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訴行政案件超過申請執行期限是裁定不予執行還是不予受理
不予受理和不予執行是人民法院對非訴行政執行案件進行審查後或在執行中作出的兩種法律後果不同的程序處理。不予受理的裁定主要是針對行政機關的申請在形式要件上存在缺陷而作出的,該裁定作出後,行政機關在具備了各種條件後還可再次向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而不予執行裁定主要是基於對非訴行政行為所確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確有錯誤的情況而作出,該裁定一經作出,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執行內容再次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因此,對不予受理和不予執行的准確界定,將有利於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正確處理。根據行政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方面予以確定。
1、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經審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①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主體不合格。②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尚未生效。③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尚未屆滿。④除不可抗力等事由外,逾期申請的。⑤執行標的不明確。⑥不屬於受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⑦申請執行的有關材料存在缺陷。⑧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
2、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熑嗣穹ㄔ河Φ輩枚ú揮柚蔥校孩僮罡呷嗣穹ㄔ骸豆賾謚蔥小粗謝?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第95條規定的三種情形。②法律、法規規定行政機關有強制執行權,而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③法律規定行政機關有最終裁決權,而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④法律文書不具有執行內容的(即不具有給付內容或履行一定行為的內容)。⑤其他應當裁定不予執行的情形。合同解除權行使的方法,基於其形成權屬性,往往只要解除權人以通知方式已向相對方都是男在外打工,女的就在家裡帶小孩,照顧老人,若然男方在外發跡,並刻意隱瞞自身財產,而提出離婚的話表達了解除合同的變動效力。形式主義又分為物權形式主義和債權形式主義。所謂的物權形式主義,是指物權變動法律意思表示,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而毋需其他特別的形式要求。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六條也是規定合同解除的意
㈡ 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縣法院的行政裁定書,有期限嗎
估計你所說的行政裁定書,是指行政機關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先由行政庭組成合議庭審查,裁定可以執行的,才由執行局執行。
這個行政裁定書一旦做出,就是合法有效的。當事人對裁定書有異議,可以向作出裁定的法院申請再審,不能向上一級法院申請撤銷。
㈢ 沒有和解轍回的執行案,再次申請執時有時間限制嗎
撤回執行的案件再次申請應該在兩年之內,但是,被執行人不提出來抗辯,法院也是可以受理的。實踐中大量的撤回案件都是執行法官做了工作的,究竟是否超過申請執行期限,目前還需最高院有個說法,否則,損害的是司法公信力。
㈣ 非訴訟行政執行案件能否准予撤銷
庄緒義 非訴行政執行案件進入人民法院審查程序後,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認真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對符合執行條件的,裁定準予強制執行;對不符合執行條件的,裁定不準予執行。對於已裁定準予強制執行的非訴行政執行案件,行政機關提出撤銷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一律不予准許。人民法院在執行非訴行政執行案件中,時常遇到行政機關要求撤銷執行申請之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申請人撤銷申請的,人民法院對申請執行的案件裁定終結執行。這似乎為該類案件的結案提供了依據。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三條、第九十五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結案方式只能是裁定準予強制執行和裁定不準予執行兩種。這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適用設置了障礙。對該類案件,人民法院能否准予行政機關撤銷申請呢? 在回答該問題前,有必要先考察行政機關撤銷執行申請的原因。通過調查,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被申請執行人動用各種關系向行政機關有關領導打招呼,行政機關礙於情面、壓力等因素向法院提出撤銷申請;二是被執行人以履行大部分義務為交換條件要求申請人免去剩餘部分並提出撤銷申請。上述情況中又以第一種情況居多。 人民法院在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執行過程中,針對撤銷執行申請,有的裁定準予撤銷申請,有的裁定執行終結。筆者認為,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撤銷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申請應當一律不予准許。這是因為非訴行政執行案件與其他執行案件相比,有其自身顯著的特性: 首先,申請主體的特殊性。 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申請主體是行政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管理權的國家職能部門,一般的自然人或法人是不可能成為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申請主體的,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申請人與被執行人是法律地位不平等的主體,所以非訴行政執行案件中申請人不能同一般自然人、法人一樣可以隨便放棄權利,這就限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適用。 其次,行政處罰具有對違法行為的懲罰性。 非訴行政執行案件中的被執行人絕大多數是因其故意違法行為而受到行政機關處罰的相對人。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申請人如放棄對被執行人的執行,實際上就等於免除了對違法行為的追究,其結果將會放縱一些違法行為,違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最後,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申請標的執行到位後具有國家所有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物拍賣的款項,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行政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申請人擅自放棄執行的行為,嚴格地說是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會造成預期國有資產的變相流失。 因此,非訴行政執行案件進入人民法院審查程序後,人民法院應當充分履行監督職能,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認真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對符合執行條件的,裁定準予強制執行;對不符合執行條件的,裁定不準予執行。對於已裁定準予強制執行的非訴行政執行案件,行政機關提出撤銷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一律不予准許,以切實維護國家利益、法律尊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㈤ 申請強制執行撤銷後還可以在次申請強制執行嗎
1、申請人撤銷強制執行申請後,法院會裁定終結執行。
2、法院終結執行後,申請執行人在判決生效後兩年內,還可以再次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如果超過兩年申請執行的期限,不能再申請強制執行。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二十條 因撤銷申請而終結執行後,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再次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㈥ 申請執行過期了怎麼辦
1、被執行人有復財產可供執行的案製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
2、有特殊情況須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或副院長批准。申請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5日內提出。」
3、如超過六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成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二、執行方式
針對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在執行中可採取凍結、劃撥存款、提留;搜查、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財產;強制遷出房屋等多種方式。但人民法院在採取這些措施時,應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撫養家屬的生活必要費用。
三、執行監督
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人員的具體執行不當或有錯誤的,有權向該執行人員所在的人民法院反映,人民法院應及時處理。
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有權要求執行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對執行人員在案件執行中的違法行為,有權向人民法院的紀檢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或控告。
㈦ 沒有和解撤回的執行案,再次申請有時間限制嗎是寫申請撤回日算起2年內可以重新申請執行嗎
撤回是有期限的,應該是在撤回申請之後的兩年內再次提出
㈧ 申請執行的期限過期該怎麼辦
你好。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是2年,進入執行程序後一般是6個月執行完畢。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四十條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並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對執行程序中不同階段的期限作出明確的限制,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十個「期限」:
判決書執行申請時間=判決生效時間(一般7日)+判決書確定的給付時間(一般是30日) 申請執行期限:判決生效後2年內。
一、案件的一般執結期限:6個月。這主要是指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執行法院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即由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由法院採取強制措施,保證具體行政行為的實現,此類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有特殊情況須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或副院長批准,申請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5日內提出。
二、法院確定案件承辦人的期限:7日內。法院執行立案後,法院應根據工作的需要和實際情況,在立案後7日內確定案件承辦人。承辦人員確定後,法院要以適當的方式及時通知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當事人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對符合迴避條件的法官提出申請迴避。
三、開始執行的期限:3日內。法院應當在收到案件材料後3日內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通知被執行人按照有關規定申報財產,責令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執行人在指定的履行期間內有轉移、隱匿、變賣、毀損財產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在獲悉後應當立即採取控制性執行措施。承辦人收到案件材料後,經審查認為情況緊急、需立即採取執行措施的,經批准後可立即採取相應的執行措施。
四、通知申請執行人提供執行線索的期限:3日內。根據法律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和義務提供證據,在執行案件過程中,執行法院應當根據這一規定,在收到案件材料後3日內通知申請執行人提供被執行人財產狀況或財產線索,對於申請執行人不能提供的,要承擔對自己舉證不利的責任。
五、執行人員查證申請執行人舉證線索的期限:5日內;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的期限:10日內。執行人提供了明確、具體的財產狀況或財產線索的,承辦人應當在申請執行人提供財
產狀況或財產線索後5日內進行查證、核實。情況緊急的,應當立即予以核查。申請執行人無法提供被執行人財產狀況或財產線索,或者提供財產狀況或財產線索確有困難,需人民法院進行調查的,承辦人應當在申請執行人提出調查申請後10日內啟動調查程序。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承辦人一般應當在1個月內完成對被執行人收入、銀行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產、車輛、機器設備、知識產權、對外投資權益及收益、到期債權等資產狀況的調查。
六、確定評估、拍賣機構的期限:10日內。執行過程中,根據案情的進展,法院對被執行財產需要實施評估、拍賣措施的,承辦人應當在10日內通過一定的方式完成評估、拍賣機構的遴選。
七、發出協助執行通知的期限:5日內。執行中涉及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它財產需辦理過戶登記手續的,承辦人應當在5日內向有關登記機關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機關應當根據法院的指定期限,完成協助執行義務。
八、審查執行異議的期限:15日;辦理完畢的期限:1個月。法院在收到執行異議後,承辦人應當在收到異議材料及執行案卷後15日內提出審查處理意見。執行異議的審查,人民法院一般應當在1個月內辦理完畢。需延長期限的,承辦人應當在期限屆滿前3日內提出申請。
九、聽證的期限:10日內;提出審理處理意見的期限:5日內。對執行異議的審查需進行聽證的,合議庭應當在決定聽證後10日內組織異議人、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進行聽證。承辦人應當在聽證結束後5日內提出審查處理意見。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㈨ 被執行人提異議認為申請人已超過申請執行期限是否應舉證
當然應舉證
㈩ 超過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但中途曾經申請過強制執行,最後協商解決。請問現在還可以再申請強制執行嗎
不可以。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10)非訴執行准予撤回再次申請超過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
第一條 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
有特殊情況須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或副院長批准。
申請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5日內提出。
第三條 承辦人收到案件材料後,經審查認為情況緊急、需立即採取執行措施的,經批准後可立即採取相應的執行措施。
第四條 承辦人應當在收到案件材料後3日內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通知被執行人按照有關規定申報財產,責令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被執行人在指定的履行期間內有轉移、隱匿、變賣、毀損財產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在獲悉後應當立即採取控制性執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