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數,這是一項反映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綜合指標,表現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現狀和發展變化。按照現行各級教育年數的一般規定,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為16年、高中12年,初中為9年、小學為6年、文盲為0。
Ⅱ 義務教育多少年9年還是12年
九年義務教育和12年義務教育並行。
大范圍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指將高中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圍之內從而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中國特區、民族地區、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但主要還集中在民族地區、沿海等發達地區,沒有大范圍普及。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代表熱議十二年義務教育。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
一、十二年制義務教育贊成的四條理由
1、中國已具備推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經濟實力。2010年全國GDP397983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二,已經有足夠的財力來推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
2、可以通過法律保障高中階段的教育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孩子都可以享受到,這就相對消除了教育不公的問題;
3、可以整體提高中國中青年勞動者素質。現代經濟科技的發展,對勞動者文化素質的要求,起碼得具有高中文化程度。
4、「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戰後的日本。高素質的勞動者不僅能帶來更高的利益,也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實現條件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和水平。但中國的教育投入不到GDP的4%,低於世界平均5%的水平。必須拋棄以目前財力有限,只能先發展經濟再發展教育這樣的觀點,增加教育投資。
農村義務教育的師資狀況匱乏是現實,但一方面通過政府的大力支持,促進教育公平,落實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優化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另一方面,社會的人力資源基礎雄厚。很多大學畢業生將會去農村支教,他們會與農村教師一起為提高農村教育水平而努力。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在城市、農村也可以有所區別。不妨考慮重點將農村高中建成綜合性的高中,增加大量的職業教育選修課程。
使農村學生在高中階段,既能夠學到走升學道路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學到就業的技能。這樣他們就可以省下三年的學費,為家庭減輕了負擔,學生畢業時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上大學或者是就業。
Ⅲ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8年,這意味著什麼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齡是10.8年,就說明我國的九年義務制教育得到了非常好的推廣,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教育年齡水平就代表著我們整個國家的九年義務制的教育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實施和落實。
只有一個人自己內心當中有一定的理解和有一定豐富的知識底蘊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對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和一定的目的,才能夠知道我們為了什麼奮斗才能夠找到我們每一個人人生的目標。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Ⅳ 新古典經濟模型中,為什麼勞動者教育年限的增加會使
新古典增長模型是20世紀50年代,由索洛等人提出的一個增長模型。由於它的基本假設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經濟學的思路,故被稱為新古典增長模型。該模型得出的結論是,經濟可以處於穩定增加,條件是k=0,此時經濟以人口增長率增長。新古典增長模型 (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 這一模型假定: 1、全社會只生產一種產品;2、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3、生產的規模收益不變;4、儲蓄率不變;5、不存在技術進步;6、人口增長率不變。從而得到sf(k)=Δk+nk。式中:s為儲蓄率;k為人均資本佔有量;y=f(k)為人均形式的生產函數;n為人口(或勞動力)增長率;Δk為單位時間內人均資本的改變數。模型表明,一個經濟社會在單位時期內(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儲蓄量被用於兩個部分:一部分為人均資本的增加k,即為每一個人配備更多的資本設備;另一部分是為新增加的人口配備按原有的人均資本配備設備nk。第一部分被稱為資本的深化,而後一部分則被稱為資本的廣化。
Ⅳ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怎麼計算,數據怎麼獲得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我國於2000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具有大學程度的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為35701人。
根據以上數據,粗略計算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
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考慮到專科三年制,大專以上按人均受教育1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6年×4571萬人=73136萬年
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2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2年×14109萬人=169308萬年
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9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9年×42989萬人=386901萬年
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按人均受教育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6年×45191萬人=271146萬年
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年×8507萬人=8507萬年
全國人口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73136萬年+169308萬年+386901萬年+271146萬年+8507萬年=908998萬年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200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為:
908998萬年÷126583萬人=7.18年
以上,可以看出,滿打滿算,全國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
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的原因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低。要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有要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以上教育。
Ⅵ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屬於哪個部門統計
《勞動統計年鑒》里有勞動力受教育程度
《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7年報告》里有回平均受教育年限答
值得注意的是 受教育年限 可調整的空間太大
因為受教育年限基本都是賦值來算 如文盲對應(1) 小學對應(6) 然後乘以對應人數佔比
因此操作空間十分大(比如研究生算幾年,學碩專碩也都不一樣)
如果你需要做實證 最好自己賦值 別拿現成的 用勞動統計年鑒里的自己算
Ⅶ 什麼是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專,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受屬教育年限的平均數,這是一項反映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綜合指標,表現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現狀和發展變化。按照現行各級教育年數的一般規定,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為16年、高中12年,初中為9年、小學為6年、文盲為0。
*
平均受教育年限:指一定區域內的某個人口群體在某個時期平均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不包括各種學歷培訓)的時間和程度。計算上一般先統計出該人口群體接受學歷教育年數的總和,然後再作總人口的平均,通常統計總受教育年數時計算方法可自行選擇。
大陸一般按現行學制來計算受教育時間
,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按16年計算,高中12年,初中9年,小學6年,文盲為0年。—無錫市統計局核算處。
Ⅷ 2009年我國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是多少
2009年9月8日,由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教育改革和人力資源研討會暨2009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教育改革和人力資源發展問題,依據教育發展規律,提出了中國教育和發展的中長期戰略,對我國未來教育需求的發展和勞動資源配置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與預測,並發布了《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0》。
《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但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人口受教育狀況存在以下明顯差距:第一,勞動年齡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遠遠低於發達國家。2005年,美國該指標為13.63年,日本為12.9年,比我國高出5年左右。第二,人口預期受教育年限也有很大差距。2005年我國該指標為12.3年,而2000年美國已達到14.7年。第三,發達國家教育處於長期穩步提高的過程,中國則出現大起和大落。美國分隊列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變化平緩,且隨時間呈穩步增長趨勢。相比之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隊列間起伏較大,且各隊列隨時間遞增幅度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