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的處理要遵循什麼原則啊
這個只要遵循會計方法的選擇應遵循三個原則:⑴真實性原則;⑵簡便性原則;⑶重要性原則。
2. 單位各種資產的計價方法及其核算方法
一、流動資產計價方法: 納稅人的商品、材料、產成品、半成品等存貨的計算,應當以實際成本為准。納稅人各項存貨的發生和領用,其實際成本價的計算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後進後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選一種。
二、固定資產的計價,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則,以貨幣表現的固定資產價值。企業固定資產,在會計核算工作中,統一按以下規定計價:
1.新建、購入和調入的固定資產,分別按造價、購價和調撥價入賬。購入和調入固定資產的運雜費不計入固定資產的原價之內,直接在經費支出中列支。
2.自製的固定資產,按所開支的工料費計價入賬。
3.無價調入和舊存的固定資產,不能查明定價;可以按重置價估價入賬。
4.調出、變質和報廢的固定資產,都按賬面原價注銷。
5.原有固定資產增添零配件(不包括維修消耗用品),按開支金額計入固定資產原值。
6.原有的固定資產,有下列情況之一者,需相應增減其原值:
1).因加工改制而增加其數量或提高質量時,要按新開支的成本費增加其原值。
2).成套設備、因毀損或拆除其原有一部分時,應減少其原值。
3).大修理、修繕和維修新開支的費用,均不增加固定資產的原值。
4).收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無主歸公的固定資產,按重置完全價值,估計價格。
三、無形資產的計價方法:
1.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者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金額計價。
2.購入的無形資產,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
3.自行開發並且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照開發過程中實際支出計價。
4.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按照發票帳單所列金額或者同類無形資產的市價計價。
3. 確定無形資產核算范圍的原則
對於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由於價值比較容易確認,核算成本較低,應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在這些問題上理論界和實務界也已經達成了共識。而對於商譽、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等資源,則應分別情況處理。
(一)關於商譽的會計核算
對於自創的商譽,不應當將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而對於企業並購活動中發生的商譽,則應當予以核算。這是因為,自創商譽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價值構成復雜,形成成本具有不可驗證性,為企業帶來的收益也經常波動,對其准確計量比較困難。
而且,筆者認為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並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這是因為企業的有形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可能因為時間的變化而發生增值,但出於歷史成本原則的考慮,我們在進行會計處理時,並不對這些增值進行核算。這時如果核算自創商譽,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這部分資產的增值進行了間接確認,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而對於企業合並產生的商譽,其價值的計量比較簡單,而且這種情況下對其他各項資產也進行了評估,考慮了其增值,因此就應當將其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
(二)關於人力資源等的會計核算
對於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以及企業組織架構等,由於對其進行計量比較困難,目前不應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盡管這部分無形資源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但這種收益的實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對其他資產具有很大的依賴性。而且從產權的角度來看,很難說他們為企業所擁有,並不完全符合資產的定義。對這些資源進行區分、進行計量也相當困難,如果強行將它們納入無形資產進行核算,並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相反會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下降,最終影響決策質量,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與我們核算無形資產的初衷背道而馳。
實際上,這些資產的價值已經由在企業的利潤表進行了反映,而且利潤表的反映有時更准確,更合理。超額收益就是企業擁有某些特殊資源的體現,正是因為企業收益的不同,我們才能夠從收益出發而不是傳統的從資產出發去正確估計企業的價值。筆者認為,如果將所有無形的資源納入會計核算體系,將會使所有企業的資產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等量資本產生等量利潤,那時或許利潤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麼我們憑什麼去確定企業的價值呢?這個問題有待以後進一步討論。。。
4. 無形資產的定價方法有哪些
無形資產的定價方法有:
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定價法、收益現值定價法、市場定價法
5. 下列有關無形資產的計價原則,闡述正確的是( )
下列有關無形資產的計價原則,闡述正確的是( C 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按照發票賬單所載金額或同類無形資產市場價作價 )
6. 計價原則有哪些
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 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確的計算企業當期損益。 收益性支出是指該項支出的發生是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僅僅與本期收入有關。 資本性支出是指該支出的發生不僅與本期收入的取得有關,而且與其他會計期的 收入有關,或者主要是為以後各會計期間的收入取得所發生的支出。 實際成本計價原則-材料物資、固定資產等按照實際成本計價,就是把發生的各項為購入該項物資所有支出都計入該產品的采購成本。 如:買價、運雜費、合理損耗、挑選整理費用等。 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收入和成本、費用相互可比,比如一筆收入,為該項收入的所有支出,都要計入該項收入的相應成本費用。不是該項收入相配比的支出,即使已經支付,也不計入該項收入的配比成本費用。 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收益性支出是指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僅僅與本期收入有關。 比如:購入材料用於生產產品使用,領用的材料直接計入當期成本,它就屬於收益性支出; 又如,購入一台設備,他不僅本期生產需要,而且以後多期都能受益,所以要在以後受益期分攤,所以他就屬於資本性支出。
7.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無形資產的確認
我國的會計准則規定,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項目,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3)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這一確認條件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因為無形資產所能夠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只有在企業為獲得某項無形資產而發生實際支出的條件下,才能夠將這些相關的支出列作無形資產的成本並確認為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計量
由於取得無形資產的方式不同,所以計量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
購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以出讓方式單獨獲得土地使用權的成本,應根據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的出讓金和為獲得十地使用權所直接相關的其他支出作為其成本。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昨為實際成本,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如果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如果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該無形資產存在活躍的市場。
無形資產徵收范圍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
(一)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土地租賃,不按本稅目征稅。
(二)轉讓商標權,是指轉讓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三)轉讓專利權,是指轉讓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四)轉讓非專利技術,是指轉讓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提供無所有權技術的行為,不按本稅目征稅。
(五)轉讓著作權,是指轉讓著作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著作,包括文字著作、圖形著作(如畫冊、影集)、音像著作(如電影母片、錄像帶母帶)。
8. 無形資產的計價方法
兄弟,你要看幾份年報,就知道太復雜了.而且這計價方法,按會計原則,是有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