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交費年的退休費如何計算
分析如下:
1、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內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容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
2、計算參考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如果屬於過渡時期的計算方法按當地規定。
拓展資料
1、退休費也稱退休金、養老金,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2、退休費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3、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盡管國家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
(資料來源:網路:退休費)
『貳』 視同繳費年限9年 實際繳費6年。共計15年,到齡可辦理退休嗎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明年才繳納了9年,不可以一次性補繳至15年。依法延內長五年繳費期容,到60周歲時可以再依法補繳1年,達到繳納養老保險15周年,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祝福您踩住了一條可以補繳一年的紅線,要不然還需將個人賬戶養老金退還給本人,或轉入居民養老保險。
知道為什麼踩住了一條可以補繳一年的養老保險紅線嗎?
那是《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明文規定的。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的,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費沒有繳足15年的,延長5年後仍然沒有達到15年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的,可以一次性補足至15年,按月領取養老金。
樓主到明年才繳納養老保險9年,也就是2011年參保的,正好是踩住了年限。如果是2011年6月30日前繳費的,就連月也踩住了。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是2011年7月1日實施的。
所以,樓主依法延遲5年繳費後到達60歲時,可以依法補繳1年,達到15年,按月領取養老金。
『叄』 本人已領取養老金但退休時未認證視同繳費年限怎麼辦
這個必須是需要本人認證的,如果不認證的話,社保部門會停止發放養老金的,可以聯系當地版的社權保局說明情況。不過現在認證的方式簡單快捷,可以下載認證軟體到手機上,自己坐在家裡就可以認證的。
視同繳費是指1993年以前的工作經歷,因為93年實行全國養老保險,95年實行醫療保險,而在93年以前工作的合同制職工享受視同繳費的工齡。在退休的時候,社保局工作人員會根據檔案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綜合計算出退休工資,也就是說,視同工齡已經計算在退休工資里。
(3)退休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視同繳費年限,是不繳納養老保險的,如果繳納了養老保險,就是實際繳費年限了。繳納了養老保險,就可以計算繳費年限。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肆』 已辦理了退休手讀是否可以補算視同繳費年限
已辦了來退休手續,但是繳費年源限不夠的話,個人是肯定要補繳的,不可能給你算,不算視同繳費年限的,這是不可能的,那麼你豈不是賺了一個大便宜,國家不會讓你占這個大便宜的,你的退休是你退休的事情,但是你的繳費年限不夠,一定要補繳,一定要把你的補繳年限要補夠才可以的,這樣才可以退休拿退休金,享受醫療養老保險的作用的。
『伍』 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計算退休金時一樣嗎
不是一樣。實際繳費年限是當地開展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後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月專數。視同繳費年限是當屬地開展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前連續有效工齡的月數。實際繳費年限是當地開展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後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月數。
城鎮職工退休時的工齡=社保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指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建立前的正式的、連續的有人事檔案記載的工齡。包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年限,軍人服兵役年限,公派學習或留學年限,不包括臨時工、未轉正人員工齡、被開除、自動離職或辭職人員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要靠人事檔案相關材料認定。
城鎮職工退休時的工齡=社保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指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建立前的正式的、連續的有人事檔案記載的工齡。包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年限,軍人服兵役年限,公派學習或留學年限,不包括臨時工、未轉正人員工齡、被開除、自動離職或辭職人員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要靠人事檔案相關材料認定。
實際繳費年限:指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建立後的的社保實際繳費年限,以社保系統記錄認定為准。
『陸』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專保險費,視作屬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柒』 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依據什麼
1、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依據是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勞辦發〔1997〕116號)文件。
2、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
3、職工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7)退休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1、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2、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3、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4、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與實際繳費年限的區別:
1、實際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理解實際繳費年限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實際繳費年限是職工個人的繳費年限,不應與職工所在企業的繳費情況聯系在一起。
2、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把實際繳費年限與企業的繳費情況掛鉤,規定若企業不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則不計算該企業職工的實際繳費年限,這種做法侵害了職工個人的利益。
『捌』 已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審核會伯廢嗎
已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審核伋然管用,注,視同繳費的當兵的軍令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