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向人民法院舉證的期限是什麼
沒有具體的規定了舉證期限,只規定了被告的舉證責任,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回行政訴訟法》答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 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1)行政機關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中證據的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⑵ 舉證期限有何規定
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或者由人民法院依職權內確定舉證其限容。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當事人舉證期限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會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當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屆滿七日。
⑶ 法律對舉證期限有什麼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在民事訴訟中有舉證期限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15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10日。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當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4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的,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⑷ 行政賠償案件中,行政機關可否超過舉證期限後再行補充證據
對於行政來賠償案件中,行政超過舉證自期限後再補充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另外,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
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⑸ 行政訴訟中的被告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
1、《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
上述條款明確規定了被告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為其舉證期限。
2、上述條款沒有規定被告不舉證或逾期舉證的法律後果。在審判中,不利於操作,鑒於此,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3月10日起頒布施行的,《若干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該解釋明確了被告不舉證或者超過舉證期限舉證的不利法律後果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
3、上述解釋對「正當理由」的規定過於籠統,無形中給被告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增加了自由解釋的權利。人民法院對此也不好把握。在具體操作上也缺乏法律依據。
故在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進一步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第二款規定,「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根據上述規定,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舉證時限,應當是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證據,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而需要逾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准許後,方能逾期提供證據,在逾期提供證據的正當事由消除後的十日內,被告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如果不能提供的,將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⑹ 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版被告。被權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⑺ 第三人在行政訴訟中的舉證期限過了怎麼辦
首先來,根據《行政訴訟法源》第三十四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其次,就該問題而言,如果第三方的舉證過期的原因有正當理由的,法院可以批准延期。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⑻ 行政機關在行政案件中的舉證責任是什麼
□蔣中暉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復議法》相繼施行以來,行政訴訟、復議案件已是平常事,國土資源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在行政訴訟、復議中遭到敗訴或撤銷的結果也屢見不鮮。這就要求國土資源行政機關不僅要在執法過程中堅決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規定,依法行政,而且要在對相對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後,繼續甄別梳理證據,認真分析,避免在行政訴訟或復議時倉促上陣。
舉證責任從法律性質上屬於一種自我責任,它是一種根據特殊法律規定對特定的事實即為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法律責任,其特殊性在於後果可能是一種法律權利的喪失。具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有關當事人提供證據責任。二是指舉證人提供證據後可以證明案件的部分或全部事實。民事訴訟的一般證據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以「舉證責任倒置」為特例。行政訴訟舉證責任源於民事訴訟舉證責任,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首次把舉證責任引入行政訴訟中,但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負有舉證責任」即「舉證責任倒置」,而由原告舉證只在被訴「不作為」案件中為特例。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也源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舉證責任。
國土資源行政機關的舉證責任有二:
一是對被訴或被申請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關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案例一:1999年3月29日,江蘇省邳州市碾庄鎮碾庄村西門二組不服邳州市國土資源局對其非法轉讓0.37畝土地給曹瑞良等四戶建商業用房的處罰決定,依法向邳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邳州市人民法院經審查立案後,向被告邳州市國土資源局送達了起訴狀副本,並要求在法定期限內將答辯狀送交法院及原告。被告邳州市國土資源局依法向邳州市人民法院提供了對原告即被處罰人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的證據及法律依據:原告於1998年8月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合法審批,擅自將位於碾庄村米廠、麵粉廠門面的0.37畝的集體土地使用權,以出租形式非法轉讓給受讓方曹瑞良等四戶建商業用房的事實;被告1998年5月21日對原告及應邀參加人簽章的現場勘測筆錄、8月18日對原告調查筆錄和8月22日對受讓方曹瑞良及證人趙宗蘭等簽章所作的調查筆錄及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規定等書證。如果被告邳州市國土資源局不能或逾期提供上述證據,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裁決被告邳州市國土資源局敗訴。
二是對被訴或被申請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事實和不履行法定職責具有合法理由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前述案例,邳州市國土資源局最終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決定:沒收邳州市碾庄鎮西門二組所得土地轉讓價款4萬元並限期15日內令受讓方自行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對西門二組處以罰款5000元。據此,邳州市人民法院維持了邳州市國土資源局的處罰決定。再如案例二:江蘇省邳州市運河鎮李口村村民張某於2003年3月21日訴邳州市國土資源局行政不作為未依法履行農民宅基地報批程序案時,該局依法向人民法院提供了國務院第116號令《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未按規劃審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文件,佔用土地的,批准文件無效,佔用的土地由鄉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回。」據此,邳州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了張某的訴訟請求。如果國土資源行政機關放棄了舉證權利,無疑舍棄了人民法院或復議機關組織訴訟或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以作出裁判所依據的法律規范。國土資源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或行政復議中,不僅要提供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的事實根據和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而且在法定舉證期限10日內應通過向人民法院和復議機關提供材料證明行政程序的合法性。
國土資源行政機關作為具有法定行政權能的主體,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必須含有下列法定內容:一是有明確的相對人,二是相對人被管轄事實的客觀存在,三是告知相對人被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理由、依據及依法享有的權利,四是相對人的陳述和申辯,五是具體行政行為通過法定文書送達相對人。在接到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關的應訴通知書或答復通知書後,將其在《行政訴訟(復議)案件證據登記表》中分列三部分:一為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在實體上合法的證據,寫明證據名稱、取得方式、日期及用於被證明內容。二為證明具體行政行為程序上合法的證據,寫明證據所證明的程序性事項,如立案、調查、告知、聽證、決定、送達等法定許可權。三為據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
⑼ 行政訴訟,原告的舉證期限是多長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內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容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