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是什麼
本期計來提的利自息小於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的話: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本期計提的利息小於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的話: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Ⅱ 營改增後,轉讓一商標權,取得轉讓收入,累計攤銷已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增值稅率6%。
這個分錄的最後一條不應該是其他業務收入,應該是營業外收入。
處置非流動資產回利得和損失答都是營業外收入下的明細科目。
再退一步講,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成本是配套的,你做了其他業務收入,而此時賬上的無形資產已經消失了,你拿什麼來結轉其他業務成本呢?
Ⅲ 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加上或減去。。。實際上指的是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如果本期計提的利息大於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就是加上,如果小於就是減去。
例如:票面價值1250,攤余成本1000。票面利率4.72,實際利率10%
那麼本期計提的利息=1000*10%=100 本期收回的利息=1250*4.72%=59
由於100大於59,那麼就是加上41。
Ⅳ 關於無形資產的攤銷額的計算
一、直線法
直線法又稱平均年限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均衡地分配於每一會回計期間的一種方法答。計算公式:
無形資產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取得總額/使用年限
二、產量法
產量法是指按無形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所提供的產量為基礎來計算應攤銷額的一種方法。它是以每單位產量耗費的無形資產價值相等為前提的。計算公式:
每單位產量攤銷額=每期無期資產攤銷額=每單位產量攤銷額×該期實際完成產量
三、加速攤銷法
加速攤銷法是相對於每年攤銷額相等的勻速直線攤銷法而言的,是無形資產在使用的前期多計攤銷,後期少計攤銷,攤銷額逐年遞減的一種攤銷方法。採用加速攤銷法,目的是使無形資產成本在估計使用年限內加快得到補償。加速攤銷方法有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余額遞減法:年攤銷額=年初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年攤銷率
年數總和法:年攤銷率=無形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無形資產使用年數和×100%
Ⅳ 轉讓專利權一項,取得價款20萬元存入銀行,該專利權的賬面價值余額12萬元,累計攤銷2萬元(營業稅率5%)
借:銀行存款 20
累計攤銷 5
貸:無形資產: 12
應繳稅內費-應交容營業稅 1
營業外收入 12
Ⅵ 企業轉讓一項專利,取得價款收入100000,款存入銀行。按5%的稅率計算應交的營業稅。該專利的賬面成本80000元
借:銀行存款100000
累計攤銷 2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5000
無形資產 80000
營業處收入 35000
Ⅶ 「攤余成本」是什麼怎樣計算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但在例題中: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息-現金流入
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當日的公允價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初攤余成本就是求應收本金和應收利息的現值
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根據「新准則」第三十二條和三十三條,對於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資及貸款和應收賬款、滿足三十三條規定的金融負債後續計量採用實際利息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攤余成本的公式為: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減值損失(或無法收回的金額)。實際利息率的公式為:實際利率=將未來合同現金流量折現成初始確認金額的利率。
例1:假設大華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購入華凱公司2005年1月1日發行的五年期債券並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債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價格購入100份,支付有關交易費2 000元。該債券於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後一年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
在計算實際利率時,應根據付息次數和本息現金流量貼現,即「債券面值+債券溢價(或減去債券折價)=債券到期應收本金的貼現值+各期收取的債券利息的貼現值」,可採用「插入法」計算得出。
根據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測試: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現值合計 107 359
本息現值正好等於投資成本,表明實際利息率為12%。做會計分錄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02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359
貸:銀行存款 107 359
根據實際利率,編制溢價攤銷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時攤銷債券投資溢價。根據表1,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7 000
貸:投資收益 6 441.54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558.46
在6月30日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券投資的攤余成本為106 800.54元。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時攤余成本)。在受到債券利息的帳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受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如果購買債券只用於交易,不會一直持有到期,則初始攤余成本就是買價,而其他費用則在編制會計分錄是借記投資收益。
Ⅷ 無形資產什麼時候計提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取得當月攤銷,處置時當月不計提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回雖不像固定資產具有有形答的損耗,但其會隨著使用過程的各種因素(如科技進步,泄密,市場轉型等等)、環境的影響,在時間的推移過程中,其實際的使用價值會出現下降,為了能使其價值在預計的使用期間內得到補償與回收,而採取分期攤銷的方法,將其分期收回。
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雖不進行分期攤銷,但必須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對其的價值進行減值測試,通過計提減值准備的方式,對其價值進行收回。
累計攤銷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企業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②處置無形資產時,還應同時結轉累計攤銷,借記本科目,貸記相關科目。
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