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銷售已經折舊完的固定資產稅率是多少
如果是一般納稅人抄 ,按4%徵收率減半征襲收增值稅。計算公式:
應納增值稅額=銷售額÷(1+4%)×4%×50%
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減按2%徵收率徵收增值稅。
計算公式為:
應納增值稅額=銷售額÷(1+3%)×2%
『貳』 為什麼3-7年的現金流量折舊不用乘以稅率,8-12年又要
因為3到7年給的是總營業成本,不是給的付現成本,實體現金流量公式是營業收入回-付現成本答-所得稅=營業收入(1-T)-付現成本(1-T)+折舊抵稅,這應該是經常用的公式,但是這題沒有給付現成本,給的總營業成本,變形上面公式,營業收入-(總營業成本-折舊)-所得稅=營業收入-總營業成本+折舊-所得稅=稅後經營凈利潤+折舊,稅後經營凈利潤=(400000-380000)*(1-28%),折舊就是100000+40000,公式不懂理解原理,其實稅後經營凈利潤+折舊攤銷就是算企業實體現金流量的起點
『叄』 稅後經營性利潤+折舊攤銷=營業毛現金毛流量,這里為什麼「折舊攤銷」不需通過稅率進行調整
你這個公式應該是個簡化的,並不全,因為不止這一個市政整的。
現金流量表版里,將凈權利潤調整為經營性現金凈流量,需要將不涉及現金收支的利潤影響的項目以及影響經營性現金凈流量卻不影響利潤的項目調整出來。項目有點多,比如折舊、減值准備、存貨及應收賬款的增減、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減等等。
『肆』 已知銷售額,成本,折舊費及利息費,所得稅稅率,怎樣求凈利潤
一般凈利潤的計算方法是:(銷售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1-所得稅稅率)
折舊費、利息費,均屬於期間費用!
主營業務成本,即產品的出貨成本!
『伍』 計算現金流的時候,為什麼要將折舊乘上稅率
因為折舊抵減了EBIT(息稅前收益),但卻沒有現金的流出,所以要加回來。也就是由權責發生制轉換成收付實現制一樣。
『陸』 營業現金流量 = 收入×( 1 -稅率)-付現成本×( 1 -稅率) + 折舊×稅率
首先復,你的公式有誤
營業現金流制量=收入*(1-稅率)-付現成本*(1-稅率)
或者
營業現金流量=收入*(1-稅率)-總成本*(1-稅率)+折舊與攤銷*(1-稅率)
糾正你的公式之後不知道你明白些了沒?
營業現金流量是指生產經營帶來的「現金!!」流入或者流出量
以第二個公式來說明,折舊與攤銷是按期計提的,完全不存在「現金!!」的流入和流出啊,算營業現金流量的時候自然要扣除! 有不懂的話再留言~
『柒』 累進稅率下,固定資產採用哪種折舊法使企業承擔的稅負減輕
加速折舊(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
『捌』 折舊是如何抵稅的
折舊是計抄入銷售費用、管襲理費用、製造費用,會造成費用增加,所得稅=(收入-成本、費用)*稅率,自然所得稅就少繳一些,這就是抵稅作用。
所得稅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時期對個人應納稅收入的定義和徵收的百分比不盡相同,有時還分稿費收入、工資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獎)等等情況分別納稅。所得稅又稱所得課稅、收益稅,指國家對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所得徵收的一類稅收。
固定資產提取的折舊額大小受計提折舊基數、凈殘值、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等因素的影響,《企業會計准則》(簡稱准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分別對固定資產折舊的提取作了相應規定。只有把握固定資產計提舊的因素,才能保證計提的折舊額正確,納稅不受影響。現就影響固定資產折舊額的各因素分別從准則、稅法作以比較。
全面把握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能保證計提的折舊額正確,但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中,還會遇到一些例外情況,現從以下幾種情況來說明如何計提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