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送達當事人後,幾天時間為陳述申辯時間。
《行政處罰法》當中沒有對陳述和申辯權的期限進行具體規定,但在具體執法事務中相當一部分執法機關規定的期限為3個工作日,也有規定期限為7個工作日的。
因此,實踐中當事人一定要注意在期限內履行陳述和申辯權。但是執法機關履行簡易程序當場進行行政處罰的,當事人也要當場進行陳述和申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對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
第二十二條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第二十四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二十五條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⑵ 行政處罰中,回復陳述申辯書的期限是30日嗎
沒有聽過回復陳述申辯書這種程序。
是不是提出陳述申辯的期限呀,我們這里給3天。
⑶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給了3天的陳述申辯期限,當事人當場放棄申辯,
如果當事人當場表示放棄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最好是能有書面記錄下來,否則還是等期內限滿後再發出處罰決容定書。
如果有書面記錄表示當事人明示放棄陳述、申辯權利的,也可以提前做出行政處罰決定,這樣做雖然並不違反程序但值得商榷。
如果沒有證據證明當事人放棄陳述和申辯權利的,而行政機關又在申訴、申辯期限前做出行政處罰的行政處罰決定極有可能判定為不成立的。
⑷ 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下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時候告知陳述和申辯日期是指工作日嗎
2007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工商行版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權案件聽證規則》,將行政處罰當事人陳述、申辯及要求聽證的期限,由原來的3日改為3個工作日。
也就是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只有在當事人自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未陳述、申辯及要求聽證,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的情況下,才視為當事人放棄相關權利。如果提前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就屬於違反法定程序。
⑸ 拘留含陳述和申辯權的期限時間嗎
那要看什麼拘留了?行政不存在那些!
⑹ 行政處罰法中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請問在什麼期限前進行。
簡易程序的處罰,當場可以做出申辯。一般程序做出的應在處罰之前做出陳述申請,或要求聽證。
⑺ 行政處罰中,行政機關對當事人進行的陳述、申辯應當如何處理
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處罰時,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為當事人的申辯而進行加重處罰。
《行政處罰法》規定: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其中主要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執法人員應當場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因其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可以當場作出。為確保執法效率,這種情況下執法人員應當場聽取相對人陳述、申辯,不必再規定期限。
適用一般程序的行政處罰應當規定陳述、申辯期限。適用一般程序的行政處罰對程序要求更為嚴格,案情也更為復雜。基於對相對人權益的保護,應該為相對人預留一定的陳述、申辯時間。在執法實踐中,多數處罰機關將陳述、申辯權期限規定為一至三天,少數部門規定為三天以上,筆者認為處罰機關參照聽證權的期限給相對人預留三天的陳述、申辯期限比較適當。
(7)陳述和申辯期限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二條 :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行政機關不得因為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⑻ 陳述申辯期限3天還是7天
3天,和要求聽證的期限相同,違法行為通知書上註明是3天
⑼ 行政處罰法 陳述申辯的期限是多少天
1、《行抄政處罰法》規定:當事人有襲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但對於陳述、申辯權利的期限,《行政處罰法》未作明確規定。
2、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執法人員應當場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因其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可以當場作出。為確保執法效率,這種情況下執法人員應當場聽取相對人陳述、申辯,不必再規定期限。
3、適用一般程序的行政處罰應當規定陳述、申辯期限。適用一般程序的行政處罰對程序要求更為嚴格,案情也更為復雜。基於對相對人權益的保護,應該為相對人預留一定的陳述、申辯時間。在執法實踐中,多數處罰機關將陳述、申辯權期限規定為一至三天,少數部門規定為三天以上,筆者認為處罰機關參照聽證權的期限給相對人預留三天的陳述、申辯期限比較適當。
⑽ 得到行政處罰告知書後,如要陳述,申辯,需要在幾個工作日內提出
行政處罰由於種類不同陳訴、申辯期限也不同,具體請查看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規定的期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九條 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做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和做出決定的日期。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做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10)陳述和申辯期限擴展閱讀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