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 保健品 退貨規定
幾乎每位消費者都動過退貨的念頭,但如果你退過貨,就一定回答過這個問題--你為什麼退貨?對大多數中國商家來說,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問題。因為無理由退貨將使商家自己遭遇「夾板氣」。然而,「3·15」來臨之際,一組來自異國的采訪卻告訴我們,對國外商家來說,退貨是很正當的事情,理由是什麼,並不重要。
加拿大
在加拿大各地的大型商場,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一個月)無條件退貨都能實現。此外,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和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都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只要不滿意,就能退貨
在加拿大,沃爾瑪、costco等大型連鎖超市都有專門的退換部門,每天都有人在排隊退貨,其中不少人並不是因為質量問題退貨,而是試用產品後覺得不滿意。家住多倫多的傑維爾在今年元旦前給5歲女兒買了一件衣服,但女兒穿了兩天後因小朋友們說不好看,就再也不肯穿了。為此,傑維爾拿著衣服和收據到商店去退貨,在填寫退貨原因後,很快就辦理了退貨手續。
多收貨款,商品免費
一些大型商場自設的購物網站也提供退貨服務,消費者網購後若想退貨,只要在規定期限內把貨物拿到商店就可順利退貨。不過,由於加拿大沒有明確的有關退貨的法律規定,因此,在一些小商店中人們享受不了無條件退貨服務,不滿意只能換,不能退。
此外,如果是銷售方出現失誤致使消費者受到損失,通常都能得到較好解決。家住多倫多地區的喬斯在便利店買了兩個比薩餅,但回家後才發現便利店多收了一塊錢。他立即返回便利店,出示購物清單,並說明緣由,店員當即退還了多收的錢。加拿大一些地區對這類情況有約定俗成的行業規定,若便利店多收錢被顧客發現,顧客其實可以享受該項商品免費的待遇。
消協很多,法規很多
加拿大擁有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例如,聯邦政府中就有10個部門負責消費者保護。此外,還有全國性的消費者協會、各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他們負責處理投訴和咨詢、發布市場信息、介紹消費技巧、提供有關法律咨詢、調查被指控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等事務。
此外,加拿大還有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單項法律法規,其中包括消費者保護法、商業行為法、預付費服務法、機動車輛修理法、消費者報告法等幾十部。
新華社記者施蓉
日本
制度優先保護消費者
在日本,購物後辦理退貨或換貨十分方便、快捷,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日本的有關規定都更注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出台法律,瞄準問題商品
日本的《製造物責任法》規定,對於質量有問題的商品,必須迅速退貨、更換或者退錢。對此,記者有過切身經歷。記者曾在日本的一家電器城買過一台手提電腦,使用後發現電腦用一段時間就自動斷電,於是找到店家,店家確認電腦確實存在問題後,二話不說就予以更換。
購物小票,標明退貨期限
在日本,一般來說,只要有購物小票,在規定的一周或一個月內,不論是質量問題,還是尺寸搞錯了,消費者都可以在購物的商店裡辦理退換貨。具體時間由商店決定,購物小票上也會標記清楚。對於網上購物或電視購物,由於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會在小票上明確標記退貨時間,所以在規定時間內或根據有關規定,都可以退貨。
但是,如果是定做的商品或是已穿過的內衣、已吃過的食品,則很難退貨或更換。這個情況在訂貨的時候會和對方確認,要對方清楚知道,在這個基礎上才簽訂買賣合同。
猶豫期制,允許顧客後悔
針對上門推銷,日本通過「猶豫期制度」來保護消費者。比如,很多消費者在自己家裡一時被上門推銷所誘惑,沒仔細考慮好就簽訂了合同,但事後又後悔。「猶豫期制度」則給予消費者冷靜思考的機會,允許消費者在一定期限內可撤回申請和解除合同,且不要求賠償違約金。
此外,如果賣方告知不實信息或存在故意隱瞞重要事項等違法行為,誤導了消費者或導致消費者申請簽訂或承諾簽訂合同,這些合同均可要求取消。
新華社記者藍建中
無因退貨=「夾板氣」
中國
晨報訊(記者朱爍)自從喊出「退貨與買貨一樣方便」的承諾後,當代商城每年掏出一兩百萬元砸在「一站式」退貨上。一邊是個別消費者的信用缺失,一邊是生產廠家的抵觸排斥。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底盤硬的百貨大樓和當代商城外,國內鮮有商家公然標榜「我家退貨無障礙」!「無因退貨」在「夾板氣」中悄悄進行,伴隨著的是7天至1個月的購買時限或品種限制。
商家不敢退
「商家也想通過無因退貨打品牌,但不敢!」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曹中生如是說。「無因退貨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早已成慣例。但這種服務模式與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者素質密切相關。北京目前基本沒有商家敢喊出完全無因退貨,一般都會在時間上設定7日的購買期限,或者標牌完整等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各種條件。」
企業不願退
據了解,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在當代商城以倡導的方式宣傳無因退貨,之後曹中生始終在關注著當代的經驗。據他介紹,絕大部分的退貨要求都順利受理,但當代商城每年為自己的承諾要掏出一兩百萬元。當代商城的負責人坦言,很多時候商城接受了顧客退貨,但是品牌商不接受商城的退貨,這些商品最終都由商城買單了。試問,又有幾個底子硬、意在打品牌的「當代」能掏錢換吆喝呢?
顧客沒信用
曹中生告訴記者,無因退貨的基礎是誠信,一方面是商業企業要守信,另一方面也考驗客戶的素質和誠實。其實早在10年前,老牌商家百貨大樓就推出無障礙退貨,但僅限於小件商品。百貨大樓還真就遇見過東西用了3年還拿回來退的「雷人」客戶,雖然商場咬牙履行了承諾,但足以引發對消費者素質的擔憂。「舉例而言,北京是個旅遊城市,遊客買一台照相機拍了5天,最後把內存卡騰空再退回來,商家就要承受損失。」
電器最難退
企業認為,商品的特殊性也成了無因退貨的門檻。小兩口要結婚,買個鑽戒在婚禮上秀秀,喜事辦完了再把戒指退回去,倒霉的還是商家,類似的還有內衣等特殊物品。在曹中生的經驗中,電器類商品是最難實行無因退貨,產品更新快,價格變化更快,而且鑒定是否影響二次銷售的程序和成本很大。
盡管對現狀有客觀的分析,但常年工作在消保一線的曹中生對無因退貨前景也表示出信心:「北京的消費環境日益完善,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各環節理念更新,無因退貨的普及是大勢所趨。」
退換商品不需要理由
美國
快遞丟貨?商家照賠
同事庄先生在網上電子商城買了一部數碼相機,usp快遞公司記錄顯示已經送貨,但庄先生沒收到。電話聯系後,商家在庄先生沒有出具任何證明的情況下,馬上重新發貨。庄先生在商家承諾的時間內收到了商品。
庄先生不由感慨:「在美國,商家會認為顧客是誠實可信的,商家的目的就是讓客戶滿意。因此,即使這部相機在運送過程中丟失了,也是商家與快遞公司之間的問題,不會讓客戶承擔時間和金錢方面的任何損失。」
雞蛋破了,照樣退款
在美國,退換貨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退換商品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也不會遭遇商家的「白眼」。甚至,著名的平價連鎖瑞典大眾服裝品牌h
❷ Costco或在滬開第二家店,為何它會在美國如此火爆
8月27日,Costco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家門店在上海閔行區開業,遇到了空前的火爆場面:停車需要3小時,結賬需要2小時,開業半天因客流過大不得不暫停當日下午的營業。
這樣火爆的景象,也讓投資者看好這家上市34年的公司。上海店開業當天,Costco股價應聲大漲5%。Costco CFO理查德·加蘭蒂:新店火爆超預想,明年底或在滬開第二家店。這樣火爆的Costco,在美國也大受民眾的歡迎。
Costco在美國很普遍,也贏得了人們的喜歡,這樣的良性循環只會使這個企業可以走得越來越遠。
❸ 如何成為costco wholesale供應商
Costco倉儲式超市是美國一家著名的連鎖零售商,自創立以來,Costco平均每年以雙位數字的速度增長。目前Costco在全世界經營637家分店,分布遍及八個國家,全年營業額超過900億美元,為超過6200 萬的會員提供最好的服務,毋庸置疑,Costco已是倉儲批發賣場的領導者。Costco的每一間分店的平均佔地面積都超過了13萬平方英尺。其中大部分都位於美國境內,加拿大則是最大國外市場,主要在首都渥太華附近。全球企業總部設於華盛頓州的伊薩誇,並在鄰近的西雅圖設有旗艦店。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7/view-4813878.htm
1983年9月15日,創辦人Jim Sinegal和Jeffrey Brotman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開設了Costco第一家倉儲量販店。Sinegal在零售集團Sol Price下Price Club量販店的工作經驗,讓他學到了做生意的方法。Brotman則是一名西雅圖當地零售家族出身的律師,在小時候就接觸了零售業界。Costco的經營方式與Price Club非常相似。Price Club是由Sol Price公司於1976年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創立的。兩家公司的經營特色都在於以低價格提供高品質的商品,以及與同業相比更少的商品項目。同時兩家公司也都向會員收取小額的年費,並成功迎合了小型企業主的喜好。1997年10月,兩家公司正式合並為PriceCostco公司,接著在1999年8月30日更名為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
Costco採用會員制購物方式,實際上,它也是全球第一家會員制的倉儲批發賣場;會員只需要每年繳納會費,就可以低於市場5%-30%的優惠價買到所需的物品。Costco銷售的商品都是以批發形式的大包裝商品為主,其范圍包括了食品、家器、玩具、服裝、日用百貨、五金、輪胎甚至汽車等商品。「Kirkland Signature」是Costco的自有品牌,其名稱來自於Costco在1987年至1996年的總部地點華盛頓州的科克蘭(Kirkland)。這個品牌於1995年創立,主要提供價格低廉且品質良好的產品,產品種類范圍從成衣、電池、生活用品、到食品皆有涵蓋,均受到消費者相當高的評價。
自1983年Costco第一家店在西雅圖開業,在短短的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它的銷售利潤就從零增加到30億美元。到了2009年,Costco就成為美國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Costco能夠在這么短的發展歷程中,成為美國最賺錢的倉儲超市呢?「我永遠都不希望我們會變成無關緊要的公司。我希望,我90歲時,從現在算起30年後,我還能在Costco的美食廣場吃到一個熱狗,然後聽到有人說,『我記得你。』」——這就是Costco超市現任CEO Craig Jelinek的目標。而他實現目標的方式,則是「只要你繼續善待顧客,善待員工,控制開支,好事就會發生在你身上」。而這個美國最大的會員制倉儲超市,在沒有公關部、不做廣告的情況下能夠成為美國零售商的翹楚,是因為他們把「善待顧客、善待員工、控制開支」這三件事做到了極致。
名副其實的「會員專享」
Costco在同業中的會員費是最高的,會員費是55美元一年,而美國另兩家大型倉儲超市BJ』s和山姆會員店的會費分別是50美元和40美元。但是,Costco的會員續費率卻高達90%。
會員每年所繳交的會員費能幫助Costco減少許多營運及管理成本,使得它能夠整體上保持較其他競爭者更低的商品價格。Costco創始人之一James Sinegal曾對媒體透露,自己在零售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看到太多沉沉浮浮,許多像Sears那樣曾經輝煌一時的商家最後變得門可羅雀,就是沒有抵制住加價的誘惑。根據不完全統計,Costco每家超市有大約4000種商品,幾乎所有商品的售價都是成本以上加價14%左右。嬰兒尿片、行李箱和葡萄酒等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的商品最高可以有15%的加價。而美國大部分連鎖超市的商品平均加價25%,零售商場很多商品甚至要加價50%。
過去幾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時,Costco卻逆市而上,自2009年以來,股票價格翻了一番,持卡會員增加了近1500萬。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幾年,也是Costco發展最快的階段。截止到2013年5月,Costco在全球擁有627家分店,16萬多雇員。2012財政年度的總收入為991億美元,是排在沃爾瑪之後的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在全球零售業排名第七。
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Costco提供的商品品種並不是很多,沃爾瑪出售的貨物種類會高達10萬,但是Costco只出售4000種產品,同一類商品只有一到兩種品牌可供選擇。Costco的銷售人員經過研究發現,過多的選擇往往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所以普通超市內貨架上的牙膏種類可能會有高達60種,但是Costco只有兩種可供選擇。Costco在它的《消費者報告》中嚴格選擇商品,在同一類產品中只提供一種品牌,而它則代表著最佳的價值,使得顧客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去刻意挑選。「尋寶體驗」(treasure hunt)是另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策略。雖然產品種類不多,但是Costco會定期以非常低的價格推出一些高端或非常有特色的產品,讓會員們在購物過程中總是有驚喜。
雖然一直以低價吸引人,但是Costco的目標人群卻是年收入在8-10萬美元左右的中產階級家庭。所以其店內出售很多相對中高端的商品,比如它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紅酒銷售者之一,還開始以低價銷售高檔手袋、瑞士名表和Tiffany的珠寶等。不過在銷售高端產品時,Costco一直注意避免讓奢侈品侵害了其苦心經營起來的低價形象,所以即便GUCCI、COACH這樣的奢侈大品牌也被排在普通的貨架上。一些供貨商還被要求更改其傳統的包裝,以在外觀上顯得廉價一些。由於Costco定價過低,所以一些奢侈品品牌拒絕直接供貨,Costco往往從中間商處獲得商品。在名表和珠寶櫃台上,Costco會貼出聲明,稱一些品牌的商家拒絕向Costco出售的產品提供售後服務,但是會員可以享受Costco提供的產品售後。
Costco的會員還有許多特別的會員專享服務與權益,比如除了電腦、數碼相機、投影儀等一些電子產品需要在購買後90天內進行退換外,Costco的其它商品沒有退貨期限,就是說,顧客在購買後任何時候都可以拿著商品無理由退換,而且不需要提供購物收據。
Costco的許多分店還設置汽車維修服務、葯妝店、眼科診所、照片沖洗店和加油站。Costco也擔任投資經紀人和旅行社的角色,引進汽車銷售計劃,會員可直接以特別的價格購買新車。Costco還和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為會員提供汽車和家庭保險服務。另外,Costco盡可能的提供給會員更多的免費服務,例如免費輪胎安裝,免費視力檢查和鏡架調整服務,免費停車等。
成本控制
為了達成「盡可能以最低價格為會員提供高品質商品」的目標,Costco竭力降低所有的營運成本,以實現自己秉承的經營理念。Costco剔除任何不必要的成本,包括豪華的店輔裝潢、銷售人員、甚至是送貨和備用庫存,以提供較低的價格和更高的價值。
在賣場的經營管理上,Costco所有商品以原運送棧板的方式進貨並陳列於簡單的賣場環境,走道寬敞、舒適;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為會員提供了安全整潔的購物空間。賣場採取自助式購物,盡量節約賣場的人力成本,並使用紙箱而非塑膠袋包裝商品。所有商品價格均標示明確,並使用微量的廣告文宣。
Costco每月建立一個新的委員會,思考用不同的方法降低成本。委員會由不同部門的員工組成。每月公司會安排特定時間給他們開會,要求他們在30天內提出5個最有效的成本削減方法,並公布他們的建議。到年尾,從這一年節省下來的錢中,將拿出20%分給委員會成員。
公司的管理層也以身作則,作為全美名列前茅的超級零售商,CostcoCEO的工資與其他企業相比,顯得分外單薄。根據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公司現任的CEO Craig Jelinek 2012年年薪為65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獎金和價值約400萬美元的股票期權,期權價值基於公司的業績而定。而前任CEO及創始人之一Jim Sinegal年薪只有32.5萬美元。相比之下,沃爾瑪首席執行官Mike Duke2012年基本年薪就達130萬美元,外加440萬美元現金獎金和1360萬美元股票獎勵。
Costco總部的辦公室也到處透著節儉。高管辦公室的地板上鋪的是褪色的藍色地毯,在會議室里,六張三合板桌子擠在一起,更像是一個公立學校的教師休息室。與大部分零售商不同的是,Costco的店裡不向顧客提供購物袋;為了節省運營成本,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作為一家「財富500強」企業,公司也沒有專門的媒體公關團隊。公司的CEO Craig Jelinek都是單獨直接接受記者采訪,這在大公司里實屬另類。
善待員工
盡管Costco有著近乎嚴苛的成本控制體系,但從來都不通過壓低普通員工工資來節約成本。Costco里的工作人員總是非常熱情,高效率,這並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源於Costco善待員工的經營理念。早在2005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中便提到了Costco雇員的優厚待遇,並將之同沃爾瑪靠極力壓低員工工資來節省成本的行為來對比,將其經營理念成為「反沃爾瑪式經營」。盡管面臨經濟危機,美國零售行業面臨挑戰,但Costco依然支付員工每小時20.89美元的平均時薪,還不包括加班費。相比之下,沃爾瑪給美國全職雇員的平均工資是每小時12.67美元。88%的Costco員工享有公司補貼的醫療保險,員工只需付不到10%的醫療保險費;而沃爾瑪只有「超過一半」的員工享有醫療保險。Costco約有4%的員工是半職雇員,由承包商僱用,但Costco說,公司努力確保這些雇員的工資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對此,Craig Jelinek的解釋是:「我只是認為,人們需要一份可以謀生的薪水,並能享受醫療保險福利,這也使更多的錢回籠經濟,創建一個更健康的國家。就這么簡單。」
在2009年秋天經濟衰退惡化期間,Costco同店銷售開始下降。梅西百貨、百思買、家得寶和Office Depot等同行都選擇裁員和減薪,而Costco當時的CEO Jim Sinegal反而批准給雇員每小時增加1.5美元的工資,分三年實施。他的原話是「經濟很糟糕。我們應該想辦法如何給他們更多,而不是更少」。沃爾瑪和亞馬遜公司都曾經發生過員工因工資福利問題而舉行的罷工,而Costco自成立以來,從未發生過重大勞工問題。
創始人Sinegal當年是從貨場卸貨員開始做起的,所以Costco也一直非常重視員工的培養,很多最初在停車場搜集購物車的底層員工最後都進入了管理層,公司70%的門店經理是從搬運工和收銀員開始的;而公司從來不僱用商學院畢業的MBA——這個習慣是為了保持其獨特的公司文化。Costco培養從門店基層干起的雇員,並贊助他們讀研究生。優厚的福利和光明的職業前景,使雇員忠誠度大大提高。Costco的員工很少離職——公司入職一年以上員工的離職率為5%,管理層的離職率不到1%,這在業界也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這個粗獷的大超市經過30年的傳統式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也遇見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其中一個緊迫的問題是公司高管團隊的年齡,大部分都已接近60歲。「我們都老了。」今年70歲的創始人Brotman說。而Costco內部培養和提升的人才機制也說明,公司缺乏外來人才的定期流入。首席財務官Richard Galanti說,未來五年內,Costco三分之二的擴張將在海外,主要是日本、中國台灣和韓國,而進軍中國的形式則是電商。
Costco已在中國台灣地區設有實體門店,但尚未進入中國大陸。據媒體在今年4月份的報道,Costco有意通過電商形式進軍中國大陸地區,目前正在尋找業內人士進行合作。至於是否會開設實體店,仍未確定,目前合作方案仍在敲定中。
❹ 開市客costco買的熟食已吃一半還可以退嗎
吃過了就不能再退了,因為影響了二次出售
❺ 沒有購物小票也可以退貨嗎
幾乎每位消費者都動過退貨的念頭,但如果你退過貨,就一定回答過這個問題——你為什麼退貨?對大多數中國商家來說,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問題。因為無理由退貨將使商家自己遭遇「夾板氣」。然而,「3·15」來臨之際,一組來自異國的采訪卻告訴我們,對國外商家來說,退貨是很正當的事情,理由是什麼,並不重要。
加拿大
在加拿大各地的大型商場,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一個月)無條件退貨都能實現。此外,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和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都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只要不滿意,就能退貨
在加拿大,沃爾瑪、Costco等大型連鎖超市都有專門的退換部門,每天都有人在排隊退貨,其中不少人並不是因為質量問題退貨,而是試用產品後覺得不滿意。家住多倫多的傑維爾在今年元旦前給5歲女兒買了一件衣服,但女兒穿了兩天後因小朋友們說不好看,就再也不肯穿了。為此,傑維爾拿著衣服和收據到商店去退貨,在填寫退貨原因後,很快就辦理了退貨手續。
多收貨款,商品免費
一些大型商場自設的購物網站也提供退貨服務,消費者網購後若想退貨,只要在規定期限內把貨物拿到商店就可順利退貨。不過,由於加拿大沒有明確的有關退貨的法律規定,因此,在一些小商店中人們享受不了無條件退貨服務,不滿意只能換,不能退。
此外,如果是銷售方出現失誤致使消費者受到損失,通常都能得到較好解決。家住多倫多地區的喬斯在便利店買了兩個比薩餅,但回家後才發現便利店多收了一塊錢。他立即返回便利店,出示購物清單,並說明緣由,店員當即退還了多收的錢。加拿大一些地區對這類情況有約定俗成的行業規定,若便利店多收錢被顧客發現,顧客其實可以享受該項商品免費的待遇。
消協很多,法規很多
加拿大擁有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例如,聯邦政府中就有10個部門負責消費者保護。此外,還有全國性的消費者協會、各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他們負責處理投訴和咨詢、發布市場信息、介紹消費技巧、提供有關法律咨詢、調查被指控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等事務。
此外,加拿大還有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單項法律法規,其中包括消費者保護法、商業行為法、預付費服務法、機動車輛修理法、消費者報告法等幾十部。
新華社記者施蓉
日本
制度優先保護消費者
在日本,購物後辦理退貨或換貨十分方便、快捷,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日本的有關規定都更注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出台法律,瞄準問題商品
日本的《製造物責任法》規定,對於質量有問題的商品,必須迅速退貨、更換或者退錢。對此,記者有過切身經歷。記者曾在日本的一家電器城買過一台手提電腦,使用後發現電腦用一段時間就自動斷電,於是找到店家,店家確認電腦確實存在問題後,二話不說就予以更換。
購物小票,標明退貨期限
在日本,一般來說,只要有購物小票,在規定的一周或一個月內,不論是質量問題,還是尺寸搞錯了,消費者都可以在購物的商店裡辦理退換貨。具體時間由商店決定,購物小票上也會標記清楚。對於網上購物或電視購物,由於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會在小票上明確標記退貨時間,所以在規定時間內或根據有關規定,都可以退貨。
但是,如果是定做的商品或是已穿過的內衣、已吃過的食品,則很難退貨或更換。這個情況在訂貨的時候會和對方確認,要對方清楚知道,在這個基礎上才簽訂買賣合同。
猶豫期制,允許顧客後悔
針對上門推銷,日本通過「猶豫期制度」來保護消費者。比如,很多消費者在自己家裡一時被上門推銷所誘惑,沒仔細考慮好就簽訂了合同,但事後又後悔。「猶豫期制度」則給予消費者冷靜思考的機會,允許消費者在一定期限內可撤回申請和解除合同,且不要求賠償違約金。
此外,如果賣方告知不實信息或存在故意隱瞞重要事項等違法行為,誤導了消費者或導致消費者申請簽訂或承諾簽訂合同,這些合同均可要求取消。
新華社記者藍建中
無因退貨=「夾板氣」
中國
晨報訊(記者朱爍)自從喊出「退貨與買貨一樣方便」的承諾後,當代商城每年掏出一兩百萬元砸在「一站式」退貨上。一邊是個別消費者的信用缺失,一邊是生產廠家的抵觸排斥。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底盤硬的百貨大樓和當代商城外,國內鮮有商家公然標榜「我家退貨無障礙」!「無因退貨」在「夾板氣」中悄悄進行,伴隨著的是7天至1個月的購買時限或品種限制。
商家不敢退
「商家也想通過無因退貨打品牌,但不敢!」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曹中生如是說。「無因退貨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早已成慣例。但這種服務模式與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者素質密切相關。北京目前基本沒有商家敢喊出完全無因退貨,一般都會在時間上設定7日的購買期限,或者標牌完整等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各種條件。」
企業不願退
據了解,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在當代商城以倡導的方式宣傳無因退貨,之後曹中生始終在關注著當代的經驗。據他介紹,絕大部分的退貨要求都順利受理,但當代商城每年為自己的承諾要掏出一兩百萬元。當代商城的負責人坦言,很多時候商城接受了顧客退貨,但是品牌商不接受商城的退貨,這些商品最終都由商城買單了。試問,又有幾個底子硬、意在打品牌的「當代」能掏錢換吆喝呢?
顧客沒信用
曹中生告訴記者,無因退貨的基礎是誠信,一方面是商業企業要守信,另一方面也考驗客戶的素質和誠實。其實早在10年前,老牌商家百貨大樓就推出無障礙退貨,但僅限於小件商品。百貨大樓還真就遇見過東西用了3年還拿回來退的「雷人」客戶,雖然商場咬牙履行了承諾,但足以引發對消費者素質的擔憂。「舉例而言,北京是個旅遊城市,遊客買一台照相機拍了5天,最後把內存卡騰空再退回來,商家就要承受損失。」
電器最難退
企業認為,商品的特殊性也成了無因退貨的門檻。小兩口要結婚,買個鑽戒在婚禮上秀秀,喜事辦完了再把戒指退回去,倒霉的還是商家,類似的還有內衣等特殊物品。在曹中生的經驗中,電器類商品是最難實行無因退貨,產品更新快,價格變化更快,而且鑒定是否影響二次銷售的程序和成本很大。
盡管對現狀有客觀的分析,但常年工作在消保一線的曹中生對無因退貨前景也表示出信心:「北京的消費環境日益完善,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各環節理念更新,無因退貨的普及是大勢所趨。」
退換商品不需要理由
美國
快遞丟貨?商家照賠
同事庄先生在網上電子商城買了一部數碼相機,USP快遞公司記錄顯示已經送貨,但庄先生沒收到。電話聯系後,商家在庄先生沒有出具任何證明的情況下,馬上重新發貨。庄先生在商家承諾的時間內收到了商品。
庄先生不由感慨:「在美國,商家會認為顧客是誠實可信的,商家的目的就是讓客戶滿意。因此,即使這部相機在運送過程中丟失了,也是商家與快遞公司之間的問題,不會讓客戶承擔時間和金錢方面的任何損失。」
雞蛋破了,照樣退款
在美國,退換貨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退換商品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也不會遭遇商家的「白眼」。甚至,著名的平價連鎖瑞典大眾服裝品牌H&M直接打出這樣的廣告:「先買下,後決定。」
Costco是美國著名的會員制倉儲式連鎖超市。在這里,原則上只要購買的食品不新鮮,出示銷售憑證即可退還現金。記者親眼看見一位老太太拿著一個只剩一個雞蛋的包裝盒要求退款,理由是這個雞蛋破了。她得到了滿意的答復。
不過,美國商家均有「退換貨條款」,對退換貨做出了一定限制。總的來講,退換商品需要提供購物憑證。如果是衣物,若非質量問題,均要求商品未經穿著,不影響再次銷售,並規定了商品退換的期限。
但在執行中,各商家會根據各自情況採取相對靈活的政策。例如,銷售憑證丟失,店家一般也允許退換商品,不過貨款需參照截至退換貨時該商品最低銷售價返還;如果退換期已過,商家不退還現金,但會折算成只能在該品牌連鎖店內消費的現金卡。
❻ Costco除電子商品外,商品沒有退貨期限不需理由,真的不會賠錢嗎
Costco的無期限退貨制度不但不會賠錢,還會給Costco吸引更多商機。
就算是現如今零售商被線上購物沖擊的情形下,Costco作為全美第二大、全球第七大零售商的地位也是很難被撼動的。本次進入中國市場只會給Costco帶來更多的商機,所以,無限期退貨並不會給Costco帶來損失。
❼ 美國costco退貨要帶會員卡嗎
是的,還要發票
❽ COSTCO於上海開了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店,為什麼才開業6天,消費者就已經排隊退會員了
「Costco只是沒有來到中國(大陸),如果它來了,中國現在的零售業全部會死光。」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經說過。沒想到,他真的來了!8月27日Costco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正式開業,這家店位於上海市閔行區。可能很多人對Costco不是很了解,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下!Costco(開市客),成立於1976年,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採取會員制度,只有會員才能進店消費,目前會員費是299元,會員卡可於全球任一家Costco賣場使用。
瞬間被搶光一點也不奇怪!整體來說,大部分消費者的反饋是Costco還是有很多實惠產品的當然,不同消費觀念的消費者評價也不同而且,因為剛開業人是多的,排隊是久的,路也有點遠大家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