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浙江人均受教育年限

浙江人均受教育年限

發布時間:2021-07-24 13:43:07

Ⅰ 什麼時候浙江省開始12年制義務教育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代表熱議十二年義務教育。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
實行12年義務教育的城市
2006年6月 陝西省吳起縣
2007年 廣東省珠海市
2010年8月 江西省德興市
2010年10月 福建省福州馬尾區
2011年3月 湖南省吉首市
2011年9月 江蘇省南京市
2011年12月 福建省晉江市[8]
2012年 內蒙古自治區
2014年8月 福建省「漳州開發區」
2015年8月 廣東省深圳市
2016年 湖北省興山縣、青海省「六州地區」、四川省「民族地區」、雲南省迪慶州與怒江州、新疆自治區吉木薩爾縣、湖南省長沙市、陝西省
2002年,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就開始對低保家庭學生、孤兒學生、特困學生和部分山區義務段學生實施免費。2004年2月20日,鄞州區出台政策,進一步實施全免。
2020年普及十二年制義務教育。
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指將高中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圍之內從而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中國特區、民族地區、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但主要還集中在民族地區、沿海等發達地區,沒有大范圍普及。
目前關於十二年義務教育觀點:
一、12年義務教育時機未成熟
目前中國9年義務教育還未完全普及。據2003年數據統計,全國尚有四百多個縣未「普九」。中國中西部仍有百分之八的地區沒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而且這部分地區又是非常困難的地區。像這些地區,9年義務教育還未普及,何談12年義務教育?這只會加大地區間、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從而使城鄉間的貧富差距再次拉大。
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須緩行
考慮到中國的現狀,短期內要實現12年義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教育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進程,它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須與國情、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一致。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率先試行十二制教育,但不宜全國范圍內推行。與此同時,國家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加強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對教育不發達的地區的投入和幫助,讓義務教育名符其實;教育相對發達的地區也應積極支援和幫助教育不發達地區,實現教育公平。
三、「12年義務教育」值得期待
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實行了「12年義務教育」,即使在古巴這樣經濟並不發達的國家,也實行了「12年義務教育」。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只有3.41%,而教育經費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為5.2%(其中低收入國家為3.6%、高收入國家為5.5%)。如果中國的教育經費比例能夠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那麼實行「12年義務教育」就有了經費保障,就完全有可能。
2017年4月6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有關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發布會上介紹,《攻堅計劃》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推動我國邁入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行列,為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遠景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明確了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擴大、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給和高校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教育體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等五個方面的主要目標。
具體來說,規劃提出了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城鄉、區域、學校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區、市)比例達到95%,建成覆蓋城鄉、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完成教育脫貧攻堅任務,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普及化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0%等目標。
當然,我國還要補短板。新增教育資源重點向中西部、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和邊疆地區傾斜,加快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縮小區域發展差距。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針對高中階段教育尚未普及、學前教育入學率偏低的問題;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重點提升中西部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水平。
2018年教育局是否開始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目前還沒有確定,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代表熱議十二年義務教育。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
十二年義務教育
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指將高中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圍之內從而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中國特區、民族地區、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但主要還集中在民族地區、沿海等發達地區,沒有大范圍普及。
最新消息,關於十二年義務教育教育部已經發布,於2020年實行。
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是真的嗎?教育部這樣回應
「當前,還不具備把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加快普及步伐,滿足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針對近日網傳「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中考將取消」的消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回應表示,現階段不可能將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
「今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但普及、義務和免費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在解決有學上的問題,不是將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或者實施免費教育。」該負責人表示,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均衡、強制和免費等屬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重中之重,到2016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已達93.4%,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未來一段時間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和均衡發展水平的任務仍然繁重。「在普及的過程中,要妥善解決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問題,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資助體系,下一步要重點做好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免費工作。」該負責人說。
同時,針對「中考將取消」的消息,該負責人明確表示不屬實。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教育部於2016年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我們一直強調,本次改革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並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將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實現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試,減輕學生重復備考的負擔和壓力。」該負責人強調,本次改革是對原有中考制度的改進和完善,旨在建立新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更好發揮考試招生制度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正確導向作用,促進教育公平。他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積極指導各地按照文件要求,結合實際細化制定本地中考改革實施意見。

Ⅱ 浙江什麼時候開始12年義務教育實行

2004年。

在中國,國家規定普及義務教育的時間是九年,而來自浙江省教育廳的好消息說,浙江省的9年制義務教育將延長至15年,即涵蓋從學前三年到高中畢業的15年時間,外來人員子女也將享受同等待遇。浙江省的這一教育改革可以說是全國首創。

(2)浙江人均受教育年限擴展閱讀:

一、政策背景

15年免費教育是指歐美義務教育絕大多數州為13年,不少的州目前在向15年過渡。在美國,公立學校提供的基礎教育統稱為K-12教育,是從幼兒園到高中12年級一共13年免費義務教育的總稱。

在實現15年免費教育的同時開始推行免費上大學,紐約州長科莫宣布開始為紐約州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免費高等教育,成為美國首個推行免費大學教育的州,體現了美國對下一代教育的重視。

二、推行理由

1、中國已具備推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經濟實力。2018年全國GDP900309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二,已經有足夠的財力來推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

2、可以通過法律保障高中階段的教育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孩子都可以享受到,這就相對消除了教育不公的問題。

3、可以整體提高中國中青年勞動者素質。現代經濟科技的發展,對勞動者文化素質的要求,起碼得具有高中文化程度。

4、「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戰後的日本。高素質的勞動者不僅能帶來更高的利益,也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Ⅲ 中國本科學歷人口佔比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國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31個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9年至10年之間的省份有14個,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個。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和廣東受教育年限位居前五。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佔比由8.93%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和江蘇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佔比位居前五;北京有超過四成人口擁有大學文化程度。

受教育年限:這5個省份提升多

從平均受教育年限看,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廣東、遼寧、陝西、江蘇、吉林、新疆、海南、內蒙古和湖北13個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超過11年,北京以12.64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榜首,上海和天津分別達到11.81年和11.29年。

這三大直轄市位居前三,主要與城鎮化率高有關。作為城市經濟體,這三地的城鎮化率均早已超過80%,三地的教育基礎雄厚,因此整體的受教育年限也比較高。

三大直轄市之外,東北的遼寧、吉林和中西部的山西、陝西整體的受教育水平也比較高。這些地方在計劃經濟時代,重化工業發展較為突出,工業化帶動城鎮化,而城鎮化又影響了受教育水平。

以東北為例,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東北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時間比較早,東北當年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是當時全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科教基礎很好,整體受教育水平較高。

相比之下,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如浙江和福建,受教育程度年限也比較少。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開明對第一財經分析,福建的城鎮化比較晚,加之高教基礎比較差,以前很多人受教育年限都比較短,因此整體受教育程度也比較低。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福建受教育程度低,既有過去存量的因素,也有後來增量的因素,即福建的產業結構中,輕紡工業十分突出,這些產業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文憑要求較低,加上高校資源較為薄弱,因此福建的受教育水平比較低。

西部地區尤其是大西南地區的山區比較多,教育發展較為滯後,「普九」工作完成得比較晚,再加上這一地區的城鎮化起步較晚,城鎮化率較低。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幅度較大的前5個省份為:西藏(1.5)、貴州(1.1)、上海(1.08)、安徽(1.07)和雲南(1.06)。

廣東大學文化人口佔比為何不高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全國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 億人;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佔比由8.93%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和江蘇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佔比位居前五。

北京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達到了41.98%,這一佔比在全國遙遙領先。一方面,北京不僅城鎮化早、城鎮化率高,而且高教資源實力也是首屈一指。另一方面,從產業結構來看,北京以現代服務業、高新產業為主,這些產業吸引的外來人口主要是以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才為主。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也可稱為數字經濟、信息經濟,這一產業一直是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熱門方向。北京市四經普結果顯示,北京在該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高達138.9萬人,相當於滬深之和。其中,相當多的從業人員,是來自外地的大學畢業生。

另一大強一線城市上海的大學文化程度人口也到了33.87%,位居全國第二。作為我國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證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進而吸引了大量人才。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2019屆畢業生留在上海工作的比例都超過七成,在全國重點高校中名列前茅。

Ⅳ 浙江人均受教育年限哪裡查

這個你自己估計一下就可以了,也許沒有這樣的數據呢?

Ⅳ 浙江政治與經濟

.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的比較。1982年所選樣本城市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差異較大,用STDEV函數分析,樣本的標准差為0.354506,其中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最高的是杭州市,其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為6.091年,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最低的是麗水市,其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為5.167年;寧波、金華、衢州、湖州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分別為5.901,5.732,5.437,5.343年。
從1982到1990年所選樣本各市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都有較快的增長,增長速度最快的是麗水市,1990年麗水市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和1982年相比增長了46.778%,其次依次是衢州(42.395%)、湖州(37.020%)、杭州(34.734%)、金華(33.304%)、寧波(31.418%)。從1982年到1990年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於在此期間我們國家通過了義務教育法,浙江在全省范圍內基本上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
1990-2000年期間,浙江省總體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只有輕微增長,僅僅增長了0.1%,在所選的樣本城市中,杭州、寧波、金華、湖州2000年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和1990年相比,基本上持平,麗水和衢州兩市2000年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和1990年相比,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是由於小學根據前面的統計數據數據,運用Eviews軟體作回歸分析,得到Lnk、Lnh擬合系數及R2。從表中R2值可以看出各樣本的擬合優度都較好,參數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可以利用回歸結果分別測算六個所選樣本城市和浙江省總體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利用Eviews軟體可以得到杭州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彈性分別為0.83和0.17,寧波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91和0.09,金華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75和0.25,湖州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82和0.18,麗水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68和0.32,衢州的人力資本彈性為0.77和0.23,浙江省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分別為0.76和0.24。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浙江省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物質資本來推動的。經濟相對發達的杭州和寧波在浙江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經濟增長同樣是由物質資本推動的。寧波作為沿海開放港口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是寧波經濟發展的主要解釋變數。杭州的人力資本無論是總量還是均值在浙江省都是最高的,然而杭州的物質資本彈性同樣較高,人力資本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而衢州和麗水由於其物質資本存量增速較慢,因此,和其他城市相比,
、初中、高中階段的入學率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而人口在不斷增長,大學的入學率沒有較大提高目前浙江省的經濟增長主要仍是以物質資本推動的,屬於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因此浙江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充分挖掘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潛力,對於浙江省來說不僅要增加人力資本存量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具體措施有:
1.重視基礎教育。教育是增加人力資本存量數量和提高人力資本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加大對教育,尤其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從我們的統計中也可以看出,即便是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最高的杭州市2000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8.214年,而2000年浙江省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534年,這就說明九年義務教育仍然沒有完成,還需要加大對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的基礎教育的投入。目前,已經有一些地區開始普及15年教育,這些措施對增加人力資本存量的數量和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2.重視引進人才。引進人才是快速增加人力資本數量和提高人力資本質量的一個捷徑。政府要消除對引進人才不利的因素。杭州市從2000年開始已經放開了外地人進杭州的政策,最近幾年杭州市為留住人才杭州也做了許多努力,比如建設人才公寓等。然而由於這些數據不易獲得,而且還有一些在杭州工作但是沒有統計的人數,因此,我們的模型沒有包含這一因素。但是這並不表示引進人才對增加人力資本存量,提高人力資本質量沒有關系。
3.有條件的開放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條件的開放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彌補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而且一些國家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極為發達,有條件的開放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僅可以為我們培養人才,增加我們的人力資本存量的數量,提高人力資本存量的質量,還可以學習國外發展教育的成功經驗。

+自己的敢想

Ⅵ 1989年杭州市的總人口是多少

大約510萬人口,包括目前蕭山桐廬淳安等等在內的的各大縣市區。其中六大主城區大約120萬人口(當時還有半山區,後和拱墅區合並,後來就成為了五大主城區)。年鑒統計里有,比較權威。

Ⅶ 浙江經濟發展論文

.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的比較。1982年所選樣本城市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差異較大,用STDEV函數分析,樣本的標准差為0.354506,其中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最高的是杭州市,其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為6.091年,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最低的是麗水市,其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為5.167年;寧波、金華、衢州、湖州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分別為5.901,5.732,5.437,5.343年。 從1982到1990年所選樣本各市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都有較快的增長,增長速度最快的是麗水市,1990年麗水市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和1982年相比增長了46.778%,其次依次是衢州(42.395%)、湖州(37.020%)、杭州(34.734%)、金華(33.304%)、寧波(31.418%)。從1982年到1990年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於在此期間我們國家通過了義務教育法,浙江在全省范圍內基本上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 1990-2000年期間,浙江省總體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只有輕微增長,僅僅增長了0.1%,在所選的樣本城市中,杭州、寧波、金華、湖州2000年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和1990年相比,基本上持平,麗水和衢州兩市2000年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和1990年相比,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是由於小學根據前面的統計數據數據,運用Eviews軟體作回歸分析,得到Lnk、Lnh擬合系數及R2。從表中R2值可以看出各樣本的擬合優度都較好,參數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可以利用回歸結果分別測算六個所選樣本城市和浙江省總體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利用Eviews軟體可以得到杭州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彈性分別為0.83和0.17,寧波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91和0.09,金華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75和0.25,湖州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82和0.18,麗水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為0.68和0.32,衢州的人力資本彈性為0.77和0.23,浙江省的物質資本彈性和人力資本彈性分別為0.76和0.24。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浙江省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物質資本來推動的。經濟相對發達的杭州和寧波在浙江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經濟增長同樣是由物質資本推動的。寧波作為沿海開放港口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是寧波經濟發展的主要解釋變數。杭州的人力資本無論是總量還是均值在浙江省都是最高的,然而杭州的物質資本彈性同樣較高,人力資本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而衢州和麗水由於其物質資本存量增速較慢,因此,和其他城市相比,、初中、高中階段的入學率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而人口在不斷增長,大學的入學率沒有較大提高目前浙江省的經濟增長主要仍是以物質資本推動的,屬於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因此浙江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充分挖掘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潛力,對於浙江省來說不僅要增加人力資本存量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具體措施有: 1.重視基礎教育。教育是增加人力資本存量數量和提高人力資本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加大對教育,尤其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從我們的統計中也可以看出,即便是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最高的杭州市2000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8.214年,而2000年浙江省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534年,這就說明九年義務教育仍然沒有完成,還需要加大對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的基礎教育的投入。目前,已經有一些地區開始普及15年教育,這些措施對增加人力資本存量的數量和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2.重視引進人才。引進人才是快速增加人力資本數量和提高人力資本質量的一個捷徑。政府要消除對引進人才不利的因素。杭州市從2000年開始已經放開了外地人進杭州的政策,最近幾年杭州市為留住人才杭州也做了許多努力,比如建設人才公寓等。然而由於這些數據不易獲得,而且還有一些在杭州工作但是沒有統計的人數,因此,我們的模型沒有包含這一因素。但是這並不表示引進人才對增加人力資本存量,提高人力資本質量沒有關系。 3.有條件的開放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條件的開放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彌補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而且一些國家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極為發達,有條件的開放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僅可以為我們培養人才,增加我們的人力資本存量的數量,提高人力資本存量的質量,還可以學習國外發展教育的成功經驗。 +自己的敢想

Ⅷ 中國義務教育多少年

中國義務教育是十二年。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代表熱議十二年義務教育。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

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在湘全國政協委員、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湖南大學會計學院博士生導師伍中信提交《關於加強對高中貧困生扶助,逐步實施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提案,呼籲建立高中貧困學生援助保障機制。

「義務教育只到初中階段,因為相對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收費較高,一些貧困家庭的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初中畢業後無法進入高中學習。」伍中信急呼,在總結深圳、珠海、浙江等地十二年義務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制度。

(8)浙江人均受教育年限擴展閱讀:

「已有一些地區成功試行了十二年義務教育。 」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溫秀玲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盡快立法以保障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溫秀玲說,我國自1986年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這大大增加了群眾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人口整體素質,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現行義務教育止於初中,讓一些貧困家庭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無法繼續接受教育,嚴重影響教育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精英集團董事長翟志海表示,近幾年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這表明可以在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加快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

代表們建議,首先要切實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

其次,應分步驟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裴春亮說:首先要覆蓋廣大農村地區,讓讀不起高中的農村孩子受益,其次是隨父母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城市地區首先要保障家庭困難者免費入學,時機成熟再將高中免費教育推廣到全部城市地區。

Ⅸ 浙江經濟發展如何

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多年來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分別增長3.3%、12.4%和12.3%。人均GDP為5205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690美元,仍居國內各省第二位),增長10.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05年的6.7∶53.4∶39.9調整為2010年的5.0∶51.9∶43.1。從各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來看,第一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3%;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6.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5.0%;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5.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7%。隨著整體經濟恢復平穩較快發展,各行業也逐漸回到均衡發展態勢。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速比去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為本省經濟增長提供了主要動力;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除房地產業有所回落外,各行業都保持較快發展。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 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2010年,進出口總額為2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進口730億美元,增長33.4%;出口1805億美元,增長35.7%,出口佔全國的比重從上年的11.1%提高到11.4%。 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944個,比上年增加206個,合同外資200.5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10億美元。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81.1億美元,實際外資41.4億美元,。 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完成營業額29.1億美元;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計630家,投資總額40.2億美元。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為26.2億美元,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312.6億元。全年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5.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58.5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4.3%和35.5%。全年專利申請12.07萬件,專利授權11.46萬件。
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國家批準的一類口岸10個,省級批準的二類口岸10個。有67個市縣對外國人開放,37個市縣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國家先後批准建立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包括對外國人開放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浙西南和浙西北廣大腹地的梯度推進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截止2008年底,浙江與世界上近2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經濟貿易關系,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國家設立了貿易公司或辦事處。先後建立了30家省級專業進出口公司。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作領域廣泛。來浙江投資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項目涉及多種領域,截至2008年底,已有84家全球500強企業在浙江落戶,投資了224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入90年代以來,對外友好交往發展也很快,已同9個國家結成了23對友好城市(縣、州)關系和4對友好交流關系,與10多個國家的40多個民間組織建立了固定友好交流渠道。全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也與國外建立了近百對友好關系,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相互進行科技交流,聯合國等有關組織在浙江建立了中國水稻研究所等26個項目。

閱讀全文

與浙江人均受教育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