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解協議書的法律後果
1法院調解協議的效力,是指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的調解協議,經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認可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同時,也涉及到調解協議發生效力的時間。
2法律後果
調解書和只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生效後,可以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後果:
第一,結束訴訟程序。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的結案方式之一。調解協議生效,表明人民法院最終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民事訴訟程序也因此而終結,人民法院不得對該案繼續進行審理。
第二,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調解協議生效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調解協議中得到確認,民事爭議已得到解決,當事人不得對此法律關系再發生爭議。
第三,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的事實和理由再行起訴。調解協議生效後,民事糾紛已依法解決,當事人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事實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民事訴訟。但是,對於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或者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原告如果有新情況、新理由,在6個月屆滿後,還可以第二次起訴,請求法院審理解決。
第四,不得對調解協議提出上訴。調解協議是在雙方當事人自願的前提下達成的,當事人一旦接受調解協議,就意味著放棄了上訴權。因此,無論是在一審、二審還是再審程序中達成的調解協議,均不能提起上訴。
第五,有給付內容的調解協議書具有強制執行力。調解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願達成的,一般情況下當事人都能自覺履行。如果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協議生效後,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時,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四、第五條的規定,具備以下條件的調解協議有效:
(一)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調解協議無效:
(一)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強迫調解的,調解協議無效。
下列調解協議,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調解協議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調解協議,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不得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著作權侵權糾紛是指爭議各方就行為人行為是否構成侵權,承擔什麼責任,以及由誰承擔等問題而發生爭執。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著作權侵權糾紛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著作權人和鄰接權人發現自己的權利遭受不法侵害時,可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的方式解決侵權糾紛。一、調解調解,是指發生糾紛時,在調解組織的主持下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糾紛解決方式。調解組織可以是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也可以是其他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著作權侵權糾紛和合同糾紛都可以通過調解解決。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不能予以強制執行。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不同意按調解協議執行的,調解協議即失去效力,當事人可通過訴訟來解決糾紛。二、仲裁仲裁,是指仲裁機構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對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裁決的糾紛解決方式。著作權的仲裁由著作權仲裁機構進行,主要適用於對著作權合同糾紛的解決,而且在著作權合同中必須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如果沒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未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不能進行仲裁。著作權仲裁機關所作出的仲裁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三、訴訟著作權的訴訟,是指通過向人民法院起訴,利用訴訟程序解決著作權糾紛的一種方式。訴訟是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解決著作權糾紛的主要方式。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當事人之間調解不成以及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訴,此外,執行仲裁申請的人民法院發現仲裁裁決違法的,有權不予執行,當事人也可以就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著作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時效期間的起算日從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開始計算。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3. 私自調解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對於私下達成調解協議的情形,只要調解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當事人在自願合法前提下簽訂協議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4. 如果達成人民調解協議但沒有申請司法確認,又去法院起訴,可以的吧[10司考真題卷三第35題]B項為什麼錯
樓主我本來和你有同樣的困惑,然後我找到一篇很好的解釋。原來人民調解與法院調解是不一樣的,我本來以為都是法院調解的意思。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ExMDgxMg==&mid=206905197&idx=1&sn=#rd
(1)人民調解與法院調解是不一樣的。法院調解,是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一種方式,是民事糾紛進入訴訟後的一種調解。而人民調解則是人民調解員主持下的調解,是一種民間的糾紛解決機制。本題就屬於人民調解,它是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的,而不是法院主持下的調解。
(2)人民調解協議具有合同性質。對此,《人民調解法》第31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這就好比人民調解協議是一個新的合同,有了人民調解協議,當事人不得再爭議原來的糾紛,即使要爭議,也只能圍繞人民調解協議發生爭議。對此,《人民調解法》第32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調解法》第33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例如本題中的侵權糾紛不得再有爭議,但可以圍繞人民調解協議發生爭議,例如起訴要求法院確認或者撤銷人民調解協議。
(3)法院如何解決人民調解協議的爭議。簡單地總結就是法院認為有效,可執行;法院認為無效,可以再請求人民調解或者起訴。對此,《人民調解法》第33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題中,張某與李某的糾紛,已經經過了人民調解,並且也已經達成了人民調解協議。因此,A選項是對的。這與《人民調解法》第32條的規定一致,可以就人民調解協議起訴;相應的,B選項就不對了,不得再對原來的侵權糾紛起訴。C不對,李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調解協議有一個前提,是法院已經確認調解協議有效。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張某如反悔不履行協議,李某先向法院請求確認調解協議有效,在法院確認調解協議有效後,才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調解協議。D不對,人民調解不是法院調解,沒有合議庭與獨任庭的問題,因此張某不能因為調解委員會未組成合議庭調解為由,而向法院申請撤銷調解協議。這個選項混淆了法院調解與人民調解。
5. 調解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說法其實是有爭議的。
在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後,雙方都能反悔,由此看出無論是和解協議還是調解協議都沒有法律效力,最多是具備合同的效力,當事人一方反悔,另一方不得向法院請求強制執行。
而由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反悔,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6. 侵權雙方調解協議後,律師見證對方還能在起訴嗎
侵權雙方調解協議後,簽訂一份協議書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協議書內容履內行了,另一方再告也沒有容用,因為事情已經處理了。
如果現在雙方調解後,簽訂協議,發布三次報紙公告,效果更好。
公司找律師事務所做律師見證沒有必要,只是多花錢。
7. 調解協議後侵權人再次侵權,如何追究責任
你可以再次起訴
並要求履行調解協議
要求對侵權行為作出判決
8. 民事調解書與調解協議不一致如何處理
本人與公司有兩個勞動爭議訴訟,其中第一個進入二審,第二個還在一審;另外還有公積金與社保在行政投訴處理中。合計金額近50萬元。 第一個訴訟在二審法官的威逼利誘下不得已而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上有一條「公司支付和解款8萬元後雙方當事人在勞動關系的所有方面再無任何權利義務關系」。但今天收到的民事調解書上卻寫成「公司支付和解款8萬元後雙方當事人就此前存在的勞動關系的所有方面再無任何權利義務關系」。 請問,這兩種表述的意思是一樣的嗎?我個人認為是完全相反的。前一種表述的意思是:在公司支付款項後我再也不能提出新的勞動爭議,但此前已經進行中的勞動爭議仍然可以繼續;後一種的表述是:在公司支付款項後,雙方所有的勞動爭議都不在存在,我不能提出新的勞動爭議,且此前已經進行中的勞動爭議也就此終結,意味著我的第二個勞動訴訟及公積金、社保等爭議的權利完全喪失。 請不吝賜教!!! 我前天已經在法院以轉賬支票領取了8萬元案款。我該如何應對呢? 如何申請法院更正呢?敬請指教!!非常感謝!!!
9. 侵權案件中,原告與部分被告達成調解應如何製作裁判文書
被告吳某從被告李某(個體戶)處買了若干違禁爆炸品——「魚雷」,並邀請原告王某一起去河邊炸魚。原告在點燃魚雷時,魚雷在其手中爆炸,致原告重傷。原告住院治療花去巨額醫療費並落下終身殘疾。原告出院並經傷殘鑒定後,起訴被告吳某與李某,要求兩被告賠償其因此遭受的損失。庭審後,經主審法官做工作,原告與被告吳某最終達成調解協議,但被告李某與原告協商不成,此時應如何製作法律文書? 筆者認為,原告王某已經與被告吳某達成調解協議,法院就應當審查該調解協議,並製作民事調解書,送達原告王某與被告吳某。在法院的主持下,被告李某與原告王某分歧意見過大,為能達成調解協議,法院就應當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及時下判,製作民事判決書。 根據「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裁判原則,為了徹底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實現案結事了,維護社會和諧,對於給付之訴,包括侵權類訴訟,法院在查明案情的基礎上一般都注重調解工作。若只有部分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根據民訴法的相關規定,法院就應該在審查協議合法性的基礎上,根據協議內容,製作民事調解書,並及時送達當事人。當然若符合民訴法第九十條規定的可以不製作調解書的情形,可以不另行製作調解書。對經法院做工作未能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法院就應當及時製作判決書,予以明確,只是為了保證整個案件的完整性,應當將已經與原告方達成調解協議的被告也應在判決書中列明,但在主文中載明已經達成調解協議的事實。
10. 調解協議生效後發現有遺漏事情怎麼辦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也就是只有不是自願簽訂的或者內容違反法律的才有申請再審的可能。其他情況就必須要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