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旅遊總體規劃的成果要求
1、規劃文本。
2、圖件,包括旅遊區區點陣圖、綜合現狀圖、旅遊市場分析圖、旅遊資源評價圖、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功能分區圖等其他專業規劃圖、近期建設規劃圖等。
3、附件,包括規劃說明和其他基礎資料等。
4、圖紙比例,可根據功能需要與可能確定。
②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成果包括什麼說明
事務來文書是機關、團體自、企事業單位在處理日常事務時用來溝通信息、安排工作、總結得失 、研究問題的實用文體。
由於這類管理類文體處理的日常事務亦為公務,所以事務文書屬於廣義的公文范疇。它與狹 義公文(行政機關12類13種,黨內機關14種)的區別在於:一是無統一規定的文本格式; 二是 不能單獨作為文件發文,需要時只能作為公文的附件行文;三是必要時它可公開面向社會, 或提供新聞線索(如簡報)或通過傳媒宣傳(如經驗性總結、調查報告等)。
③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任務、目的、成果的內容和要求各是什麼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任務、規劃目的、規劃成果的內容和要求各是什麼?1、規劃任務在旅遊區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為了近期建設的需要,可編制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任務是,以總體規劃為依據,詳細規定區內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其它規劃管理要求,為區內一切開發建設活動提供指導。控規主要是用於確定項目地土地使用性質和開發強度的一種規劃。主要用於確定土地性質、開發強度、道路和工程管線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間環境控制的規劃要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核心是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因此,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標體系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關鍵。2、規劃目的一般是政府委託,做了控規之後進行招商或者賣地,以控制指標規范開發商建設。旅遊區開發建設,原則上是要求有控規的,但現在很多項目省去控規,做了總規直接做修規了。3、規劃成果的內容詳細劃定所規劃范圍內各類不同性質用地的界線。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或者有條件地允許建設的建築類型。規劃分地塊,規定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控制指標,並根據各類用地的性質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標。規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泊位、建築後退紅線、建築間距等要求。提出對各地塊的建築體量、尺度、色彩、風格等要求。確定各級道路的紅線位置、控制點坐標和標高。4、規劃成果的要求規劃文本。圖件,包括旅遊區綜合現狀圖,各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各項工程管線規劃圖等。附件,包括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5、圖紙要求圖紙比例一般為1/1000/~1/2000
④ 廣東省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件成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市級規劃圖件比例尺一般為:市級1:10萬左右、縣級1:5萬左右,文本附圖以或A3幅面為宜。圖件成果包括:
(1)土地利用現狀影像圖。最新正射遙感影像,含行政邊界,政府駐地標記,河流、水庫、湖泊及山脈名稱,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名稱及圖例等要素。
(2)土地利用現狀圖。含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圖斑及地類編碼,行政邊界,政府駐地標記,河流、水庫、湖泊及其名稱,公路、鐵路、管道運輸線路、機場、港口名稱及圖例等要素。
(3)土地利用空間管制規劃圖。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反映規劃的交通布局、各類園區和重大項目等要素,劃定禁止建設區(淺綠色)、允許建設區(淺紅色)、限制建設區(淺黃色),圖上各類控制區面積應與調控指標銜接。
(4)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在土地利用空間管制規劃圖基礎上,重點落實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城鎮用地、工礦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確保約束性指標與圖上面積一致。其他用地參照用途管制區的規定表示。
(5)土地重大工程建設規劃圖。在現狀圖上標出「三舊」改造、25度以下園地山坡地改造、現代標准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圍填海造地等各項重大工程開展的類型、范圍、面積、時限。
(6)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調整圖。以現狀圖為底圖,疊加原劃定基本農田及新劃定的基本農田(按新的基本農田任務目標),反映基本農田調整情況。
(7)中心城市控制范圍圖。比例尺1:1萬~1:5萬,與城鎮規劃協調銜接,劃定中心城市擴展邊界。
(8)建設用地二次開發利用規劃圖。現狀建設用地面積超過土地總面積20%的市、縣,需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上重點對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的二次開發利用進行規劃安排(比例尺根據需要自定)。
(9)其他專題分析或示意圖件。包括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分析圖,補充耕地潛力分析圖、重大建設項目分布圖、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規劃圖等。
⑤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成果及內容要求是什麼
一、文本
(一)規劃修改方案的文字說明
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規劃修改的理由,主要闡述規劃修改的必要性;
(2)規劃修改的依據;
(3)規劃修改指標平衡方案,包括規劃修改涉及的鄉鎮、土地總面積,調入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調出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
(4)規劃修改後各項土地利用規劃指標的變化。
(二)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價
(1)對規劃實施影響評估,應詳細評估對各項規劃控制指標的影響,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
(2)環境影響評價。
涉及地級以上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七條的規定,參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130-2003)的要求,單獨編制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
涉及縣級(縣級市、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在編制有關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估報告時應有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應按廣東省環境保護局《關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環保審查意見的函》(粵環函[2006]766號)的具體要求編制。
涉及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附具縣級環保局的初審意見,說明本次規劃修改是否符合各級環保規劃及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以及可能產生的環境與生態影響,特別是對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或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和對周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及要求。
二、附表
(1)規劃修改指標平衡表;
(2)規劃修改前後指標對比表;
(3)規劃修改涉及基本農田的,需提交規劃修改前後基本農田質量對比表。
三、圖件
規劃修改之前和之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鎮級1:1萬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取局部圖斑)。修改之前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要標出擬調出與調入圖斑的位置、范圍和地類面積。
⑥ 簡述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及成果
總體規劃綱要成果包括綱要文本、說明、相應的圖紙和研究報告。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應當包括規劃文本、圖紙及附件(說明、研究報告和基礎資料等)。在規劃文本中應當明確表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城市規劃區范圍。
(二)市域內應當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三)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設用地面積、容積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類綠地的具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布局。
(四)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幹道系統網路、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交通樞紐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護區范圍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五)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包括: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⑦ 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包括哪些內容.請一一說出成果圖的名稱及主要表達的內容
城市規劃的概念、實質和作用
●城市規劃編制的任務和要求
●城版鎮體系規劃的內容和方權法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和方法
●城市詳細規劃的內容和方法
承上啟下,強調規劃的延續性
與管理結合、與開發銜接,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
城市政策的載體
體現城市設計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