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葯品有效期怎麼算
葯品的有效期是指葯品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能保持質量的期限。通常葯品標簽上註明有效期的年月,就是指可以使用到所標明的月份的最後一天,次日就不要用了。
如有效期至2010年05月,就是指有效期到2010年05月31日為止,6月1日以後就不可以用了。也有的葯品標簽中的有效期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標注,年份用四位數字表示,月、日用兩位數字表示,如有效期至2010年10月21日,則表示2010年10月22日以後該葯品就不能再用了。
(1)葯品有效期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葯品的「有效期」不等於「保險期」,葯品的有效期是有條件限制的,就是葯品的標簽及說明書中所指明的貯存條件。一旦貯存條件發生了改變,葯品的有效期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規定在冰箱中保存的葯品若在常溫下保存了,即使在有效期內,也可能引起葯品變質失效。所以,一旦拆開了葯品的盒子或打開了瓶蓋,就應及時使用,不應長期保存。
在購買葯品時最簡單而又准確的辨別假葯的方法就是看包裝上的批准文號。真葯的包裝上一定能夠看到國家葯監局的批准文號,即「國葯准字H(Z.S.J.B.F)+8位數字」,如果沒有「國葯准字」的批准文號就是假葯。此外,葯品包裝盒上印刷的生產日期、批號和有效期,少一樣就是假葯。
② 過期的葯品該如何被處理
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該如何處置過期葯品,不但普羅大眾面對過期葯品無所適從,甚至葯企、醫院通常也都沒有明確的處理模式,而對於不法商家隨意傾倒過期葯的行為,政府相關部門處理起來也感到棘手。
3、源頭上減少個人剩餘葯品數量
一些家庭剩餘葯品的源頭就是醫生多開、亂開葯。一方面醫療機構對公費醫療人員的開葯量要加以限制,避免大葯方,同時鼓勵葯店探索對於大包裝、大劑量葯品分拆零售的模式。另一方面,應加強宣傳教育,改變公眾「囤」葯習慣,提高對過期葯品危害的認識,養成良好的用葯習慣。
③ 葯物過期了通常都是如何處理的
如果找不到過期葯品回收點,比較適當的作法是將過期葯物毀形後密封好,再丟棄。
口服片劑、膠囊、顆粒劑、滴丸劑等過期葯,不要整瓶或整盒扔掉,應該將剩餘葯丸從鋁箔、葯袋等包裝取出,全部葯丸集中在密封袋裡搗碎,再丟入垃圾桶。
膏狀葯物擠出來收集在密封袋內,封好後丟棄。
眼葯水、口服液等液體葯物,把液體分別混入泥土後和生活垃圾一起處理。
噴霧劑葯品在戶外空氣流通較好的地方,避免接觸明火的條件下,徹底排空丟掉。
④ 過期葯品怎麼處理
過期葯品怎麼處理?
個家庭都備有常用葯,葯物放久了難免會過期。平日里,市民在看清葯物所針對的症狀、不良反應等信息之外,還要注意其有效期。發現「過期葯」應及時穩妥地處理,以免誤服或造成污染。
市民:會定期清理葯箱
「我會定期清理家裡的葯箱,發現過期的葯物就會及時扔掉。」家住浣紗路的市民王玲說,清理葯品這件事,不但自己很留心,還教育過家裡5歲的孩子,生病了千萬不能自己翻葯吃,要讓爸爸媽媽看清楚,「批准」吃才能吃。
家住油榨街的余紅家裡存放的葯比較少。「一般情況下,我是等身體不舒服時才去醫院或葯房咨詢,這樣買的葯會比較『新鮮』。家裡存放的葯,服用之前也會特意看清日期。」她說。
家住清鎮的周艷燕是一位年輕媽媽。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她吃葯和用葯可以說是「分外小心」。「特別是給孩子吃葯,我會很認真地咨詢醫生,查看葯物的說明書和有效期,有過期的葯物也會及時扔掉。」
⑤ 過期葯品應該怎麼處理
過期葯,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丸劑等宜用水浸泡後,用水沖入馬桶;對注射劑家直接打碎;口服液、合劑、糖漿劑宜用水稀釋後沖入下水道;固體葯用水溶解稀釋後直接倒掉,但宜把所有的標簽撕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