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攤銷折舊和減值准備

攤銷折舊和減值准備

發布時間:2020-12-21 00:33:28

1. 固定資產折舊為什麼要用賬面價值減去資產減值准備呢

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以後,直接影響到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或稱折舊基數,若某個會計期末,一旦固定資產開始計提減值准備以後,不再適用原來按原價(如年限平均法)或賬面凈值(如雙倍余額遞減法)為基數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減值准備其實是對資產公允價值的調整,當固定資產提取減值准備的時候說明固定資產已經減值了,再按原基礎折舊會使財務數據失真,同時也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

因此需要按最新的公允價值來進行折舊,但新公允價值與原基礎的差異則通過減值准備調整到當期損益,從當期利潤中獲得補償。

(1)攤銷折舊和減值准備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這就是固定資產為什麼要計提折舊的原因。

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他的成本攤銷的期限不應該僅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計每個期限要攤銷的成本,這就是每年的折舊額和攤銷額。如果在購買時直接全部攤銷,則當年費用很高,利潤減少,而以後年度利潤高估。這都是會計所不允許的。

固定資產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能夠連續在若干個生產周期內發揮作用並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而其價值則是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逐漸地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去,這部分轉移到產品中的固定資產價值,就是固定資產折舊。

2. 減值准備和折舊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目的不同。

累計折舊是「資產價值損耗的計量」,它把固定資產的價值按照一定標准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可使用的期限內,以實現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屬於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攤過程。

折舊表示的固定資產價值的減損,主要是由於固定資產參與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價值轉移,它可以從商品銷售中得到補償。

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實質上是從「資產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對可收回金額與帳面價值進行定期比較。當可收回金額低於帳面價值時,確認固定資產發生了減值,要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從而調整固定資產的帳面價值,以使帳面價值真實客觀地反映實際價值。

2、兩者的核算時間不同。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是按月進行的,並根據用途分別計入相關的成本或當期費用,屬於因正常時間推移在不同會計期間的成本或費用,具有系統性和關聯性;

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在並無證據表明減值已發生的情況下,一般不必作帳務處理,因此不同會計期間的減值損失與時間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系統的聯系。

3、兩者的計提方法不同。

企業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來選擇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除固定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可相應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沒有象折舊那樣有多種可選擇的方法,它主要是於期末通過對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與其帳面價值的估價、分析比較、判斷來進行計提的。

(2)攤銷折舊和減值准備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的折舊與日常經營管理息息相關,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其折舊額直接體現在企業的經常性費用中,提取時借記「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並且在一般情況下不存在沖回問題。

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無直接關聯,導致減值的情形也並非是經常發生的,因而減值准備的計提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

盡管固定資產減值與折舊有著上述種種區別,但它們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的。累計折舊額的大小會影響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計提數額的多少,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也實實在在地通過改變折舊的計提基數而影響折舊額的高低。

另外,它們還反映了這樣一種關系:「原值」減去「累計折舊」等於「凈值」,「凈值」再減去「減值准備」等於「固定資產的帳面價值」。這最後得出的「帳面價值」,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刻該項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固定資產減值准備」也是「累計折舊」的修正與補充,它們共同反映著固定資產的現時價值。

3. 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和減值准備同時發生,應先提哪個

折舊每月都要計提。固定資產的減值一般在年底做測試,如有減值跡象,提減值准備。從下一年起按計提減值後的凈值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金額。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

(3)攤銷折舊和減值准備擴展閱讀:

(除合並商譽外)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

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

按上述規定精神,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基數是資產賬面價值。對於固定資產而言,特定時點的賬面價值應該是已計提應計提的折舊額後的凈值。

故做減值測試當月應該先按老基數計提折舊,然後計提減值准備,下月再按計提減值准備後確定的新的折舊基數計提折舊。

4. 計提折舊和計提減值准備有什麼區別呢

1、方法不同

計提來折舊是公司財務處理時源,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是未實際支付的折舊費用。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

計提資產減值准備是指資產未來可能流入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低於該資產現有的賬面價值,而在會計上對資產的減值情況進行確認、計量。

2、目的不同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下面通過分別介紹每種折舊方法的計算來說明計提折舊時應當注意的內容。

計提資產減值准備是為資產的真實價值提供量度。一般認為,資產計量越接近其真實價值,越有助於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

3、原則不同

當月新增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下月開始不計提。

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本意是為了提高企業資產的質量,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使會計報表真實、准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5. 資產減值和折舊的區別

資產減值和折舊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及目的不同。累計折舊是「資產價值損耗的計量」,它把固定資產的價值按照一定標准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可使用的年限內,以實現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屬於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攤過程。而折舊表示的是固定資產價值的減損,主要是由於固定資產參與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價值轉移,它可以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實質上是從「資產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對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凈值進行定期比較。當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凈值時,確認固定資產發生了減值,要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從而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以使賬面價值能真實、客觀地反映該資產在當前市場上的實際價值。固定資產減值所表示的價值減損,主要是由於企業外部環境或內部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與生產經營的關系不大,它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更需要依賴會計人員的專業斷。

2.兩者針對的對象不同。累計折舊作為備抵項目是針對固定資產原值而言的,固定資產原值扣減累計折舊反映的是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則是針對固定資產凈值而言的,因為當固定資產原值發生減值時,如果企業已事先考慮到而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可收回凈值不一定會低於賬面凈值,那麼此時就不會計提減值准備。所以,固定資產減值雖然是通過期末對固定資產逐項進行檢查得出的,但是它不是固定資產原值的減項,而是固定資產凈值的減項。
3.兩者的核算范圍不同。《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規定,除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而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規定是,企業應於期末對固定資產進行檢查,當發現符合一定條件時,應計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以確定資產是否已經發生減值。可見,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范圍比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范圍要大得多。
4.兩者處理問題的及時性不同。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等,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可見,折舊政策的變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能及時地調整可收問凈值與賬面凈值的差額。而當折舊估計發生偏差,固定資產價值發生減損時。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可以在期末及時地予以調整,以確保期末固定資價值信息的真實性。雖然這種價值減損也可以在未來採用變更折舊估計或政策而多提折舊的方法體制,但從確保當期的信息質量來看,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比累計折舊更加及時、靈活。
5.兩者發生的時間不同。折舊是固定資產取得成本的一種系統分配過程,它與當期的收益相配比,一般折舊是按月計提,所以折舊計提是經常發生的。而固定資產減值則不同,減值損失是一項非經濟性支出,固定資產減值產生的原因(市價持續下跌、技術陳舊、損壞等)也不是經常發生的,今年發生了固定資產減值並不意味著明年還會發生。
6.兩者計提方法不同。企業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來選擇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沒有像折舊那樣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它主要是通過對期末固定資產賬面凈值與可收回金額的估價、分析比較、判斷來進行計提的。

6. 攤銷和計提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攤銷:攤銷(Amortization)指對除固定資產之外,其他可以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的會計處理辦法,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

2、計提:英文是Accrual ,指計算和提取。

二、稅法規定不同

1、攤銷:根據《稅法細則》第四十九條規定,企業籌辦費應自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期不少於5年。土地使用權應作為無形資產單獨計算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期,凡合同有年限規定的,按合同規定的年限攤銷,無合同規定的,按不少於10年的期限攤銷。

2、計提:按照會計核算一般原則中的謹慎性原則和真實性原則,財政部[1999]35號文增加了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加上計提應收賬款壞賬准備,統稱四項計提。

三、計算方法不同

1、攤銷:固定資產准則規定企業應該根據固定資產所包含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無形資產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從理論上講,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也應比照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即也要反映企業消耗無形資產內含經濟利益的方式。

2、計提:資產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只要有一項超過了資產的賬面價值,就表明資產沒有發生減值,不需再估計另一項金額。

7. 減值准備和跌價准備的區別累計攤銷和累計折舊的區別謝謝

跌價准備是對存貨而言,減值准備是對投資,固定資產等而言.
累計攤銷是新會計制度下新增加的科目,他是無形資產的調整帳戶,用我的話說就是提升了無形資產的地位,讓他與固定資產平齊.

8.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與累計折舊,無形資產累計折舊與累計攤銷

一、固定資來產,是源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產:
(一)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
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二、累計折舊指企業在報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資產折舊累計數。
三、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一)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
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二)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
轉移或者分離。
四、累計攤銷是用於攤銷無形資產的,其餘額一般在貸方,貸方登記已計提的累計攤銷。類似固定資產中的累計折舊科目。

9. 累計折舊和資產減值損失有什麼區別

1)「累計折舊」賬戶——屬於資產類的備抵調整賬戶,其結構與一般資產賬戶的結構剛好相反,累計折舊是貸方登記增加,借方登記減少,余額在貸方。累計折舊指企業在報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資產折舊累計數。該指標按會計「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項的期末數填列。
2)——與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區別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與折舊是固定資產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資產負債表內容上看,「累計折舊」與「固定資產減值准備」都是「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兩者互為補充。共同反映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減少。無論是計提減值准備,還是提取折舊,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正確計算損益、減少風險損失、合理確定價值補償尺度的謹慎性原則。
A——性質及目的不同
累計折舊是「資產價值損耗的計量」,它把固定資產的價值按照一定標准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可使用的期限內,以實現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屬於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攤過程。折舊表示的是固定資產價值的減損,主要是由於固定資產參與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價值轉移,它可以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實質上是從「資產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對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進行定期比較。當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時,確認固定資產發生了減值,要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從而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以使賬面價值能真實、客觀地反映該資產在當前市場上的實際價值。固定資產價值所表示的價值減損,主要是由於企業外部環境或內部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與生產經營的關系不大,它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實務中更需要依賴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計提折舊是對固定資產價值的分攤,並不表示固定資產價值的實際減少。盡管折舊特別是加速折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諸如技術進步等因素帶來的資產貶值的作用,但這並非折舊的主要作用,折舊也不能及時反映與調整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的偏差。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正是在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基礎上,以一種更靈活、更及時的方式,確保固定資產現時價值計量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因此,也有人認為,計提減值准備是對歷史成本的修正,反映了固定資產當前的價值,是一種資產計價的手段。
B——核算范圍不同: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范圍比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范圍要大
《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規定,除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而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規定是:企業應於期末對固定資產進行檢查,如發現存在下列情況,應當計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以確定資產是否已經發生減值:①固定資產市價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於因時間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並且預計在近期內不可能恢復;②企業所處經營環境,如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或者產品營銷市場在當期發生或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並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③同期市場利率等大幅度提高,進而很可能影響企業計算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折現率,並導致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大幅度降低;④固定資產陳舊過時或發生實體損壞等;⑤固定資產預計使用方式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如企業計劃終止或重組該資產所屬的經營業務、提前處置資產等情形,從而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⑥其他有可能表明資產已發生減值的情況。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全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情形有:①長期閑置不用,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再使用,且已無轉讓價值的固定資產;②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資產;③雖然固定資產尚可使用,但使用後產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資產;④已遭毀損,以至於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固定資產;⑤其他實質上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固定資產。」
C——核算時間不同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是按月進行的,並根據用途分別計入相關的成本或當期費用,屬於因正常時間推移在不同會計期間的成本或費用,具有系統性和關聯性。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在並無論據表明減值已發生的情況下,一般不作賬務處理。因此,不同會計期間的減值損失與時間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
D——計提方法不同
企業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來選擇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除固定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可相應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外,一般折舊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調整。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沒有像折舊那樣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於期末通過對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與其賬面價值的估價、分析比較、判斷來進行計提的。
E——計提基數不同
固定資產折舊是以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作為折舊基數,並在預計使用壽命的折舊年限內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如果已計提了減值准備,則應當按照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和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以及尚可使用壽命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如果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的價值又得以恢復,則應當按照固定資產價值恢復後的賬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壽命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而調整固定資產折舊額時,對此前已計提的累計折舊不作調整。 由此可見,固定資產原值、預計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等都是事先確定好的,屬於帶有一定主觀性的會計估算。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則是針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而言的,在期末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的原則來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而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是依據核算日前後的相關信息確定的,不可事先確定。可見,相對折舊而言,固定資產減值准備這種估算是事後的,客觀一些,不同時間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金額具有不確定性。
F——納稅影響不同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企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可以在稅前扣除,不過接受捐贈和盤盈的固定資產,雖然會計上按配比原則允許計提折舊,但由於企業沒有支付任何代價,所以在企業所得稅上就不能扣除任何折舊費用。《企業會計制度》在原有四項減值准備的基礎上,按照謹慎性原則,結合國際慣例,又新增了包括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在內的四項減值准備。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則明確規定:「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存貨跌價准備、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風險准備基金(包括投資風險准備基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可提取的准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都不得稅前扣除。」這就表明,無論企業採取什麼樣的資產減值准備政策,在稅收法規上均不予承認,以避免對所得稅產生沖擊。可見,企業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是不得在稅前扣除的,它對所得稅數額沒有直接影響,但因為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會影響折舊額的變化,因此會形成納稅的時間性差異。
G——賬務處理不同
固定資產的折舊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息息相關,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其折舊額直接體現在企業的經常性費用中,提取折舊時,借「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累記折舊」科目,在一般情況下不存在沖回問題。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無直接關聯,導致減值的情形也並非經常發生,因而計提減值准備時,借「營業外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在此後的期間,若表明固定資產發生減值的跡象全部或部分消失,則應在相關制度規定的范圍內轉回,借「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貸「營業外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10. 會計學,攤銷,減值和折舊的區別是什麼

攤銷一般是無形資產或者費用類的科目在賬期內進行合理攤銷
減值是原值和可變現凈值相比
折舊是固定資產及其他資產必須進行的

閱讀全文

與攤銷折舊和減值准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