現代生產工藝製作的馬車,比如電視節目《花兒與少年》,明星們在義大利街頭乘坐的馬車。
目前英王室還保留著數輛馬車。英王室的座駕是大家熟悉的豪車品牌賓利,而在重大節日,英國女王 還是會乘坐經典的皇家馬車出行。最著名的就是那輛集合了眾多歷史事件木材打造的黑金款轎廂式皇家馬車。
中國現在在旅遊區和婚慶活動中也會應用歐式馬車,這主要是隨著西方現代婚禮文化的傳入形成的一種風氣。新人在前往教堂的時候,穿著潔白的婚紗,帶著對婚姻幸福生活的嚮往,完成一場純正的歐式婚禮。另外在一些西方風情旅遊街區也會出現馬車作為觀光車的現象。歐式馬車造型比較精美,乘坐舒適,特別適合拍照,這也是歐式馬車風靡一時的原因。

Ⅹ 有關馬車,牛車的古詩句

1、來世上牛車。——唐·張謂·《送僧》

2、白牛車遠近。——唐·杜甫·《上兜率寺》

3、牛車齊發——宋·乩仙·《鵲橋仙·鸞輿初駕》

4、盡驅牛車盈道載屑玉。——唐·劉叉·《雪車》

5、不會牛車是上乘。——唐·李商隱·《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6、牛車轔轔載寶貨。——宋·陸游·《估客樂》

7、誰知牛車鐸。——宋·陸游·《謝徐志父帳干惠詩編》

8、汗漫十牛車。——宋·黃庭堅·《代書》

9、走送牛車疲。——宋·王安石·《澶州》

10、黃牛車緩柳陰深,桑麻未異豐年景。——現代·老舍·《過天津橋》

閱讀全文

與馬車保證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