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公司名義買車有沒有強制報廢年限
公司車輛報廢年限等同於個人車輛報廢年限。
按照《機動車強制報廢標准規定》的規定:
第五條 各類機動車使用年限分別如下:
(一)小、微型出租客運汽車使用8年,中型出租客運汽車使用10年,大型出租客運汽車使用12年;
(二)租賃載客汽車使用15年;
(三)小型教練載客汽車使用10年,中型教練載客汽車使用12年,大型教練載客汽車使用15年;
(四)公交客運汽車使用13年;
(五)其他小、微型營運載客汽車使用10年,大、中型營運載客汽車使用15年;
(六)專用校車使用15年;
(七)大、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大型轎車除外)使用20年;
(八)三輪汽車、裝用單缸發動機的低速貨車使用9年,其他載貨汽車(包括半掛牽引車和全掛牽引車)使用15年;
(九)有載貨功能的專項作業車使用15年,無載貨功能的專項作業車使用30年;
(十)全掛車、危險品運輸半掛車使用10年,集裝箱半掛車20年,其他半掛車使用15年;
(十一)正三輪摩托車使用12年,其他摩托車使用13年。
對小、微型出租客運汽車(純電動汽車除外)和摩托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嚴於上述使用年限的規定,但小、微型出租客運汽車不得低於6年,正三輪摩托車不得低於10年,其他摩托車不得低於11年。
小、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大型非營運轎車、輪式專用機械車無使用年限限制。
機動車使用年限起始日期按照注冊登記日期計算,但自出廠之日起超過2年未辦理注冊登記手續的,按照出廠日期計算。
B. 商標使用許可的期限能否超過該商標的注冊年限,能超過多長時間
商標注冊的使用期限是10年。
你那個合同應該是不能生效的。雖然10年到期還有專6個月的時間可以續屬展,但已經過了法定規定的10年期限。
A公司可以自行續展後再許可B公司使用,或A公司將商標轉讓給B公司,B公司再決定續展與否。
C. 注冊商標的期限為幾年
注冊商標期限是幾年?注冊商標期限什麼時候續展?
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十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所以,注冊商標期限為十年,十年到期不續展則注銷該注冊商標,商標注冊人也失去商標專用權.
根據規定,對初步審定的商標,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無異議或者經裁定異議不能成立的,始予核准注冊發給商標注冊證,並予公告;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我國規定的注冊商標期限保護期是較長的,也就是說,對注冊商標的保護是較為充分的.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十八條的規定,成員國對於注冊商標的保護期限,包括商標的首期注冊及續展注冊的有效期都不得少於七年.
商標權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具有專有性、地域性和時間性,所以時間性是商標專用權的特點之一.商標權的時間性是指商標經商標注冊機關核准後,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可以在法定的注冊商標有效期間內受到法律保護.這一法定期間又稱為注冊商標的保護期、有效期.
注冊商標期限結束之後,需要繼續使用的,商標注冊人應當在期滿前十二個月內按照規定辦理商標續展手續;在此期間未能辦理的,可以給予六個月的寬展期.每次續展注冊的有效期為十年,自該商標上一屆有效期滿次日起計算.期滿未辦理續展手續的,注銷其注冊商標.商標局會對續展注冊的商標予以公告.
有效期屆滿後,商標權人如果希望繼續使用注冊商標並使之得到法律保護,則需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注冊續展.如果不發生導致商標撤銷的訴訟,商標注冊人只要按時履行續展手續,就可以將注冊商標無限期地保護下去.在這一點上,商標權不同於同屬知識產權的專利權和著作權.
D. 資產評估成本法下,實際性貶值額的計算中使用實際使用年限和名義使用年限計算的實體性貶值額差異在哪
名義已使用年限:
指資產從購進使用到評估時的年限(也就是按照公歷的會計年度確定專的會計上的屬實際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可以通過會計記錄、資產登記簿、登記卡片查詢確定。
實際已使用年限:
指資產在使用中實際損耗的年限。由於資產在使用中負荷程度的影響,必須將資產的名義已使用年限調整為實際已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與名義已使用年限的差異,可以通過資產利用率來調整。
實際已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資產利用率
資產利用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利用率=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實際利用時間/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法定利用時間×100%
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資產超負荷運轉,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比名義已使用年限要長;
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資產滿負荷運轉,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等於名義已使用年限;
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開工不足,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小於名義已使用年限。
E. 身份證有效期限是長期是什麼意思
四十六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內五條 :
1、十六周歲以容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為十年、二十年、長期。十六周歲至二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
2、二十六周歲至四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四十六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
身份證是用於證明持有人身份的證件,多由各國或地區政府發行予公民。它將作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公民身份的證明工具。大量新技術的出現允許身份證包含生物統計學信息於其中,如照片、面部特徵、手掌特徵、虹膜掃描識別或指紋識別,其他通常出現在身份證上(或資料庫中)的信息包括:全名、父母姓名、住址、職業、民族(在多民族國家中)、血型和凝血因子。
按照當前的通行做法,身份證丟失後,需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掛失並補辦。看似經過了掛失程序,但此程序僅對其補辦身份證和公安機關留檔備查有意義。
2018年4月,央行宣布,開展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和非居民身份證件信息核查。
F. 已使用年限包括會計記錄的財產已提取折舊年限---使用年限,以及財產實際使用年限。
比方說一台電腦,可以用5年,那使用年限就是5年,用了2年,那已使用年限就是2年,而可能你使用的時候不注意保養,磨損較大,那麼財產的實際使用年限可能會是3年或4年
G. 總使用年限有什麼分類
總使用年限的分類:
設備的總使用年限即設備的使用壽命。通常可分為物理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大類。
物理壽命是指機器設備從開始投入使用到因物理磨損而無法修理並報廢所經歷的時間。具體評估時,可用肉眼觀察其物理壽命,觀察設備磨損程度。
技術壽命是指機器設備能在市場上維持價值而不顯陳舊落後的時間過程,即機器設備從開始使用到因技術過時而被淘汰所經歷的時間過程。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更新的速度和周期。
經濟壽命是指機器設備從開始使用到經濟上不合算(維持機器設備的繼續使用的維修費用大於繼續使用帶來的收益)而停止使用所經歷的時間,即機器設備使用中總費用最低的使用年限,也就是平均每年設備折舊費、資金佔用費、使用操作費的總和最低的使用年限。經濟壽命與機器設備本身的物理性能及物理壽命、技術進步速度、機器設備使用的外部環境的變化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要合理地確定機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必須從機器設備的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慮。當代技術進步異常迅速,一般經濟壽命低於物理壽命,因此確定機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主要是確定機器設備的經濟壽命問題(這是國際上資產評估行業普遍採用的方法)。
總使用年限指的是實際已使用年限與尚可使用年限之和。計算公式為:
總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實際巳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資產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