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土地權法律上的追訴期限有幾年

土地權法律上的追訴期限有幾年

發布時間:2021-03-31 12:48:00

『壹』 倒賣土地罪最長追訴期限多少年

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8條),是指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行為。
第二百二十八條 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
第二百三十一條 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貳』 土地糾紛的訴訟期一般是多久

按照民事訴訟法,土地糾紛訴訟時效為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叄』 農村土地侵權訴訟期限是幾年

《民法總則》第一百抄九十六條
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肆』 非法佔用土地的追訴時效多長

編輯部:《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有的違法案件已超過了二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個人認為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而不應按該條第一款來認定追訴時效。請問:對於非法佔用土地的時效,應如何計算?有何法律依據? 河南省義馬市國土資源局賀斌賀斌同志:來信收悉,現就所述問題談一下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對違法相對人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採取的法律制裁手段。作為一種制裁措施,其直接目的是懲罰。 因為違法行為人的行為給他人、國家和社會的利益造成了損害,但對造成的危害程度尚未構成犯罪,為了保護他人、國家和社會利益,維護社會秩序,就必須通過行政處罰制裁違法行為人,包括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權,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財產權,對違法行為人給予精神上的壓力等,以達到懲戒的作用。行政處罰的間接目的是促進違法行為人履行其行政義務,並且警戒和預防其他人可能的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適用行政處罰,除了可以防止違法行為人再次違法,促使其履行其行政義務外,還可以警戒其他可能違法的不穩定分子,並且教育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認識到行政處罰的必要性,從而積極配合行政機關同違法行為斗爭。行政處罰通過實現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最終是為了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從而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 如何計算追訴時效?一般應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如果違法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在長時間內沒有被發現,並且違法行為人再沒有新的違法行為,對社會和他人利益不再有現實的危害,從行政處罰的間接目的和最終目的看,再給予處罰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因此《行政處罰法》規定兩年內沒有被發現的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如果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因其危害結果一直存在,因此應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追訴時效。 關於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計算問題,原國家土地管理局曾於1997年發函征詢最高人民法院([1997]國土[法]字第135號)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經研究並徵求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意見後給予了答復([(1997)]法行字第26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於1998年轉發了此答復。 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轉發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答復的通知》,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是否具有連續或繼續狀態,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伍』 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

我認為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而不應按該條第一款來認定追訴時效。 河南省義馬市國土資源局 賀斌賀斌同志:您好!來信已收悉,經閱研,提供如下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對違法相對人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採取的法律制裁手段。作為一種制裁措施,其直接目的是懲罰。 因為違法行為人的行為給他人、國家和社會的利益造成了損害,但對造成的危害程度尚未構成犯罪,為了保護他人、國家和社會利益,維護社會秩序,就必須通過行政處罰制裁違法行為人,包括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權,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財產權,對違法行為人給予精神上的壓力等,以達到懲戒的作用。行政處罰的間接目的是促進違法行為人履行其行政義務,並且警戒和預防其他人可能的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適用行政處罰,除了可以防止違法行為人再次違法,促使其履行其行政義務外,還可以警戒其他可能違法的不穩定分子,並且教育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認識到行政處罰的必要性,從而積極配合行政機關同違法行為斗爭。行政處罰通過實現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最終是為了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從而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 如何計算追訴時效?一般應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如果違法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在長時間內沒有被發現,並且違法行為人再沒有新的違法行為,對社會和他人利益不再有現實的危害,從行政處罰的間接目的和最終目的看,再給予處罰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因此《行政處罰法》規定兩年內沒有被發現的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如果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因其危害結果一直存在,因此應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追訴時效。 關於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計算問題,原國家土地管理局曾於1997年發函征詢最高人民法院([1997]國土[法]字第135號)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經研究並徵求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意見後給予了答復([(1997)]法行字第26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於1998年轉發了此答復。 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轉發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的答復的通知》,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是否具有連續或繼續狀態,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 蔡衛華

『陸』 土地被毀追訴期為幾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柒』 土地糾紛訴訟時效國家有規定嗎

按照民事訴訟法,土地糾紛訴訟時效為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回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答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捌』 土地被毀追訴期是多少年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3年 最長是20年

『玖』 土地權屬爭議的訴訟時效

1分類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
訴訟時效二年。
特別訴訟時效
指針對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而制定的訴訟時效。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法律對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分類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規定訴訟時效為三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訴訟時效為四年。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拾』 土地糾紛有訴訟期限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內請求保護民事容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閱讀全文

與土地權法律上的追訴期限有幾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