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什麼情況下國家秘密事項應當解密如何解密
解密是指依照《保密法》的有關規定,通過一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的手續,解除某一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使其不再受到保密法律法規及保密管理措施限制的過程。某一國家秘密事項解密後,就不再作為國家秘密進行管理,也不再受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制度的保護。國家秘密事項的解密是一項重要工作。隨著形勢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和情況的變化,對不需要繼續保密或需要公開的事項及時解密,是非常必要的。《保密法實施辦法》第十五條對解密的條件作了明確規定,即:(一) 該事項公開後無損於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二) 從全局衡量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確定該事項密級的機關、單位就應當及時予以解密。
按照《保密法》、《保密法實施辦法》和《國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規定》,解密的辦法主要有:
(一) 自行解密。凡保密期限屆滿的國家秘密事項,即自行解密,無需辦理解密手續,也不另行通知。
(二)經主管機關、單位正式公布後,即視為解密並免除通知。
(三)提前解密。保密期限尚未屆滿的國家秘密事項,由於情況發生變化,該事項公開後對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不會造成損害;從全局衡量,該事項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不需要繼續保密的,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可以及時解密,並及時通知有關機關、單位。
(四)按上級和有關保密工作部門通知解密。《保密法實施辦法》第十五條和《國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規定》第十五條分別規定,情況緊急時,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解密,上級機關和有關政府保密工作部門認為某一國家秘密事項應當解密的,可通知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進行解密。
但是,應當作進一步說明的是,解密後的事項並不等於都可以公開。解密不完全等同於公開,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國家秘密實施解密後仍然要採用一定的方式予以保護。
❷ 涉密文件在保密期限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
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第十八條 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應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變更。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的變更,由原定密機關、單位決定,也可以由其上級機關決定。
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變更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知悉范圍內的機關、單位或者人員。
(2)情況緊急時保密期限擴展閱讀:
公文的秘密等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種,由發文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及其《實施細則》、中央和國家各部、委、辦、局制訂的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等確定,標注在版頭左上角「公文份號」之下。
其具體標識為「★」,「★」前標密級,後標保密期限,如機密★10年。沒有標上保密期限的,絕密、機密、秘密分別可按30年、20年、10年認定。 如機密★,可理解保密年限為 20 年。
依據《國家秘密定密管理暫行規定》第二十四條:國家秘密一經確定,應當同時在國家秘密載體上作出國家秘密標志。國家秘密標志形式為「密級★保密期限」、「密級★解密時間」或者「密級★解密條件」。
在紙介質和電子文件國家秘密載體上作出國家秘密標志的,應當符合有關國家標准。沒有國家標準的,應當標注在封面左上角或者標題下方的顯著位置。光介質、電磁介質等國家秘密載體和屬於國家秘密的設備、產品的國家秘密標志,應當標注在殼體及封面、外包裝的顯著位置。
國家秘密標志應當與載體不可分離,明顯並易於識別。
無法作出或者不宜作出國家秘密標志的,確定該國家秘密的機關、單位應當書面通知知悉范圍內的機關、單位或者人員。凡未標明保密期限或者解密條件,且未作書面通知的國家秘密事項,其保密期限按照絕密級事項30年、機密級事項20年、秘密級事項10年執行。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的文件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
(1990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保密局第1號令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密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國家保密工作部門是國務院的職能機構,根據《保密法》和本辦法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
縣以上地方各級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門,在上級保密工作部門的指導下,依照保密法律、法規和規章管理本行政區域的保密工作。
第三條中央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主管或者指導本系統的保密工作,組織和監督下級業務部門執行保密法律、法規和規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單獨或者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主管業務方面的保密規章。
第四條某一事項泄露後會造成下列後果之一的,應當列入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以下簡稱保密范圍):
(一)危害國家政權的鞏固和防禦能力;
(二)影響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
(三)損害國家在對外活動中的政治、經濟利益;
(四)影響國家領導人、外國要員的安全;
(五)妨害國家重要的安全保衛工作;
(六)使保護國家秘密的措施可靠性降低或者失效;
(七)削弱國家的經濟、科技實力;
(八)使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失去保障。
第五條保密范圍應當根據情況變化適時修訂,修訂的程序依照《保密法》第十條的規定辦理。
第六條涉及國家秘密的機關、單位,應當進行經常性的保密教育和檢查,落實各項保密措施,使所屬人員知悉與其工作有關的保密范圍和各項保密制度。
第二章確定密級、變更密級和解密
第七條各機關、單位依照規定確定密級、變更密級和解密,應當接受其上級機關和有關保密工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八條各機關、單位對所產生的國家秘密事項,應當依照保密范圍的規定及時確定密級,最遲不得超過十日。
第九條密級確定以後,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發現不符合保密范圍規定的,應當及時糾正;上級機關或者有關保密工作部門發現不符合保密范圍規定的,應當及時通知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糾正。
第十條對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不明確的事項,依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絕密級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二)機密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或者其上級的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三)秘密級由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或者其上級的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其他機關經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審定,可以在其主管業務方面行使前款規定的確定密級權。
第十一條對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不明確的事項,產生該事項的機關、單位無相應確定密級權的,應當及時擬定密級,並在擬定密級後的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申請確定密級:
(一)屬於主管業務方面的事項,逐級報至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審定的有權確定該事項密級的上級機關;
(二)其他方面的事項,逐級報至有權確定該事項密級的保密工作部門。
接到申請的機關或者保密工作部門,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批復。
第十二條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行使確定密級權的保密工作部門和其他機關,應當將其行使確定密級權的情況報至規定保密范圍的部門。
第十三條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由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標明密級;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確定密級的,由提出申請的機關、單位標明密級。
屬於國家秘密的事項不能標明密級的,由產生該事項的機關、單位負責通知接觸范圍內的人員。
第十四條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應當根據下列情形之一,由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及時變更:
(一)該事項泄露後對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損害程度已發生明顯變化的;
(二)因為工作需要,原接觸范圍需作很大改變的。
情況緊急時,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變更密級。
第十五條對保密期限內的國家秘密事項,根據情況變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由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及時解密:
(一)該事項公開後無損於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
(二)從全局衡量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的。
情況緊急時,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解密。
第十六條對於上級機關或者有關保密工作部門要求繼續保密的事項,在所要求的期限內不得解密。
第十七條各機關、單位確定密級、變更密級或者決定解密,應當由承辦人員提出具體意見交本機關、單位的主管領導人審核批准;工作量較大的機關、單位可以由主管領導人授權本機關、單位的保密工作機構或者指定負責人員辦理批准前的審核工作。
前款規定的執行情況應當有文字記載。
第十八條國家秘密事項變更密級或者解密後,應當及時通知有關的機關、單位;因保密期限屆滿而解密的事項除外。
國家秘密事項變更密級或者解密後,應當及時在有關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上標明;不能標明的,應當及時將變更密級或者解密的決定通知接觸范圍內的人員。
第十九條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被撤銷或者合並,有關變更密級和解密的工作由承擔其原職能的機關、單位負責;無相應的承擔機關、單位的,由有關的上級機關或者保密工作部門指定的機關負責。
第三章保密制度
第二十條接觸國家秘密事項的人員或者機關、單位的范圍,由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限定。接觸范圍內的機關、單位,由其主管領導人限定本機關、單位內的具體接觸范圍。
工作需要時,上級機關、單位可以改變下級機關、單位限定的國家秘密的接觸范圍。
第二十一條復制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或者摘錄、引用、匯編其屬於國家秘密的內容,不得擅自改變原件的密級。
第二十二條在對外交往與合作中,對方以正當理由和途徑要求提供國家秘密時,應當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按照國家主管部門的規定呈報有相應許可權的機關批准,並通過一定形式要求對方承擔保密義務。
對外提供國家秘密涉及多部門的,可以由有關的保密工作部門進行組織、協調工作。
對外提供涉及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國家秘密,批准機關應當向同級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
第二十三條具有屬於國家秘密內容的會議,主辦單位應當採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選擇具備保密條件的會議場所;
(二)根據工作需要,限定參加會議人員的范圍,對參加涉及絕密級事項會議的人員予以指定;
(三)依照保密規定使用會議設備和管理會議文件、資料;
(四)確定會議內容是否傳達及傳達范圍。
第二十四條涉及國家秘密的重要活動,主辦單位可以制定專項保密方案並組織實施;必要時,有關保密工作部門應當會同主辦單位工作。
第二十五條屬於國家秘密不對外開放的場所、部位的保密措施,由有關機關、單位制定或者與保密工作部門共同商定。
第二十六條發生泄密事件的機關、單位,應當迅速查明被泄露的國家秘密的內容和密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圍和嚴重程度、事件的主要情節和有關責任者,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並報告有關保密工作部門和上級機關。
第四章獎懲
第二十七條凡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個人或者集體,由其所在機關、單位、上級機關或者當地政府依照規定給予獎勵:
(一)在危急情況下,保護國家秘密安全的;
(二)對泄露或者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行為及時檢舉的;
(三)發現他人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國家秘密,立即採取補救措施,避免或者減輕損害後果的;
(四)在涉及國家秘密的專項活動中,嚴守國家秘密,對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作出重要貢獻的;
第三十條對泄露國家秘密尚不夠刑事處罰,有下列情節之一的,應當從重給予行政處分:
(一)泄露國家秘密已造成損害後果的;
(二)以謀取私利為目的泄露國家秘密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不大但次數較多或者數量較大的;
(四)利用職權強制他人違反保密規定的。
第三十一條泄露國家秘密已經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以及被依法免予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從重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泄露秘密級國家秘密,情節輕微的,可以酌情免予或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泄露機密級國家秘密,情節輕微的,可以酌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也可以免予行政處分;泄露絕密級國家秘密,情節特別輕微的,可以酌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各級保密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的保密工作機構,可以要求有關機關、單位對泄密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處罰;對行政處分或者處罰決定持有異議時,可以要求對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處罰進行復議。
第三十四條因泄露國家秘密所獲取的非法收入,應當予以沒收並上交國庫。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保密法》和本辦法規定中的「泄露國家秘密」是指違反保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下列行為之一:
(一)使國家秘密被不應知悉者知悉的;
(二)使國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觸范圍,而不能證明未被不應知悉者知悉的。
第三十六條《保密法》和本辦法規定中的「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不明確的事項」,是指在有關的保密范圍中未作明確規定,而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事項。
第三十七條不屬於國家秘密的其他秘密或者機關、單位的內部事項,不適用保密法》和本辦法。
第三十八條《保密法》施行前所確定的各項國家秘密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應當依照《保密法》和本辦法進行清理,重新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或者解密。
尚未進行清理的,仍應當按照原定密級管理;發生、發現泄露行為時,應當依照《保密法》和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對所涉及的事項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重新加以確認。
第三十九條中央國家機關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可以根據本系統、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根據《保密法》和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四十條本辦法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一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五)在國家保密技術的開發、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或者顯著成績的;
(六)一貫嚴守國家秘密或者長期從事保密工作管理,事跡突出的;
(七)長期經管國家秘密的專職人員,一貫忠於職守,確保國家秘密安全的。
第二十八條對於為保守國家秘密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集體,各級保密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的保密工作機構,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或者政府提出獎勵的建議;需要時,也可以直接給予獎勵。
第二十九條凡泄露國家秘密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有關機關、單位應當依照規定並根據被泄露事項的密級和行為的具體情節,給予行政處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公文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正確標注方法是
公文如需標注密級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號黑體字,頂格編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數字用阿拉伯數字標注。
根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代替GB/T9704-1988)
8.1 眉首
8.1.1 公文份數序號
公文份數序號號是將同一文稿印製若干份時每份公文的順序編號。如需標識公文份數序號,用阿拉伯數碼頂格標識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8.1.2 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
如需標識秘密等級,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兩字之間空1字;如需同時標識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之間用」★」隔開。
8.1.3 緊急程度
如需標識緊急程度,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兩字之間空1字;如需同時標識秘密等級和緊急程度,秘密等級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緊急程度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拓展資料:
密級,檔案文件保密程度的等級。
定密,就是把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每一具體秘密事項,按照國家劃定的「絕密.核心、絕密、機密、秘密」四個等級,依照法定程序確定下來,並通過相應的法規制度予以保護,從而達到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目的。
定密工作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保密工作管理體例結構中的首要工作,是各機關、單位必須履行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只有認真地把屬於國家秘密的每一具體事項及其密級,及時准確地依法確定下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國家安全和利益不受損害。
不定密,會混淆密與非密的界線,分不清在哪些是國家秘密,哪些是非國家秘密,更談不上貫徹「積極防範,突出重點」的方針,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既不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又會不同程度地妨礙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因此,搞好定密工作至關重要。
參考鏈接:網路-密級
❺ 簡述保密的內容和解密的條件
解密是指依照《保密法》的有關規定,通過一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的手續,解除某一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使其不再受到保密法律法規及保密管理措施限制的過程。某一國家秘密事項解密後,就不再作為國家秘密進行管理,也不再受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制度的保護。國家秘密事項的解密是一項重要工作。隨著形勢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和情況的變化,對不需要繼續保密或需要公開的事項及時解密,是非常必要的。《保密法實施辦法》第十五條對解密的條件作了明確規定,即:(一) 該事項公開後無損於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二) 從全局衡量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確定該事項密級的機關、單位就應當及時予以解密。
按照《保密法》、《保密法實施辦法》和《國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規定》,解密的辦法主要有:
(一) 自行解密。凡保密期限屆滿的國家秘密事項,即自行解密,無需辦理解密手續,也不另行通知。
(二)經主管機關、單位正式公布後,即視為解密並免除通知。
(三)提前解密。保密期限尚未屆滿的國家秘密事項,由於情況發生變化,該事項公開後對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不會造成損害;從全局衡量,該事項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不需要繼續保密的,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可以及時解密,並及時通知有關機關、單位。
(四)按上級和有關保密工作部門通知解密。《保密法實施辦法》第十五條和《國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規定》第十五條分別規定,情況緊急時,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解密,上級機關和有關保密工作部門認為某一國家秘密事項應當解密的,可通知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進行解密。
但是,應當作進一步說明的是,解密後的事項並不等於都可以公開。解密不完全等同於公開,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國家秘密實施解密後仍然要採用一定的方式予以保護。
❻ 法規定了各個密級一般的保密期限,秘密級不超過多少年
各個密級一般的保密期限需要根據具體工作進行確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
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6)情況緊急時保密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相關規定:
第十八條 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應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變更。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的變更,由原定密機關、單位決定,也可以由其上級機關決定。
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變更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知悉范圍內的機關、單位或者人員。
第十九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滿的,自行解密。
機關、單位應當定期審核所確定的國家秘密。對在保密期限內因保密事項范圍調整不再作為國家秘密事項,或者公開後不會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繼續保密的,應當及時解密;對需要延長保密期限的,應當在原保密期限屆滿前重新確定保密期限。
提前解密或者延長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機關、單位決定,也可以由其上級機關決定。
❼ 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應根據哪些情形變更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
第十四條 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應當根據下列情形之一,由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及時變更:
(一)該事項泄露後對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損害程度已發生明顯變化的;
(二)因為工作需要,原接觸范圍需作很大改變的。
情況緊急時,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變更密級。
第十五條 對保密期限內的國家秘密事項,根據情況變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由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及時解密:
(一)該事項公開後無損於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
(二)從全局衡量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的。
情況緊急時,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解密。
(7)情況緊急時保密期限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
第四條 某一事項泄露後會造成下列後果之一的,應當列入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以下簡稱保密范圍):
(一)危害國家政權的鞏固和防禦能力;
(二)影響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
(三)損害國家在對外活動中的政治、經濟利益;
(四)影響國家領導人、外國要員的安全;
(五)妨害國家重要的安全保衛工作;
(六)使保護國家秘密的措施可靠性降低或者失效;
(七)削弱國家的經濟、科技實力;
(八)使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失去保障。
第七條 各機關、單位依照規定確定密級、變更密級和解密,應當接受其上級機關和有關保密工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八條 各機關、單位對所產生的國家秘密事項,應當依照保密范圍的規定及時確定密級,最遲不得超過十日。
第九條 密級確定以後,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發現不符合保密范圍規定的,應當及時糾正;上級機關或者有關保密工作部門發現不符合保密范圍規定的,應當及時通知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糾正。
❽ 秘密等級、保密期限、緊急程度 有哪些
1、秘密等級:簡稱「密級」。即對於文件內容機密程度的區分。一般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並用印章、注記方法在文件上標明。其目的在於根據規定的工作制度,按照秘密等級,保存和使用文件。
2、保密期限: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規定外,絕密級事項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事項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事項不超過十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計;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內的,以月計。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標明的制發日起算,不能標明制發日的國家秘密,自通知密級和保密期限之日起算。
3、緊急程度:公文行文時應根據緊急程度,分別標明「特急」、「加急」;按辦理的緊急程度劃分,公文分為特急公文(特急)、緊急公文(急件)、常規公文(平件)。
緊急電報應分別標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緊急電報緊急程度辦結時限為「特提」1天內,「特急」3天內,「加急」5天內,「平急」10天內。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標明「在×日×時送達」。
其他保密規定:
復制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或者摘錄、引用、匯編其屬於國家秘密的內容,不得擅自改變原件的保密期限。
上級機關和有關政府保密工作部門發現有關機關、單位確定、變更保密期限不符合本規定或者不適合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當及時通知其糾正。
緊急程度:
特急公文,是指事關重大而又十分緊急,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形成、運轉和辦理的公文。
緊急公文,一般也是涉及重要工作需要急速形成、運轉和辦理的公文。
常規公文,是指可以按正常速度形成、運轉和辦理的公文。但常規公文也要及時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