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電子證據保存期限

電子證據保存期限

發布時間:2021-04-01 18:04:27

1. 電子證據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所謂電子證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電子數據」,在學術與實踐中常稱為「電子證據」,兩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一般來說,電子證據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據電文作為訴訟證據的統稱。

電子證據特徵:由於網路環境產生的數據極容易被改變、滅失、偽造甚至毀滅,因而電子證據作為司法認定的證據材料時,必須滿足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三個特徵。

電子證據的司法認定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提出,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能力有誤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這也是司法審判人員審查和核實電子證據的標准。

真實性:審查電子證據出處、生產時間、地點、製作參與人、形成過程等情況,據此明確證據材料內容是否客觀真實、有無刪改、偽造等。

關聯性:訴訟人應當對糾紛中帶證明事實相關聯的材料給予充分證明,根據認定規則盡可能保持證據材料原始狀態有助於提升電子證據的可信度。

合法性:一方面,保證證據提供主體身份合法是前提條件,不僅包括證據收集身份要合法,還包括證據審查製作、收集、提取過程中的相關主體;另一方面,是證據材料收集方法與過程需遵從法律法規。

2. 什麼是電子證據

所謂電子證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電子數據」,在學術與實踐中常稱為「電子證據」,兩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一般來說,電子證據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據電文作為訴訟證據的統稱。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提出,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能力有誤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這也是司法審判人員審查和核實電子證據的標准。

法規條文規范限制:依據《電子簽名法》第八條,審查數據電文作為證據的真實性應當考慮一下因素:

1、生成、儲存或者傳遞數據電文方法的可靠性;

2、保持內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3、用以鑒別發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4、經司法鑒定未經篡改的電子證據;

「經具有電子數據司法鑒定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通過標準的鑒定程序鑒定的電子證據,應被認定具有真實性。」

構建電子證據鏈閉環:由於電子數據實時產生、易滅失等特性,契約鎖針對電子合同每一步操作全程留痕、實時記錄存證。將電子證據存證、取證貫穿在電子合同每一次操作過程中,構建電子證據閉環,確保電子合同的證據證明能力。

合同簽署與傳輸:

在技術上,通過CA身份認證與信息加密技術,保障合同簽署過程中簽署身份真實可信、不可抵賴,簽署內容不可篡改。

電子合同簽署與傳輸過程中,利用哈希值固化技術,對每個操作節點的電子數據固定並留存。通過比對簽署前後的合同原文哈希值即可對電子合同是否被篡改給予證明。

合同數據存與證:

藉助時間戳技術,電子合同在簽署、存儲、傳輸等過程中的每一次操作都可以加以固定,使每一個環節的電子數據之間相互關聯。

同時,為了確保電子數據存儲的公平公正與權威性,電子合同平台聯合東方公證處實現電子合同公證服務。根據合同當事人申請,平台可提供具有權威性的公證書證明電子合同作為證據材料的證明能力。

3. 電子證據的真實性有怎麼的法律規定

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於2019年10月14通過,第1777次會議通過,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對於電子數據的真實性,應當結合下列因素綜合判斷:

(一)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完整、可靠;

(二)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或者不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時對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是否有影響;

(三)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具備有效的防止出錯的監測、核查手段;

(四)電子數據是否被完整地保存、傳輸、提取,保存、傳輸、提取的方法是否可靠;

(五)電子數據是否在正常的往來活動中形成和存儲;

(六)保存、傳輸、提取電子數據的主體是否適當;

(七)影響電子數據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通過鑒定或者勘驗等方法,審查判斷電子數據的真實性。

第九十四條 電子數據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真實性,但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除外:

(一)由當事人提交或者保管的於己不利的電子數據;

(二)由記錄和保存電子數據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確認的;

(三)在正常業務活動中形成的;

(四)以檔案管理方式保管的;

(五)以當事人約定的方式保存、傳輸、提取的。

電子數據的內容經公證機關公證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真實性,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作為被提及的第三方平台,我們始終將電子合同法律效力作為企業合規運營中最重要的一環。

目前,我們主要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子數據分布式存證領域,包括合同存證、郵件存證、文件存證、結構化數據存證等。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電子合同已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中,同時,以電子合同為證據的司法判例也在不斷涌現,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堅以更完善、更優質的服務,做好互聯網時代下契約精神的守護者。

4. 電子發票數據能保存多少時間

已經開具電子發票的發票數據用戶在電信網上營業廳可查詢和下載列印版式文件的期版限為12個月,建議用戶下載權保存版式文件。在國稅網站上的查詢期限由國稅局決定。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222為你解答。

5. 會計電子數據的保存期限和方法

每年會計結算後,列印紙質報表、帳冊留檔。全部電子資料備份一次專,主要備份到除系統屬盤以外的盤上。另外備份到光碟或磁碟上,防止電腦病毒破壞備份盤就可以了。(如果電腦中病毒,立即用光碟或磁碟恢復)。

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企業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如下:

一、會計憑證

1、原始憑證:15年

2、記賬憑證:15年

3、匯總憑證:15年

(5)電子證據保存期限擴展閱讀:

會計賬簿保管期限:

1、總分類賬:15年

2、明細分類賬:15年

3、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25年

4、其他日記賬:15年

5、固定資產卡片: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5年

6、輔助賬簿:15年

財務報告保管期限:

1、月、季度財務報告:3年

2、年度財務報告:永久

6. 如何認定電子證據的效力

所謂電子證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電子數據」,在學術與實踐中常稱為「電子證據」,兩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一般來說,電子證據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據電文作為訴訟證據的統稱。

電子證據的司法認定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提出,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能力有誤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這也是司法審判人員審查和核實電子證據的標准。

真實性:審查電子證據出處、生產時間、地點、製作參與人、形成過程等情況,據此明確證據材料內容是否客觀真實、有無刪改、偽造等。

關聯性:訴訟人應當對糾紛中帶證明事實相關聯的材料給予充分證明,根據認定規則盡可能保持證據材料原始狀態有助於提升電子證據的可信度。

合法性:一方面,保證證據提供主體身份合法是前提條件,不僅包括證據收集身份要合法,還包括證據審查製作、收集、提取過程中的相關主體;另一方面,是證據材料收集方法與過程需遵從法律法規。

7. 電子合同怎麼妥善安全的保存需要列印成紙質歸檔么

當簽署雙方就電子合同內容產生糾紛後,已簽署的電子合同是雙方維權履約的重要憑證,也是事後雙方產生糾紛爭議時司法機構裁處判決的重要依據,因而電子合同如何保存至關重要。
根據《合同法》與《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要求,已簽署的合同數據應當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來保管,其中的原因好比賽場上參賽人員不能同時是裁判一樣。
同時,結合相關法律條文對「有效電子合同」法律解釋中對於電子合同文件的保存要求有明確要求:
《電子簽名法》第六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數據電文,視為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文件保存要求:
(一)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供隨時調取查用;
(二)數據電文的格式與其生成、發送或者接收時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夠准確表現原來生成、發送或者接收的內容;
(三)能夠識別數據電文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
綜合上述分析可見,對於普通的個人用戶或公司用戶而言,最簡單便捷的保存方式是通過權威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簽署、保存合同。
通常,權威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會為用戶提供存儲與出征等法律延伸服務。當用戶通過平台簽署完成後,平台可將合同數據同時存儲在平台公有雲伺服器以及第三方權威公證處伺服器中,當用戶需要時,可隨時提供權威的公證書證明其文件內容未經篡改,從而保障電子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8. 電子證據取證規則具體包括什麼

1、申請調查取證
我國三大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等法律、司法解釋均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調查取證。為了使電子證據的收集和保存更具權威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電子證據的收集和保存,應當盡量運用申請調查取證的方式進行。
2、電子證據的認證
認證(authentication)是指依法設立的、中立的第三人,對當事人提出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事實或者資格等,經審查屬實後作出的證明。電子證據的認證,就是依法設立的、中立的第三人對數據電文的完整可靠性及其收集程序、保存條件進行的驗證。經過認證的電子證據,除非有相反證據證明它不具備完整性和可靠性並經法定程序予以確認,否則該電子證據應當被採信。我國《電子簽名法》對電子簽名的認證有專門規定,其它類型的電子證據的認證,也可以根據該法的規定,由依法設立的認證人給予認證。
3、電子證據的保全
證據保全分為司法保全和公證保全兩種。證據的司法保全,其作用主要是對證據加以確定和保護,防止其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我國《公證法》第11條規定,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公證機構有權辦理證據保全公證事項。根據該法第36條規定,證據公證保全的作用,不僅可以防止證據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而且主要是賦予被保全的證據作為認定事實根據的法律效力。因此,鑒於電子證據脆弱性和完整性、真實性的特別要求,對電子證據進行保全,在法律事務中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4、電子證據的鑒定
根據我國三大訴訟法和相應司法解釋、以及《公安機關鑒定機構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對電子證據可以申請進行鑒定。電子證據的鑒定,主要應當對計算機存儲設備和其它電子設備中存儲的電子數據進行檢驗鑒定,從而確認電子證據的完整性可靠性。
5、電子證據的保存
根據我國《電子簽名法》第6條規定,一項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文件保存要求的數據電文,應當具備下列條件:第一,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供隨時調取查用;第二,數據電文的格式與其生成、發送或者接收時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夠准確表現原來生成、發送或者接收的內容;第三,能夠識別數據電文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為什麼需要特別強調電子證據的保存條件呢?因為,電子證據的保存,如果不具備相應的條件,該數據電文可能會喪失可使用性(如該數據電文被徹底刪除),其完整性和可靠性也可能會受到破壞。

閱讀全文

與電子證據保存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