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審稿時間太短了,是不是悲劇了
我覺得是這樣,投了很多雜志,我總結出一個經驗,那就是根據不同的雜志,其審稿時間時不同的,一般按早一貫作風,審稿時間越長,那麼修改的機會就越大,因為reviewer返回審稿意見後,編輯一般會根據審稿人意見,然後做出決定,理論上編輯可以直接拒掉你的文章,即使reviewer推薦發表。但是審稿時間很短,這個跟雜志風格有關系:取個例子,因為我是搞影像的,像Radiology頂級雜志一般審稿周期就一個月,如果超過1個月10天以上,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錄用,我們團隊之前投過一篇,就是這樣的,喊修改。另一篇投了Hepatology research,23天就修回了。所以我覺得審稿快不快跟雜志是有關系的,並不是越快就越容易被拒,當然10天內就有結果,多半都不是很好的結果。
2. 學術論文投稿後有幾種狀態
投稿結束之後,要是文章格式沒有問題且編輯覺得文章符合期刊范圍,接下來就進入了漫長的等待。急需文章的人不免會經常登錄系統查看當前稿件狀態,有些系統會把每一個狀態更改都記錄下來,非常詳細,而有的期刊則長時間只顯示一個「正在審稿」(under review)的狀態。
· 下面放了一個期刊的審稿狀態,並且翻譯了一下。
采 月/日/年 時間排序
· 其他期刊的狀態顯示會有出入,但是大致都差不多。都分成投稿(submit)、編輯處理稿件(with editor)、審稿(under review)、修改(revise)和審稿結果(accept or reject)。
· 一般來說,編輯處理稿件(with editor)這個狀態出現得很快,而且一般最多維持2周。如果文章投稿之後2個星期內都沒有出現with editor或者在這個狀態超過4周,可以考慮發個郵件詢問一下主編,看是不是被遺忘了或者系統沒有更新狀態。
· 審稿(under review)這個狀態持續最久,從一個月到一年都很正常,跟期刊關系很大。一般期刊網站會提供大致的審稿周期。如果沒有,也可以下載幾篇最近的文章,摘要頁上一般都會註明submit的日期跟accept的日期,這樣就算的出來大致需要多長時間。
3. SCI論文審稿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1、主編和執行副主編進行初審。一般級別比較高的期刊在初審會拒掉至少一半的文章了。然後給你一個拒稿信,全是官方表達,語氣客氣的同時無審稿意見。初審速度會比較快,一半高級別期刊1-2周內完成。其他的期刊,反應稍慢,當然也就是初審拒稿的比例較少的原因了。
2、跨過初審這一關後,稿件到審稿人那裡,大部分雜志是2-3個審稿人,少數雜志會有4個審稿人。小編認為,論文投稿後時間長短主要取決於於審稿人。根據期刊不同,採取不同策略,在超過1-3月周期後去信催稿,但切忌不能太著急催稿而得罪主編。
3、大修/小修/拒絕階段。拒絕了,最多隻能進一步argue,但一般是機會不太大了。如果大修和小修的話,需要把握機會再努力一把!按照審稿意見仔細修改,如果小修或大修後被拒了,那就真的悲劇了。這個階段,審稿人會根據文章的數據狀況,給作者1-3個月左右的時間補充相關數據。
4 二修。如果你一修做的很到位的話,一般都不需要二修了,當然,這取決於審稿人的滿意程度,二修一般是一個月時間。
5 最終決定,是拒絕還是接收。當然不排除三修,四修的可能性。如果接收了,編輯部會發來一系列文件,包括版權呀,校對呀,還有提供原始圖片呀,付款呀等等。這時候只需要作者照單全收。該付錢的,就得付,沒辦法。不過,如果雜志讓你購買,這可以拒絕。
4. 有誰知道Scientific Reports 審稿時間多長
Scientific reports一般給審稿人一周的審稿期限。
1、審稿給的時間是一周,過了一周以後就每周都來信催,最遲差不多一個月審完。
2、Scientific Reports 是 Natrure 旗下的綜合性科學期刊,2012年第一次影響因子為2.9。文章強調技術上的先進,但無需具有重大科研意義,所以審稿要求低於Nature的其他刊物。
3、投稿者一般都是投Nature系列刊物被拒稿後轉投的,所以文章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4、由於是新刊物,且發表文章數量過多,因此造成影響因子偏低。
5、該期刊目前在國內物理界還是受到廣泛認可的,但是唯影響因子論的老闆或單位就看不上了。
6、期刊審稿時間在1個月左右,其審稿難度遠高於同影響因子的期刊。
5. 審稿時間長意味著什麼
不過如你所說,好的雜志一般來說審稿時間都不是太長newvideo(站內聯系TA)意味著至少沒有馬上被拒 審稿長短和期刊有關yelongzhuang(站內聯系TA)俺也在焦急的等審稿結果,估計是審稿人審的慢monster528(站內聯系TA)意味著你等了很久liuxing1-1(站內聯系TA)感覺時間長短與最終是否接收沒有太大意思笨笨9718(站內聯系TA)意味著你要一直煎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不能早死早超生:D
開玩笑啦,反正投稿就是等,耐心的等,只要是寫出來的論文,總有接收的那一天liuyanzzj(站內聯系TA)俺也投了,兩個月了沒一點音訊,趕緊再寫吧,做好最壞的打算:(:tiger27:igy(站內聯系TA)一般情況下,我認為沒有直接關系。有些雜志的審稿進度是依照發錶速度來的,即使審稿過程完成了,但編輯仍然有可能壓在那裡,因為這些雜志不希望有太多的修改好的文章等待發表,特別是那些季刊類雜志,但這類雜志接收與發表相隔的時間比較短。tower598(站內聯系TA)只意味效率低下,和接受杯具無關muchongfans(站內聯系TA)本人認為沒有必然聯系~~~~必要時可以催一下zhouxe(站內聯系TA)我最近經歷了一次大改兩個半月才給信,結果接收了,其實除了等,沒什麼啦zhenjunok(站內聯系TA)耐心等。。。zsl_321123(站內聯系TA)有可能是審稿人給忘掉了,我的carbon修改稿返回很快,可是修改之後6個月---返回接收。而且就一句話,說修改的很好。同意接收。liaowb03(站內聯系TA)沒覺得有什麼關系啊~!panjunxing(站內聯系TA)我的也已經兩個半月了,已經做好了悲劇的准備:(lilac_c(站內聯系TA)有的審稿專家不講究,有的是稿件太多了。
我審過2次稿件了,時間上, 均是一個禮拜回的。
6. 如何在投稿前確定期刊審稿周期
想要知道投稿周期,一個是看Journal General Statistics等類似的信息(如果沒有,這些其他的有時會在稿約里,有時會在審稿人需知里,例如Reviewer Instruction等,例如FASEB J等等,多在期刊網站的各種說明中翻翻,能找到的)。另外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隨便找近期的幾篇論文,看看一般都是什麼時候received,什麼時候accepted。畢業一般有接受函就行,所以accept就可以了。很多期刊是在論文首頁的腳注中給出,有些是在論文的參考文獻後給出,無論如何一般都會給出這些信息,對於只能在全文中找到的,距今1年外的都大多是free access的;有些期刊在摘要里就會明確給出,例如ATVB、Circulation、PNAS等,這些就更容易些)。做個醫學論文常用的統計分析,就差不多知道了。為了更具取樣特異性,可以專門找找亞洲人的稿子,找找中國人的稿子.... 總之,求人不如求己。
另外,一般通常的有影響力的期刊,或者專業內聲譽很好的期刊,其審稿周期都比較快。對於這些期刊,作為審稿人是種榮譽和責任,不會等閑對待的,而且編輯也會相對懂行很多,一般不會出現找不到reviewer的情況,並且一般不會用你推薦的reviewer。
如果你的論文質量很好,碰巧reviewer又很kind,給個minor revison一個半月之內接收也有可能。因為期刊檔次較高,因此如果editor通過,reviewer一般都很負責,會按照4周左右的審稿周期給你的,在這種刊物上除非有很長時間的revision補實驗,否則接收過程並不慢。
另外個人感覺,對檔次較高的期刊(非CNS),投稿時editor會篩第一輪(淘汰率很高),那麼接下來如果editor通過,reviewer不能太不給面子,因此通常的結果即便reviewer不喜歡,也是給很難應付的大修意見,然笥蒭ditor做允許大修或據稿的決定,然後由投稿人郁悶,呵呵,純屬個人瞎猜。 不管如何,經過了高檔次期刊的嚴苛意見,只要經過認真修改,再投下一檔的期刊,一般都會接收的很快的。
7. sci論文送審後審稿人審多長時間
這個時間每個期刊都不一樣,同一個期刊不同的審稿人也不一樣時間回復的,大概2-3個月比較普遍
8. 一般雜志社的審稿時間是多長
不同級別的期刊審稿周期不一樣
北大核心期刊一般是3-6個月!
國家級的一般1-3個月
省級的一般1個月左右!
9. jhm投稿狀態under review的周期是多久
Under review表示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說明審稿人已接受審稿,正在審稿中,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期刊通常會限定審稿人審稿時間,一般為一個月左右)。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
SCI(《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10. elsevier期刊的審稿時間准確嗎
SCI文章的審稿周期一般最少也要1個月時間,長一點的要3個月到半年,其准確性無法用語言形容。
首先指定審稿人可能就需要很長時間,如果你的研究很冷門,找尋審稿人的時間可能要非常漫長。運氣不好的時候,審稿人很忙,拒絕接稿,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所以有些時候你的文章會長期處於With editor的狀態。補充一句:一些期刊特別火爆,所以編輯忙不過來的時候,該過程可能也會稍微有些漫長,不過運氣不好的話直接就會rejected,也就沒有以後了。
運氣好過了第一關,那麼就會進入下一個流程under review,這就是上面提到的不斷找尋審稿人的流程,過程也是很漫長,這時間很難確定,因為1要找尋審稿人,2找到之後審稿人還要審稿。但是如果審稿人指定,一般編輯都會給定一個deadline,要求審稿人在指定日期前完結稿件。這樣的話,預期已經不遠,估計1-2月就會有結果。
可能文章返還給編輯後,編輯可能還要處理結果意見,那麼又會是with editor,一般這時候過不了多久就會接到通知。
目前的情況,期刊一般不會直接錄用文章,多少都要經過minor 或者major revision,小修還好,大修可能就是漫長的拉鋸戰。一般都會要求你在一個月內給出返修結果。
若果運氣好可能就是接受或者繼續小修,直到修成正果。
漫漫長路,你說審稿時間有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