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貿英語翻譯~有高分~
如果合同允許再審,那麼再審的時間和地點必須明確,因為它們和買賣雙方的利益密切相關。再審的時間和地點在很大程度上和商品的性質相關。
確定再審時間的方法
1)在貨船到達的數天後
這個是方法是在貨船到達後開始計算可以進行再審的時間而不考慮是否卸貨。這個方法顯然對買方不利因為港口可能會十分擁堵並且也不能再貨物到達後及時開始卸貨。
2)在卸貨的數天後
這個方法對於買方來時十分有利因為他是在貨物被卸下之後開始計算可以進行再審的天數。
時限的長短
如果合同允許再審,那麼必須要有一個再審的時間限制,一般來說是在貨船到達或者卸貨後的30-180天,這個時限的確定要考慮到貨品的性質和抵達港口的卸載能力。
如果需要再審的貨物時農產品或其他容易腐爛的貨物,那麼時限當然要頂的比較短。對於化學產品或者礦物產品,時限則可以相對訂的長些。而對於電子產品和完整的植物,這個時限則要更長,這是源於貨品的安置和測試需要更長時間的考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要設定一個初步安置貨品的時限。
抵達港口的卸載能力是另外的一個考量標准,當港口十分擁堵並且卸載貨物可能會被延遲,再審的時間就應該要足夠長,尤其是在時限是從貨船抵達的時間開始計算的情況下。
再審的地點
再審的地點一定要選擇的十分明確。有以下幾種方法:
1)在甲板上
2)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大概是個保險的地點的意思吧
3)在終點處
4)買家的生意所在地
地點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商品的性質,有的商品可以在甲板上進行再審有的商品則只能在買家的生意所在地進行再審。
『貳』 國際貿易中索賠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在國際貿易合同中,交易雙方一般是通過檢驗條款和索賠條款明確規專定索賠期限的。在索賠屬期限內,買方才可就品質、數量、包裝等與合同規定不相符合之處向賣方索賠。另外,對於某些商品,特別是需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和使用後才能發現質量和性能方面問題的商品,合同中還規定有品質保證期。這里的品質保證期是指,買方接受賣方提交的貨物後,在保存和使用期發生質量問題向賣方提賠的期限。索賠期限以及品質保證期的長短,一般都由合同雙方根據商品特點、運輸方式和驗收條件協商確定。此外,索賠時效(索賠期和品質保證期)應正確選定起算日期,通常應訂為「貨到目的地卸完之日起」或「貨到買方最終目的地之日起」,而不是「從進口之日起」或「到岸之日起」,更不能是從「發運之日起」。
在合同約定了索賠期的情況下,買方應抓緊檢驗驗收,一旦發現貨物有不符合合同規定的情況,因立即請檢驗機關復驗出證,並嚴格按約定的期限提賠。而在對貨物訂有品質保證期的情形下,只要所出現的質量問題是出在保證期內,買方都可向賣方索賠。
『叄』 復驗期是什麼概念
復驗期主要根據原輔料的性質確定,到期後重新取樣檢驗後才能確定是否合格。有效期是根據穩定性試驗確定的,到期後即為不合格品,主要指的是成品,也有部分原料葯有有效期!
『肆』 貨物買賣合同中的商檢條款怎麼約定
商檢條款作為合同中的重要條款,其作用是提供一個確定賣方所交貨物是否符合合同的依據。該條款關繫到合同的履行、索賠、訴訟等諸多法律問題。法律快車網提醒您,商檢條款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商檢權問題,商檢權關繫到買賣雙方由那方決定商品品質、數量或包裝是否符合合同的問題。在國際貿易中,對商檢權一般有下列三種不同的規定方法: ①以離岸品質、重量為准。此條款下,買方在貨物到達後原則上不能對貨物的品質和數量提出異議。這種做法對賣方比較有利。 ②以到岸品質、重量為准。此條款下,買方可以根據目的港檢驗機構簽發的商檢證書向賣方提出品質、數量方面的異議。此做對買方有利。 ③以裝運港的檢驗證書作為議付貸款的依據,但在貨到目的港後允許買方有復驗權。如復驗後發現貨物的品質、數量與合同不符,買主可根據交驗的結果向賣方提出索賠。第三種做法比較公平合理,兼顧到買賣雙方的利益,在國際貿易中使用較普遍。 (2)商檢機構,在國際貿易中,進行商品檢驗的機構主要有以下三類:其一,是由國家設立的商品檢驗機構,在我國就是中國商品檢驗局;其二,是由私人或同業公會、協會開設的公證行;其三,是生產、製造廠商或產品的使用部門設立的檢驗機構。 (3)商檢的期限,商檢的時間一般就是品質、數量索賠的期限。在檢驗條款中通常都規定,買方必須於貨物到達目的港後若干天內(如50天內)進行檢驗。或規定買方應於貨物在目的港卸貨後若干天內進行檢驗,如果超過規定的期限不進行檢驗,買方就失去檢驗的權利等。 (4)商檢的標准和方法,各國對同一商品規定的品質標准不完全一致,而且每個國家的標准(包括各同業公會的標准)各年的版本又有可能不同,內容也有差異,因此,在簽訂合同時,如按標准確定商品的品質,不僅要規定是按哪個國家的標准,而且還需規定是按照哪個版本的標准。有些商品,在檢驗時常因所採用的檢驗方法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在簽訂合同時,對於可能有幾種檢驗方法檢驗的商品,應明確採用哪一種。
『伍』 檢驗時間和地點的規定與買方復驗權的行使有什麼關系
檢驗時間和地點的規定與買方復驗權的行使有什麼關系?
『陸』 商務談判中,一旦報價,買方必須在報價規定的期限內接受對嗎
商務談判中一旦報價買方必須在報價規定的期間內接受,對嗎?那是不可能的。
『柒』 這樣的合同,是顯失公平嗎房屋買賣合同中只規定 了賣方交房的時間。沒有規定買方支付的期限。原因是買方
對於付款方式,有交貨前支付,交貨後支付,還有分期付款,有定期付款,也有未約定付款時間的。這些取決於當事人的約定,不論哪種付款方式,都不屬於顯失公平,民法講究的就是意思自治,也就是法律尊重當事人的想法。
此外,既然合同中約定了交房時間,如果沒有其他原因的話,賣方是不能隨便要求順延交房時間的,否則屬於違約,要承擔違約責任的。
至於買方在交房後兩個月才交款,不屬於違約,因為合同根本就沒有約定付款時間。那麼這樣的話,賣方也就不能以此為由順延交房時間了。
------------------
針對樓主新的補充,我再說一句。不是說合同沒有約定給付價款的時間,買方就可以一直賴著不給錢。對於沒有明確履行期限的,法律規定是債權人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但要給對方流出必要的准備時間。
『捌』 國際貿易實務案例 請哪位高手幫我做一下謝謝
答:(1)損失由出口公司承擔,因為盡管是「倉至倉」條款,但實際上, FOB、CFR條件下由買方投保,保險合同在貨物越過船舷後生效(保單是攥在買方手裡的,貨物利益在越過船舷後才轉移給買方的,剩下的自己去想)。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的也只能是持有保單的進口方,由於貨物在越過船舷前損失,所以實際上是可看作賣方沒有交貨(如果貨物全損)。
(2)德國客戶索賠無理,因為早就超過了索賠期限,合同規定30天內檢驗,買方有權憑檢驗結果提出索賠,而在這里德客戶提出的索賠已過期。
我方公司可以拒絕,超過了索賠期限。雙方在合同中規定貨到目的港後30天內檢驗。盡管這是一個買方復驗的期限,但實質上是索賠的期限。而德國客戶卻在半年後方向我公司提出索賠,顯然其索賠是超過索賠的期限的,因此,按照有關法律,德國客戶也就喪失了向我方公司索賠權利。
德國客戶索賠理由不盡合理。盡管索賠文件中聲稱有對見的貨物已銹損,但他無法證明這些銹損是裝船前已經存在的,還是裝船後才發生的。按照CFR條件成交,買賣雙方風險劃分界限是裝運港船舷為界。因此,賣方只承擔貨物裝船前銹損的風險,而裝上船後發生的銹揚風險只能由買方自己承擔。在本案例中,買方已按期憑單付了貨款,這說明賣方提交的交貨單據是齊全合格的。間接地也說明了賣方裝上船的貨物是符合合同要求的。故此,貨物發生的70%的綉損可能是裝上船後的風險所至。在這種情況下,買方除非能證明這種銹損是由貨物本身固有的暇疵所至,否則賣方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德國客戶提供的索賠依據不符合要求。一般情況下,雙方規定在貨到目的港後xx天內檢驗時,買方提供的檢驗證書應由目的港的檢驗機構出具。而就本案例而言,買方提供的檢驗證書卻是由德國內地的檢驗機構出具,顯然是不合格的。這也容易使人產生聯想認為這批貨物的綉損,可能是買方自己在接收貨物後和上市銷售前因保管不善所至。因此,這份索賠依據是不充分的,賣方是有理由拒賠的。
『玖』 買方經營周期的長短通常被當作信用期限的合理上限,為什麼
盈利周期,與信用周期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