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財會計分錄 企業攤銷的出借周轉材料成本 應當計入銷售費用 為什麼
首先,作為「周復轉材制料」,一般是外部周轉(「內部周轉」就是內耗了,就有必要直接計入成本項目了),主要是指企業對客戶銷售產品中可以回收、重復使用的材料,比如可回收包裝物、可周轉使用鐵箱、鐵板等,發生在銷售環節,為銷售服務,自然應該計入「銷售費用」。
『貳』 園林企業攤銷的苗木死亡成本計入管理費用
園林企業苗木成本計量初探
近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園林苗木行業將隨之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期,成為一項具有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部分企業已經或准備進入證券市場。但園林苗木與其他行業相比有其獨特的生產方式,導致成本核算方法上的上的特殊性。 財政部在2004年頒布財會5號文件《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2006年頒布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2012年2月9日財政部公布《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徵求意見稿]》,苗木行業具有完整性、規范性的成本核算標准或方法正在形成中。本文參照上述規定和准則,結合行業特點,試對苗木成本核算進行初探。
一、 苗木生產特點 1. 生命成長性:有生命是苗木區別於其它資產最大特徵。苗木始終處於動態生長過程中,苗木的形態、價值以及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隨其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等自然規律和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通常表現為生長、蛻化、生產,如嫁接繁殖、插扦生長等。 2. 低流動性:園林苗木生產周期基本在4年以上, 由於苗木的特殊性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苗木的流動性。另外,由於苗木運輸的復雜程度高於一般其他資產,因此流動性也相應較低。 3. 受自然氣候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大:如連續性降雨造成水澇災害會對苗木毀來性傷害,乾旱病蟲害等亦會對苗木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 4. 種植秩序無規律:部分企業而且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常常對喬木、灌木、耐蔭等品種進行套種,而撫育時間越長,規格區別越大。而後期出售時絕大部分並非整體或規律性,多數是根據客戶需要零散出圃,各地塊間又相互移補。苗圃地里的苗木種植秩序會逐漸變得沒有規律性,品種混雜,參差不齊。 5. 生產費用呈階段性、季節性:在資本化前,始終處於在產品狀態,生產費用繁雜,不同的費用發生在不同階段,相同的費用也不會每月均衡發生。而佔比很大的公共性日常撫育管理支出,如改土、整地這些准備作業。到後期的排灌、施肥及苗期的除草、間苗、用葯支出很難完全區分到相應品種。 以上這些特點決定了苗木成本核算的復雜性,核算工作量大,計算成本時難以做到完全意義上的准確成本。在進行苗木成本核算時應統籌考慮其合理性及工作效率,根據職業判斷,確定一個經濟、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苗木的初始計量 一般苗木主要通過即外購、自行培育與無償獲得三種途徑取得。本文從這三種具體業務進行探討: 1. 外購取得: 外購的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場地整理費、裝卸費、栽植費、專業人員服務費等。 在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應用指南》和《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版)》中均未明確苗木在采購途中如有毀損如何處理。由於苗木特性,運輸的復雜程度一般高於其他資產,保護措施不周全、根系遭破壞等原因,苗木在運輸途中極易死亡,參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我們認為采購過程中發生的苗木毀損、短缺等也應計入苗木成本。同樣參照《存貨應用指南》,企業一筆款項一次性購入多項苗木時,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等可直接歸屬於購買該生物資產的其他支出,應當按照各項苗木的價款比例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苗木的成本。 2嫁接繁殖,根據生產原理和過程,自行營造的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郁閉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的規定執行,成本按照自行繁殖或營造(即培育)過程中發生的必要支出確定,既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費,也包括應分攤的間接費用。扦插繁殖因其特性和生產過程,應按《生物資產》中照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名義金額為1元人民幣計量。但其來源和投入又與完全天然起源有所區別,應借記「消耗性生物資產」,貸記「生產成本」科目。 3. 無償獲得 諸如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可靠地取得時,應按名義金額確定生物資產的成本,同時計入當期損益,名義金額為1 元人民幣,即借記「消耗性生物資產」,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4. 需特別指出的是,除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外,投資者投人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
『叄』 一個企業年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3500萬元(其中折舊費500萬元,攤銷費100萬元利息支出15萬元
年現金凈流量的計算公式有以下幾條:
1、年現金凈流量=年現金內凈流量-年現金流出量容
2、年現金凈流量=年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
3、年現金凈流量=年凈利+折舊
按照條件應該按第1條公式計算
年現金凈流量=年現金凈流量-年現金流出量
=(5000+500+10)—[(3500-500-10)+250+1740.75]
=5510-4980.75
19.25(萬元)
所得稅=[年營業收入—年營業成本(包括付現成本和非付現金成本)]×33%
=5000—(500+10+15+250)×33%
=5000-1740.75
=3259.25(萬元)
不知道計算的過程有沒有錯誤,上述計算供參考之用.
『肆』 製造費用怎麼攤銷到成本
一、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成本。企業應當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合理地選擇製造費用分配方法。
1、生產車間發生的機物料消耗,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 等科目。
2、發生的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等職工薪酬,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3、生產車間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本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4、生產車間支付的辦公費、水電費等,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5、發生季節性的停工損失,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等科目。
6、將製造費用分配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勞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7、季節性生產企業製造費用全年實際發生數與分配數的差額,除其中屬於為下一年開工生產作準備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餘部分實際發生額大於分配額的差額,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科目,貸記本科目;實際發生額小於分配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製造費用,包括生產車間領用的輔助材料、輔助車間的工資、輔助材料的消耗、電力的消耗,等等。
發生的時候
借:製造費用—輔料消耗(或者工資、電力等)
貸:原材料(或者應付職工薪酬等)
結轉的時候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4)企業多攤銷成本費用擴展閱讀:
對企業各個生產單位如生產車間和分廠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及其固定資產使用費和維修費等進行的分配。
各生產車間和分廠為產品生產而發生的間接計入成本按單位分別歸集後,月終就需按照一定的標准在各該生產單位所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成本間進行分配。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標准。
分配特性
(1)共有性,即各應承擔製造費用的對象都具有該分配標準的資料;
(2)比例性,即分配標准與製造費用之間存在客觀的因果比例關系,分配標准總量的變化對製造費用總額的多少有較密切的依存關系;
(3)易得性,即各受益對象所耗用分配標準的資料較為容易地取得;
(4)可計量性,即各受益對象所耗用標準的數量可以客觀地進行計量;
(5)穩定性,即使用的分配標准相對穩定,不宜經常變動,便於各期間的成本比較分配。
『伍』 攤銷是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怎麼計算
攤銷費是指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在一定期限內分期攤銷的費用。也指投資不能形成固定資產的部分。
在企業經濟運營中,按會計准則進行帳務處理時,對當期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屬計算的都叫攤銷費,不一定專指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需在1年以上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開辦費、不能由股票溢價和發行股票凍結期間利息收入抵銷的股票發行費用等。由於這些費用不同於列作流動資產需在1年或1年以內攤銷的待攤費用,在會計中將它另行設置「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採用企業會計制度的開發企業在「長期待攤費用」科目)進行核算,發生時將它記入「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採用攤銷方法核算的,實際發生的大修理支出,應在大修理間隔期內平均攤銷。如兩次大修理的間隔期為3年,就應在36個月內平均攤銷。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在攤銷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時,應按受益對象分攤攤入工程施工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工程施工 ×××
開發成本或生產成本 ×××
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利息等,在發生時,應記入「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至於分期攤銷還是一次轉銷,則有較大的分歧。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根據企業財務通則規定:開發費自投產營業之日起,按照不短於5年的期限分期攤銷。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開辦費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將開辦費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損益,雖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但在開發企業開始經營時,一般不可能有經營收入,這樣就會使開業當月發生較大虧損,這在核算上有失公允。不論分期攤銷還是一次攤銷,開辦費均應將它自「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貸方轉入「管理費用」科目的借方。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
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等相關費用,減去股票發行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後的余額,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銷的,或者無溢價的,若金額較大,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應先記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在不超過2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管理費用;若金額不大,可直接計入當月管理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應按費用的種類設置明細分類賬,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各項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應按費用項目披露其攤余價值、攤余期限、攤銷方式等。
『陸』 保險公司在經營管理萬能保險保單時可收取用於彌補尚未攤銷的保險成本費用是什
萬能險有兩個費用: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初始費用是保費交進去就扣,沒有為什麼!保障成本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工種保額等扣的費用!
『柒』 企業取得合同發生的增值成本當年攤銷時應計入什麼費用
合同取得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捌』 為什麼在經營成本中不包括折舊費,攤銷費,利息支出
因為經營成本是項目評價中所使用的特定概念,作為項目運營期的主要現金專流出,本質就是生產經營的「屬付現」的成本,折舊和攤銷不是「付現」的成本與費用,所以不包括。
經營成本是技術經濟學中,為了分析的需要從產品總成本費用中分離出來的一部分費用,是在一定期間(通常為一年)內由於生產和銷售產品及提供勞務而實際發生的現金支出。它不包括雖計入產品成本費用中,但實際沒發生現金支出的費用項目。
(8)企業多攤銷成本費用擴展閱讀
經營成本包涵了營業成本和費用,與一般企業在核算科目上大體相同,包括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四項,經營成本核算科目設置如下:
1、營業成本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2、營業費用包括營業部門工資、能源消耗、折舊費。
3、管理費用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用、招待費、差旅費、培訓費、折舊費等。
4、財務費用指貸款利息和財務手續費等。
『玖』 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如何從成本中攤銷,
固定資產與存貨不同,其實物形態不隨著產品的售出而消失,因此,固定資產要在回保證其原始價值不答改變的前提下,將成本逐漸轉移到產品價格中,這種方法叫「折舊」。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原值-預計殘值)/
使用年限
/
12
其中,
預計殘值是根據資產一旦報廢能賣多少錢估算,由企業自定。對於設備等能固定資產多數企業將殘值率定為5%。
稅法規定的使用年限:房屋、建築物,為20年;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電子設備,為3年。
企業也可自定使用年限,如果小於稅法規定,做所得稅納稅調整。
會計處理:
計提折舊
借:生產成本
(直接用於產品加工的設備)
製造費用
(間接用於產品加工或通用設備)
管理費用
(管理部門使用的)
銷售費用
(銷售部門使用的)
貸:累計折舊
『拾』 期權成本攤銷計入管理費用怎麼計算的
股份限制性股票期權費用的計算: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回和《企業答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需要選擇適當的估值模型對限制性股票的公允價值進行計算。如果股票沒有鎖定限制,其公允價值應等於市價,但如有鎖定限制,則因流通受限,其公允價值應低於沒有鎖定限制的股票市價。
確認成本費用: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計量和確認》的規定,由於公司實施激勵計劃中的股票期權沒有現行市價,也沒有相同交易條件的期權市場價格,所以公司採用國際通行的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估計公司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
2011年-2014年限制性股票成本攤銷情況見下表:
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萬股)
需攤銷的總費用(萬元)
2011年(萬元)
2012年(萬元)
2013年(萬元)
2014年(萬元)
288 1,097.36 445.70 529.50 119.80 2.36
本期失效情況:公司2011年待解鎖的30%限制性股票系因經營業績未滿足權益工具的可行權條件而無法解鎖行權,因此這部分限制性股票對應的公允價值3,390,658.81元不確認股份支付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