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傷出院工資和後期治療費怎麼算
工傷後續治療費由誰承擔?職工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發生工傷,治療中止後仍需繼續治療,勞動關系終止後此項費用由誰承擔呢?在職期間,職工因工傷或者工傷復發發生的醫療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斷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如果單位未為職工辦理工傷保險,因其過錯給職工造成了經濟損失,全部治療費用依法由用人單位承擔。關於職工離職後的工傷後續治療費用問題。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四、第三十五條的規定,職工發生工傷傷殘等級在五至十級的,在勞動合同期滿前職工可以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或者勞動合同屆滿時終止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終止後,用人單位就沒有為職工繼續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職工也不再享有工傷保險待遇了。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四條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B. 公務員工傷治療期限有何規定
公務員的工傷治療期限沒有明確規定,原則上以治好工傷為根本.哪個地區都一樣.因為公務員所屬的行政單位與其他企事業單位性質不一樣.
C. 便民提示:工傷康復治療期限怎樣規定
先進行康復治療評估員工康復才能進行勞能力鑒定工傷認定2醫療期康復間兩且勞能力鑒定效版性認定工傷2內所員權工需要自行握間
依據《勞能力鑒定管理辦》
第八條 〔提申請〕職工發工傷經治療傷情相穩定存殘疾、影響勞能力用單位、工傷職工向設區市級勞能力鑒定委員提初勞能力鑒定申請申請勞能力鑒定限自作工傷認定結論起超2工傷職工本提申請由其近親屬代提
第九條 〔提交材料〕申請勞能力鑒定應提交材料:
()勞能力鑒定申請;
(二)《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復印件;
(三)診斷證明、檢查檢驗報告等原件復印件完整效病歷;
(四)職工身份證或其效身份證明原件復印件;
(五)勞能力鑒定委員規定其材料
第十條 〔材料審核〕勞能力鑒定委員收勞能力鑒定申請應申請提交材料進行及審核申請提供材料完整應書面形式性告知申請需要提交全部材料
申請提供材料完整勞能力鑒定委員應自收勞能力鑒定申請起60內作勞能力鑒定結論傷情復雜、涉及醫療衛專業較鑒定工作期限延30
D. 工傷期間住院治療有沒有時間限制
工傷舊傷復發住院沒有時間限制。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勞社部函〔2004〕256號)第七條規定,工傷職工舊傷復發,確需治療的,經治療工傷協議醫療機構書面建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批准,享受工傷醫療和停工留薪期待遇。
工傷職工住院治療所需時間按治療傷情需要確定,有爭議的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但工傷職工與遭受事故傷害所在單位解除或者終止了勞動關系,領取了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的,本次工傷保險關系隨之終止。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是舊傷復發的補償,舊傷復發不再享有工傷保險待遇,應當費用自理。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八條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工傷待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社部函〔2004〕256號
七、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傷職工舊傷復發,是否需要治療應由治療工傷職工的協議醫療機構提出意見,有爭議的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第二十九條 工傷職工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後,工傷保險關系終止,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不再受理其本次傷殘的勞動能力復查鑒定申請。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第三十七條 工傷職工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後,不再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E. 工傷康復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工傷醫療期實際應為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最長不超過24個月。
F. 工傷後遺症有效期限時間有多長
工傷沒有後遺症有效期的規定,只要是舊傷復發,享受工傷醫療和停工留薪期待遇。但是,余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領取了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的,工傷保險關系已經終止,不再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國務院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八條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工傷待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社部函〔2004〕256號
七、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傷職工舊傷復發,是否需要治療應由治療工傷職工的協議醫療機構提出意見,有爭議的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第三十七條工傷職工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後,不再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五級至十級工傷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按照其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並分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第三十五條 工傷職工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後,不再享受其他工傷保險待遇。再次發生工傷的,應當按《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程序重新履行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手續,並按新的認定和鑒定結論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江蘇省人民政府
《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第二十九條 工傷職工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後,工傷保險關系終止,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不再受理其本次傷殘的勞動能力復查鑒定申請。
G. 工傷治療有期限嗎傷好後不能勝任原工作怎辦對勞務派遣工有什麼規定,用工單位能退回用人單位嗎
工傷治療是有一定醫#療期的,在法定醫#療期內員工可以享受停工留薪待遇。在醫#療期過了之後,員工還在休息的時間內,不在享受停工留薪待遇。員工在傷後不能勝任工作者,單位應該按照其他工作,如果員工和單位因為工傷賠償問題和單位出現糾紛,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H. 工傷康復治療的期限是多久
第三抄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I. 工傷治療超期限但仍在治療中需要再做簽定嗎
工傷治療超期限(停工留薪期)有一般年限與最長寬限兩個期限,任何工傷通過兩年的治療都應醫療期終結,進行勞動能力障礙等級鑒定。經過了治療終結時期的工傷等級(勞動能力障礙等級)鑒定的,對於鑒定結論不服的(單位或個人)可以申請復鑒;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依法對於員工工傷的治療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第二十六條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第二十八條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J. 工傷超過治療期限還能報銷嗎
工傷超過治療抄期限還能報銷,襲具體法律依據如下:
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社部函[2004]256號「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條同時指出,條例第十七條第四款規定「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的,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這里用人單位承擔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的期間是指從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職業病確診之日起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止。
以上規定,都是從維護工傷保險基金的角度來對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進行限制,其出發點是督促用人單位盡快地申報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