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質期過後的產品責任
保質期和保修期等期限,只是推定質量達到合格的一種時間期限,而不是確認產品質量合格的證明。就是說只要消費者能夠證明產品的質量在保質期或保修期未到之前就已經是不合格產品了,那麼,廠家仍然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依據為消法和產品質量保護法。
當然,這時存在一個舉證的問題。食品過了保質期、產品過了保修期,這時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舉證責任已經轉移到消費者身上,而不是經營者或生產者身上了。
比如:工商機關在抽檢一批次食品的時候,發現該食品含有蘇丹紅等違禁成分,這時,消費者手中的該食品即使過了保質期,仍然可以主張要求退貨。因為,該食品未過保質期已經是不合格的產品了。
法理上,生產者必須為自己的產品保證合格的質量義務,該義務不因為期限而免責。但是,任何產品基本都不可能永久保質的,由於合格產品在過了保修期或保質期後可能轉化為不合格產品或已經正常地消耗和損耗了,因此,過了保質期或保修期的產品一般可以推定為合格,除非消費者有證據證明確認產品在未到期之前就存在質量問題。
Ⅱ 產品缺陷責任和產品瑕疵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1、產生依據不同
瑕疵與缺陷分別是二者的產生依據,瑕疵與缺陷的不同直回接導致了兩種責任的區答分。瑕疵與缺陷不僅是二者的區分標志,也是兩種責任在產生依據上不同的表現。
2、性質不同
產品瑕疵責任是一種單純的違約責任,是以當事人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為責任承擔前提,也可以說是一種合同責任。產品缺陷責任則是典型的侵權責任,又因生產者產品責任和銷售者產品責任的不同而區分為特殊侵權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
3、歸責原則不同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只要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銷售者就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不論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也不論銷售者是否有過錯。在我國,生產者的缺陷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銷售者的產品缺陷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過錯推定原則。
Ⅲ 請問如何理解產品有瑕疵和有質量問題
法律上所指的產品質量問題是指產品的缺陷,而非產品的瑕疵。
產品有瑕疵,俗稱是指產品存在毛病。例如,布料上有些小疙瘩或線頭,但這塊布料還是可以用的。
所謂產品質量問題(即產品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健康、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或者不符合國家、行業對該產品保障人身健康、財產安全的標准而存在的不合理危險。
比如,洗澡器的某些電器元件絕緣性能不好,容易導致漏電;啤酒瓶厚薄不勻,容易發生爆炸等,都屬於產品缺陷。
一般情況下,存在瑕疵的產品是可以銷售的,但是必須以「處理品」、「次品」等形式註明,並告訴消費者哪方面有瑕疵。
相關法律可參考: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Ⅳ 產品質量責任超過異議期後怎樣追究
質量異議,又稱質量瑕疵通知義務,是指買受人認為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時,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向出賣人發出通知,否則視為標的物質量合格。
該通知即為質量異議,該一定期限即為質量異議期限。質量異議既是買受人的權利,也是買受人的法定義務。在買賣合同中,只有買受人對標的物進行檢驗之後,才能確定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是否符合要求,以決定出賣人是否違反了質量瑕疵擔保義務。根據合同法第157條、第158條的規定,我國合同法確立的質量異議制度包括兩項內容:一項是買受人對標的物質量的檢驗義務,合同法第157條規定,買受人收到標的物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應當及時檢驗;另一項是買受人對標的物質量瑕疵的通知義務,根據合同法第158條的規定,買受人發現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的,應在質量異議期限內履行通知義務,在質量異議期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買受人將會失去請求出賣人承擔質量瑕疵擔保責任的權利。審判實踐中,結合合同法的上述規定,對買受人提出質量異議的期限應當作如下認定:1.買受人在約定的檢驗期間內提出質量異議。
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有標的物的質量檢驗期的,買受人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就是說,依照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對檢驗期間有約定的,應適用當事人的約定。
2.當事人未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質量瑕疵的合理期間內提出質量異議,且買受人提出質量異議的最長法定期限為兩年
。所謂合理期間,是指買受人對標的物進行正常檢驗以及通知出賣人所必需的時間。如出賣人數次催要貨款,買受人未通知標的物質量有瑕疵,直至出賣人向法院起訴才通知的,視為買受人怠於通知、標的物沒有質量瑕疵。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標的物的質量存在表面瑕疵,還是隱蔽瑕疵,買受人自收到標的物之日起兩年內未提出質量異議的,法律視為標的物沒有質量瑕疵,買受人無權提出質量異議。3.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有質量保證期的,應在質量保證期內提出質量異議。
根據合同法第158條的規定,如出賣人對標的物的質量定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為買受人提出質量異議的最長期限,而可以不受2年期間的限制。如國家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對標的物進行包修、包換、包退的標的物,在其保證期內,賣方必須承擔質量瑕疵責任。合同法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原因在於:如果質量保證期是由國家規定的,當事人自然不得作變更,該質量保證期即當然成為合同的組成部分;如果質量保證期是由出賣人承諾的,則買受人在這種情況下購買標的物,即意味著同意該承諾,此時質量保證期即為買賣合同中的質量保證期條款,當事人自然應當遵守。而質量保證期可能長於合同法第158條所規定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也可能短於2年。筆者認為,只要約定有質量保證期的,均應按質量保證期確定質量異議的最長期限,而不適用合同法規定的最長期限兩年期間的限制。4.質量異議期限的例外。
合同法第158條第3款規定,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
Ⅳ 產品瑕疵責任的訴訟時間是多久
產品瑕疵責任又稱產品瑕疵擔保責任,是指因生產或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即產品質量不符合明示或默示的質量要求,生產者或銷售者承擔的責任。(這是網路里的)。
下面自己說,產品瑕疵屬於合同責任,其訴訟時效適用《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如果明示瑕疵,銷售者免責。
Ⅵ 產品瑕疵責任訴訟時效是不是改成三年了
這個要分為2種情形:
1、《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但是如果者產品瑕疵造成了損害的話,就不能再用這條規定了。而應該適用特別規定,請見第二條。
2、《產品質量法》第45 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 年……即因產品責任的賠償請求權,應適用特別法規定的2 年特殊時效。 這是第《民法通則》的一種修訂。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規定,應優先適用此條。
Ⅶ 產品瑕疵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條
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Ⅷ 產品瑕疵如何賠償
按實際情況相關的法律規定,產品瑕疵的話,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條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產品瑕疵責任又稱產品瑕疵擔保責任,是指因生產或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即產品質量不符合明示或默示的質量要求,生產者或銷售者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